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历史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为选择题,第卷为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和试卷上。2请把所做在试卷上,交卷时只交试卷,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第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A. “兼爱”和“尚贤”B. “仁”和“德治”C. “克己复礼”D. “有教无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一题说到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这应该指的是孔子思想主张能为我们今天所借鉴的精华部分,即孔子所提倡的“仁”这一思想核心和 “以德治国”的主张,这既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又涉及到了执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问题,故选B。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2.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却一直被各国统治者拒绝,其原因包括春秋时期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需要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目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时期更需要的是如何确立霸主地位的思想,而孔子力图维护原有的礼制,很显然不会被各国统治者所接受,也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故都符合历史史实,D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名师点睛】百家争鸣中的诸子百家思想:(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3.经历战国、秦、汉三个阶段,儒家思想从碌碌无为到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拥护B. 它与其他学说糅合在一起C. 适应了专制制度的时代需要D. 它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答案】C【解析】【详解】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的碌碌无为到西汉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在于其主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因为成为正统思想是需要统治者决定的,而统治者决定选择哪种思想做正统思想需要看其是否与自己的统治需要最适合,在汉武帝时期,主张大一统和“君权神授”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其维护统一和加强自身统治权威的需要,故选C而排除A;儒家思想与其他学说糅合在一起,也是因为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才成为正统思想的,故B不是根本原因,所以排除;D是儒家思想的主张,但是战国时期就是这样的主张,但并没有得到统治者认可,故排除D。【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审清题意,题目要求选择“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原因。分析时一般可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历史事件或政权的性质(或阶级本质)等方面入手。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施行仁政B.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 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 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道德经是老子的思想,A项是孟子的思想,排除;B项是法家思想,排除;C项是无为而治的思想,符合题干信息,故C项正确;D项是民主思想,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的思想5.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A. 兼相爱、交相利B. 以仁入法C. 心即理也D. 致良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主要提取董仲舒话语的信息,首先是说大夫有恻隐之心,之后由于放了小鹿而减轻处罚。从而可以看出其法律是以仁政思想作为指导的。A项是墨家的观点;CD项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名师点睛】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同时他主张天人感应学说,使儒学增加了新的内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6.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 “仁政”学说B. “天人感应”学说C. 宋明理学思想D. “经世致用”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追求的个人性格。“忠义”是儒家推崇的重要伦理道德准则,但那主要是为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这是理学根本的思想。根据宋明理学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三纲五常,可知C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核心内容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D. 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强调的是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选项中的ABD都是从个人修养层面来体现的,题目要求选择不符合这一传统美德的选项,故ABD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但是C是从统治者角度来分析的,故不符合个人人格方面的要求,故选C。【点睛】这一题属于反向选择题(也叫否定式选择题),即选择不符合史实或者不正确的说法,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看清题目要求中的“不”或“错误”,判定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或者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这是最重要的;另外,看全选项再选择,也是防止审题错误或者看不清题目导致错选的手段,就是把题目设置的ABCD四个选项都看完,才可以作答,这样就会发现选项中会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没看清题目只看了一个选项就感觉表述正确而仓促选择,最终错选而失分的结果。8.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男女平等 议会至上 工商皆本 实行众治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项正确,体现了近代平等的观念;项正确,体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要求;项正确,体现的是近代民主的理念,故选C。项错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并未提出议会至上。所以本题排除,答案选C项,A、B、D三项说法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9.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A. 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B. 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C. 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D. 两者毫无关系【答案】C【解析】“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带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它否定了君主专制,是对孟子“民贵君轻”这一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B项错误;AD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对材料“天下为主,君为客” “民贵君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0.顺治皇帝在位期间,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罪己诏。这最有可能是什么思想影响A. 仁政思想B. 天人感应C. 存天理,灭人欲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答案】B【解析】【详解】古代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这是天人感应的思想,题干中的顺治皇帝认为自己在位时期的自然灾害与自己的“不德”有关,所以是受到了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故选B;题干中的信息与仁政思想无关,故排除A;“存天理,灭人欲”是封建统治者对被统治者言行的一种约束和规范,与题干也不一致,故排除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主张民众要有社会责任感,与统治者无关,故排除D。11.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 甲儒,乙法,丙道B. 甲儒,乙道,丙墨C. 甲墨,乙法,丙道D. 甲道,乙墨,丙儒【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奠基,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不是孔子编订,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1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 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物本源出发D. 