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业公司防灭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某煤业公司防灭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某煤业公司防灭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某煤业公司防灭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某煤业公司防灭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本号:ZMYA旺苍县光明煤业有限公司防灭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矿 长:辜文国安全副矿长:王成功生产副矿长:任要俊机电副矿长:周南宏技术负责人:李文双编 制 人:曾 懿编制日期:2013年1月6日目录前言4第一章公司概况4第一节编制目的4第二节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4第三节地形地貌及气象5第四节当前现状6第五节 矿井地质情况8第六节 历年来的防灭火事故分析 12第二章矿井灾害分析及危害 12第一节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12第二节火灾事故分布范围及危害 14第三节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5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15第一节应急组织体系 15第二节指挥机构及职责 16第四章预防与预警 18第一节危险源监控 18第二节预警行动 20第三节事故信息报告程序 24第五章应急响应 26第一节响应分级 26第二节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28第三节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32第四节矿工自救与互救和现场急救33第五节灾害事故撤退路线 34第六节应急救援结束 34第六章后期处置 36第七章保障措施 36第一节通信与信息保障 37第二节应急队伍保障 37第三节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38第四节经费保障 39第五节其它保障 39第八章预案的维护管理 39第一节应急救援人员培训计划 40第二节预案演练计划 40第三节预案的修编条件 40第四节奖惩与实施 40第五节附则 40第九章预案编制领导小组及任务 41附件:1、应急救援组织指挥联系电话2、煤矿救护协议3、矿井道路交通示意图4、矿井采掘平面图、通风、避灾示意图前 言为保障公司及全体职工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事故的损失,根据国家及地方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本矿实际,本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定本预案。第一章公司概况第一节编制目的为了保障公司及全体职工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火灾事故的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有序控制处理,使事故现场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把保障全体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事故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人民生命的威胁和危害,把事故预防作为主要任务,完善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事故防范体系。按照“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紧密配合,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第二节 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旺苍县光明煤业有限公司(治城煤矿)矿区位于旺苍县城27方向,直线距离约4km的东河镇境内。省道202线和旺(苍)英(翠)公路穿过矿区,距旺苍县城黄家沟火车站7km,与广元市东河热电厂隔河相望,交通方便。矿区的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605,北纬321610。矿区面积约1.3856K,开采深度由+515m+320m标高,地势为北高南低。隶属广元市煤炭工业管理局管辖。矿区东迄甘溪沟与赵家坝井田相连,西起离妻岩与黄家沟井田接壤。矿区东、东北部与甘溪沟煤矿矿区范围局部重叠,但开采标高不同。甘溪沟煤矿开采标高为+690m+604m,旺苍县光明煤业有限公司(治城煤矿)开采标高为+515m+320m。西部与黄家沟井田内的黄家沟煤矿、立溪岩煤矿相邻,南部无矿权设置,矿山之间无任何矿权纠纷。矿区内有少量居民,主要为汉族,主要居于河谷地段。经济以农业为主,其次是养殖业。旱地居多,水田罕见。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茶叶、木耳、核桃等,养殖业主要为猪、羊、牛、鸡等。第三节 地形地貌及气象旺苍县光明煤业有限公司(治城煤矿)行政区划分属旺苍县东河镇管辖。属四川盆地北缘中等切割的中山地貌类型。区内沟谷发育,地形切割较大,总体趋势北高南低。海拔最高为+1151米,最低为+450米,相对高差为700米。区内植被覆盖较好,以灌木、松木、杂木为主,覆盖率达60%以上,水土保持良好。区内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冬寒夏热,多风多雨为本区气候特点。年均气温20,最高气温40.8,最低气温8.1,日最大降雨量为79.50mm,月最大降雨量646.6mm,最大降雨时间一般在810月,年降雨总量877.40mm1818.70mm,月蒸发量:最高222.8mm,最低31.70mm;年蒸发量1133.70mm1405.0mm。每年58月为雷雨季节,11月至次年1月为雪期。风向多为正北或西南西、东北东,平均风速1.071.60m/s,瞬间最高风速40m/s。区域水系属于嘉陵江水系。除东河是较大河流从井田西翼边界穿过矿区流入嘉陵江外,其余孙家沟、夜溪沟、甘溪沟均为横切地层走向之小溪,属季节性流水。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1992年颁发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02001,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第四节 当前现状旺苍县光明煤业有限公司(治城煤矿)核定生产能力15万吨/年,主要开采广旺煤田孙家沟井田范围内的10#、12#、12#三个煤层。