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攸县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B. 蛋白质的鉴定可用斐林试剂C.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降低D. “由F2 出现了3:1性状分离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的鉴定试剂是双缩脲试剂;还原糖的鉴定试剂是斐林试剂;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详解】吡罗红可以把RNA染色红色,不能染染色体,A错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B错误;四种色素中,溶解度从高到低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C正确;“由F2 出现了3:1性状分离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假说内容,D错误。故选C。2.在家鼠的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F2,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34,则F2白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A. 1/3B. 2/3C. 1/4D. 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家鼠的黑色与白色性状是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设一对等位基因是A与a,另一对等位基因为B与b,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3:4,明显是9:3:3:1的变形,则F1的基因型为AaBb,说明黑色为A_B_,浅黄色为A_bb或者aaB_,白色为aaB_和aabb或A_bb和aabb。【详解】据分析可知,F2中白色个体共4份,其中纯合子为aaBB和aabb,或者AAbb和aabb,占4份中的2份,即1/2,D正确。3.下列有关“假说一演绎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假说内容B.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和“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假说内容基本相同C. 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孟德尔实验采用的方法,识记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解释(提出的假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A错误;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和“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假说内容基本相同,B正确;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基因是后来由约翰逊提出的,D错误。【点睛】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4.用纯种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种子杂交得F1,将F1自交得F2的种子3200粒。这些种子中应该有绿色皱粒()A. 1600粒B. 200粒C. 400粒D. 1200粒【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基因型为YyRr,F1自交得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熟练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二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是解题的关键。【详解】假设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其F1基因型为YyRr,F1自交得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因而绿色皱粒有32001/16=200粒。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5.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必需的。从理论上计算,基因型为AaBb的夫妇所生的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A. 9/16B. 1/16C. 3/16D. 4/16【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因此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A_B_),视觉才正常,其余情况下视觉均异常。据此答题。【详解】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上述分析可知,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所生后代为:A_B_(正常):A_bb(异常):aaB_(异常):aabb(异常)=9:3:3:1,由此可见,视觉正常(A_B_)的可能性是9/16,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子代各种基因型及比例,进而选出正确的答案。6.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株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下列哪项不是产生这一结果所必需的A. 人工授粉后,都要对母本进行“套袋”B. 必需对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C. 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 必需在开花前,对母本进行“去雄”【答案】B【解析】【分析】豌豆是两性花,是自花授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因此人工授粉时应该先在花蕾期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待花粉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进行套袋,防止再次异花授粉。【详解】人工授粉后,母本要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这是实现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的条件之一,A不符合题意;具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无论正交和反交,F2表现型相同,比例均为9:3:3:1,B符合题意;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是F2中出现9:3:3:1的保证,C不符合题意;对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首先要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待花粉成熟时对母本授以父本的花粉,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豌豆杂交实验,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白化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女孩的几率为()A. 1/2B. 1/4C. 1/6D. 1/1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能生出白化病女儿,说明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据此答题。【详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是a,正常的基因是A,正常夫妇的基因型为A_,由于正常夫妇有一个患病的女儿aa,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Aa,由于AaAa1AA:2Aa:1aa,所以该正常的儿子的基因型为1/3AA、2/3Aa,患白化病的女人的基因型为aa,所以这个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后代是患病女孩的概率为2/31/21/2=1/6。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8.水稻有非糯性和糯性两种,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有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资阳农科所的技术人员打算利用水稻这一性状进行一些遗传研究,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 可以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可能出现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B. 可以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的颜色以及比例,验证基因分离定律C. 非糯性基因和糯性基因是通过直接控制淀粉的合成来控制水稻这一性状的D.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合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纯种的非糯稻和糯稻杂交,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Aa,能产生A和a两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比例是1:1;已知糯性花粉遇碘呈橙红色,非糯性花粉遇碘呈蓝黑色,所以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择多个视野,两种颜色的花粉粒数量比例约为1:1。【详解】可以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产生的F1都是杂合体,杂合体减数分裂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根据“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有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可知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可能出现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A正确;可以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产生的F1都是杂合体,杂合体减数分裂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的颜色以及比例,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B正确;非糯性基因和糯性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属于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间接途径,C错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合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C。