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阳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阳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阳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阳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阳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阳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生产模式,也正是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下列对这一生产模式的认识,错误的是A. 铁犁牛耕是形成的主要条件B. 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C. 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基础D. 以家庭为单位,限制了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2.清初嘉兴人张履祥设计了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今即其遗业,为经画之如左:瘠田十亩,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池畜鱼、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竹果之类虽非本务,一劳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这一模式体现了A. 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B.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C. 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D. 农业和手工业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池畜鱼、 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的规划可以看出这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3.宋徽宗时期,大臣朱勔“田产连跨郡县,岁收租课十余万石,甲第名园,几半吴郡,皆夺士庶而有之”。材料所述现象A.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 得益于政府的土地政策C. 导致当时土地交易频繁D. 削弱了国家控制的土地【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田产连跨郡县皆夺士庶而有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宋代土地兼并严重,而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宋代推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土地兼并不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选项错误,土地交易频繁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土地高度集中;D选项错误,土地兼并的对象是民间私有土地,与国家控制的土地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复活的兵团解说: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在统一后已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有利于统一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B. 说明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C. 反映了秦朝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D. 秦朝手工业生产的水平发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秦已经按照“国标”进行“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大规模生产”的必然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再结合工律规定的内容,可知题干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故C项正确;B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的手工业特点5.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 制瓷业开始兴起B. 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 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 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可知当时已经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故本题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东汉早已有制瓷业;C 项从材料无法体现;明朝中后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居于主导,但不是占领了整个市场,D项表述错误。6.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A. 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B. 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 在官府压制艰难发展D. 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描述的是赡创造了墨,并发明和胶法,但因其女婿早亡,未能流传于世的故事,说明了手工技术传承具有不外传的特点,即手工技术的传承具有封闭性,D正确;但不能体现官府对于私营手工业的干预,也没有体现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联系以及官营、私营之间的发展情况的对比,故排除A、B、C。【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即可解答。7.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 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 物流通畅的草市C.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 工官监管的夜市【答案】A【解析】由于抑商政策的实施“九市”是指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草市唐朝才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商业市镇明清才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夜市宋代才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8.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A. 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B. 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C. 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 注重其“防伪”功能【答案】D【解析】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否则就不交钱意在强调纸币的发展是非常注重其“防伪”功能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纸币的发展不是封建政权的推动而是民间行为,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准确的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9.日本近代汉学家内藤湖南说:“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文中“宋代发生的商业革命”不包括A.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C. 出现了区域性的大商帮D. 出现晓市、夜市【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出现区域性的大商帮,以徽商、晋商为代表,所以C不是“宋代发生的商业革命”的表现,其余选项都是宋代出现的现象,故排除A、B、D,选C。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这种命题方式考查学生历史记忆能力,也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考虑问题。就本题而言,不难发现商帮是明清时期地域性商人群体,非宋代出现的,所以选C。10.在四川新繁和成都出土的汉代市井画像砖上有汉代“市”的景象:市列分明,商肆整齐,“市楼”矗立于市井中央,在其上可以“俯察百隧”。这反映出A. 汉代政府对市场贸易进行垄断B. 四川的商品经济相对发达C. 市井画像景象与史实不符D. 汉代的市场监管较为严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体现不出市场垄断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市场管理,不是经济发达,故B项错误;市井画像能反映一定的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中 “市楼”矗立于市井中央,在其上可以“俯察百隧”,说明政府对市场管理比较严格,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汉代市场管理11.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古代中国农民阶级处于被压迫地位,其社会地位并不高,故A错误;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并未因为“抑商”政策而停滞,故B错误;材料“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说明国家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C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存商业、进官商”,即官府对商业的控制,而不是说明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故D错误。故选C。12.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近代指的是资本主义的萌芽。选项中C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13.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有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封建经济长期延续,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成为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以判断出说法符合题意,说法可以排除,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从鸦片战争以后,与题文所示时间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海禁”政策14.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A. 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B. 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C. 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D. 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商人发财之后,都购买了很多的田地,这就说明商人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所以答案选A。B、C、D材料都没体现到,所以都不选。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的评价15.观察下面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对其分析正确的是年代植茶面积(万亩)产量(万担)内销(万担)外销(万担)1837521260.520060.51861625312.5202.51101871819409.5202.52071886934.9567.46205362.46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从1837年到1886年,中国的种茶面积不断增大,茶产量不断增加,内销和外销的产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外销的比重不断增大,故正确;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应该是使中国国内和国外的销量不断下降,与表中内容不符,故错误;中国茶的大量内销和外销打破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正确;外国打开中国国门主要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项。16.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A. 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B. 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C. 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D. 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的民族工业从一开始就是发展轻工业,而A.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中的“机器制造”是典型的重工业。另外,BCD都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非常显著的特点。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常考的特点。所以答案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特点17.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以下是对该表的解读,其中正确的是项目1865年1894年增幅进出口总值12019.728605.9137.99%进口值6003.6146054143.28%出口值6016.114000.5132.72%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B. 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C. 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D. 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表信息可知,18651894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显著增长,出口增长尤为突出,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8651894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处于产生阶段;B选项错误,该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体现的不只是商品进口,还有出口;D选项错误,依据进出口数值对比,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8.