矿井采用斜井开拓,现开采+320m水平范围内的10#、12#两个煤层,布置有生产工作面3个,目前暂无掘进工作面: 12#煤层西翼323采区+320m水平41213采煤工作面1个、10#煤层东翼303采区31031采煤工作面1个和31032采煤工作面1个。由于煤层结构复杂,41213、31031两采煤工作面均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开采,41213、31031采煤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全部垮落矸石条带充填法管理顶板,31032采煤工作面采用柔性掩护支架支护,爆破落煤。10#煤层:上距9#煤层8.4018.30m,以甘溪沟为中心,中间厚而两端薄,呈一大的透镜体,透镜中心煤层厚度达1.59m,向两端逐渐变薄不可采直至尖灭。区内可采段煤层厚度一般0.521.20m,平均厚0.89m,结构复杂,夹矸一般为47层,最多可达10层,煤层底板为灰色泥岩。以主斜井为界,以东800m至井田边界可采,向西不可采。12#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五段第三亚段底部,上距10#煤层15.7058.46m,此煤层在井田西部分布,但厚度变化大,不稳定,平均厚度0.53m,煤层结构复杂。煤层顶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为钙质粗粉及细粒砂岩。回采工作面区段运输巷采用人工装运煤,+320m水平运输大巷采用人力装煤,1吨矿车蓄电瓶机车运输;巷道掘进方式气腿式凿岩机等打眼,爆破掘进,人力装车机车运输。斜井采用1.6m矿用提升机串车提升运输。矿井采用抽出式机械通风方法,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配备610风井主要通风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主要通风机型号为:FBCDZ-6-15B;备用主要通风机型号为:FBCDZ-6-15B;主要通风机及备用通风机电机功率均为255kw。通风机房各种设施及仪器仪表齐全可靠。矿井等积孔:1.26m2。矿井通风系统完善合理,通风设备设施齐全可靠。矿井总进风1320m3/min,矿井总回风1397m3/min,风量完全能够满足全矿安全生产需要。矿井有完善的防灭火供水系统。地面+515m水平井口和+500m水平井口分别建有一个容量200m3和80m3的消防水池。井下+320m水平、+515m水平各安装有一趟供水防灭火供水管路,主管采用DN72无缝钢管,支管采用DN52无缝钢管,主管和支管上每100m留设有一个三通阀;+500m水平、+400m水平各安装一趟防灭火供水管路,主管采用DN52无缝钢管,支管采用DN25无缝钢管,主管和支管上每100m留设有一个三通阀。地面安装有一趟DN52无缝钢管作为专用消防管路,并在井口充电房处、井口综合办公楼、炸药库、办公大楼、球场坝等重要防火地点建有消防栓。第五节矿井地质情况一、地层 本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区四川盆地分区通江小区,小区内出露的最新地层为侏罗系千佛岩组,最老地层为三叠系须家河组。本区含煤岩系地层为须家河组(T3xj),现将区内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一)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本区为陆相含煤地层之一,属三角洲河流相和湖沼相沉积,旋迥结构清楚。根据沉积旋迥和岩性,本区划分为5个岩性段,其中,一、三、五段为含煤段,二、四、六为砂岩段。本区内仅出露四、五段,总厚度约679.47m。1、第一段(T3xj1)灰、深灰色钙质水云母泥岩夹细粒石英砂岩,底部为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属三角洲分流河道及间湾沉积。一般厚度15m。2、第二段(T3xj2)浅灰色厚巨厚层状细中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夹极不稳定的薄层状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含煤包体及泥质包体,属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厚224250m,一般厚235m。3、第三段(T3xj3)灰色薄厚层状粉砂岩积薄层泥岩、炭质泥岩、煤线及细粒砂岩,属分流河道间湾沉积。由于本段受上覆地层的冲蚀,区内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变薄。厚0.6038.15m,一般厚19.38m。4、第四段(T3xj4)浅灰色巨厚层状细中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夹细粒石英砂岩,上部含石英岩和燧石砾岩。砂岩碎屑以石英为主(含量57%),次为长石(含量为22%)、岩屑(含量21%),分选好,次棱角状;填隙物为硅质物、结晶水云母及少量碳酸盐;属河道滞溜和边滩沉积,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小。厚度59.5292.96m,一般厚76.28m。5、第五段(T3xj5)按岩性特征及其含煤性,分为三个亚段。第一亚段(T3xj5-1) 深灰色水云母泥岩、粉砂质水云母泥岩及粉砂岩夹薄层深灰色炭质泥岩和灰色细中粒岩屑砂岩。该段中部含局部可采的17#煤层(四连子),底部为厚层状粉砂岩。本段属洪泛盆地湖沼相沉积,厚度在干溪沟附近最薄,沿走向向东、西逐渐增厚。厚度6.0049.40m,一般厚32.92m。第二亚段(T3xj5-2)浅灰、灰色火厚层状细中粒岩屑砂岩为主,中下部含少量石英岩及燧石细砾石,底部常夹透镜状燧石-石英岩屑细中砾岩,属河道滞留和边滩沉积。厚54.6092.16m,一般厚74.43m。第三亚段(T3xj5-3)灰色厚层状钙质细粒岩屑砂岩夹灰色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水云母泥岩及薄层状灰色粉晶灰岩、粉晶含云母灰岩,含煤15层,从下到上依次为12号、10号、9号、8号、7号,本段内的各煤层局部不可采。本段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厚。厚42.0084.00m,一般厚59.58m。(二)侏罗系1、侏罗系下统白田坝组(J1b)为河流、滨湖及沼泽相沉积。按其颜色、岩性及古生物组合特征划分为三段,自下而上为:第一段(J1b1)灰深灰色厚中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砂岩夹粉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及细中粒岩屑砂岩,局部含菱铁质结核和菱铁质鲕粒。