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验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验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验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验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验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验收检测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频繁接触、交流的主要途径,唐代诗歌中的诸多西域名物品类以及文化事象均是这种交流过程的反映,丝路文化对唐代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空间之于文化,不仅仅只是地理概念,还应当包括时间观念和思想空间。唐代诗歌的地理延伸从“阳关”“安西”到“葱岭”“西海”,直至“条支”“拂林”,正是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延伸。唐代承续汉事,积极开拓西北,经营西域,藉保关陇安全。唐诗以汉喻唐,包含了对古人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民族历史的崇敬和对国家实力的强烈自信。如果地域性和时间性是向外的延伸,思想性就是向内的省视,而对于唐代诗歌而言,外来的思想影响莫过于佛教。佛教于汉晋之间自西域传入,我国僧人又赴天竺求法,得佛教真传而使中国也成为佛教中心,至唐代达到鼎盛。唐代文士礼佛及与佛教僧徒交往之风盛行,细密精深的佛理、意味幽远的禅意也使得唐代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这种自觉自愿的能动选择、直指内心的深层体验,激活了诗人创作的灵感,他们借助长于抒情达意的古典诗歌,深刻表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命意向和对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概念和理论,并认为这个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唐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经营,通过一系列羁縻州府的设置巩固了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其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西北诸族的拥护,唐太宗还被尊奉为西北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唐代诗人岑参两度西域入幕,远驻北庭、轮台,对边疆民族习俗感受至深,其诗歌就有对边疆和平安定、胡汉和睦相处的赞颂,赵将军歌:“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岑诗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对各少数民族所产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种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使得唐代成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西域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艺术、丰富物产及民俗风情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内容和想象空间,唐代诗人作为时代精神的代表,及时地将这些文化养料有选择地吸收到具体作品中去,创造出后世难以企及的“一代之文学”。另一方面,西域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的演变也有重要的影响。佛教传播不仅影响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扩大了创作题材,佛教经典的传播还促成了四声的发现以及格律诗体的形成。魏晋南北朝以来,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西域音乐逐渐传入,并与中原音乐相结合,形成新的音乐形式,配合这种音乐用以演唱的长短句也开始出现,这就是曲子词。因此,总体而言,唐代律诗与曲子词从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摘编自郭文庭唐诗中的丝路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丝绸之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唐代诗歌中出现的西域名物品类以及文化事象等方面。B唐代诗人吸取了西域独特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文化养料,创作出大量的文化诗篇,创造出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文学高峰。C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与延伸,这可以从唐代诗歌中出现的“阳关”“葱岭”“拂林”等地理名词中找到印证。D唐代诗人常常以汉喻唐,是因为他们对唐王朝国家实力的自信和对民族历史的崇敬,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外扩张的雄心壮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主要表现在”错误,丝绸之路的作用在唐诗中可以找到明证,但不能说“主要表现”。B.“吸取了”表述错误,原文为“有选择地吸收”。D.“对外扩张的雄心壮志”错,于文无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从向外的延伸和向内的省视两个层面论证了古代丝绸之路对唐诗产生的影响。B文章列举岑参两度西域入幕,远驻北庭、轮台的事例,是为了论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C作者论证唐王朝实行开明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了西北少数民族的拥护这一论点时,使用了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D第四段阐述西域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表现在影响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而且表现在促成了四声的发现和格律诗体的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第四段语意,D.“影响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不是对诗歌形式的影响,而是对诗歌思想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岑参的“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写出了边疆和平安定、胡汉和睦相处的生活场景,也反映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多元发展状况。B唐代诗人们用自己内心的深层体验来激活诗歌创作的灵感,进而表达他们对自我生命及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C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指出,我国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逐步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D唐代律诗与曲子词都是在西域宗教艺术的影响下形成的,从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用自己内心的深层体验来激活诗歌创作的灵感”错误,原文为“这种自觉自愿的能动选择、直指内心的深层体验,激活了诗人创作的灵感”,“自觉自愿的能动选择”和“直指内心的深层体验”共同激活了诗人创作的灵感。二、古代诗歌鉴赏(2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45题。(11分)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辛弃疾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注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该词广泛地吸取了前人的文学成果,得于屈原作品者尤多。作者那坚韧执着往而不返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屈原所谓“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离骚)极为相似。B词的主题,是抒发作者不得志与少知音的牢骚情怀,作者并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过比兴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满腹的悲愤。C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巧、宝瑟弦断这三个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遭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挤,长期投闲置散,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 D年辈早于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飞在他的小重山词的结尾感叹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词上阕最后二句即化用岳飞之词,以宝瑟清音,弹得弦断也无人会意为喻,表达了与岳飞不一样的愁绪。E“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作为这首词中的结尾二句,可以说是全篇的最后一个层次,它的用意在于呼应开篇“空谷无人”的境界,再次诉说词人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 答案AD解析A与屈原所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极为相似。D.表达了与岳飞同样的怨抑之情。5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6分)答:答案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解析体会诗歌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还要结合关键词句进一步把握。