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卷为非选择题。请直接将第I、卷的答案填入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史的日期只在公元前841年之后才能确定无误。因为自此以后,古书里提及天候星象的变化,可以和外界的记录对照。公元前841年前的日期带有推算性质,不能视作绝对的可靠。该学者意在说明A. 远古史料需要佐证B. 古史具有推算性质C. 古代史实不可全信D. 远古史实虚构较多【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因为自此以后,古书里提及天候星象的变化,可以和外界的记录对照”来看,该学者认为“公元前841年前的日期带有推算性质”,是因为远古史料需要佐证。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该学者的意思是如果没有佐证,则具有推算性质,排除;材料阐述的是研究历史的方法,不是对古代史实的真伪进行评价,排除C、D项。2.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A. 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B. 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D. 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这表明在秦汉时期,爵级仍以出身为基础,表明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故A项正确;官僚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郡县制的设立,故B项错误;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材料无法体现, 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故D项错误。3.西周时期的农具见于古代文献的有耒、耜、钱、镈、铚等。现在已经发现的西周时期青铜镈等农具数量极少,绝大部分农具是用木、石、兽骨、蚌壳制作的。这表明西周时期A. 农业生产未得到足够的重视B. 农业生产未出现实质性进展C. 农业生产仰赖于夏商的技术D. 青铜农具的铸造技术不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农业生产进步的重要原因,根据材料“西周时期青铜镈等农具数量极少,绝大部分农具是用木、石、兽骨、蚌壳制作”可知西周时期农具并没有极大的进步,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未出现实质性进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夏商的技术,故C项错误。当时的青铜器受礼制的严格规定,它是身份、权力的象征,主要供王室和贵族使用,并不是青铜农具的铸造技术不成熟,故D项错误。4.秦置尚书于禁中,掌通章奏而已;自汉武帝后,尚书职权逐渐提高,但终两汉之世,尚书还是少府的属吏,其位秩不过千石;到隋唐,尚书省已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了。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A. 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B. 皇权相权的矛盾尖锐C. 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 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尚书职权范围和地位由“掌通章奏”到“少府的属吏”再到“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由此可知,这是中央机构的逐渐发展完善,故选A;题干没有体现皇权的变化和与丞相之间的关系变化,故BD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化,没有体现地方,故没法说明中央集权的加强,所以C的说法错误。5.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集中反映了当时秦朝官吏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由此看出秦朝官吏职业规范遵循A. 法家的治国理念B. 道家的思想观念C. 墨家的思想观念D. 儒家的思想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可见主要是对官吏的道德品行规定了严格的要求,说明秦朝的官吏职业规范强调官吏的道德品行,不是强调法律的作用,故D项正确,A项错误。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墨家强调“兼爱、非攻、尚贤”,故C项错误。6.汉武帝元朔五年创建太学。太学建立博士弟子制度,博士弟子的选送,一是由太常直接选补,二是由地方官选补。由此可见当时A. 太学生经考试合格才可到政府任官B. 选拔太学生的权力由官方掌握C. 太学生的教育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D. 太学生拥有一定政治经济特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没有反映太学生经考试合格才可到政府任官的信息,排除A;由材料“太常直接选补,二是由地方官选补”,可见选拔太学生的权力由官方掌握,故选B;材料只涉及选拔太学生,没有涉及太学生的教育问题,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太学生的特权问题,排除D。7.公元200年,曹操在部分地区按户征收绵、绢等即户调,此后户调成为国家的正式赋税。据此推测,户调制度A. 导致官营丝织业日益萎缩B. 使自然经济出现瓦解趋势C. 遏制了丝织生产的商品化D. 推动了家庭丝织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按户征收绵、绢等即户调”可知,绵、绢属于家庭丝织业,赋税以此物作为交纳对象,推动了家庭丝织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官营丝织业供应皇家贵族,与户调制度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出现瓦解趋势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如果没有生产绵、绢就要到市场购买交税,这有利于丝织生产的商品化,故C项错误。8.“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该材料的依据应该是A. 秦汉时期郡县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B. 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C. 汉朝的察举制度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D. 汉朝的察举制度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向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的演变,故B选项正确。秦汉时期郡县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故A项错误。汉朝的察举制度不符合“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故CD项错误。9.下图为东晋至清各朝每百年内太湖地区水旱灾害次数比较表,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可推测A. 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B. 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C. 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D. 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太湖地区每年内发生水旱灾害次数在宋元明清较东晋、南朝、隋唐和五代十国时期明显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现象与当时太湖地区人口不断增加,人地矛盾突出导致围山围湖垦田现象增加,生态破坏紧密相关,故A项正确。隋唐政治制度完善与水旱灾害较少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故C项错误。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不一定成正比,故D项错误。10.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入仕途径科举制入仕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入仕途径不详人数54034416292306比例37%24%11%7%21%这说明A. 