下部含区内局部可采的煤层。底部为厚度0.720.1m细粒石英岩屑中粗砾岩,局部相变为细粒石英砂岩。厚度5691m,一般厚为66.26m。与下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第二段(J1b2)灰、绿灰色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细粒岩屑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厚83112m,一般厚98m。第三段(J1b3)紫红色巨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绿灰、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粒岩屑(杂)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厚6294m,一般82m。2、侏罗系中统千佛崖组(J2q)为湖泊相沉积,岩性稳定。为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细中粒岩屑砂岩。厚度从西向东逐渐增大。按岩层颜色、层理及古生物特征分为二段(J2q1、J2q2)。厚174211m,一般厚190m。二、构造 矿区在大地构造区划上属西南地台的龙门山南大巴山台褶带,位于大两会背斜西段近西端南翼。矿区主体构造为一简单单斜构造,沿走向和倾向均无明显的次级褶曲。地层走向近于东西,倾向南,煤层倾角3050,深部一般稳定在50。井田内无断层、大的褶曲等构造存在,地表亦无断层、褶曲出露,仅有一些小型的褶曲存在,对开采无影响。三、煤层主要特征 (一)含煤地层矿区位于广旺煤田孙家沟井田内,区内煤层主要赋存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五段内,其中17#煤层含于第五段第一亚段内,其余各层均含于第五段第三亚段内。(二)煤层主要特征区内含有7、8、9、10、12、17号煤层,其中局部可采煤层为10、12、17号,由于本区为河床-沼泽相沉积,煤层堆积时,地壳振动运动频繁,河流的迁移性大,煤组地层多次出现河床相砂岩透镜体,以致部分煤层在局部地段遭受侵蚀。厚度不等,分布不均匀,结构复杂,层间距变化大,是本区煤层变化和分布的特点。现将本区核定可采煤层简述如下。10#煤层:上距9#煤层8.4018.30m,以甘溪沟为中心,中间厚而两端薄,呈一大的透镜体,透镜中心煤层厚度达1.59m,向两端逐渐变薄不可采直至尖灭。区内可采段煤层厚度一般0.521.20m,平均厚0.89m,结构复杂,夹矸一般为47层,最多可达10层,煤层底板为灰色泥岩。以主斜井为界,以东800m至井田边界可采,向西不可采。12#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五段第三亚段底部,上距10#煤层15.7058.46m,此煤层在井田西部分布,但厚度变化大,不稳定,平均厚度0.53m,煤层结构复杂。煤层顶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为钙质粗粉及细粒砂岩。(三)煤质1、物理性质10#、12#煤均为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断口参差状、阶梯状,火焰实验膨胀粘结。矿物杂质多为粘土矿物和方解石薄膜,次为石英。颜色深黑色、黑色,条痕褐黑色,玻璃光泽,硬度中等,内、外生裂隙一般不发育。以镜煤、亮煤条带为主,次为细条带的暗煤、镜煤,丝炭成透镜体,其裂隙面充填少量黄铁矿薄膜。2、化学性质10、12#煤属富灰、低硫、低磷的瘦煤。10#煤层:灰份30.2239.29%,硫0.810.96%,磷0.20%,发热量14.56MJ/kg。12#煤层:灰份33.1741.92%,硫0.400.70%,磷0.214%,发热量14.56MJ/kg。第六节 历年来的防灭火事故分析根据历年的安全统计资料分析,我公司1992年地面曾发生过一起房屋火灾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矿井井下未发生过火灾事故。第二章 矿井灾害分析及危害第一节 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1、根据火灾发生的地点分类(1)地面火灾地面火灾是指发生在矿井工业广场地内的厂房、仓库、煤仓、矸石场、木料场等处的火灾。地面火灾具有征兆明显、易于发现、空气供给充分、燃烧安全、有毒气体产生少、空间宽阔、烟雾易于扩散、灭火工作回旋余地大、易于扑灭等特点。(2)井下火灾井下火灾也称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井下,或发生在地面但能波及井下的火灾。特点:发生发展过程比较缓慢;大多数火灾发生在隐蔽地方,不易发现;发火特征不明显,只能通过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矿内空气温度、湿度的逐渐增加来判断。2、根据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分类(1)外因火灾由外部高温热源引起的可燃物燃烧而造成的火灾称为外因火灾。特点:发生突然,发展速度快;发生前没有预兆;发生地点广泛,常常出乎人的意料;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2)内因火灾有些可燃物在一定条件下,自身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变化,积聚热量达到燃烧,由此热源形成的火灾称为内因火灾或自然火灾。特点:发生前有预兆;发生地点隐蔽(如采空区、煤柱内);不易发现;难以扑灭,持续时间长。3、矿井火灾的危害:(1)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产生大量的CO、CO2、SO2等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造成人员伤亡。(2)产生高温。火源及临近处温度高达1000以上,引燃临近处的可燃物,使火灾范围扩大。(3)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火灾容易引起瓦斯煤尘爆炸,扩大灾害范围。(4)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4、公司火灾事故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1)井下:使用木材等可燃材料背帮绞顶支护的巷道;井下电缆、风筒;机电硐室及其电气设备安装处;采煤工作面与进回风巷相连接处;掘进工作面等。(2)地面:主要通风机房、配电室、炸药库及其值班室、木料坪、生产材料库、充电房、绞车房及其职工住房、办公楼等。5、公司存在火灾事故危险因素:(1)井下违章动火;(2)井下违章爆破;(3)井下爆破使用不合格的火工品;(4)井下使用明火;(5)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和性能不良发生短路;(6)机械摩擦或撞击产生火花;(7)办公室或住宿取暖;(8)小孩玩火;(9)人为纵火;(10)高温热源等。