9.果蝇的灰身(B)与黑身(b)、大脉翅(D)与小脉翅(d)是两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灰身大脉翅的雌蝇和灰身小脉翅的雄蝇杂交,F1中47只为灰身大脉翅,49只为灰身小脉翅,17只为黑身大脉翅,15只为黑身小脉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Dd和BbddB. 亲本雌蝇产生卵细胞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4种C. F1中体色和翅型的表现型比例分别为3:1和1:1D. F1中表现型为灰身大脉翅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答案】D【解析】【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可把两对性状分开考虑,根据灰身果蝇进行杂交,后代中灰身:黑身=3:1,可知亲本对应性状的基因型均为Bb;大翅脉与小翅脉杂交后代中大翅脉:小翅脉=1:1,可知亲本对应性状的基因型为:Dd和dd。【详解】由题中数据可知子代中灰身:黑身(47+49):(17+15)3: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Bb和Bb;大翅脉:小翅脉(47+17):(49+15)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Dd和dd,所以亲本灰身大翅脉雌蝇基因型是BbDd,灰身小翅脉雄蝇基因型是Bbdd,A正确;由A项可知亲本灰身大翅脉雌蝇基因型是BbDd,其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BD、Bd、bD、bd共4种类型,B正确;由题中数据可知F1中灰身:黑身(47+49):(17+15)3:1;大翅脉:小翅脉(47+17):(49+15)1:1,C正确;由亲本基因型可知F1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Dd,Bbdd。10.某植物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花的颜色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某实验小组用高茎红花和矮茎红花作亲本进行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矮茎红花:高茎黄花:矮茎黄花=3:3:1:1。让F1中高茎红花植株相互受粉,F2的表现型比例是( )A. 24:8:3:1B. 25:5:5:1C. 15:5:3:1D. 9:3:3:1【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F1:高茎:矮茎=(3+1):(3+1)=1: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Aaaa,红花:黄花=(3+3):(1+1)=3: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BbBb,综上分析,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F1中高茎红花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2,产生雌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均为AB:Ab:aB:ab=(1/31/2+2/31/4):(2/31/4):(1/31/2+2/31/4):(2/31/4)=2:1:2:1,F1中高茎红花植株相互受粉,后代中aabb所占比例为1/61/6=1/36,A-bb所占比例为(1/61/6)+(1/61/6)+(1/61/6)=3/36,aaB-所占比例为(2/62/6)+(1/62/6)+(2/61/6)=8/36,所以A-B-所占比例为1-1/36-3/36-8/36=24/36,故F2的表现型比例是24:8:3:1,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 测交后代比为11B. F2产生配子的比为11C. F2的表现型比为31D.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详解】测交后代比为1:1,是检测F1基因型的,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不符合题意;F2基因型DD和dd产生配子时,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不符合题意;F2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C不符合题意;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D符合题意。故选D。12.某种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一对夫妇(XBXbXBY)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患病男孩同时患有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B. 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1/3C. 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D. 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b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或外祖母【答案】D【解析】【分析】一对夫妇(XBXbXBY)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则推测该男孩患病的原因是母亲产生了异常的卵细胞XbXb,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细胞的同一极导致。【详解】A. 患病男孩同时患有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A错误;B. 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bXb:Y:XbY:Xb=1:1:2:2,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1/2,B错误;C. 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同一极,C错误;D. 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b来自母亲,而母亲的Xb来自该男孩的外祖父或外祖母,D正确。13.下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根据图示判断正确的是A. 该病为显性遗传病B. 6号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C. 6号和7号个体的后代患病概率为1/6D. 8号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号和2号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5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控制该病的一对等位基因为A、a,则1号和2号均为Aa,据此分析。【详解】A. 该病为隐性遗传病,A错误; B. 1号和2号均为Aa,则6号个体为A_,其中纯合子占1/3,杂合子占2/3,B错误;C. 6号为1/3AA、2/3Aa,7号个体为Aa,两者的后代患病概率为2/31/21/2=1/6,C正确; D. 6号为1/3AA、2/3Aa,7号个体为Aa,8号个体为A_,其中杂合子Aa的概率为(2/31/2+1/31/2)5/6=3/5,D错误。14.下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正在进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 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C. 该细胞中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1与2,3与4D. 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可知,该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故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据此分析。【详解】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B. 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经过复制而来,不是同源染色体关系,B错误;C. 该细胞中着丝点已经分裂,此时无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D. 据分析可知,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D正确。15.对正常夫妇,生下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儿子和正常女儿,则A. 该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B. 父亲不可能是该致病基因携带者C. 女儿的卵细胞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D.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无中生有”的特征,判断该单基因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正常双亲生下的是患病的儿子,所以该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由题意得,该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所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A选项错误;由于该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父亲一定是该致病基因携带者,B选项错误;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儿的卵细胞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若该遗传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女儿的卵细胞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C选项错误;设患病基因为a,其正常等位基因为A,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夫妇二人的基因型为Aa,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若该遗传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夫妇二人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剩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D选项正确。