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B. 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 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D. 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答案】C【解析】【详解】概括表格可知,官员的来源复杂,途径多样,表明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故C项正确。科举入仕仅占37%,说明唐代“文官政治”特色不明显,故A项错误。门荫入仕占7%,门阀政治没有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故D项错误。11.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A.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B. 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C.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概括材料可知,四则史料分别涉及出售永业田、购买良田、寺院大量占田地和富豪之家置买田庄等信息,这反映了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故A项正确。概括材料“恣意吞并,莫惧章程”可知唐代法律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土地占田情况,没有体现社会结构的变化,故C项错误。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是宋朝推行,故D项错误。12.2019年4月1日,日本公布了新天皇年号“令和”,该年号出自日本诗集万叶集:“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熏佩后之香”,日文写法为“初春令月,気淑风和,梅镜前粉披、兰珮後香薫。”日文的写法除有完整的汉字外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怀素【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文主要是由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创造的片假名和学问僧空海采用汉字草书创造的平假名构成,题干要求的是唐朝,怀素是唐代的草书大家,故D项正确。王羲之是东晋人,故A项错误。颜真卿以楷书和行书见长,故B项错误。柳公权是楷书,故C项错误。13.下表反映的是唐代文艺领域呈现的新现象。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代现象一元(稹)白(居易)浅俗的诗歌风靡朝野内外现象二散文以散化骈,接近口语,易懂实用。现象三大量表现城市生活而迎合市民心理的传奇和词崛起。现象四骈文俗讲、绝句和词为伶伎、僧俗广泛演唱。A. 文艺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B. 佛教世俗化的程度不断提高C. 士人与平民文艺分野消失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文艺低俗【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平易浅俗的诗歌风靡中外朝野”“散文接近口语,易懂实用”“传奇和词的崛起”“变文俗讲”都能体现出唐代文艺的世俗化趋向,故A项正确。表格内容没有涉及佛教的世俗化问题,故B项错误。士人与平民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可能不存在差异性,故C项错误。唐代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适应市民文化的传奇、诗歌应运而生,但这并不能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文艺低俗,故D项错误。1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平江府(苏州)庆历中200450:1绍兴二十六年200013153: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6256:1淳熙十年1500062242:1开禧间1800054333:1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结构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要【答案】B【解析】从分配名额、录取比例的变化来看政府是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为经济重心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宋代是科举制的的发展时期,科举考试并未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5.按照宋朝的户籍制度,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它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A. 土地租佃关系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 户籍制度把客户进一步固着在土地上C. 客户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D.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题干“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并没有反映政府减少赋税,故A错误;根据题干“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表明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显然政府并不是进一步把佃户束缚在土地上,故B错误;根据题干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表明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租佃契约关系,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可见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故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明朝中后期产生,与宋朝这一时间不符,故D错误.16.南宋时期曾出现这样的现象:杭州的茶贩与常熟县和苏州的茶贩合伙;一个来自福建长乐县的商人向北航行至浙东路,与其他想要将布卖到福州的商人合伙。这说明当时A. 商帮行会组织的发展B. 长途贩运的兴盛发达C. 商业贸易范围的拓展D. 商业领域管理的混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杭州与常熟县、苏州茶贩合伙,福建长乐县商人与浙江路商人合伙,这反映了商业贸易范围的拓展,故C项正确。商帮和长途贩运皆是明清时期出现,故A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业领域管理的混乱,故D项错误。17.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如下:长官拟定所议之事;官员同堂议论;长官综合所议作出裁决;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这一做法A. 体现行省权力大而不专B. 避免了官僚之间的内斗C. 提高了行省议事的效率D. 削弱了中书省的权威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议事程序“其二,官员同堂议论”“其四,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可以看出,这一做法对“行省”长官的权力一定程度上有监督、制约的作用,故A正确;材料中“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并不能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故B错误;行省议事程序加强了行省官员间的制约,不利于提高行省议事的效率,故C错误;中书省是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行省是地方制度,故D项错误。18.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A. 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B. 