第二节 火灾事故分布范围及危害根据中国煤科总院重庆分院鉴定,公司矿井目前所开采的10#、12#煤层自燃发火等级为类,即不易自燃,矿井也从未发生过煤炭自燃引发矿井火灾事故。因此,公司重点是防范外因火灾,如通风机房、绞车房、木料坪、火工品库、生产材料库、井口工业广场、充电房、机修房(电焊、氧焊、气割)、井下动火等,其次是防止电气火灾。我公司矿井采掘作业中违章放炮、违章操作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失爆、供电线路短路、漏电都可能造成矿井外因火灾的发生。地面生产生活用明火、取暖、供电线路老化短路、易燃物资不按规定储存、雷电(避雷设施不完善或不可靠)等易引起地面房屋等设施火灾事故。第三节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火灾事故应急处理基本原则1.坚持“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的第一原则,发生各类火灾事故时,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救援和处置。2.坚持“以人为本”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井下、地面发生火灾事故时,应急救援机构所有人员必须在15分钟内赶到井口或地面火灾地点,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必须在5分钟内作好下井准备或地面灭火准备,应急救援指挥部必须在25分钟内作出抢险救援的决定。3.坚持分工合作、落实责任的原则。矿长为煤矿发生火灾事故后,组织实施应急救援的第一责任人,矿长不在公司时,由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技术负责人依次承担第一责任人的领导责任,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处置。应急救援小组和后勤保障组在组长不在时,以副组长和排名先后依次承担组长责任,配合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实施应急救援处置。4.坚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原则。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时,各相关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保证联系方式畅通,应急救援机构所有成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及时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切实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一节 应急组织体系按照较大火灾事故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实行统一组织、领导,职能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原则,公司成立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抢险指挥部、技术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应急救援办公室。 第二节 指挥机构及职责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 长:辜文国( 矿 长 手机:)副组长:李文双(技术负责人 手机:) 王成功(安全副矿长 手机:)成 员:任要俊(生产副矿长 手机:)周南宏(机电副矿长 手机:)刘和刚(安全科长 手机:)罗全尤(采掘队队长 手机:)高学先(办公室主任 手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负责本预案审定,组织实际演练,检查督促做好公司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部门各项准备工作,负责本公司防灭火事故发生后的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及事故善后处理。2、现场抢险指挥部指 挥 长:辜文国( 矿 长 手机:)副指挥长:李文双(技术负责人 手机:)成 员:王成功(安全副矿长 手机:) 任要俊(生产副矿长 手机:) 周南宏(机电副矿长 手机:)刘和刚(安全科长 手机:)高学先(办公室主任 手机:)现场指挥部职责:根据灾情,负责制定应急救援实施方案,负责组织事故救援工作,及时准确向上级部门和市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进展情况,事故抢险结束后及时配合调查部门进行调查处理。3、应急救援行动小组组 长:王成功(安全副矿长 手机:)副组长:任要俊(生产副矿长 手机:)成 员:周南宏(机电副矿长 手机:) 高学先(办公室主任 手机:)罗全尤(采掘队队长 手机:)胡金国(救护队副队长 手机:)应急救援行动小组的职责:发生火灾事故后及时赶赴事故现场、防止火灾事故扩大,立即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现场火灾事故救援方案,封闭事故现场、收集并保存事故证据,抢险救灾、疏散人员,将受伤人员及时送往医院救治,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点,同时负责对事故进行协调调查。4、应急技术小组:组 长:李文双(技术负责人 手机:)副组长:刘和刚(安全科长 手机:)成 员:高学先(办公室主任 手机:)邓昌文(通风队长 手机:)杨跃勇(机电副科长 手机:)应急技术小组职责:公司火灾事故发生后,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案和措施,负责对火灾事故发生后救援措施的预审和审查,并组织进行实施。 5、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调度室()主任:任要俊(生产副矿长 手机:)成员:李传顺(工作人员 手机:) 侯立明(调度室负责人) 应急救援办公室职责:具体负责火灾事故救援制度、文件的起草、组织有关救援安全会议、提供文字资料、接听公司火灾事故的报警(24小时值班),并及时向应急救援小组报告事故的有关情况。6、后勤保障组组 长:丁文科(手机:)副组长:侯满德(手机:)成 员:赵永生(电话:)后勤保障部职责:及时提供各类应急装备器材和救灾物资、提供交通工具、协调道路交通畅通,搞好上级部门的接待工作。以及伤亡人员的处置及家属的安抚工作与善后处理,做好企业的稳定工作。第四章预防与预警第一节危险源监控当井下、地面等出现火灾事故时,由调度室发出报警信息,调度值班人员分别报告给公司矿长、业主、技术负责人、市煤管局驻矿特派员、并向市应急救援中心报告。