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_第1页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_第2页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_第3页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710312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牛东初中 刘思远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反复吟读,体会诗歌的意境。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景物烘托在感情表现方面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意境的一系列方法。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理解景物烘托在感情表现方面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重点、难点及突破学习重点:有感情地反复吟读,体会诗歌的意境。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意境的一系列方法。学习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意境的一系列方法。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理解景物烘托在感情表现方面的作用。学习突破:古典诗歌语言优美、凝练,蕴含深厚,因此在教学中应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中想象诗歌所展现的画面,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和所创造的意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掌握品味诗歌意境的一系列方法。学习步骤:第一课时学习观沧海一、 预习1、朗读观沧海2、就诗歌中不理解之处质疑二、导入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朗读时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劳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价。三、 正文1、朗读观沧海,要求读得富有节奏感,读出作者的感情。2、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僬郡(现在安徽毫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篙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官洛阳尉。早有闻名,往来吴,楚间。其诗流传不多。河岳英灵集称:“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文学才华显露较早,16岁时就写出了赋得古原送别。他的诗歌创作数量颇丰,留存下来的约有三千多首,特别是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流传至今。他的诗长于抒情,语言平易通俗,在社会上流传较广。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现在山东省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湖近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进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马志远(12501321),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中年做过几年省务官。晚年退隐田园,过着所谓“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他的散曲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哀,对隐逸生活进行歌颂,对自然景物进行描3、 引读。教师提问: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们喜欢你们喜欢你一个英雄?学生回答,引入曹操。从曹操引入对曹操本人及本诗写作背景的介绍。特别指出曹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教师指出,那么我们读此诗就要读出慷慨悲壮。4、 吟读。学生自由吟读,读出感情,读出慷慨悲壮。教师指导,范读。学生吟读,师生互评。5、导读。这首诗的题目是观沧海,那么作者东临碣石山,都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又想到了那些呢?从中体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曹操的远大抱负和希望建功立业的感情。那些诗句更能体现曹操的博大胸怀呢?6、学生吟读。7、比读。试读龟虽寿,比较两诗的异同。第二课时学习钱塘湖春行和西江月一、 吟读。试吟读钱诗和西词。二、 译读。试根据注释,翻译两诗。有什么地方有问题呢?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学生回答。三、 换读。如果将“几处早莺争暖树”换成“处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换成“家家”行吗?如果将西词中的数量词换一换,行吗?四、 想读。再读诗歌,你从诗歌的诗句中想到了那些画面呢?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进一步品味诗歌的美。五、文章结构 钱塘湖春行意象顺序特点首联孤山寺 贾 亭水面 云脚 从远到近从高到低宁静、幽远(静景)颔联早莺 新燕 从上到下充满生机(动景)颈联乱花 浅草 从上到下美丽 、生机尾联绿杨 白沙堤 从高到低爱春西江月 看:明月、星云、别枝 月夜 听:惊鹊、鸣蝉、蛙声 嗅:稻花香农村夏夜 天气:星(七八个)雨(两三点) 雨夜 心理:急(茅店不见)喜(溪头忽见) 六、 课后练习 让学生课后自己把其他几首诗的文章结构写来。第三课时次北固山下和天静沙秋思 一、谈话导入,创设平等、民主氛围。谈话设置:你们班谁是班长?谁课文读的好?你们的老师是怎样给你们教诗歌的?等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一些。说多少算多少,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引入新课:从李镇西谈起,谈他的教学民主平等。再讲讲自己与学生上课的情况,给学生树立榜样。那么,今天老师再给大家教教我们的学诗方法。进行新课。二、进行新课,“五读”课文,传授方法。(一、)译读。同学们前面已经学习了这两首诗歌。在翻译上,还有问题吗?学情估计:学生如说有,就请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如说不出,则教师说翻译,学生说原诗;或教师说原诗句,学生翻译,进行互动。(二、)吟读。学诗,除了了解大意外,还应该进行吟读。在读中体会,读中品位。你们见过古人读诗吗?能说说是什么样子吗?学生回答。学情估计:学生能说出“摇头晃脑”、“有拖音”即可。阅读文章,要注意什么问题呢?或者说,怎么样才能把一篇文章读好呢?学生回答。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众说纷纭。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节奏);把握感情。这两首诗各写什么内容呢?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怎样才能读出这种语气呢?学生讨论。学情估计:学生能比较准确的回答出一二问。两首诗歌均写乡愁,读出忧伤的语气。对于第三问,则引导学生从语调,音高,快慢等方面进行把握,读出忧伤的语气。教师范读。学生自由吟读。学生吟读,师生互评。(三、)比读。这两首诗歌都写乡愁,你们觉得两种愁的程度一样吗?学情估计:学生通过认真比较能比出两诗在愁绪上的不同程度。次诗较淡一些,天则较浓一些。试分别读读,进行体会。你觉得是什么使两诗的愁绪在作品中以不同的程度表达出来呢?学生讨论。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会有不同见解,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学生的见解,只要有理,均予以认可。同时引导学生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是不同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四、)想读。可见景物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好的文学作品都会引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想到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调动人们的某种感情,或悲或喜,或高兴或难过。比如,有人在看三国演义或红楼梦时,会掉泪;我们有时看某些电视连续剧时,会同主人公一起高兴,难过。这也是联想,是进入了角色。这种现象在文学中叫做“共鸣”。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讲,就是“读出了自己”,读出了自己就是很高的境界了。那么,同学们,读了这两首诗后,诗中句子会使你想到什么画面呢?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你会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呢?请以“我从中,看到了”和“我想对,说”,为例说一段话。教师示例。学生说话。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会对此训练不适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可以将有关东西写下来。因为写也是一种交流。学生说话,师生互评。(五、)写读。既然景物描写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通过它可以表现出作者不同的感情,将不好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