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 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D.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厘金和关税收入上升是诸多因素的结果,并不能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田赋的下降也不能说明清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税收田赋下降,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上升,说明这一时期的自然经济不断瓦解,近代工业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9.1896年,荣氏兄弟看到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1900年他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以荣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推动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以荣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均属于其影响,还需要注意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但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但也壮大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壮大则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20.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国民政府这样做主要是由于A. 抑制官僚资本的膨胀B. 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 经济建设服务于抗战D. 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答案】C【解析】1938年中国正在抗战,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等均足以证明国民政府这样做主要是由于经济建设要服务于抗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主要是由于抗战的需要而非抑制官僚资本的膨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1938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已经结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积极发展官僚资本主义而非民族资本主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体现的就是经济建设服务于抗战。21.漫画家张乐平笔下三毛形象,在近代上海家喻户晓。下图说的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橱窗中的商品标价,他非常困惑。造成他困惑的原因是A.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B.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C. 抗日战争爆发,商品奇缺,物价飞涨D. 进口洋娃娃供不应求,定价昂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每个特价十万元”、“20世纪40年代后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B项正确。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阻碍民族工业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A。抗日战争发生在1931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进口洋娃娃供不应求,定价昂贵,而是强调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排除D。2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的不正确的是A. 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B. 19351936年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C. 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D. 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19351936年间,由于国民政府的积极措施,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工业的搬迁,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榨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3.“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令停市,上年(1886)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得主要问题是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B.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C. 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D. 中国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答案】D【解析】【详解】概括材料可知,当民族工商业用新的生产方法后,国外势力的阻挠导致民族工商业亏损,这体现了中国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但这不是材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故C项错误。24.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 与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B.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D.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依据材料“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可知,当时的实业兴办与争夺利权相关;当时正处于日俄战争时期,故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带有爱国主义性质。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原因而不是动力,故排除B;C是一战期间发展的原因,故排除;D是辛亥革命后,故排除。所以应选A。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原因2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其决定性因素是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C.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人数少,力量单薄D.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一产生就受到来自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答案】A【解析】【详解】集合所学知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答案为A。中国民族企业资金少,规模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人数少,力量单薄和受到来自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的特点取决于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BC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答案】(1)牛耕技术。(2)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材料中的“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来看,材料反映出现了牛耕技术。(2)从材料中的“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等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其特点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3)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条件,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条件、政府政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来回答。27.在中国古代,商业政策不断调整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当权者都能看到商业在图霸、兴业中的作用,卫文公为发展经济“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晋文公也实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万李义、孙涛春秋时期私营商业兴起之原因浅析材料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君书外内材料三:两宋的商品经济远远超过以往各个朝代,国家的商业政策不得不作出调整。宋朝早在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就“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征商则例”,政府明确规定“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政府通商惠工的政策措施鼓励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国家虽有明令减免商税,但税额反而增加。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统治者推行的经济政策及其目的。(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提出的原因。(3)据材料三,归纳宋朝通商惠工的主要措施及其积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的认识。【答案】(1)政策:农商并重。目的:富国强兵(建立霸业)。(2)主张:重农抑商。原因:农业是经济基础;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国家收入,危及政权统治。(3)措施:立税则,规范商税征收;严惩官员侵商、扰商行为。影响:调动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促进了商业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4)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基本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和统治者的需要影响着商业政策的调整。【解析】(1)从“务财训农,通商惠工”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可以看出,统治者对商业和农业都十分看重,因此实行的是农商并重政策。原因:结合材料中“当权者都能看到商业在图霸、兴业中的作用”可以看出,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2)从“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可以看出商鞅反对发展商业,所以体现出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在当时是国之本,而且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国家收入,危及政权统治。(3)从“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征商则例”可以看出宋朝立税则,规范商税征收;从“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杖一百”可以看出严惩官员侵商、扰商行为。影响:结合措施来看,对于宋代来说,这项措施调动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促进了商业发展。由此带来的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4)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前面的三问来综合回答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商业的态度是有着一定变化的,虽然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存在,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和统治者的需要影响着商业政策的调整。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分析它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判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出现的大致时间及原因。(3)20世纪20年代后民族资本家张赛的企业衰落下去,其主要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概括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基本形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2)时期: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或民国初年)。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3)主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强对中国经济侵略。主要因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外部环境;地理交通条件;资本、资源等市场条件;政府政策等【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及近代瓦解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及其注解,可知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原因可结合所学从近代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被打破,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2)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以及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示的变化可看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时间是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或民国初年);原因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客观上由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主观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等。(3)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不久,西方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衰落下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