公司严格执行火灾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根据公司火灾危险源的具体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监管单元,确定专人对各单元进行监管。对各危险源按日检、旬检、月检的期限进行检查,并将检查出来的各类隐患上报安全科长处,由安全科长指定专人、定期限、定措施落实整改完善。同时安全科对重大火灾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督查、检查活动予以登记整理,建立火灾重大安全隐患整改跟踪档案。为了最大限度杜绝或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公司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和具体情况对火灾重大危险源制定如下预防措施:(1)对所有电气设备在入井安装前,都必须经技术科科学的检查,并对防爆性能和零部件是否完好等进行认真的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规程规定的相关要求后方能入井安装运行和使用。(2)使用中的所有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性能检查由技术科组织井下电工每周进行一次,检查结果应书面交技术科汇报存查建档。分片负责电工应每日进行检查,严禁使用失爆电气设备,井下电工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操作。(3)对临时停工的采掘工作面,严禁停止局扇运行,因临时停电或其它原因局扇停止运行的工作面恢复通风前,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141条的规定执行。由通风队派人汇同救护队一并进行排放工作。(4)对所有入井人员必须坚持检身制度,严禁烟火、点火物品等入井,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范围内严禁有烟火。(5)矿灯房要严格矿灯的收发制度,每天坚持对收回来的矿灯要进行检查,对不防爆的矿灯严禁入井。井下人员严禁私自撤卸敲打、撞击矿灯。(6)在各采掘地点放炮时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和作业规程及公司有关文件的规定作业,严禁违章操作。(7)对井下所有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供水管网水量充足,井下水池随时保持足够的水量。(8)救护队每5天一次对各已密闭的采掘工作面进行仔细的发火征兆检查,同时测定各种有毒有害气体书面报告技术负责人和安全科备查。(10)按规定及时封闭采空区。(11)对各工作地点放炮,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及公司有关的规定进行放炮工作。(12)井下电工严禁带电作业。(13)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储存、运输、使用易燃物品。(14)完善地面消防供水管网系统及各类消防设施。(15)及时整改老化的输供电线路,防止短路引起火灾事故。第二节预警行动一、预警信息的发布方式火灾事故报警是非常重要的,及时报警可以使火灾事故救援工作开展于事故初期,及时控制火灾事故蔓延和扩大。在火灾事故的救援中,时间是最宝贵的,任何贻误时机的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1、报警程序与顺序(1)现场任何知情人发现火灾隐患或事故,必须立即报告调度室和安全部门。调度室值班员必须立即电话通知有关区域内跟班管理人员、班组长或带班领导,及时查明原因,如果未及时查明原因或情况不清时,调度值班员必须立即通知区域内管理人员和班组长,有序组织区域内所有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同时调度值班员要通知相关受威胁区域内所有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 (2)所有的职工必须熟悉报警方法。 知情者或者现场人员发现火灾事故苗头或事故发生后,在一边有组织的进行逃生同时,应尽量利用就近的电话第一时间向调度值班室报告事故灾情。调度室井下电话8000,地面电话。(3)当矿区内任一场所人员发现火灾灾害事故预兆或火灾灾害事故时,应迅速喊叫,给临近巷道或区域和可能波及区域的工作地点人员报警,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并视事故性质迅速逆风流沿巷道寻找最近处的电话向调度室或地面汇报。报告前,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报告时,语言应简短、清楚、明确,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烟、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报告,不能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4)一般火灾事故报告程序:事故现场知情人员矿调度值班员矿值班领导矿长安全副矿长安全科长技术负责人生产副矿长董事长各相关科室上级有关部门。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特大事故报告程序:事故现场知情人员矿调度值班员矿值班领导矿长市煤管局川北监察分局上级相关部门安全副矿长安全科长技术负责人救护队董事长生产副矿长安全科各相关科室。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矿井名称及矿井概况,事故类别、发生的地点、时间及遇险人数,目前抢险救援工作方案及进展情况,采取抢险救援的主要措施等。 (4)报警的内容包括:事故的单位、详细地点、现场伤亡人员数量、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事故的现状、其他相关情况。 (5)应保证每个环节的信息都能畅通。2、 接警: 公司第一接警人为调度室值班人员。 接警任务为:(1)问清报告人姓名、部门(班组)和联系电话。(2)火灾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故原因、事故性质、危害程度、范围等。(3)做好记录。(4)通知救援队伍。(5)向上级报告。3、发出应急救援命令接警人员在发出救援通知后,必须同时报告指挥中心。 二、预警行动 1、呈报对象: 当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困或死亡事故,总指挥(矿长)或授权负责人必须1小时内向市煤管局及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川北监察分局和上级有关部门呈报。 