16.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8、4、4,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是丙、丁细胞B. 若甲、乙、丙三细胞中存在性染色体,则丁细胞中不存在性染色体C. 丙丁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 丁细胞中染色体上的P、Q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为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图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详解】根据图示判断,甲、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8、4、4;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是着丝点没有分裂的丙、丁细胞,A正确;若甲、乙、丙三细胞中存在性染色体,则丁细胞中含有1条性染色体,B错误;丙丁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其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离,C正确;丁细胞中P和Q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它们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7.下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目为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aB. 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2aC. 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和中D. 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已知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详解】是有丝分裂的后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A错误;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中无同源染色体,DNA数目为2a,根据题干信息“设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可知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为2n,B正确;由于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C错误;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4个精子,所以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D错误。【点睛】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是基础,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是解题关键。18.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B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复制的结果B. 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C. 由RP,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结果D. 由DE,DNA的含量减少一半,原因与NR的过程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H段结果是DNA分子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HI段表示受精作用,I-P段结果DNA分子数目保持不变,表示有丝分裂,据此答题。【详解】由B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复制的结果,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正确;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发生受精作用的结果,B正确;由RP,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结果,C正确;由DE,DNA的含量减少一半,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细胞的结果,和NR不相同,D错误。【点睛】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和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19.左图为某生物正常的细胞分裂图,其中为同源染色体、分别为X、Y染色体,A、a是染色体上的基因。右图为该生物细胞分裂某些时期染色体组数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左图细胞中A基因的碱基数量大于a基因的碱基数量B. 左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C. 左图所示时期对应图乙中的b区段D. 右图c区段时期的细胞可形成四分体和发生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a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b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A基因和a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根据图甲无法判断两者中碱基数量的大小,A错误;图甲中为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B正确;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乙中的b区段,C正确;图乙c区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形成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能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0.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 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是( )A.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B. 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C. 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D.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患者,这是因为母亲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的缘故;男孩从根本上说体内多了一条Y染色体,体内两条Y染色体,属于姐妹染色单体,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的结果。【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患者(XaYY),推断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AXa,XAY。因此,患红绿色盲小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YY染色体来自父亲,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YY染色体只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未分离而进入同一极所致,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取自某生物(2N=8)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先用15N标记其8条双链DNA,之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4个子细胞。检测它们的放射性,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该原始生殖细胞培养期间完成了两次有丝分裂或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B.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的子细胞的比例一定是50%C.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4N的染色体均为8条D. 若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则4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一定都含15N【答案】B【解析】【分析】1、原始生殖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形成2个子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形成4个子细胞。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详解】原始生殖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2次有丝分裂可得到4个子细胞;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1次减数分裂可得到4个子细胞,A正确;第一次有丝分裂,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分裂结束后形成2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第二次有丝分裂,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其中1个DNA分子为15N/14N,1个DNA分子为14N/14N。