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液压千斤顶设计【三维图开题文献综述PPT】【机械毕业设计论文CAD图】.zip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5页)
			
            
			    
			
                  
          
                        
                     
                 
                
                
                    
                        编号:2147424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4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9-08-14
                            上传人:小***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林**(实名认证)
                                        福建
                                                                             
                                 
                                                            
                            IP属地:福建
                        
                        
                     
                    
                        
                            300
                        
                        
                        
                            积分
                    
                 
                
                
                
                
                    - 关 键 词:
- 
                        三维图开题文献综述PPT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CAD图
                        新型液压千斤顶设计【三维图开题文献综述PPT】【机械毕业设计论文CAD图】.zip
                        
                    
                    - 资源描述:
- 
                        新型液压千斤顶设计【三维图开题文献综述PPT】【机械毕业设计论文CAD图】.zip,三维图开题文献综述PPT,机械毕业设计论文CAD图,新型液压千斤顶设计【三维图开题文献综述PPT】【机械毕业设计论文CAD图】.zip
                        
                    
                    - 内容简介:
- 
                        !【包含文件如下】【机械类设计类】CAD图纸+word设计说明书.doc【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企鹅97666224】.bat1.txt3D图纸ZP.STP任务书.docx外壳体.dwg大活塞.dwg小活塞杆.dwg工作原理.avi底座.dwg开题报告.doc手柄.dwg文献综述.doc油缸.dwg泵体.dwg泵杆.dwg液压千斤顶总图.dwg答辩PPT.pptx设计说明书.docx调节螺杆.dwg连杆.dwg顶帽.dwg目录摘要2关键词2第1章 前言3第2章 液压千斤顶结构7第3章 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9第4章 液压千斤顶设计11第5章 液压油的选择24第6章 液压千斤顶的使用与保养26第7章 液压千斤顶常见的故障与维修29结论31参考文献32致谢33摘要: 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是机械能与液压能的相互转换,液压千斤顶是典型的利用液压传动的设备,液压千斤顶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性能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流动性起重作业,是维修汽车、拖拉机等理想工具。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千斤顶是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小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关键词: 液压传动 工作原理 故障维护新型液压千斤顶的设计液压千斤顶主要有调节螺母,大活塞,大油缸,回油阀杆,限位孔,手柄,小活塞,小油缸,单向阀。其设计参数:额定起重量为:3T千斤顶使用的最低高度:180mm最高使用高度为:240mm手柄操作力最大为400N设计要求:对液压千斤顶的内管,外管,活塞杆,导向套,等部件进行设计计算改进,缩小千斤顶体积,主要对液压千斤顶的操作手柄进行再设计,传统的操作手柄是一个圆棍,这次设计将千斤顶与手柄连接处改进成类似于棘轮扳手式的机构,并将手柄改进成折叠式,使方便携带(如下图),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纸,完成新型液压千斤顶的设计。需要完成这些内容:毕业设计正文(新型液压千斤顶的设计)类似于这种: 引言第一章:液压千斤顶的总体设计方案 1)液压千斤顶设计方案示意图 2)液压千斤顶的组成 3)液压千斤顶的优缺点第二章:液压千斤顶的原理 1)液压千斤顶原理图 2)液压千斤顶的特点第三章:液压千斤顶结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1) 内管设计2) 外管设计3) 活塞杆设计4) 导向套的设计 5)液压千斤顶活塞部位的密封 6)液压千斤顶装配图第四章:液压千斤顶常见的故障与维修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答辩PPT 设计图纸文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学 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合作导师职称论文题目新型液压千斤顶的设计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千斤顶应用广泛,在建筑、铁路、汽车维修等部门均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千斤顶技术发展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这些部门的正常运转和工作。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加剧,用户对汽车随车千斤顶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用户喜欢的、市场需要的千斤顶不仅要求重量轻、携带方便、外形美观、使用可靠,而用户要求的不断变化,将迫使千斤顶的设计质量要不断提高,以适应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千斤顶的进一步自动化,甚至智能化都有所要求。液压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便于维修、有自锁作用,故使用广泛,是利用油压来举升的千斤顶,使用起来比较省时省力,举升和降下的速度也很快,但这类千斤顶的体积较大,起重高度有限,携带不方便,操作不当时易支点滑脱,存在不安全因素,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家用车的工具箱中。因此,对新型液压千斤顶的内部结构及油路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出一种体积较小,便于携带,高效安全液压千斤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任务。