当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或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的重大火灾事故时,总指挥(矿长)或授权负责人必须在1小时内向市煤管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川北监察分局、国家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及煤矿安全监察局和有关部门呈报。 当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被困,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的,或其他性质恶劣、影响重大的特大火灾事故时,总指挥(矿长)或授权负责人必须在1小时内向市煤管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川北监察分局、国家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及煤矿安全监察局和有关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有关部门呈报。当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被困,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的,或其他性质恶劣、影响重大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时,总指挥(矿长)或授权负责人必须在1小时内向市煤管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川北监察分局、国家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及煤矿安全监察局和有关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有关部门呈报。三、预警措施 当发生上述火灾事故或者公司认为事故性质和影响特别恶劣的,必须立即启动本预案。 1、火灾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要立即赶到调度室(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并组织有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参加事故抢险救援,同时公布各工作机构人员组成。 2、各有关科室、队,必须从全局出发,绝对服从应急救险援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指挥,分工合作,共同做好事故抢险的处理工作,严格24小时值班,保证紧急情况信息渠道畅通,运转有序。第三节事故信息报告程序一、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该项工作由调度室负责落实,并随时保持内外部通讯畅通。2、 内部信息报告方式、要求与处置流程1、 当矿井发生火灾事故时,值班调度员应下达灾害事故区域和受威胁区域所有人员立即撤离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进行自救、互救及紧急避灾的命令,同时在第一时间电话通知值班矿长、矿长、技术负责人、各副矿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指挥部成员到调度室集中。2、 报告要求:处于第一现场的职工必须利用就近电话或其他方式迅速、准确地向调度室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被困人员数量等情况,调度室接到现场报告后,必须立即将火灾事故情况向公司主要领导汇报清楚。报警系统:井下各采掘地点设有防爆电话与监控中心调度室相通,井下联络电话8000,地面联络电话。地面可采用手机、固定电话或跑步快速与调度室联系。救护队设有预警铃,铃声一响,全体队员立即集合接受命令待今出发。通讯系统:应急指挥机构之间,应急队员之间均有电话相联系。3、 处置流程 通知传达后,应在矿长等应急救援指挥组领导下按其职责分工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三、信息上报部门、通信方式及内容时限矿长接到调度值班员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利用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立即向市应急救援中心和市煤炭管理局、川北煤监分局报告,并视其事故情况及时作好有关情况续报工作。在向上级报告时,可先采用口头(电话)方式报告,随后立即用书面形式正式上报,报告时包括以下内容:(1)火灾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类别。(2)事故的情况,简要经过,伤亡人数、遇险人数或有可能发生的重大后果、破坏范围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情况等。(3)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有无发生火灾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可能。(4)伤亡人员的抢救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5)是否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救援工作。(6)火灾事故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情况(7)报告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四、向相关单位通告、报警的方式和内容当火灾事故灾难影响或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造成或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向公众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作出自我防护响应。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将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告知群众。通告、报警的方式应以速度最快为原则,或电话通知、或跑步口头当面通知。5、 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当矿井灾害较重、需要外部力量支援时,应尽快与救援单位或上级部门取得联系请求其支援。