分裂结束后共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含有15N/14N的染色体数为08,则4个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的子细胞的比例是50%或75%或100%,B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形成2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每个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C正确;若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只复制一次,连续分裂两次,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22.蜜蜂中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含16条染色体(n16),雄蜂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B.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 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该动物细胞含有的染色体始终为16条D. 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6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可知,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16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该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精子细胞,另一个细胞退化消失;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没有染色体,退化消失。【详解】由题图可知,雄蜂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只产生一个精子,因此如果没有基因突变,雄蜂产生的精子相同,A错误;蜜蜂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染色体数目是32条,C错误;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6条染色体,D正确。23.下列对各种“比值”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的值变大B. 红细胞运输氧气功能受损后,其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量不变C.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的值不变D. 对某绿色植物进行遮光处理时,遮光后瞬间叶绿体中NADPH/NADP+的值变大【答案】D【解析】【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各种细胞器,其细胞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详解】A、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会因失水而变大,所以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的值变大,A正确;B、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其细胞呼吸的方式为无氧呼吸,红细胞运输氧气功能受损后,其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量不变,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由于没有着丝点的分裂,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的值不变故C正确;D、绿色植物遮光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减少,所以叶绿体中NADPH/NADP+变小,D错误。故选D。24.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I/i和H/h相互作用产生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使ABO血型的表型比例发生改变,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C. 父母均为O型血时,可生出B型血的后代D. 根据ABO血型可以明确判断亲子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H_IAIA、H_IAi为A型血,有4种;H_IBIB、H_IBi为B血型,有4种;H_IAIB为AB型血,有2种;其余型血都为O型血,即H_ii、hh_,有8种。【详解】A. 根据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 A抗原的形成需要同时具有H、IA基因,B抗原的形成需要同时具有H、IB基因,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B正确;C. 父母均为O型血时,可生出B型血的后代,如HHii、hhIAIB可生出HhIBi的后代,C正确;D. 根据ABO血型不能明确判断亲子关系,D错误。25.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 AABbB. AabbC. AaBbD. aabb【答案】D【解析】【分析】可以采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当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我们把两对基因拆开,AAAa其子代基因型有:AA、Aa;同理,BbBb子代基因型有:BB、Bb、bb。【详解】两对基因分别考虑,AA和Aa杂交,后代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Bb和Bb杂交,后代有BB、Bb、bb三种基因型,因此后代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不能出现aabb的个体。综上所述,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6.下列有关“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都自由组合B. 将人成熟的红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分离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C. 分离溶解在无水乙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D. 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都是在纺锤体的作用下完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1、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2、纸层析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色素时采用的是纸层析法。【详解】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B、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器,B错误;C、分离色素的原理是:绿叶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分离溶解在无水乙醇中的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C正确;D、纺锤体的作用只是把已分开的染色体拉向两极,不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错误。故选C。27.已知某花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控制,其途如下图所示,其中蓝色和红色混合后显紫色,蓝色和黄色混合形成绿色。现有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出现白花和黄花。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用于自交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B. 自然种群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C. 自交子代出现的黄花植株的比例为3/64D. 自交子代中绿花植株出现概率为9/64,红花植株出现概率为3/6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各种色素的合成途径,其中仅有基因C存在时,白色能转化为蓝色;仅有基因A存在时,白色能转化为黄色;基因A、B存在时,黄色能转化为红色。红色与蓝色混合呈现紫色,蓝色与黄色混合呈现绿色。因此,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_,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_C_,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cc,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c,绿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C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_cc。现有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出现白花,所以肯定含有a、c基因,因此,亲本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_Cc。当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则后代不会出现黄花植株,所以亲本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亲本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A正确;根据分析可知,自然种群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共三种,B正确;亲本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则自交子代出现的黄花植株(A_bbcc)的比例为3/41/41/4=3/64,C正确;由于亲本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自交子代中绿花植物(A_bbC_)的概率为3/41/43/4=9/64,红花植株(A_B_cc)的概率为3/43/41/4=9/64,D错误。故选D。28.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如图是该动物一个精原细胞在产生精子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B. 图示细胞中,a基因不可能来源于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C. 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细胞基因型有ABe、aBe、AbED. 