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麻黄汤证伤寒论.ppt_第1页
课件:麻黄汤证伤寒论.ppt_第2页
课件:麻黄汤证伤寒论.ppt_第3页
课件:麻黄汤证伤寒论.ppt_第4页
课件:麻黄汤证伤寒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伤寒论中药物剂量折算的问题,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千二百黍实其龠,合之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汉书律历制,(二)伤寒表实证,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 经典著作教研室 岳小强,1. 麻黄汤证 【原文】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黄湯主之。(35),麻黄汤证是否就是受寒, 桂枝汤证是否就是受风,【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 【治法】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方药】麻黄汤,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辛温开腠发汗,一宣一降 止咳平喘,3两 2两 70个 1两,1.先煎麻黄,去上沫; 2.分三次服,服药后温覆,取微汗;汗出病解停服; 3.饮食清淡适量。,【麻黄汤方后注】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減二升,去上沫,内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歠粥,餘如桂枝法將息。,病人服药后出现流鼻血,是不是病情加重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文】 太陽病,脉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黄湯主之。(46) 太陽病,脉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47) 【词解】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衄:此指鼻出血。 阳气重:此处指阳气郁遏较重。,【原文】 傷寒脉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黄湯主之。(55),【原文】 脉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黄湯。(51),麻黄汤证的脉象是否一定为浮紧,脉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黄湯。(52),【原文】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黄湯。(36) 【析义】 太阳病症状: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等; 阳明病症状:不大便等; 喘与胸满为本条主症。,先表后里,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2.汗法禁例,【原文】 咽喉乾燥者,不可發汗。(83)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84)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痓。(85) 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脉急緊,直視不能眴,不得眠。(86) 亡血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而振。(87) 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與禹餘粮丸。(88) 病人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蚘。(89),【原文】 脉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裏虚,須表裏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49) 脉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50),凡气、血、阴、阳亏虚,正气不足者,禁用麻黄汤。,外感风热证禁用麻黄汤。,3.麻黄汤兼证,(1)葛根汤证 【原文】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31),【治法】开腠发汗,升津舒筋。 【方药】葛根汤 麻黄、桂枝辛温发汗(温通经络) 葛根 解肌祛风,升津舒筋 芍药、大枣益气养荣,活血通络 生姜 温通阳气,并助麻桂解表 炙甘草 调药和中,【煎服法】 先煮麻黄、葛根;温覆取汗; 饮食清淡适量。,【原文】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32) 【解析】 太阳病: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项背强紧,脉浮紧等症。 阳明病:下利。 “必”,作“假设”讲。,(2)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证,其下利,清稀无臭,泻下清稀,无热感。,【病机】风寒袭表,卫闭营郁,津液下迫大肠。 【治法】发汗解表,升清止利。 【方药】葛根汤 葛根起阴气,升津液,一者用于祛风解表,二者用于升津止利。,此处既然为合病,为何不表里同治,【原文】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33),太阳病,表气郁闭,里气失和,便秘,下利,呕吐,【解析】,【病机】外邪内迫阳明,胃气上逆。 【治法】发汗解表,降逆止呕。 【方药】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汤解表祛邪, 半夏 降逆止呕。,(3)大青龙汤证(38、39),【原文】 太陽中風,脉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38) 【词解】 筋惕肉瞤(shun,音顺):肌肉跳动。,【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治法】发汗解表,内清郁热。 【方药】大青龙汤,麻黄汤倍用麻黄、甘草,加石膏、生姜、大枣。,倍 麻黄 桂枝 减 杏仁 加 生石膏 倍 炙甘草 加 生姜、大枣,【前服法】 久煎,去上沫;汗出病解即停服; 汗出多,以温粉止汗。,【禁忌证】 1.汗出恶风之表虚证不可用,脉弱之里虚者不可用。 2.若误用,则更伤阴津损伤阳气可出现恶风、烦燥、失眠、厥逆等变证。,【原文】 傷寒脉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39) 【词解】 乍有轻时:指证情偶尔有所减轻。,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病篇,(4)小青龙汤证(40、41),【原文】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40) 傷寒心下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41) 【词解】 心下有水气:心下,即胃脘部。水气,即水饮之邪。 噎(ye,音耶):指咽喉部有气逆梗阻感。 少腹满:少,通“小”,指小腹或下腹部胀满。,【解析】,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恶寒、发热、脉浮等,胃气上逆则干呕 水寒射肺则咳喘,渴水饮内停,影响气化,利水饮下注大肠,噎水气阻滞,气机不利,小便不利,少腹满水停于中,气化不利,【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 【方药】小青龙汤 麻黄、桂枝 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芍药 敛阴和营 半夏、细辛、干姜温散寒饮,降逆止呕 五味子 收敛肺气 炙甘草 调药和中,【方后注】 方后加减,众多医家认为麻黄可解表宣肺,不宜去之。 渴: 加天花粉,一者化痰,一者养阴; 利: 加荛花,以利水; 噎: 加附子,温化水气; 小便不利: 加茯苓,淡渗利水; 喘: 加杏仁,与麻黄宣肃肺气而平喘。,【课后讨论】,1.大、小青龙汤方证的区别?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均治喘,三者如何区别?,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感谢您的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