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千斤顶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美、德等国家,在逐步发展中工艺逐渐成熟。因其具有抗腐蚀、耐高温、强度高、表面精美、百分之百可回收等无与伦比的良好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并且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早在20 世纪40 年代,卧式千斤顶就已经开始在国外的汽车维修部门中使用,但由于当时在设计和使用上的原因,其尺寸较大,承载量较低。后来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千斤顶本身技术发展,在90 年代初国外绝大部分用户已以卧式千斤顶替代了立式千斤顶,90年代后期研制出了充气千斤顶和便携式液压千斤顶等新型千斤顶展。 而我国的千斤顶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千斤顶的需求主要是以工业和国防尖端使用为主。由于历史的原因,直到1979 年才接触到类似于国外卧式千斤顶。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千斤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千斤顶需求的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我国的工程千斤顶产业得到快速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千斤顶生产增长最快和千斤顶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九十年代后期起,我国太钢、宝钢以及宝新、张浦等国有和合资企业通过引进和技术改造,先后建成了一系列千斤顶生产线,千斤顶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千斤顶生产初具规模。与国外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千斤顶就外观美丽,使用方便,承载力大,寿命长等方面,都超过了国外的同类产品, 并且迅速打入欧美市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时带动自动控制系统日新月异更新,液压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由于目前液压千斤顶的体积要比机械式千斤顶要大很多,携带不方便,存在不安全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家用车的工具箱中,如有需要只能自行单独购置这类较大的液压千斤顶,对于使用人造成不便。本次设计的新型液压千斤顶,具有体积较小,外形简单,结构紧凑、工作平稳、便于维修,易于使用的优点,不仅适用于汽车维修厂对于小型车的维修,更适用于家用车的维修及携带;同时对液压千斤顶的内部构造及油路进行改进和对外部手柄的优化,使操作者方便维修,同时保证了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三、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从课题背景和文献综述可知,目前的液压千斤顶因体积较大,起重高度有限,携带不方便,操作不当时易支点滑脱,存在不安全因素等原因,多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家用车的工具箱中,如有需要只能自行单独购置这类较大的液压千斤顶,对于使用人造成不便。那么为什么不设计一款体积较小,便于携带,高效安全,适用于家用车的新型液压千斤顶呢?本文以分析目前市面上传统手动液压千斤顶的优缺点,结合国内外液压千斤顶的研究,将从液压千斤顶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装配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对其改进优化,即新型液压千斤顶。 本人是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了汽车相关的专业课程,对液压传动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对于液压千斤顶的结构也较为了解。也学习了机械设计方面的一些知识,并利用空余时间了解了液压千斤顶的相关知识,从实践中掌握汽车液压千斤顶组成及使用方法。又对市面上液压千斤顶做了详细的调研,进一步了解关于液压千斤顶方面的知识,对如何改进液压千斤顶,有了理论上理解。依据以上这些方面的基础,再通过相关实验,得出新型液压千斤顶的方案。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难点 关键问题:(1)考虑针对目前市面上传统手动液压千斤顶进行分析与研究。对于不同工作环境,不同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使用效果,但具体的改进方法和改进方向是与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相一致的。(2)分析液压千斤顶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对传统手动液压千斤顶进行研究改进和优化。(3)因自己学校的实训基地没有相关的设备,相关的数据、内容得去当地的汽车维修厂、4S店及私家车主去调研分析。难点:虽然在校学习了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进行液压千斤顶方面的知识的实践学习,如何针对其相应的缺陷进行改进是本次论文的难点。五、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管路的设计各零部件的设计外形的设计利用CAD、UG等辅助软件进行绘制、计算、校准及检验。整理资料并完成初稿完成设计熟悉UG和CAD等软件的使用新型液压千斤顶的设计制定详细的液压千斤顶任务目标包括管路、杆件、导向套和外形结构等收集并阅读相关资料液压千斤顶分析文本文献资料网络资料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 不合格合格六、研究方向:对于液压千斤顶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分析,需要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并收集相关网络资源,遇到困难时,向指导老师请教,或者请教相关专业的老师帮助分析和理解,以完成预期目的。而对于新型液压千斤顶的设计,除了需要自己通过网络和借阅的书籍查阅资料外,还需要去学校附近的汽车维修厂、4S店,进行实地调研,向专业人士请教相关的结构原理,了解相关的结构原理后,再结合理论知识,整理出传统液压千斤顶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实验研制新的方案,完成新型液压千斤顶的设计。七、论文的进度安排(1)16年7月6日8月6日期间,认真阅读任务书,开始收集相关方面的资料;(2)16年8月7日8月27日期间,整理好资料,完成文献综述;(3)16年 8月28日9月12日,根据文献综述以及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4)16年 9月13日12月27日期间整理完资料,完成高压无气喷枪的设计;(5)17年3月19进行设计中期检查;(6)17年4月19前完成设计的修改;(7)17年4月27前完成设计答辩。主要参考文献1陈燕 欧阳加强. 千斤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现代机械期刊第4期. 20022李振连. 液压千斤顶原理探究.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期刊9期. 20093严桃平 王建胜. 液压机千斤顶结构与油路的改进设计.淮阴工学院. 2002 03 4施 敏. 液压千斤顶的使用及常见故障. 浙江农村机电期刊第1期. 20045李楷模 任成高. 液压千斤顶的技术改良. 液压与气动期刊第5期. 2011 6刘 飞 丁言露 王思文. 浅谈液压传动技术. 科技致富向导期刊第15期. 20117于泳林. 浅谈液压传动技术的特点及常见问题. 科技致富向导期刊第6期. 20128赵 海 郭爱东. 随车液压千斤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机器正确使用. 汽车运用期刊第7期. 20109白 柳 于 军 主编. 液压与气压传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10周长城 主编. 