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家乡的变化》说课稿_第1页
小学思品《家乡的变化》说课稿_第2页
小学思品《家乡的变化》说课稿_第3页
小学思品《家乡的变化》说课稿_第4页
小学思品《家乡的变化》说课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乡的变化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下午好!我是来自江都市实验小学的梁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家乡的变化。教材分析我们现在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家乡的变化就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中的一课。这个单元与前面低年级“我爱我家”单元、三年级“家乡哺育了我”单元,以及后面高年级“我的国家我的民族”单元,行成一个完整的序列。它着眼于儿童生活,在儿童认识范围内并随着儿童认识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循序渐进地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本课分三部分:一、“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部分主要展现城市新容旧貌的对比照片,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这部分内容我安排在第一课时进行,这里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我将在后面详细讲解。二、“也有不尽人意处”这部分就家乡在变化中的美中不足之处进行辩论,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周围的事物,让他们知道事物并非是“尽善尽美”的,并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选择,明白“好事物”也有不尽人意处。三、“雏鹰小队在行动”主要介绍了南京中学生徐丹关心家乡的事,并要求学生向徐丹学习,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美中不足之处,最后启发学生各尽所能以自己的方式爱家乡、为家乡出力。这是这一课的重点,因为“教是为了不教”,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是为引导他们的行为打基础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教育必须回到实践中来,必须用学生的行为作为检验的标准。这两部分内容我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分析和理解,结合对儿童发展状况的了解,对照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本人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一、知识与能力方面。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家乡的概念,知道了自己是其中的一员,在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看看家乡的现在,从而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二、方法与过程方面。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来发现家乡的巨变,通过宣传、反映、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建设家乡的行列里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从家乡的巨变中,从调查、访问、参观的活动中感受家乡的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作为家乡的一员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的责任感。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着重抓住两点:一、整合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本地教育素材。教科书中除了“调查表”予以保留,其余全部换成我们江都、我们学校以及各同学家庭的有关内容。因为,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即我们所说的:要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地教育资源,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觉得可信,才能引起学生更大的共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二、以活动为主线,自主、合作、探究。课程标准要求:“思品课教学力求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统一。”因此,我用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要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在自主的活动 ,在彼此的合作中共同探究,以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说教学设计根据上述分析,我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如下:课前准备:我计划本课分成两课时完成,在课前先发动学生在家中找出老照片,听父母介绍,以了解家庭这些年穿衣、吃饭、住房等方面的变化;到学校档案室,查阅学校历史,感受学校的变化;到图书馆、上网找相关资料,感受江都这些年在市容市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这一步骤的实施可能有点难:收集资料头绪多而复杂可能无从下手,我就要求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遵循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在发动、组织学生时,坚持两个原则:一、分工明确,即所有同学通过找实物、问长辈,了解自己的家庭这些年的变化,再明确几个小组,分别到学校、电视台、报社、图书馆等处调查、访问,这样既面向全体,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又能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负担,降低工作的强度。二、适当指导,即在调查、访问前,帮同学们明确该找哪一类的材料,该问哪一类的问题,怎么去问,让学生在调查、访问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下面我重点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作详细介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从而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程序:一、“猜一猜”,激发动机(本环节预计5分钟左右)出示学校以前的照片,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学生会很兴奋地作出种种猜测,一下子,就把学习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兴趣也激发出来了。然后,老师揭示谜底:这是我们实验小学1998年前的照片!面对这样的答案,看看眼前的照片,对照自己熟悉的学校形象,学生不禁大吃一惊。课程资源的整合,本地教育素材的挖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驱使他们刨根问底:学校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有了兴趣,他们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为上好整节课,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打好了基础。二、“看一看”,感受变化(本环节预计15分钟左右)这时,自然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看一看”,感受变化。老师引导:其实我们身边,我们可爱的家乡这些年来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信同学们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已经感受到了!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交流,让大家都来欣赏你的劳动成果!于是,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照片、图片、实物进行展示,并要求作适当的讲解。全班同学一起来观看、对比。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一身心特点,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活动,课前自主地参观、访问、调查活动,课上相互间的合作互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三、“听一听”,增强共鸣(本环节预计5分钟左右)请几位学生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来向同学们介绍他们小时候的情况,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从三代人不同的生活中感受变化。生活在身边的熟悉的真人,说着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真事,这些本地教育资源的利用,能给学生强烈的震撼。这一过程是任何教科书的讲解也不能替代的。四、“动一动”,表达感受(本环节预计15分钟左右)经过前几个活动,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巨变,此时此刻学生的心中一定有许多感慨,加上孩子们本来就喜欢表达,该是学生动手、动脑的时候了,此时我安排让学生通过“说一句话”“画一幅画”“唱一支歌”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还是通过活动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但我认为第一课时进行到这个程度还不够,我又恰当地引导学生更深一层地去理解: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我们家乡人一年又一年不懈的努力,一代又一代无数的付出!激发学生为了家乡的明天而努力的热情。这样,这一课时提高认识的目标才算达成了,并且为下一课时引导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课时学生通过第一课时提高了认识,在第二课时,我还是通过活动,引导他们把思想转化为行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结语以上是我对这一课的分析、理解和教学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