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期末练习试题1(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期末练习试题1(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期末练习试题1(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期末练习试题1(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期末练习试题1(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期末练习试题1(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有埃及面临着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威胁埃及经济落后、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敌入侵马木路克反动势力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社会的安定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被拥立为帕夏,建立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面临着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威胁埃及经济落后、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来人侵、马木路克反动势力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社会的安宁,以上三项都是改革的必然性;而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建立是改革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故此题选项考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2.商鞅最终在秦国通过变法革新实现其政治抱负,对其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A. 秦穆公B. 秦献公C. 秦孝公D. 秦始皇【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孝公时秉承父志进行社会改革,颁布求贤令,商鞅正是在这个时候进入秦国,且其改革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C正确;AB在位时商鞅还没在秦朝为官;秦始皇继位时,商鞅已经去世,D不正确。3.1895年7月19日,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A. 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B.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 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D.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895年,洋务运动已失败A项错误,促进民族工业产生的是洋务运动B错误,C说法不准确,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戊戌变法4.19世纪中期,美国东印度舰队佩里率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驶入日本德川幕府的咽喉要地浦贺港,强迫日本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打开了日本的门户,这就是“黑船来航”事件。这件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 日本幕府统治腐朽B. 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尖锐C. 工业革命推动西方国家加紧殖民扩张D. 佩里要为天皇从将军手中夺回实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日本的腐朽落后为其扩张提供了条件。故C项为根本原因;日本幕府统治腐朽和日本国内矛盾都不是“黒船来航”的根本原因,选项A、B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佩里来日本的目的是打开日本国门,谋取美国利益,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要理解西方国家打开日本国门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推动其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与东方国家本身的统治无关。5.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错误的是A.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 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C. 有利于科学文化的传播D. 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答案】B【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经济上是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上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文化上也有利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总的来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故选B;ACD三项的说法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故可排除。6.1896年,清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政府A. 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 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 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 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1896年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等关键信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之后,为了增加税收,巩固统治,清朝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所以答案选C。清政府此举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A说法有误;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末清朝的经济政策的变化【名师点睛】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签订的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7.19世纪60年代,日本幕府面临严重的外交危机。1861年1月15日,美国公使馆翻译官休斯肯被刺死,1861年6月,英国公使馆被袭。依据当时日本的形势判断,出现这种状况最有可能是由于A. 幕府将军的指使B. 尊攘派的暗杀活动C. 天皇发动反侵略斗争D. 日本发生民众暴动【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60年代,在日本日益发展的尊攘派,屡屡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幕府将军出于统治角度考虑不可能挑起与外国之间的纠纷,选项A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当时天皇没有实权,排除;民众发生暴动和刺杀公使无关,排除选项D。8.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敌对情绪的措施是A. 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B. 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C. 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D. 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自由【答案】D【解析】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指的是农奴制下农民受奴役和剥削,对自身的地位不满,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农奴制度,宣布农民获得自由,但需要注意的是 A、B、C项都会激化农民的敌对情绪,所以都必须直接排除,只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化解”农民敌对情绪。9.如果张三是商鞅变法法令颁布时秦国的平民,因外出经商而被逮捕,最有可能的后果是A. 证据不足,无罪释放B. 执法者进行说教后释放C. 因邻里说情而减刑D. 因触及法令禁止的内容而被重罚【答案】D【解析】【详解】从商鞅法令的内容及变法理念可知,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这样最有可能的结局应是D;由于商鞅主张轻罪重罚,因此不可能出现选项A、B、C三种情况,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商鞅是法家,主张轻罪重罚。10.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并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A. 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 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 倒幕运动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D. 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深厚的封建色彩【答案】A【解析】由于明治政府的领导者出身于中下级武士和各藩大名,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故没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故A正确;当时日本没有形成完全的资产阶级,故B错误;人民是否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大日本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不属于原因,故D错误。故选A。11.1854年3月11日,一支由外国人率领的舰队来到日本,日本答应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这支舰队属于A. 美国B. 德国C. 俄国D. 法国【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美国人佩里叩关,打开了日本大门。故排除BCD,选A。12.读下图,能获知北魏孝文帝时期商品交易活跃手工业铸造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统治者重视和支持商业发展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北魏孝文帝铸造铜钱,这本身直接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时期手工铸造业发达。铜钱的出现,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也说明孝文帝对商业的重视,选项A正确。选项B、C、D概括不全面,排除。13.中下级武士以“尊崇皇室”和“击攘夷狄”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因为A. 树立天皇的权威B. 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C. 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D. 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前,中下级武士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故B项正确;树立天皇的权威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是明治维新的原因,不是“尊王攘夷”的原因,故C项错误;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是倒幕运动的原因,故D项错误。14.伏见、鸟羽之战A. 