液压与液力传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21211辛会诊 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12李 澄 主编.机械制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13 百度百科.液压千斤顶./link?url=TwJb0WssV75zqC_kP1v5m-Qs7kwqALbWg3H_Y5qxYFtnkNzWRsHGsLWTMreAjPVNdF4oVYUjlyIeoxnA0Wif2a八、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年 月 日九、开题审查小组意见 开题审查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5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学 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合作导师职称论文题目新型液压千斤顶的设计文献综述千斤顶应用广泛,在建筑、铁路、汽车维修等部门均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千斤顶技术发展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这些部门的正常运转和工作。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加剧,用户对汽车随车千斤顶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用户喜欢的、市场需要的千斤顶不仅要求重量轻、携带方便、外形美观、使用可靠,而用户要求的不断变化,将迫使千斤顶的设计质量要不断提高,以适应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千斤顶的进一步自动化,甚至智能化都有所要求。液压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便于维修、有自锁作用,故使用广泛,是利用油压来举升的千斤顶,使用起来比较省时省力,举升和降下的速度也很快,但这类千斤顶的体积较大,起重高度有限,携带不方便,操作不当时易支点滑脱,存在不安全因素,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家用车的工具箱中。因此,对新型液压千斤顶的内部结构及油路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出一种体积较小,便于携带,高效安全液压千斤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任务。一、千斤顶的分类及用途 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小于1m)的最简单的起重设备,是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小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它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操作。千斤顶机械式千斤顶又有齿条式与螺旋式两种,由于起重量小,操作费力,一般只用于机械维修工作,在维修过程中不适用,液压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有自锁作用,故使用广泛。其缺点是起重高度有限,起升高度有限,起升速度慢。 1)国外千斤顶发展情况千斤顶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美、德等国家,在逐步发展中工艺逐渐成熟。因其具有抗腐蚀、耐高温、强度高、表面精美、百分之百可回收等无与伦比的良好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并且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20世纪40年代,卧式千斤顶就已经开始在国外的汽车维修部门使用,但由于当时设计和使用上的原因,其尺寸较大,承载量较低。后来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千斤顶本身技术的发展,在90年代初国外绝大部分用户已以卧式千斤顶替代了立式千斤顶。 在90年后期国外研制出了充气千斤顶和便携式液压千斤顶等新型千斤顶。充气千斤顶是由保加利亚一汽车运输研究所发明的,它用有弹性而又非常坚固的橡胶制成。使用时,用软管将千斤顶连在汽车的排气管上,经过1520秒,汽车将千斤顶鼓起,成为圆柱体。这种千斤顶可以把115t重的汽车顶起70cm。Power-Riser 型便携式液压千斤顶则可用于所有类型的铁道车辆,包括装运三层汽车的货车、联运车以及高车顶车辆。同时它具有一个将负载定位的机械锁定环,一个三维机械手,一个全封闭构架以及一个用于防止杂质进入液压系统的外置过滤器。另外一种名为Truck Jack 的便携式液压千斤顶则可用于对已断裂的货车转向架弹簧进行快速的现场维修。该千斤顶能在现场从侧面对装有70125t级转向架的大多数卸载货车进行维修,并能完全由转向架侧架支撑住。它适用于车间或轨道上无需使用钢轨道碴或轨枕作承。 2)国内千斤顶发展情况我国的千斤顶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千斤顶的需求主要是以工业和国防尖端使用为主。由于历史的原因,直到1979 年才接触到类似于国外卧式千斤顶。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千斤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千斤顶需求的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我国的工程千斤顶产业得到快速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千斤顶生产增长最快和千斤顶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九十年代后期起,我国太钢、宝钢以及宝新、张浦等国有和合资企业通过引进和技术改造,先后建成了一系列千斤顶生产线,千斤顶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千斤顶生产初具规模。与国外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千斤顶就外观美丽,使用方便,承载力大,寿命长等方面,都超过了国外的同类产品, 并且迅速打入欧美市场。 二、液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自18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算起,液压传动技术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直到20世纪30年代它才较为普遍的用于起重机,机床及工程机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出现了由响应迅速,精度高的液压控制机构所装备的各种军事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液压技术迅速转向民用工业,液压技术不断应用于各种自动机械及自动生产线。 本世纪60年代以后,液压技术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因此,液压传动真正的发展也就是近三四十年的事,当前液压技术正向迅速,高压,大功率,高效,低噪声,经久耐用,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新型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直接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可靠性技术等方面也是当前液压传动及控制技术发展和研究的方向。我国的液压技术最初应用于机床和锻压设备上,后来用于拖拉机和工程机械。现在,随着从国外引进一些液压元件,生产技术以及进行自行设计,我国的液压元件已形成了系列,并在各种机械设备上得到广泛的使用。三、液压千斤顶的定义,分类及基本工作原理Hydraulic jack, 液压千斤顶又称油压千斤顶,是一种采用柱塞或液压缸作为刚性顶举件的千斤顶。 液压千斤顶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专用液压千斤顶使专用的张拉机具,在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时,对预应力钢筋施加张力。专用液压千斤顶多为双作用式。常用的有穿心式和锥锚式两种。