请求时,应根据灾害性质、规模,同时说明其需要支援的具体内容,如人员支持、医疗器材支持、救护器材支持等。6、 与外界的信息沟通该项工作由公司办室主任高学先具体落实完成,确保信息真实性和及时性。既可以电话传递,也可当面口头交流或书面沟通。火灾事故发生后,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措施,在抢救人员和财产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抢救伤员时、要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作上()标志,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第五章应急响应第一节响应分级应急救援分级响应是在发生火灾灾害事故后,根据事故大小、救灾难度、影响程度,相应级别的矿山应急组织处于响应状态,并启动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根据矿山企业应急组织体系对矿山事故的应急响应分为四级。I级应急响应:若公司发生一般火灾灾害事故时,应急救援实行I级响应。公司立即启动本单位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并按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和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的救灾方案实施救援工作,同时上报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组织。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组织处于预备状态。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了解、掌握事故的应急救援情况,向地方人民政府矿山应急救援专业组、专家组、救援基地、医疗救护中心等发出预警,同时向上级应急组织报告。省级矿山应急组织处于知悉状态。省级矿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加强值班和联络,密切关注事故现场情况。II级应急响应:若公司发生较大火灾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实行II级响应。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组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同时向省级矿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省级矿山应急组织处于预备状态。地方人民政府矿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及时掌握事故的应急救援情况,传达指挥部有关指令。向省级矿山救援专家组、省级矿山救援基地、省级医疗救护中心、救援物资储备单位等发出预警,III级应急响应: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急救援实行III级应急响应,省级矿山应急组织启动应急预案。国家级矿山应急组织处于预备状态。省级矿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及时掌握事故的应急救援情况,传达指挥部有关指令。向国家级矿山救援专家组、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国家级医疗救护中心、救援物资储备单位等发出预警。(1)若公司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特大火灾灾害伤亡事故;(2)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的或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火灾灾害事故;(3)受灾、受困人员在10人以上30人以上的火灾灾害事故;(4)其它需要省级组织应急救援的火灾灾害事故。级应急响应: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急救援实行级应急响应,国家矿山应急组织启动应急预案。国家级矿山应急组织处于预备状态。国家级矿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及时掌握事故的应急救援情况,传达指挥部有关指令。向公司派出国家级矿山救援专家组、国家级矿山救援队、国家级医疗救护队,向救援物资储备单位调集救援物资等。(1)若公司发生30人以上特别重大火灾灾害伤亡事故;(2)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有重要批示的重、特大火灾灾害事故; (3)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的或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火灾灾害事故;(4)受灾、受困人员在30人以上的火灾灾害事故;(5)其它需要国家组织应急救援的火灾灾害事故。第二节事故应急响应程序1、接警(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公司办公室)负责接收全公司火灾事故的报警信息。值班电话:(0839)(外线)、8000(井下)、(地面)(2)指挥部办公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时、必须做好火灾事故的详细情况记录。(3)若不是矿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首先接到报警时,其他接警人员应立即报告指挥部办公室值班人员。(4)若火灾事故信息不是来自地方人民政府矿山应急组织,应立即告知相关人员。2、应急组织启动(1)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接警后,立即通知所有指挥部成员到指挥部集合。同时通知有关部门、医疗救护中心做好应急救援准备。(2)指挥部办公室向指挥部汇报事故情况,整理现场资料、图纸等,供指挥部决策、指挥使用。(3)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组织研究救援方案,指挥部成员根据指挥部命令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4)指挥部决定派出赴现场应急工作组、应急救援行动小组,确定是否请求外部增援。(5)指挥部及时上报火灾事故和救援进展情况,适时向媒体公布。