是由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幕府的城市暴动B. 是西方列强打开日本大门的关键性战役C. 是倒幕派击溃幕府军事力量的关键性战役D. 是幕府势力在日本彻底消失的重要战役【答案】C【解析】【详解】1868年,经过伏见、鸟羽之战,幕府的主力被消灭,为戊辰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选项C正确;伏见、鸟羽之战主力是下级武士,其不是新兴资产阶级,而且此次战役并不是城市暴动,排除选项A;伏见、鸟羽之战不是日本和列强之间的战争,选项B排除;选项D表述绝对,排除。15.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表明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在于A. 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B. 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生产关系C. 欧洲列强千方百计破坏改革D. 阿里本人根本不具备改革的素质【答案】B【解析】【详解】“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指的是旧的生产关系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导致了“国家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也就是改革的最终失败,选项B正确;马木路克势力在阿里统治时期基本上被消除,选项A排除;选项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选项D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中“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的解读,指的是旧的生产关系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导致了“国家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即改革最终失败。16.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些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 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 西方文明已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名师点睛】倡导“文明开化”: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国民了解和认识西方文明 2、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表现: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必须上学。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评价:教育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但日本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3、大力推行西化表现:采用西方历法。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武士剪掉头上的发结等。问题:随着学习西方高潮的到来,也出现追逐西方文明的皮毛和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如: 有的人主张取消日语,改用“文明”的英语。 许多高级官员散布“脱亚入欧”论。17.“(7月9日)命各部院堂官督司员将该衙门则例删改(8月2日)命各省督府整饬吏治,考核属员。(8月30日)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湖北、广东、云南三巡抚,河南总督,及京外大小冗员。”上述所引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的片段,该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戊戌政变D. 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理解问题能力。分析题干,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抓住题干中关键字词,如:“整饬吏治,考核属员”“裁撤冗员”及“中国近代史上”等,判断正确选项为B项。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政治上的改革,洋务运动未对政治进行改革,选项A排除;戊戌政变意味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材料内容显示改革正在进行,排除选项C;辛亥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了清政府统治,而材料中显然是改革,排除选项D。18.北宋时,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改革主张,其中心措施是A. 发展经济B. 减少徭役C. 整顿吏治D. 增强军事【答案】C【解析】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在于吏治不整,因此要改革腐败的官僚制度。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是范仲淹改革的中心措施,排除ABD项。19.北宋中期的改革家范仲淹、王安石代表的是A. 封建知识分子利益B. 部分地主的利益C. 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D. 广大农民的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不管是范仲淹还是王安石他们的改革都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从根本上说是为维护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而不是部分地主的利益选项C正确,选项B排除;封建知识分子是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因此选项A排除。阶级属性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代表农民的利益,选项D排除。20.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A. 辽夏经常攻宋B.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 土地兼并严重D. 财政入不敷出【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即积贫的局面,根源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官僚机构庞大,军费、官僚开支浩大,故B项正确;AC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源,排除;D项是财政危机的表现,排除。第卷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安石出青苗法使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勿疑。”辙曰:“经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拯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至良民不免妄用;用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恐鞭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苏辙传材料二 熙宁三年二月一日,大名府判韩琦上书曰:“今乃乡村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数,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依青苗例支借,且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戏患钱。”宋史食货材料三 司马光:“今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强迫借贷交息)。恐其逋员,必须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员。春算秋计,辗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宋史司马光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说明,三人的立场与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三人侧重的角度有什么不同?(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苗法对谁有利?对谁有害?【答案】(1)三人都站在地主阶级保守派立场上,认为青苗法有害无利,反对青苗法。苏辙认为借贷青苗钱的农民到期不还,会给地方州县带来麻烦;韩琦认为青苗法的实施,是“官府放高利贷”,不合情理;司马光认为青苗法会导致贫者逃亡,“富者亦贫”。(2)青苗法对封建国家和百姓有利,不利于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三人都是官员,所以他们是地主阶级保守派的代表,均认为青苗法有害无利,反对青苗法。侧重点:材料一的关键信息“钱至良民不免妄用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恐鞭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可知苏辙认为青苗法可能会造成钱被滥用和逾期不还的情况,给州县带来问题,反对青苗法;材料二的关键词“官戏患钱”,从中看出韩琦以青苗法类似政府放高利贷,反对变法;材料三的关键信息“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可得出司马光以青苗法可能带来更大贫困即“富者亦贫”的现象,反对青苗法。(2)认识:根据所学,青苗法是在青黄不接时政府向农民借贷,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因此青苗法对封建国家和百姓有利,不利于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智愚不同。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自悔。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民常假贷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贵以保其生也。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材料二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廿二史札记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实际原因是什么?(2)结合史实简要分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答案】(1)“材性智愚不同”。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负担沉重。(2)王安石变法是进步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社会危机。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腐朽,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智愚不同”可知材料一认为造成贫富不均的原因是材性智愚不同。实际原因:根据材料出处,可知司马光所处的宋代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负担沉重。(2)分析:材料二的观点彻底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北宋灭亡是王安石变法导致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根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是进步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社会危机。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腐朽,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23.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 实现富国强兵B. 建立地主阶级专政C. 发展封建经济D. 推动社会转型【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有很强实力的诸侯国,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富国强兵。所以A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