穿心式千斤顶适用于张拉钢筋束或钢丝束,它主要由张拉缸、顶压缸、顶压活塞及弹簧等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沿拉伸机轴心有一穿心孔道,钢筋(或钢丝)穿入后由尾部的工具锚锚固。 张拉时,打开前后油嘴,从后油嘴向张拉工作油室内供油,张拉缸缸体向后移动。由于缸索锚固在千斤顶层部的工具锚上,因此千斤顶通过工具将钢索拉长。当钢索张拉到需要的长度时,关闭后油嘴,从前油嘴进油至顶压缸内,使顶压缸活塞向前伸移而顶住锚塞,并将锚塞压入锚圈中,从而使钢索锚固。打开后油嘴并继续从前油嘴进油,这时张拉缸向前移动,缸内油液回流。最后打开前油嘴,使顶压缸内的油液回流,顶压活塞由于复位弹簧的作用而复还原位。通用液压千斤顶适用于起重高度不大的各种起重作业。它由油室、油泵、储油腔、活塞、扳手、油阀等主要部分组成。工作时,只要往复扳动扳手,使手动油泵不断向油缸内压油。由于油缸内油压的不断增高,就迫使活塞及活塞上面的重物一起向上运动。打开回油阀,油缸内的高压油便流回储油腔,于是重物与活塞也就一起下落。四、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时带动自动控制系统日新月异更新,液压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目前的液压千斤顶因体积较大,起重高度有限,携带不方便,操作不当时易支点滑脱,存在不安全因素等原因,多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家用车的工具箱中,如有需要只能自行单独购置这类较大的液压千斤顶,对于使用人造成不便。那么为什么不设计一款体积较小,便于携带,高效安全,适用于家用车的新型液压千斤顶呢?而我所研究的新型液压千斤顶即属于通用液压千斤顶中的立式液压千斤顶。它具有体积较小,外形简单,结构紧凑、工作平稳、便于维修,易于使用的优点,不仅适用于汽车维修厂对于小型车的维修,更适用于家用车的维修及携带;同时对液压千斤顶的内部构造及油路进行改进和对外部手柄的优化,使操作者方便维修,同时保证了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本文以分析目前市面上传统液压千斤顶的优缺点,结合国内外液压千斤顶的研究,将从液压千斤顶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装配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对其改进优化,即新型液压千斤顶。5、 立式液压千斤顶的组成,原理及特点 图1 液压千斤顶内部结构示意图 立式液压千斤顶结构图1所示,工作时通过上移6手柄使7小活塞向上运动从而形成局部真空,油液从邮箱通过单向阀9被吸入小油缸,然后下压6手柄使7小活塞下压,把小油缸内的液压油通过10单向阀压入3大油缸内,从而推动2大活塞上移,反复动作顶起重物。通过1调节螺杆可以调整液压千斤顶的起始高度,使用完毕后扭转4回油阀杆,连通3大油缸和邮箱,油液直接流回邮箱,2大活塞下落,大活塞下落速度取决于回油阀杆的扭转程度。 图2 立式手动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图1油箱 2放油阀 3大缸 4大活塞 5单向阀 6杠杆手柄 7小活塞 8小缸体 9单向阀 立式液压式千斤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大缸体3和大活塞4组成举升缸;杠杆手柄6、小缸体8、活塞7、单向阀5和9组成手动液压泵。活塞和缸体之间保持良好的配合关系,又能实现可靠的密封。当抬起手柄6,使小活塞7向上移动,活塞下腔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时,单向阀9打开,油箱中的油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吸油管进入活塞下腔,完成一次吸油动作。当用力压下手柄时,活塞7下移,其下腔密封容积减小,油压升高,单向阀9关闭,单向阀5打开,油液进入举升缸下腔,驱动活塞4使重物G上升一段距离,完成一次压油动作。反复地抬、压手柄,就能使油液不断地被压入举升缸,使重物不断升高,达到起重的目的。如将放油阀2旋转90(在实物上放油阀旋转角度是可以改变的),活塞4可以在自重和外力的作用下实现回程。这就是立式液压千斤顶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其特点如下: 1)立式液压千斤顶体积小、结构简单、计合理、操作简便、灵活可靠。 2)立式液压千斤顶采用最新材料、做工精细、不用的时候手摇柄还可以折叠放起不占用空间。 3)传动平稳、承载力大、自润滑性能好、举升力大、便于维护修 。 4)手动千斤顶千斤顶稳定性好、起重起点低、自重轻、携带方便。 因而能在多种工程中担任顶和挎的起重升降作用。对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起到良好的作用,广泛适用于工厂、仓库、码头、铁路、建筑工程堆等场地,尤其适用于移动安装各种机器设备、机车修理、重物升降等。立式液压千斤顶使用方法: 1)使用前必须检查各部分是否正常。 2)使用时应严格遵守主要参数中的规定,切忌超高超载,否则当起重高度或起重吨位超过规定时,油缸顶部会发生严重漏油。 3)如液压泵体的油量不足时,需先向泵中加入应为经充分过滤后的N32#液压油才能工作。 4)电动液压泵请参照电动液压泵使用说明书操作。 5)重物重心要选择适中,合理选择千斤顶的着力点,底面要垫平,同时要考虑到地面软硬条件,是否要衬垫坚韧的木材,放置是否平稳,以免负重下陷或倾斜。 6)立式液压千斤顶将重物顶升后,应及时用支撑物将重物支撑牢固,禁止将手动液压千斤顶作为支撑物使用。如需长时间支撑重物请选用YZL自锁式千斤顶 7)除应正确安放超高压千斤顶外,应使用多顶分流阀,且千斤顶的负荷应均衡,注意保持起升速度同步。还必须考虑因重量不匀地面可能下陷的情况,防止被举重物产生倾斜而发生危险。 8)使用时先将手动液压泵的快速接头与顶对接,然后选好位置,将液压泵上的放油螺钉旋紧,即可工作。欲使活塞杆下降,将手动液压泵手轮按逆时针方向微微旋松,油缸卸荷,活塞杆即逐渐下降。否则下降速度过快将产生危险。 9)立式液压千斤顶油压回缩,起重完后,即可快速取出,但不可用连接的软管来拉动液压千斤顶. 10)用户使用时千万不要超过额定行程,以免损坏液压千斤顶。 11)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液压千斤顶剧烈振动。 12)不适宜在有酸碱,腐蚀性气体的工作场所使用。 13)用户要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检查和保养 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在千斤顶油压回缩过程中要保证其液压油的纯度不能掺杂如细沙等物体,因为这样容易在操作千斤顶的时候出现问题。六、进展情况:1)根据任务书,已经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大致了解了液压千斤顶的结构设计以及工作原理2)针对目前液压千斤顶的缺陷,对缺陷优化,并进行创新的设计。3)已经对现有的液压千斤顶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其不足之处。4)去私车维修厂、4S店、汽配城调研从专业人士那里获得了一些相关数据,如:液压千斤顶的使用,液压千斤顶的内部结构;以及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及液压千斤顶制作的等等。七、小结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我对液压千斤顶和液压传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我也进一步的认识了它的结构特点,初步形成了本次设计的设计思路,明确了设计方向。由于我阅历有限,因而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得有些不足。在收集整理中发现自己的知识很明显不够用,有些内容也是我从未接触的,但我相信这次资料的整理对今后的设计工作意义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完善开拓思路,争取完成一份完美的成果。主要参考文献1陈燕 欧阳加强. 千斤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现代机械期刊第4期. 20022李振连. 液压千斤顶原理探究.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期刊9期. 20093严桃平 王建胜. 液压机千斤顶结构与油路的改进设计.淮阴工学院. 2002 03 4施 敏. 液压千斤顶的使用及常见故障. 浙江农村机电期刊第1期. 20045李楷模 任成高. 液压千斤顶的技术改良. 液压与气动期刊第5期. 2011 6刘 飞 丁言露 王思文. 浅谈液压传动技术. 科技致富向导期刊第15期. 20117于泳林. 浅谈液压传动技术的特点及常见问题. 科技致富向导期刊第6期. 20128赵 海 郭爱东. 