3、应急救援行动(1)赴现场应急工作组听取火灾事故现场情况汇报,并了解以下内容:火灾事故概况火灾事故发生的经过灾区探查的情况初步判断分析火灾事故地点、类别、原因已经采取的救援措施医疗抢救、医治安排后勤保障治安保障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矿井图纸资料: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布置图、矿井通风系统图、火灾事故地点局部放大图和剖面图、抢救工程进展图、供电系统图、消防灭火系统图等。(2)赴现场应急工作组指导、协调抢险救灾,根据救援情况,负责协调调动救援、医疗力量和救援装备、救援药品。(3)赴现场应急工作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4)赴现场应急工作组向矿山应急指挥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及救援方案,随时保持和矿山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联系。(5)指挥部根据现场汇报分析掌握救援进展情况,修正救援方案,下达指令。4、应急救援结束(1)现场救援工作完成后,现场应急工作组向矿山应急指挥部汇报,由指挥部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2)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在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做出应急救援工作总结,并建档管理。5、火灾事故报告(1)公司发生火灾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应按照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采取积极自救和互救,并立即报告本公司负责人。(2)公司负责人接到火灾事故报告后,应迅速组织抢救,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1小时内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川北煤矿安全监察分局。(3)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川北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接到火灾事故报告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并按照规定上报省级矿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4)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接收全矿火灾事故的报警信息。6、矿山救援队伍的应急响应矿山救护队值班人员接到火灾事故电话,应在问清和记录事故地点、时间、类别、遇险遇难人员数量、通知人姓名及单位后,立即发出警报,并向指挥员报告。矿山救护队应做到:(1)矿山救护队值班小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事故性质携带所需救援装备,迅速赶赴事故现场。(2)矿山救护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现场指挥部的救灾方案,按照矿山(煤矿)救护规程的规定,组织灾区探察,实施有效救援。(3)矿山救护队应将灾情和救援情况,及时报告现场救援指挥部。救援能力不足、难以实施有效救援时,应立即向现场救援指挥部明确要求增加救援力量。如果有到火灾事故现场增援的矿山救护队,与先期到达的矿山救护队组成矿山救护联合作战部,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共同完成事故的救援工作。在处理特别重大、复杂的矿山火灾事故时,若公司自身救援力量不足,应立即向就近兄弟单位应急救援队和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求援。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及各医疗救护组织接到火灾事故通知后,必须做好医疗急救和卫生防疫的各项准备工作,按救援指挥部决定,赶赴事故现场参加医疗救治。第三节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公司根据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后的性质、类别,制定以下应急救援处置措施。(1)当井下、地面发生火灾后,现场人员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同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在安全的前提下直接灭火。(2)当救护队接到火灾命令后,首先撤出井下人员,切断电源,对火灾类别、范围、地点进行侦察,同时检查瓦斯和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立即制定救援方案施救。(3)当如遇火灾围困时,首先戴上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着嘴沿进风风流撤出。若有不能行走的伤员,首先要给他戴上自救器,挽扶着撤离灾区。(4)当遇内因火灾时必须及时和观测瓦斯变化情况,选择适当的科学位置进行密闭。密闭时,按救护规程规定操作。(5)当如果遇外因火灾,首先弄清火灾原因,属电器火灾时在不影响全矿井通风的前提下,切断该区域电源,就地采用干粉灭火器或沙子采取直接灭火的方法直接灭火。如火灾发生在进风巷,应采取矿井反风。反风前撤出进风侧的人员。如火灾发生在回风巷,应保持正常通风,可燃气体不会积聚到爆炸的前提下,可减少进入火区的风量。灭火时要有专人检查瓦斯浓度,如瓦斯浓度超过2%,不得直接灭火。(6)当若火势过大,燃烧范围大,救灾人员难以接近火源或直接灭火不安全和不经济时,指挥部应及时决定封闭火区采取综合灭火方法。(7)火区封闭后,72小时后,救护队去检查密闭效果,抽气化验如无明显效果,证明密闭不严,应马上采取补救措施。(8)公司地面发生火灾事故时,可直接采取利用高压消防水、灭火器等灭火器材及设施直接灭火。当灭火无效或灭火力量不足时,可请求当地消防部门调集灭火设备设施参与灭火救援。第四节矿工自救与互救和现场急救当矿井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及自救、互救的措施,现场人员必须遵循一定的行动原则:及时报告灾情,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及妥善避灾等原则。当发生火灾事故后,火灾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必须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的性质、事故地点及灾害程度,并迅速利用距灾区最近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