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C. 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D. 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未体现地区发展的差异性,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可以看出行政政策会影响城市的发展,故B项正确;元明清三代河北地区直属中央,今天现状仍是河北是独立的省份,一脉相承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D项本身表述不正确,应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对“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分析理解。19.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A. 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B. 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C. 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D. 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答案】C【解析】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代设置固定督抚制度,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C正确;B错误;这一措施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A错误;D中根本说法错误。20.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老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据此可知A. 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B. 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C. 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D. 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可知,明朝开放海禁,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有利于百姓和政府收入增加,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故B正确;明朝末年推行海禁政策,故“始终”表述错误,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无法体现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排除C;材料反映明朝开放海禁,百姓部分通过对外贸易致富,部分贫穷的百姓也追逐富人开展对外贸易,材料并非反映贫富分化加剧,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21.在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图书市场日趋饱和,利润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书坊重新对市场进行定位,选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戏曲、小说、生活用书的比重越来越大,适应了大众的消费需求。据此可知A. 古代文化传承与创新依赖于印刷术B. 传统经典文化逐渐被通俗文化取代C. 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化发展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传统社会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戏曲、小说、生活用书的比重越来越大,适应了大众的消费需求”可知大众文化需求量越来越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除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外,还得益于印刷术的普遍使用,故C项正确。印刷术只是有利于古代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不是其依赖,故A项错误。传统经典文化与通俗文化比重发生变化,并没有被取代,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传统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22.下表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情况表。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A. 权力稳固B. 精干高效C. 机构健全D. 保密性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乾隆帝到光绪帝,清代军机大臣人数一般是在四至七人,人数较少,但参与重要政务,这体现了军机处精干高效的特点,故B项正确。军机处人数不断变化可以看出皇帝可以随时决定军机权限,故A项错误。材料表格信息可知人数不断变化,没有体现机构健全和保密性强,故CD项错误。 23.有人指出:明清以来,商人总是或热衷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保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这主要反映了A. 商人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地B. 商人以入仕来推动商业发展C. 中国古代商业长期停滞不前D. 传统经济影响商人的价值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商人总是或热衷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可知,即便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明清之际,传统“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仍在影响着商人的价值观,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可知,购置土地并不是商人财富的主要用途,故A项排除;根据材料,这是商人在通过经商来致仕而非以入仕来推动商业发展,故B项排除;材料中并没有对古代商业发展脉络的相关提及,而且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4.下图是中国某传统戏曲中的脸谱,它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造型艺术,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该戏曲脸谱艺术A. 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B. 标志着戏曲艺术成熟C. 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概括材料可知,“寓褒迈、别善恶”说明京剧借助表演形式宣扬善的一面,体现出京剧的教化功能,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纲五常等伦理秩序,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而不是京剧,故B项错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造型艺术,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不是人物的心理变化,故C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526题为必做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28题为选做题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成为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基本国策。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材料三 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清与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中的历史现象的原因。