下阕第一句,“冉冉”“自老”感叹自己虚度此生,不能再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第二句“芳草”无处觅,喻示理想无法实现;结尾句“唤起湘累”,写出了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11分)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对故去友人的思念和知音难觅、孤单凄苦的伤感。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答案AC 解析A“儒雅谦恭”有误。写的是诗人年轻时意气风发、少年得志的形象。C.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表达的是对昔年横刀立马、纵横沙场的怀念。7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答案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每点2分)解析判断人物的形象特征要结合描写人物的关键字眼,并结合陆游的经历。由“孤壮志”可知这是一个孤独的、壮志难酬的人;由“华发”可知这是一个垂垂老矣的人;由注释可知,这是一个思念朋友的人。“奇士久埋”写怀念已故友人。“与谁同”写无知音的寂寞。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一剪梅中写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诗句是:“?,。”(2)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的诗句是:“,。”答案(1)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第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应用(24分)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王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发展也极为不利。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无可非议的。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做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A B C D答案A解析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看待,毫不在意。不合语境。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望文生义。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使用正确。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使用正确。上下其手:指玩弄手法,暗中作弊。褒贬误用。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使用正确。10丁航为给朋友的父亲祝寿,挑选了几副对联,其中得体的一项是(3分)()A杏花雨润韶华丽;椿树云深淑景长。B天朗气清延晷景;辰良日吉祝慈龄。C日长萱草连云秀;风静兰芽带露香。D梅子绽时酣夏雨;萱花称满霭慈云。答案A解析A“椿”多指父亲,适合题意;B.“慈”应为母亲;C.“萱”多指母亲;D.“萱”“慈”也应为母亲。成语有椿萱并茂,即指父母健在长寿。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外来进步文化,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抓好的两件大事。B鲁迅先生无愧于中国无产阶级文化的伟大旗手的称号是无可置疑的。C几代航天人辛勤的汗水,不仅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的大国雄心,也同时铸就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D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答案A 解析B句式杂糅,可以删除“是无可置疑的”。C.语序不当,应该改为“不仅铸就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也同时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的大国雄心”。D.关联词搭配不当,“而且是”应该改为“而是”,和前面的“不是”呼应。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诗是很讲究意境的。所谓“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诗贵意境”等,讲的就是诗的意境的重要性。,。,。,。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就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融化到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间。意境的创造 意境的形成 意境就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 它的全部奥秘在于外部世界即境的心灵化与内部世界即意的具象化 是诗人为源于生活的情意寻找一个更为典型的艺术环境的艺术实践 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A BC D答案C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分析题目给出的语段的整体意思和选项中六句话的意思。语段主要是探究诗歌的意境的,在理论解说后,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诠释了意境的产生过程。选项中六句话主要探究了意境的“形成”和“创造”。先从内容的角度分析,不难发现,是“意境的形成”,而是“意境的创造”,因此相连,相连,据此可排除A、D。再从逻辑的角度分析,解释一个概念应该是先定义,然后写其形成等,所以应排在最前面,据此可排除B。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一句诗句)”的奇效。答:答案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答题时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文字主要在论述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可由上文的“不应再是”及下文的“游客”得出;可由上文的“不会置身事外”及下文的“像仙人指路一点”得出;可由“在游客的思路一点”及下文括号内的提示得出。14根据下面微信的内容,请你为社区宣传栏拟一则活动报名须知。要求:语言得体,内容完整,字数不超过80字。(6分)小雨滴:我市国际金融中心的那座高楼内要举办摩天大厦爬楼梯大赛。高432米啊,晕!文公主:这么时尚的运动大赛,早就应该有了!时间?时间?小雨滴:今年11月3日。你想爬的话,就要在10月11日前报名。冠军奖5万元!小武夫:小靓我身体单薄,怕爬不上去啊!小雨滴:想要参赛需参加体能测试的,合格才能报名。竞赛组要攀2652级台阶,103层楼,身体弱的,就参加休闲组,挑战62层楼算了。答:答案活动须知我市国际金融大楼爬楼梯大赛将于11月3日举行,冠军奖金5万元,分竞赛、休闲两个组别,参赛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报名。有意者,请于10月11日前报名。解析注意具体活动事项一定要完整,比赛时间、组别、报名条件、报名时间、奖项,语言表达要得体。五、写作(60分)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从核心内容看:天人合一、厚德载物、中庸。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特征看:简易、变易、不易。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习和弊端来看:皇权专制、家国同构、等级分明。从个人修养层面看:仁、义、信。请从以上十二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传统文化,写一封信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外国青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正标题为“我眼里的中国传统文化”,副标题为“致外国朋友的一封信”。符合书信体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体现出本国家或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种民族的精神、气质、操守的集中体现,也是百姓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积累。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它跳动在民族乐器二胡哀婉而凄美的弓弦上,闪烁在国粹京剧色彩斑斓的脸谱上,绽放在异彩纷呈的民俗节日中,徜徉在脍炙人口的中华诗词里总之,传统文化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文化浩如烟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的内容涵盖是不可能的,所以,写作文时需要注意几点:1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传统文化”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这样就拓宽了思维空间,也拓宽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天地。2以小见大,用“细节”点染万种“风情”。语言之于文章,就如同衣服之于人体,不但有表情达意、张扬个性的作用,还有点缀、修饰的功能。“小处”的设计彰显出“大智慧”。3九九归一,点题、扣题彰显敏锐思维。此话题,学生的写作范围很广,写作思路也很开阔,供选择的四个层面的关键词是:天人合一、厚德载物、中庸;简易、变易、不易;皇权专制、家国同构、等级分明;仁、义、信。最后都归结到“传统文化”上,要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4写作体裁多种多样,贵在与话题相联系。注意题干的要求:给外国友人的一封信。因此写作时应注意文体特征。优秀例文我眼里的中国传统文化致外国朋友的一封信某某:你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遗产。儒、道、墨、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法家主张正确定位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兵家讲求“令民与上同意”,强调“先和而造大势”,把“令之以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