随车液压千斤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机器正确使用. 汽车运用期刊第7期. 20109白 柳 于 军 主编. 液压与气压传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10周长城 主编. 液压与液力传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21211辛会诊 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12李 澄 主编.机械制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13 百度百科.液压千斤顶./link?url=TwJb0WssV75zqC_kP1v5m-Qs7kwqALbWg3H_Y5qxYFtnkNzWRsHGsLWTMreAjPVNdF4oVYUjlyIeoxnA0Wif2a7题 目:液压千斤顶的设计 答 辩 人: 指导教师: 2017.*.*,大学,此处可添加学校校徽,大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大学,此处可添加学校校徽,1.前言,2.液压千斤顶结构,3.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4.液压千斤顶设计,5.液压油的选择,6.液压千斤顶的使用与保养,7.液压千斤顶常见故障与维修,8.结论,大学,此处可添加学校校徽,1.前言,1.1 千斤顶的发展及应用 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小于1m)的最简单的起重设备,是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小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 千斤顶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美、德等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卧式千斤顶就已经开始在国外的汽车维修部门使用,但由于当时设计和使用上的原因,其尺寸较大,承载量较低。后来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千斤顶本身技术的发展。在90年后期国外研制出了充气千斤顶和便携式液压千斤顶等新型千斤顶。 我国的千斤顶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千斤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千斤顶需求的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我国的工程千斤顶产业得到快速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千斤顶生产增长最快和千斤顶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大学,此处可添加学校校徽,1.2 千斤顶的分类及用途 千斤顶按其构造形式可分为螺旋式、齿条式和液压式三种。螺旋式和齿条式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操作,由于起重量小,操作费力,一般只用于小型机械维修工作,在重型设备维修过程中不适用。液压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有自锁作用,起重重量大,故使用广泛。 1.3 液压千斤顶的特点 液压千斤顶,具有体积较小,外形简单,结构紧凑、工作平稳、便于维修,易于使用的优点,不仅适用于汽车维修厂对于小型车的维修,更适用于家用车的维修及携带,大学,此处可添加学校校徽,2.液压千斤顶结构,2.1 液压系统的组成 液压系统主要由:动力元件(油泵)、执行元件(油缸或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种阀)、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等五部分组成。 (1).动力元件(油泵):它的作用是把液体利用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力能,是液压传动中的动力部分。 (2).执行元件(油缸、液压马达):它是将液体的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其中油缸做直线运动,马达做旋转运动。 (3).控制元件(包括压力阀、流量阀和方向阀等):它们的作用是根据需要无级调节液压动机的速度,并对液压系统中工作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流向进行调节控制。 (4).辅助元件(除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它元件):包括压力表、滤油器、蓄能装置、冷却器、管件及邮箱等它们同样十分重要。 (5).工作介质:工作介质是指各类液压传动中的液压油或乳化液,它经过油泵和液动机实现能量转换。,大学,此处可添加学校校徽,2.2 液压千斤顶的结构图,1.调节螺母 2.顶帽 3.大活塞 4.橡胶塞 5.油缸 6.回油阀杆 7.底座 8.单向阀 9.泵体 10.小活塞 11.手柄 12.连接杆 13.外壳体,大学,此处可添加学校校徽,3.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1.手柄 2.泵体 3.小活塞 4.油腔 5.单向阀 6.油箱 7.单向阀 8.回油阀杆 9.油路 10.油腔 11.大活塞 12.缸体,大学,此处可添加学校校徽,3.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大学,此处可添加学校校徽,4.液压千斤顶设计,已知:起重量为3T,最低高度180mm ,起重高110mm ,压力取P=35Mpa。 4.1 油缸设计 4.2 液压泵的设计 4.3活塞杆的强度校核 4.4手柄的设计 4.5液压控制阀设计,大学,此处可添加学校校徽,5.液压油的选择,液压传动所用液压油一般为矿物油。它不仅是液压系统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而且还有润滑、冷却和防锈的作用。液压油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为了更好地传递运动和动力,液压油应具备如下性能: (1)润滑性能好; (2)纯净度好,杂质少; (3)合适的粘度和良好的粘温特性; (4)抗泡沫性,抗乳化性和防锈性好,腐蚀性小; (5)对热、氧化、水解都有良好的稳定性,使用寿命长; (6)对液压系统所用金属及密封件材料等有良好的相容性; (7) 比热和传热系数大,体积膨胀系数小,闪点和燃点高,流动点和凝固点低。 因此,千斤顶选用千斤顶专用液压油,也可选用32#或46#抗磨液压油等优质液压油。,大学,此处可添加学校校徽,6.液压千斤顶的使用与保养,1)根据被顶升物体的重量和能支顶位置选用千斤顶的个数和吨位,由于千斤顶顶升速度不一致,几个千斤顶同时使用时,按通常只考虑允许载荷的0.5-0.7。 2)千斤顶工作时,要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并要在其下面垫枕木、木板或钢板来扩大受压面积,防止塌陷。 3)千斤顶不得超过负荷使用,不得随意加长手柄和多人加压。起升高度不得超过套筒或活塞上的标志线,如无标志线,使用时其顶升高度不得超过螺杆丝扣或油塞总高度的四分之三。 4)操作千斤顶时,应先将物体稍微顶起一点,然后检查千斤顶底部垫板是否平整、牢固、千斤顶是否垂直,如千斤顶受压后,不平整、不牢固、千斤顶油偏斜时,必须将千斤顶松下经处理好后才可向上顶升。 5)液压千斤顶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不准使用。 6)液压千斤顶的储液器(或油箱)要保持洁净,如产生渣或液体浑浊,都会使活塞顶升受到阻碍,致使顶杆伸出速度缓慢,甚至发生事故。 7)液压千斤顶不准永久支撑。如必须做长时间支撑时,应在重物下面增加支撑部件,以保证液压千斤顶不受损坏。 8)千斤顶用完后,将油室中的油放完并将外表擦干净,放在干燥的地方,不可日晒和雨淋。且下面要垫木板或隔潮物,专人保管。 9)千斤顶所用的油料,要妥善保管,不得进入污物及水。,大学,此处可添加学校校徽,7.液压千斤顶常见的故障与维修,大学,此处可添加学校校徽,8. 结论,毕业设计是大学学习阶段一次非常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对液压千斤顶理知识和实际设计的相结合,锻炼了我的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能力以及其他专业知识水平。 