基因B/b与基因E/e之间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由图可知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应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应是次级精母细胞,此时含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由于该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没有a基因,所以图示细胞中,a基因只能来自于基因突变,不可能来自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B正确;精原细胞基因组成为AABbEe,因为在DNA复制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基因型是AAAaBBbbEEee,在减数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图可知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aBBee和AAbbEE,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精细胞基因型为ABe、aBe、AbE共三种,C正确;基因Bb与基因Ee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D。29.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在育种过程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受粉后获得32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6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6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F1中选择大穗抗病小麦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比例为A. 1/9B. 2/9C. 7/9D. 7/10【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获得的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既有大穗和小穗,也有抗病和不抗病,因此该大穗不抗病的小麦为双杂合子,大穗和不抗病为显性,假设大穗由A控制,不抗病由B控制,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60株大穗抗病的基因型为AAbb、Aabb。【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大穗和不抗病为显性,60株大穗抗病的基因型为AAbb、Aabb。将6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进行连续两代的自交,由于抗病(b)是隐性性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故可只考虑大穗和小穗性状,60株大穗抗病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1:2,作为亲代自交,F1中大穗抗病小麦的基因型为1/31/42/31/2AAbb和1/22/31/3Aabb,在大穗抗病小麦中,AAbb和Aabb分别占3/5、2/5。再进行自交,F2中大穗抗病的为3/51/42/57/10AAbb和1/22/51/5Aabb,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比例为7/10(7/10+1/5)=7/9。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和亲本的基因型,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对相关的概率进行计算,准确分析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概率计算是本题的重点。30.已知某草本植株高度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有叠加性。最高高度为3m的植株与最矮植株1.2m的植株相互授粉,子代株高均为2.1m。高度为2.4m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株高为2.4m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 1/16B. 5/16C. 3/8D. 7/16【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三对基因的作用相等且具有叠加性,最高高度为3m的植株基因型应为AABBCC,说明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的高度是0.5m,最矮植株1.2m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说明每个隐性基因增加的高度是0.2m。最高高度为3m的植株与最矮植株1.2m的植株相互授粉,子代基因型为AaBbCc,花长均为2.1m。【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的高度是0.5m,每个隐性基因增加的高度是0.2m,可推理出高度为2.4m的植株含4个显性基因和2个隐性基因,如AABBcc、AAbbCC、aaBBCC、AaBbCC等,但题意中该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该个体为杂合子,如基因型为AaBbCC,自交后代株高为2.4m的个体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CC(1/21/21)、AAbbCC(1/41/41)、aaBBCC(1/41/41),所以后代株高为2.4m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21/21)+(1/41/41)+(1/41/41)=3/8,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数量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非选择题31.观赏植物藏报春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两性花、异花传粉。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AA和Aa为红花,aa为白花,若将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的环境中,AA、Aa也为白花。试回答:(1)根据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藏报春在不同温度下性状不同,说明_。(2)现有一株开白花的藏报春,如何判断它的遗传因子组成?在人工控制的2025温度条件下种植藏报春,选取开白花的植株作亲本A。在_期,去除待鉴定的白花藏报春(亲本B)的雄蕊,并套纸袋。待亲本B的雌蕊成熟后,_,并套袋。收取亲本B所结的种子,并在_温度下种植,观察_。结果预期:若杂交后代都开白花,则鉴定藏报春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若杂交后代_,则待鉴定藏报春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若杂交后代既有红花,又有白花,则待鉴定藏报春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答案】 (1).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 花蕾 (3). 取亲本A的花粉授给亲本B (4). 2025 (5). 花的颜色 (6). aa (7). 都开红花 (8). Aa【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由题意知,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AA和Aa为红花,aa为白花,若将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的环境中,AA、Aa也为白花;一株开白花的藏报春,可能是环境影响开白花,也可能是具有开白花的基因型,因此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或aa,让这株臧宝春与基因型为aa的植株杂交产生的后代,在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培养,如果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则后代Aa都开红花,如果基因型为Aa,则红花与白花之比是1:1,如果基因型为aa,则后代都是白花,据此分析。【详解】(1)根据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藏报春在不同温度下性状不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在花蕾期,去除待鉴定的白花藏报春的雄蕊,然后套袋;待亲本B的雌蕊成熟后,将亲本A的花粉授给亲本B,然后套袋;获取杂交后代的种子,在2025条件下进行种植,观察花的颜色;结果预期:若杂交后代都开白花,则鉴定藏报春的基因型为aa;若杂交后代都开红花,则待鉴定藏报春的基因型为AA;若杂交后代既有红花,又有白花,则待鉴定藏报春的基因型为A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学生利用分离定律鉴定特具有特定性状的生物的基因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银川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上料岗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南航艺术考研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干部考试题型及答案
- 青州中考模拟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语文棋盘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纪委干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成人政治高考真题及答案
- 化学实验基础能力提升试题
- 2025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材料科学与物理”科普测试卷
- 2025年“10.13建队日”分批入队活动总结:强国复兴有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 2024年服装时装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施工三方协议7篇
- 2025年数字娱乐行业数字化娱乐内容与虚拟现实体验研究报告
- 法学专业考试题型及答案
- 2.1流水地貌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 外科学考试大纲
- 使用吹风机劳动课件
- 2024版2025秋贵州黔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3D打印简介课件
- 2025年贵州省贵阳市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