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颞下颌关节.ppt_第1页
课件:颞下颌关节.ppt_第2页
课件:颞下颌关节.ppt_第3页
课件:颞下颌关节.ppt_第4页
课件:颞下颌关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2016年8月,概 述,一、颞下颌关节的组成:,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髁突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关节盘、关节囊和关节韧带组成。,(一) 下颌骨髁突,枕骨大孔,横嵴将髁突顶分为前后两个斜面: 前斜面:较小,功能面,为关节的负重区; 后斜面:较大,此面也有两个斜面:,外斜面,内斜面,前斜面,后斜面,颞骨关节面,1.关节窝:似三角形,顶部有脑膜中动脉通过,后方与外耳道、中耳相邻。 2.关节结节:位于关节窝的前方,颧弓根部 分前斜面、后斜面,1. 关节窝,2.关节结节,前斜面:颞下窝的延长,斜度较小,便于髁突在最大开口时,可越过关节结节的嵴顶再向前滑行。如前斜面斜度大,则可能使开口位闭口时髁突后退发生困难。 后斜面:是关节的负重区。颞下颌关节的负重区不在髁突顶部的横嵴与关节窝顶部,而在髁突的前斜面和关节结节的后斜面所构成的一对负重区。,(三)关节盘,1.前带:较厚,前、后径窄,有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纤维的排列前后方向,有小动脉、毛细血管和神经。表面有滑膜覆盖。其前方有2个附着: 颞前附着:起自关节盘上方前缘,止于关节结节的前斜面; 下颌前附着:起自关节盘下方前缘,止于髁突前斜面的前端。 关节盘前缘在颞前附着和下颌前附着之间为翼外肌上头的肌腱,以上2个附着、翼外肌上头肌腱和关节囊融合在一起又称关节盘的前伸部。,3后带:最厚,前、后径最宽,介于髁突横嵴和关节窝顶之间。后带的后缘位于髁突横嵴的上方。关节盘后带的后缘移位于髁突横嵴的前方即关节盘前移位,在开口运动初,可发生开口初期弹响症。,关节盘结构特点,(四)关节囊和关节间隙,关节上腔,关节下腔,关节盘,(五)关节韧带: 主要功能是悬吊下颌,限制下颌运动在正常范围之内。 1.颞下颌韧带:是颞下颌关节的侧副韧带,内侧缺少类似韧带,如果把左、右两侧的关节看作一个功能关节,则仍和其他人体杵臼关节一样。有人将此关节称之为颅下颌关节。 构造:分浅、深两层,部分纤维与关节囊融合。 浅层:起于颧弓,较宽,向下、后呈扇形集中止于髁突颈部的外侧和后缘。 深层:起于关节结节,较窄,水平向后止于髁突外侧和关节盘外侧。,功能:左右一对可防止关节向侧方脱位,韧带的起止方向只允许髁突向前滑动,而限制过度向下、后运动。 意义: 韧带位:当下颌肌肉放松时,下颌可再少许后推直到韧带被拉紧为止,这时的下颌髁突的位置称之。 当下颌作侧方运动时,一侧髁突作转动并后移,由于该韧带限制其过度向后运动,髁突才作代偿性的外侧滑动。,下颌运动,下颌运动,下颌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相应肌收缩活动而完成的。下颌运动是否正常是评价口颌系统功能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下颌运动的形式、范围及意义,(一)下颌运动的形式,开闭口运动 2.侧向咬合运动 3.前伸与后退咬合运动,1.开闭口运动,(1)RCP起始的开口运动,2025mm,转动、滑动,转动,1.开闭口运动,(2)ICP或MPP起始的开口运动,从ICP或MPP张口至最大开口位,髁突的运动一开始就是滑动兼转动,运动至关节结节的前下方,若继续开口,则为单纯转动。,转动、滑动,(3)开口运动的力:舌骨上肌群,翼外肌下头。 (4)闭口运动:开口运动的逆过程。 (5)闭口运动的力:颞肌、咬肌及翼内肌收缩; 翼外肌上头。,(6)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 关节内无响声,无弹跳现象; 颌面部无痛; 下颌颏部运动不偏斜,无前伸动作; 开口度为40mm以上。,2. 侧向咬合运动 (1)侧向咬合运动 (2)Bennett运动和Bennett角(G) Bennett运动是指下颌的整体侧方位移。由于下颌侧向咬合运动为一种非对称的运动,两侧髁突运动方式及运动方向并不一致,工作侧髁突以转动为主,向外侧运动幅度约3mm的范围,而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下滑行,其运动轨迹与矢状面形成夹角,称为Bennett角(G)。,非工作侧,工作侧,Bennett运动和Bennett角,工作侧髁突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该侧颞肌后束的收缩,同时该侧的翼外肌上头收缩以稳定关节盘。,(3)侧向咬合运动的动力,(4)侧方运动正常的标志: 颏部运动范围约10mm; Bennett角约20; 整个运动无障碍。,下颌从牙尖交错位沿上切牙舌面向前下运动,到达上下切牙切缘相对的位置即切牙合 位,或其逆过程称为前伸咬合运动,为前牙咬切食物的主要功能形式。,前伸,后退,下颌从牙尖交错位顺后牙牙尖斜面引导,向后下方至后退接触位的运动。一般运动范围为1mm左右。,3.前伸与后退咬合运动,(1)前伸与后退咬合,(2)切道斜度: 在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下颌切牙运行的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为切道斜度(incisal path inclination),正常约为45 60左右。 通常切道斜度与上切牙切端的舌侧斜度是相一致的。切道斜度与覆牙合 程度成正比,与覆盖程度呈反比.,(3)髁道斜度: 下颌在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髁突在关节窝内的运动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为髁道斜度(condylar path inclination),由于髁突和关节盘在关节窝内的运动较为复杂,影响髁道斜度的因素较多,因此髁道斜度是多变的,有一定的生理可变范围。,髁突向前下滑动的动力主要来自翼外肌下头的收缩, 咀嚼肌和翼内肌的部分纤维也参与下颌的前伸咬合运动,下颌从前伸位返回时与前伸运动相反, 主要由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完成,翼外肌上头收缩起稳定关节盘的作用, 后退咬合运动的力: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完 成,翼外肌上头也收缩以稳定关节盘。,(5)前伸咬合运动正常的标志: 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 关节无杂音; 颌面部无疼痛不适; 运动对称无偏斜,(6)后退咬合:前伸咬合的逆运动,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1、解剖性决定因素: (1)双侧颞下颌关节(后方决定因素) 形态相对固定 解剖特征影响下颌运动 (2)牙合(前方决定因素) 垂直方向:提供下颌闭合中止点 水平方向:引导下颌运动 2、生理性决定因素: 神经肌肉 神经为主导 肌肉为动力,牙合面修改-牙周韧带应力分布改变-本体感受器传入信号改变-神经肌肉反应变化 牙合面形态决定牙齿支持组织受力方向,应力刺激-本体感受器-NS-下颌运动型 口颌系统保护性反射的结果:消耗能量少的下颌运动型 ,避免疼痛和不适,发挥最大效能 医生调整牙合面-解除对某种运动方式的限制 牙尖斜度大 内倾性深覆合,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