这一次毕业设计让我积累了许多实际经验,使我的头脑更好的被知识武装起来,也必然让我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应变能力,更强的沟通力和理解力。 顺利如期的完成本此毕业设计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与欠缺,留下了些许遗憾,不过不足与遗憾不会给我打击只会更好的鞭策我前行,今后我更会关注新科技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并争取尽快的掌握这些先进知识。,大学,此处可添加学校校徽,谢谢!,学校 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液压千斤顶设计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老 师: 完 成 日 期: 目录摘要2关键词2第1章 前言3第2章 液压千斤顶结构7第3章 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9第4章 液压千斤顶设计11第5章 液压油的选择24第6章 液压千斤顶的使用与保养26第7章 液压千斤顶常见的故障与维修29结论31参考文献32致谢33摘要: 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是机械能与液压能的相互转换,液压千斤顶是典型的利用液压传动的设备,液压千斤顶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性能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流动性起重作业,是维修汽车、拖拉机等理想工具。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千斤顶是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小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关键词: 液压传动 工作原理 故障维护Abstract: hydraulic drive is to liquid pressure can for work of drive way its work principle is machinery can and hydraulic can of mutual conversion, hydraulic jack is typical of using hydraulic drive of device, hydraulic jack has structure compact, and volume small, and weight light, and carry easy, and performance reliable, advantages, is widely application Yu liquidity lifting job, is maintenance car, and tractor, ideal tools. Its light structure strong and flexible and reliable, one person to carry and operate, Jack is made of rigid top-lift as a work device, through the bracket at the top or bottom bracket feet lifting heavy weights in the small tour of small light lifting equipment.Key words: hydraulic drive operating principle broken down maintain第1章 前言1.1千斤顶的发展及应用千斤顶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美、德等国家,在逐步发展中工艺逐渐成熟。因其具有抗腐蚀、耐高温、强度高、表面精美、百分之百可回收等无与伦比的良好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并且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20世纪40年代,卧式千斤顶就已经开始在国外的汽车维修部门使用,但由于当时设计和使用上的原因,其尺寸较大,承载量较低。后来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千斤顶本身技术的发展,在90年代初国外绝大部分用户已以卧式千斤顶替代了立式千斤顶。 在90年后期国外研制出了充气千斤顶和便携式液压千斤顶等新型千斤顶。我国的千斤顶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千斤顶的需求主要是以工业和国防尖端使用为主。由于历史的原因,直到1979 年才接触到类似于国外卧式千斤顶。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千斤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千斤顶需求的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我国的工程千斤顶产业得到快速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千斤顶生产增长最快和千斤顶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九十年代后期起,我国太钢、宝钢以及宝新、张浦等国有和合资企业通过引进和技术改造,先后建成了一系列千斤顶生产线,千斤顶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千斤顶生产初具规模。与国外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千斤顶就外观美丽,使用方便,承载力大,寿命长等方面,都超过了国外的同类产品, 并且迅速打入欧美市场。1.2千斤顶的分类及用途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小于1m)的最简单的起重设备,是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小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 千斤顶按其构造形式可分为螺旋式、齿条式和液压式三种。螺旋式和齿条式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操作,由于起重量小,操作费力,一般只用于小型机械维修工作,在重型设备维修过程中不适用。液压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有自锁作用,起重重量大,故使用广泛。1.3液压传动的优缺点液压传动优点:(1).体积小、重量轻,例如同等功率液压马达的重量只有电动机的10%20%,因此惯性力较小。 (2).能在给定范围内平稳的自动调节牵引速度,并可实现无级调速,且速度范围最大可达1:2000(一般为1:100)。 (3).转向容易在不改变电机旋转方向的情况下,可以较方便地实现工作机构旋转和直线往复运动的转换。 (4).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之间用油管连接,在空间布置上彼此不受严格限制。 (5).由于采用油液为工作介质,元件相对运动表面间能自行润滑,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6).操纵控制简便,自动化程度高。 (7).容易实现过载保护。 (8).液压元件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便于设计、制造和使用。液压传动的缺点: (1).使用液压传动对维护的要求高,工作油要始终保持清洁。 (2).对液压元件制造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3).液压元件维修较复杂,且需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4).液压传动对油温变化较敏感这会影响它的工作稳定性,因此液压传动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下工作,一般工作温度在-1560范围内较合适。(5).液压传动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节流调速系统中,其压力大,流量损失大,因此系统效率较低。1.4液压千斤顶的特点液压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便于维修、有自锁作用,故使用广泛,是利用油压来举升的千斤顶,使用起来比较省时省力,举升和降下的速度也很快,但这类千斤顶的体积较大,起重高度有限,携带不方便,操作不当时易支点滑脱,存在不安全因素,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家用车的工具箱中。