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绪论与疾病的概论.ppt_第1页
课件:绪论与疾病的概论.ppt_第2页
课件:绪论与疾病的概论.ppt_第3页
课件:绪论与疾病的概论.ppt_第4页
课件:绪论与疾病的概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2,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一、病理学的概念 是阐明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及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态结构、机能、代谢改变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绪论,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 (1)病因学:即疾病发生的原因。(内因、外因) (2)发病学:即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和过程。 (3)病理变化:即发病学过程中,机体的变化及其与临床表现的联系。 (4)疾病的归转和完结。(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二、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1.内容: 病理解剖学:总论(组织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 )+各论(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耗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总论(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发热、缺氧、休克、DIC、应激 )+各论(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 2.任务: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病理学绪论,5,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绪论,6,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绪论,四、病理学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 1.尸体解剖 2.活体组织检查 3.细胞学检查 (二)实验病理学 1.动物实验 2.细胞、组织培养,7,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尸体解剖,8,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尸体解剖,9,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尸体解剖,10,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活体组织检查,1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12,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绪论,1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五、学习方法 1.掌握规律 总论论述疾病的共同规律 各论论述疾病的特殊规律 2.熟记概念 如:坏死、化生、休克、缺氧、肿瘤、溃疡等。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 注意观察肉眼及镜下的病理变化。,病理学绪论,1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六、病理学发展史,病理学绪论,第一章疾病概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病理学,16,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讲授内容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二、病因学 三、发病学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疾病概论,17,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1.健康(health):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生理健康:指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正常。 心理健康:指人体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行为规范、适应环境等。 社会适应:指人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并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疾病概论,18,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过程,表现为自稳调节功能紊乱而产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症状:指疾病过程中,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现象。 体征:指疾病过程中,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的病理状况。 3.亚健康(sub-health):存在于健康(第一状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的状态(第三状态),又称为次健康。 它至少包含3个相区别而延续的过程: 心身轻度失调状态潜临床状态前临床状态,疾病概论,19,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二、病因学 病因学(eti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一)原因 引起某种疾病不可缺少的特异性因素。 1.生物性因素: 2.物理性因素: 3.化学性因素: 4.营养性因素: 5.遗传性因素: 6.先天性因素: 7.免疫性因素: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免疫缺陷等。 8.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疾病概论,20,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二)条件 指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非特异性因素。 营养不良等(条件) 例:结核杆菌(病因) 结核病 诱因:即促使某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属于条件范 围(又称危险因素)。,疾病概论,2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疾病概论,三、发病学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 4.自稳调节紊乱,22,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损伤与抗损伤,病因 损伤 抗损伤反应(代偿反应) 外伤 组织破坏血管 交感神经兴奋 血管收缩 破裂、出血 心功能加强 组织缺氧 凝血功能启动 血液凝固止血,严重失血、缺氧 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过 强,疾病概论,损伤与抗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2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因果交替,病因 损伤性反应 抗损伤反应 结果 外伤血管破裂大出血、BP交感神经兴奋 小血管收缩 茶酚胺 BP,组织进一步缺氧、酸中毒,血管麻痹扩张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液外渗,血容量,组织 缺氧,原因,结果,恶性循环,疾病概论,2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局部和整体,局部 (咳嗽、咯血) 肺部病灶: 缩小痊愈 扩大扩散,整体 (发热、盗汗、乏力、消 瘦、血沉加快) 机体抵抗力 机体抵抗力,疾病概论,25,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二)共同机制 1.神经机制:如惊恐、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 快、血压上升高血压病。 2.体液机制:如严重腹泻体液量明显 休克。 激素分泌异常内分泌疾病。 3.细胞机制:如严重缺血缺氧细胞坏死、凋亡 器官功能障碍; 4.分子机制:分子病(包括酶缺陷、蛋白质缺陷、膜病和受体缺陷):如蚕豆病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溶血。基因病:单基因或多基因。,疾病概论,26,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一)疾病的经过,1.潜伏期:是指病因侵入机体到出现最初症状。 2.前驱期:是指从出现最初症状到出现某些特征性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 3.临床症状明显期:是指出现特征性临床表现时期。 4.转归期:是指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包括康复或死亡。,疾病概论,27,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二)疾病的转归,1.康复: 完全康复:即病因消除,症状消失,受损组织细胞的功能、代 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即病理损害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但机体仍 遗留不同程度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功能、代谢障碍,只有通过代 偿功能才能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疾病概论,28,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死亡: 1.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或濒临死亡阶段,可逆。 2.临床死亡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56分钟,可逆。 3.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阶段,不可逆。,疾病概论,29,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脑死亡(brain death): 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包括大脑皮层功 能和脑干功能的丧失。判断脑死亡的依据: 1.自主呼吸停止:人工呼吸15分钟不能恢复; 2.不可逆昏迷;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包括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 4.瞳孔散大或固定; 5.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疾病概论,30,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大家共同努力呦!,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