【答案】(1)特点:海外贸易覆盖范围广;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并举;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海外贸易收益较高;海外贸易以丝绸、瓷器为主。(2)不同:唐宋:政府鼓励支持对外贸易,注重谋求经济利益;明清:政府推行朝贡贸易,注重服务于政治动机而不计经济利益。影响:建立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网,为世界地理大发现铺平了东方航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解析】【详解】(1)特点:概括材料“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可知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并举;概括材料“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可知海外贸易覆盖范围广;概括材料“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可知海外贸易以丝绸、瓷器为主;概括材料“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可知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概括材料“到了宋代,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可知海外贸易收益较高。(2)不同:概括材料“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成为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基本国策”可知唐宋政府鼓励支持对外贸易,注重谋求经济利益;概括材料“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 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可知明清政府推行朝贡贸易,注重服务于政治动机而不计经济利益。影响:概括材料一唐宋政策分析其积极影响,概括材料二明清政策分析其消极影响。(3)原因:根据材料“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并结合所学的古代经济政策,如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性,重农抑商的实施,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等。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正如汉初黄老自学并非先秦道家的简单翻版一样,汉武帝“独尊”的儒术,也在一些方面与先秦儒家不尽相同。董仲舒发挥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将其概括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特别阐发了公羊春秋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学说当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十分浓重,大量借用了阴阳家的思想因素,这尤其表现在其“天人感应”理论上。他将天塑造为一个具有人格神秘色彩的宇宙最高主宰,主张天人合一,天的喜怒哀乐会通过人世间很多自然现象体现出来。君主受命于天,统治百姓,百姓如违抗君主,即是违逆天意。同时君主也要小心谨慎,顺天之命(亦即儒家的基本伦理、政治原则)而行事,如无道妄为,天就会降灾异以警示,终致大乱。这样他既以天保护皇权,又用天约束皇权,“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根据材料提炼出作者的一项认识并结合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情况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例1:儒家思想维护并强化了君主专制。说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宋代儒家的程朱理学学派进一步宣扬“三纲五常”,将儒家伦理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为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武器;明清时期,儒家的“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从而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综上所述,儒家思想从汉代正统地位的确立至清对世俗思想控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官方化、哲学化、普及化,极大地迎合了封建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明显起到了维护并强化君主专制的作用。例2:儒家思想对君主专制起到了制约的作用。说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劝诫君主施行仁政,不要施行暴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南宋朱熹以道统论为依据指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提出“正君心”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明清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抨击君主专制,并提出一些限制君主专制的措施,如“法治”、“众治”、扩大学校职能等,发展了儒家思想中的民本因子。综上所述,汉以来至清儒家思想逐渐哲学化、思辨化,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提出限制和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对君主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其它观点和论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解析】【详解】材料以儒家思想对君主专制的作用为主题,考生在提炼作者认识不能偏离这一主题,同时要表述清楚,观点明确,提取只需要一个角度即可,如儒家思想维护并强化了君主专制。论证时可结合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对君主专制增强的具体表现,如汉武帝时期新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宋代程朱理论强调“三纲五常”;明清时期“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等,从而加强君主专制。论证时切记史论结合,史实正确,逻辑严密。27.【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大蒙古国时期,推行成吉思汗确立的分封采邑制,致使大蒙古国出现许多国中之国,彼此各自为政,设官分职,大汗不予干涉,中原地区随着蒙古势力的南下亦行分封。造成“自一社一民,各有所主,不相统属”的局面,“凡事干其城者,各遣断事官自司。”分封势力“擅自征敛”,“私置牢狱”,广大人民怨声载道,哭诉无门。忽必烈即位后重用史天泽,“置之相府,授以政柄”。“内立省部,以杜绝政出多门、斜封墨勒之权;外设六道宣抚司,以削夺郡县官吏世袭专擅之弊。给百官俸禄,使在官者有以自赡,而得保清廉之节。”至元元年(1264年),下令实行州县官员调动的政策,即所谓“迁转之制”。至元二年,“罢州县官世袭”,并任命了一批有远见的官吏,如以张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击豪强,黜脏吏,均赋役”。摘编自曹大为总主编中国大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分封采邑制带来的主要问题及忽必烈的调整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蒙古族政权实行的分封采邑制。【答案】(1)问题:地方割据,政令不一;赋敛沉重,民众生活困苦。措施:设立机构,统一政令,强化地方统治;实行俸禄制,防止官吏贪腐;废除地方官员世袭制,官吏互迁,实行任命制度。(其他答案符合材料亦可)(2)简评:分封采邑制在蒙古政权对外扩张过程中起了激励将士、提高战斗力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蒙古政权实施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蒙古政权与被征服地区的关系从征服向统治的转变,分封采邑制的弊端越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