因此,对新型液压千斤顶的内部结构及油路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出一种体积较小,便于携带,高效安全液压千斤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任务。本次设计的新型液压千斤顶,具有体积较小,外形简单,结构紧凑、工作平稳、便于维修,易于使用的优点,不仅适用于汽车维修厂对于小型车的维修,更适用于家用车的维修及携带;同时对液压千斤顶的内部构造及油路进行改进和对外部手柄的优化,使操作者方便维修,同时保证了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第2章 液压千斤顶结构2.1液压系统的组成液压系统主要由:动力元件(油泵)、执行元件(油缸或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种阀)、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等五部分组成。 (1).动力元件(油泵):它的作用是把液体利用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力能,是液压传动中的动力部分。 (2).执行元件(油缸、液压马达):它是将液体的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其中油缸做直线运动,马达做旋转运动。 (3).控制元件(包括压力阀、流量阀和方向阀等):它们的作用是根据需要无级调节液压动机的速度,并对液压系统中工作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流向进行调节控制。 (4).辅助元件(除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它元件):包括压力表、滤油器、蓄能装置、冷却器、管件及邮箱等它们同样十分重要。 (5).工作介质:工作介质是指各类液压传动中的液压油或乳化液,它经过油泵和液动机实现能量转换。 2.2液压千斤顶的结构图 1.调节螺母 2.顶帽 3.大活塞 4.橡胶塞 5.油缸 6.回油阀杆 7.底座8.单向阀 9.泵体 10.小活塞 11.手柄 12.连接杆 13.外壳体图1 液压千斤顶结构示意图 液压千斤顶结构如图1所示,有图示中的主要结构组成,件1调节螺母可以根据起升重物的高度调节,当千斤顶高度不够时旋动调节螺母,可增加千斤顶的高度。件2顶帽固定缸体和外壳体,并密封大活塞杆。件3大活塞油液压油压力起升重物。件4橡胶塞可向千斤顶内注入因泄露减少的液压油。件6回油阀杆可以关闭油缸内与油缸外的液压油,保持起升重物稳定,当起升结束时调节此阀使内外液压油联通,活塞杆回落。件7底座是集成了各支油路,同时也为千斤顶提供了地面支撑平台。件8单向阀可保证吸油也压油过程中各油路单向通行。件11手柄可驱动小油缸活塞上下运动,完成吸油和压油过程。第3章 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1.手柄 2.泵体 3.小活塞 4.油腔 5.单向阀 6.油箱 7.单向阀 8.回油阀杆 9.油路 10.油腔 11.大活塞 12.缸体图2 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图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图2所示,缸体12和大活塞11组成举升缸,杠杆手柄1、泵体2、小活塞3、单向阀5和7组成手动液压泵。活塞和缸体之间保持良好的配合关系,又能实现可靠的密封。当抬起手柄1,使小活塞3向上移动,活塞下腔4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时,单向阀5打开,油箱中的油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吸油管进入活塞下腔,完成一次吸油动作。 当用力压下手柄时,活塞3下移,其油腔4密封容积减小,油压升高,单向阀5关闭,单向阀7打开,油液进入举升缸下腔10,驱动活塞,11使重物上升一段距离,完成一次压油动作。反复地抬、压手柄1,就能使油液不断地被压入举升缸,使重物不断升高,达到起重的目的。如将回油阀杆8旋转90,在重物的重力作用下或向下压力下活塞11实现回程。调节回油阀杆的开度可以调整活塞杆回落的速度。这就是液压千斤顶的工作过程。 第4章 液压千斤顶设计4.1油缸设计 已知:起重量为3T,最低高度180mm ,起重高度110mm ,压力取P=35Mpa。4.1.1油缸内径设计根据以上要求可以得到如下计算结果:由于F=PA 得到A=F/P这里 F=外部作用力(kgf) A=内管的作用面积(cm2 ) P=被传递的压力(kgf/cm2)F=31000=3000 kgfP=35100/9.8=357 kgf/cm2A=F/P=3000/357=8.4 cm2油缸内径D=8.41004/ =32mm所以油缸的内径D=32mm,长为100mm,有效长度为60mm4.1.2油缸壁厚设计油缸的壁厚为=0+C1+C2根据公式 0PmaxD2.3p-3pmax (m) p=b/N查机械设计手册可知b=550(无缝钢管,材料35)N为安全系数一般取503532/(2.3550/5-335)=7.6mm=0+C1+C2=8mm上式中C1为缸筒外径公差余量C2为腐蚀余量缸筒壁厚的验算根据公式PN 0.35s(D12-D2)D12(MPa)油缸外径D1=D+2=48mm s=305MPa所以PN 0.35305(0.0482-0.0322)0.0482=59 MPaPN=35MPa 所以油缸的壁厚完足满足设计需要的要求。4.1.3 大活塞杆设计活塞杆是液压缸传递力的重要零件,它承受拉力,压力,弯力,曲力和振动冲击等多种作用力,所以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由于千斤顶的液压缸无速比要求,可以根据液压缸的推力和拉力确定:参照机械设计手册表可根椐内管的内径D=32mm,初步确定活塞杆的外径为d=25mm由液压与气动技术中可知:当P7.0MPa时,d=0.7D所以d=0.732=22.4mm对活塞杆进行校核:由公式d4F/3.14/F 为液压缸的负载力 为活塞杆的许应力=b /n b 为抗拉强度 n为安全系数=550/3=183MPa由公式可得:d20mm因此只要活塞杆的直径大于20mm它就满足强度要求所以活塞杆的直径满足设计要求4.1.4 外壳体设计立式千斤顶的外管主要的作为是用来储存多余的液压油,在无电动源作用的情况下,外管起了一个油箱的作用。由上可知道内管的内径为32mm活塞起升高度为110mm因此液压缸内体积V内V内=AH=3.141.6211=88cm3取外壳体的内径D=80mm,根据液压缸外径D1=48mm可得V外=AH=3.14(42-2.42)10=321 cm2所以V外V内,完全满足要4.1.5液压缸底部厚度设计对于油缸底有油孔的:10.433D2P (mm)式中h-缸底的厚度(mm) 1-缸底最小厚度(mm) D2-计算厚度外直径(mm) P-缸内最大工作压力(MPa) -材料许用应力(MPa)因此h=0.4333235355 =4.35mm4.1.6活塞导向套长度计算最小长度的确定:导向长度过短,将使缸因配合间隙引起的初始挠度增大,影响液压缸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因此,设计必须保证缸有一定的最小导向长度,一般缸的最小导向长度应满足:HS/20+D/2 (mm)式中,H-最小导向长度(mm) S-最大工作行程(mm) D-缸筒内径(mm)因此HS/20+D/2=110/20+32/2=21.5mm4.1.7活塞与缸体的密封方式 活塞杆的密封有多种,例如:U型密封它使用的是橡胶密封圈,工作介质是液体和气体 P31.5MPa,T=-25120,通过液压设计手册表34-1415,HG4-336-66所得; Y型密封它使用的是橡胶密封圈工作介质是液体和气体P20MPa,T=-3080,通过液压设计手册表34-1718,HG4235-66所得; O型密封它使用的是橡胶密封圈,工作介质是液体和气体P70MPa,T=-40120,通过液压设计手册表34-513,GB1235-76所得;由于液压千斤顶的设计中P=35MP所以U型Y型都不符合设计要求。因此在大活塞与油缸配合部位采用的尼龙碗形密封件与O型密封圈组合而成的组合密封装置由于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 受力后易于变形, 能及时迫使尼龙碗的唇边与缸壁贴合, 起良好的密封作用。活塞与缸体的密封图如图3所示: 1.尼龙碗 2.O形圈 图 3 活塞与缸体密封4.1.8液压缸主要零件的材料和技术要求零件名称材料技术要求缸体35无缝钢管1. 内径要求圆度2. 缸体与端部用螺纹连接3. 为防止腐蚀和提高寿命,内表面镀铬活塞耐磨铸铁活塞杆451. 精加工后进行热处理,调质硬度HB217-255,必要时高频淬火2. 直线度在500mm长度不大于0.03mm缸盖45配合轴端同轴度小于0.03mm4.2 液压泵的设计4.2.1泵体内径及小活塞杆直径的确定 由连通器原理:F1/A1=F2/A2式中,F1-大活塞受力(N) F2-小活塞受力(N) A1-大活塞面积(mm) A2-小活塞面积(mm)初步设计手柄长度为500mm,手柄支点距离小活塞绞点位40mm,根据人体力学设计,手柄操作力不能超过400N,取手柄操作力为300N。根据载荷梁的应力计算,小活塞的受力F2=P(1+)=300(1+500/40)=4050N由此,A2=F2A1/F1 =40503.14162 /30000 =108.5mm2 小活塞杆直径d=4108.5/3.14=11.75mm 取小活塞杆直径为12mm,即泵体内径为12mm。4.2.2小活塞杆直径的验算由公式d4F/3.14/F 为液压缸的负载力 为活塞杆的许应力=b /n b 为抗拉强度 n为安全系数=550/3=183MPa由公式可得:d5mm因此只要活塞杆的直径大于5mm它就满足强度要求所以活塞杆的直径满足设计要求4.2.3泵体壁厚的确定泵体的壁厚为=0+C1+C2根据公式 0PmaxD2.3p-3pmax (m) p=b/N查机械设计手册可知b=550(无缝钢管,材料35)N为安全系数一般取503512/(2.3550/5-335)=2.8mm=0+C1+C2=5mm上式中C1为缸筒外径公差余量C2为腐蚀余量缸筒壁厚的验算根据公式PN 0.35s(D12-D2)D12(MPa)油缸外径D1=D+2=22mm s=305MPa所以PN 0.35305(0.0222-0.0122)0.0222=75 MPaPN=35MPa 所以泵体的壁厚完足满足设计需要的要求。4.2.4小活塞杆的密封小活塞杆与泵体由于此处压力较低,故直接采用O形圈密封形式就可以满足要求,另外在活塞杆与与泵体间增加防尘橡胶圈,防止灰尘及沙土进入泵体内,如下图4所示:1.防尘橡胶圈 2.O形圈 3.小活塞杆 4.泵体 图4 小活塞杆密封4.3活塞杆的强度校核 工程实际中经常遇到承受轴向拉伸或压缩的构件。例如:内燃机中的连杆,钢木组合桁架中的钢拉杆等。承受轴向拉伸或压缩的杆件称为拉压杆。实际拉压杆的形状、加载和连接方式各不相同,但都可简化成图5所示的计算简图,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的合力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杆件的主要变形是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 图5 拉压杆简图 4.3.1 小活塞杆校核(1)千斤顶的活塞杆即为简单的拉压杆:图5即为水平放置的活塞杆,试选材45号钢,由于液压千斤顶只受压,因此通过机械设计手册查得其许用压应力为= 355 MPa(2)设计截面: 按照小活塞杆的半径R= 6mm则其许用应力为:max=F/A=0.004/(3.140.0062)=35 MPa(3)校核35 MPa=355 MPa由此可见,满足其强度。 (4)确定许用载荷:Fmax A = (3.140.0062) 355106=40129N4.3.2 大活塞杆校核同上小活塞计算校核材料仍然选择45号钢max=F/A=0.03/(3.140.01252)=61 MPa=355 MPa满足其强度。许用载荷:Fmax A = (3.140.01252) 355106=174172N4.4手柄的设计 手柄是液压千斤顶中的操作部件,通过手柄的带动油泵的活塞杆上下往复运动,达到泵油的目的。 根据以上计算选择,此型号千斤顶手柄长度在500mm为宜,即能满足人力操作力量小于400N的需求,也能使手柄尽量短小,便于携带。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液压千斤顶的手柄基本上为单杆或两段杆的形式,单杆长度过程,不方便携带;双杠增加零件数量,不便宜保管,此次设计的手柄综合以上问题,设计成伸缩杆的结构,即保证了携带方便,同时也不使零件数量增加。其结构如下图61.橡胶把手 2.外管 3.伸缩管图6伸缩手柄4.5液压控制阀设计(1)截止阀在油箱和液压缸内相连通的油路中设置截止阀(回油阀杆)。当千斤顶起升工作时截止阀关闭油路,使油箱和油缸油路封闭,活塞杆在油泵的泵油过程中只能向上升起。当千斤顶工作完成后,旋转截止阀杆,使油箱和油缸油路打开,在重力或外力的作用下,活塞回落,油从油缸内流回油箱。 (2)单向阀 在液压千斤顶中,为达到通过泵体活塞往复运动,实现吸油和压油过程,需要在吸油过程中保证油缸内的油不被吸入,在吸油油路中安装单向阀。同理,在压油过程中也在压油油路中安装相反的单向阀。单向阀的作用是使用油液只能沿一个方向流动,不许反向倒流。图7所示为直通式单向阀的结构及图形符号。压力油从p1流入时,克服弹簧3作用在阀芯2上的力,使阀芯2向右移动,打开阀口,油液从p1口流向p2口。当压力油从p2口流人时,液压力和弹簧力将阀芯压紧在阀座上,使阀口关闭,液流不能通过。 1.阀体 2.阀芯 3.弹簧图7单向阀单向阀的弹簧主要用来克服阀芯的摩擦阻力和惯性力,使阀芯可靠复位,为了减小压力损失,弹簧钢度较小,一般单向阀的开启为0.03 MPa0.05 MPa(如换上刚度较大的弹簧,使阀的开启压力达到0.2 MPa0.6 MPa,便可当背压阀使用)。 (3)安全阀 为了液压缸不超过最高允许压力,可在千斤顶底座回油路上并联一个安全阀。使千斤顶内油压确保不超过此安全阀数值(小于油缸最大许可压力),这样,当压力超过这个数值时,安全阀自动打开泄荷,使液压缸免受损坏。 第5章 液压油的选择液压传动所用液压油一般为矿物油。它不仅是液压系统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而且还有润滑、冷却和防锈的作用。液压油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我国目前液压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液压千斤顶设备的技术已经达到国外同等设备水平,但是液压千斤顶用油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设备堵塞,磨损严重。目前用油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少数单位在选用液压千斤顶用油时,注重考虑粘度大小和价钱是否便宜,对于抗氧、防锈和抗磨等性能对液压元件的影响考虑较少。2)设备漏油是一件难题,液压千斤顶用油需不断加新油补充,这就难以比较润滑油和液压油的优劣。特别是对有的液压泵的类型和压力范围,应使用液压油或抗磨液压油,但由于漏油严重,只好用润滑油。3)长期以来,普遍用润滑油作为各液压千斤顶的传动介质,使各使用单位也以此为依据,使用润滑油,这对应用液压油有一定的阻力。近几年来已有所改变,采用液压油的单位会走向普遍,这也是液压技术的进步表现。为了更好地传递运动和动力,液压油应具备如下性能:(1)润滑性能好;(2)纯净度好,杂质少;(3)合适的粘度和良好的粘温特性;(4)抗泡沫性,抗乳化性和防锈性好,腐蚀性小;(5)对热、氧化、水解都有良好的稳定性,使用寿命长;(6)对液压系统所用金属及密封件材料等有良好的相容性;(7) 比热和传热系数大,体积膨胀系数小,闪点和燃点高,流动点和凝固点低。一般根据液压系统的使用性能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确定液压油的品种。当品种确定后,主要考虑油液的粘度。在确定油液粘度时主要应考虑系统工作压力,环境温度及工作部件的运动速度。当系统的工作压力大,环境温度高较高,工作部件运动速度大时,为了减少泄露,宜采用粘度较高的液压油。当系统工作压力小,环境温度较低,而工作部件运动速度较高时,为了减少功率损失,宜采用粘度较低的液压油。当选购不到合适粘度的液压油时,可采用调和的方法得到满足粘度要求的调和油。当液压油的某些性能指标不能满足某些系统较高要求时,可在油中加入各种改善其性能的添加剂,如抗氧化、抗泡沫、抗磨损、防锈以及改进粘温特性的添加剂,使之适用于特定的场合。因此,该千斤顶选用千斤顶专用液压油。第6章 液压千斤顶的使用与保养1)根据被顶升物体的重量和能支顶位置选用千斤顶的个数和吨位,由于千斤顶顶升速度不一致,几个千斤顶同时使用时,按通常只考虑允许载荷的0.5-0.7。2)根据被顶升设备重量、外形及所处的环境和施工的要求选用千斤顶。3)千斤顶作用前,应擦洗干净并应检查各零件是否灵活可靠,有无损坏,油液是否干净,油阀、活塞、皮碗是否完好。4)千斤顶工作时,要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并要在其下面垫枕木、木板或钢板来扩大受压面积,防止塌陷。5)千斤顶安放位置要摆正,顶升时,用力要均匀;卸载时,要检查重物是否支撑牢固。6)千斤顶起重能力应大于起顶重物。若用几台千斤顶联合同时使用时,每台的起重能力不得小于其分担载荷的1.2倍,起落梁等重要工作甚至为1.5倍。7)千斤顶不得超过负荷使用,不得随意加长手柄和多人加压。起升高度不得超过套筒或活塞上的标志线,如无标志线,使用时其顶升高度不得超过螺杆丝扣或油塞总高度的四分之三。8)操作千斤顶时,应先将物体稍微顶起一点,然后检查千斤顶底部垫板是否平整、牢固、千斤顶是否垂直,如千斤顶受压后,不平整、不牢固、千斤顶油偏斜时,必须将千斤顶松下经处理好后才可向上顶升。顶升时应随物体的上升在物体的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