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儒学家们是从万事万物本源理,这个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宋代的儒学家们是从万事万物本源的角度而非矛盾对立转换出发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思想而非宋代儒学家的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从人的本性出发是孔孟的思想而非宋代儒学家的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万物本源1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 荀子、董仲舒B. 荀子、孟子C. 商鞅、孟子D. 韩非子、董仲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法学和儒学的发展。依据所学,孟子强调“仁政”而非专制,且孟子、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非汉朝儒生,故可排除ABC项。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君主专制理论代表人物,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加强君主集权,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14.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你觉得适宜的是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A. B. C. D. 【答案】A【解析】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指南针传入西方,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兴起于公元前五世纪,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印刷术尚未出现。说法错误,排除含有的B、C项和说法不全面的D项。点睛:本题作为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联系有关史实可知,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兴起于公元前五世纪,此时中国的印刷术尚未出现,更谈不上对西方的影响,即说法错误,然后排除含有的选项以及说法不全面的选项,从而确定答案。15. 据载,清朝初年尝用西方历法,遭到杨光先(清朝官员)的激烈反对,康熙便让杨光先与南怀仁(西方传教士)当众测试天象,结果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误差不断,杨随后被革职。下列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落后于世界B. 康熙帝显然不信任朝廷中的汉族官员C. 康熙帝能够吸收和运用西方先进科技D. 杨光先是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文化侵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清朝初年尝用西方历法”“康熙便让杨光先与南怀仁(西方传教士)当众测试天象”,即能够体现C项。A项“落后于世界”,材料主旨无从体现;B项“不信任朝廷中的汉族官员”,明显具有片面性;朝官员杨光先观念比较传统和保守,不接受西方近代科技,D项不符合题干材料的描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16.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B. 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C. 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D. 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是在东汉,雕版印刷术是在唐朝,金属活字在当时尚未出现,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才提高了印刷的速度,所以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活字印刷 【名师点睛】高考历史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理解、运用。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联系相关知识,一是为了对备选项进行筛选,二是为了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但是需要考生们特别注意的是审题的最基本做法是把题干和备选项细看一遍,千万不要只看一半就作出选择,而一定要把选择肢看完。17.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A. 石氏星表B. 九章算术C. 齐民要术D. 金刚经【答案】B【解析】石氏星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著作,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数学知识的运用,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与此相关的数学著作是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故B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的农书,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金刚经是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品,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18.宋元时期,我国文化高度繁荣,能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的有活字印刷术郭守敬的简仪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活字印刷术使得雕版印刷的某些不足得以解决,提高了效率,所以代表了北宋时期的印刷技术水平,故符合题意;郭守敬的简仪是当时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代表了元朝天文观测的科技水平,所以符合题意;指南针用于航海,使得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代表了宋代远洋航行方面的技术水平,故符合题意;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也是在宋元时期实现的,所以也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故选A;BCD均不全面,所以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目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题目。19.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医药的一些治病古方,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B. 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C. 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四诊疗法D. 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被称为“万世宝典”;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医药学著作,被称之为“东方药物巨典”; “中医药”的治疗原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故应选A。20.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驶速迟缓”的主要原因有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实际上是在探究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这要从中国当时所处的封建社会本身寻找原因,如专制主义的空前加强是政治制度的落后,宋明理学的盛行和八股取士造成了重人伦、轻视自然科学的文化传统,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对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也是其原因,另外对科技的不重视导致没有相关的专利权观念等也是原因,所以都符合鸦片战争前中国国情,且与中国科技发展速度缓慢有直接关系,故答案为B。ACD都不能完整的体现题意,故排除。21.“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 王羲之B. 张旭C. 颜真卿D. 柳公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反映了该书法家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这体现出他挥写时的狂放不羁的风格,与草书书法家张旭的风格相符,故选B项。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书法风格与材料不符,不选A项。颜真卿、柳公权都是楷体书法家,不选CD两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体22. 如下图为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出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A. 风俗画 B. 宫廷画 C. 文人画 D. 风情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可以确定为文人画。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因此选C。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23.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城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取决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发展发展趋势24.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民族融合的加强丝绸之路的畅通文化政策的开放古代商帮的推动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从材料可以反映出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边疆各族发展迅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强,对边疆开发、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第项中“商帮”指按地域结成的商人团体,活跃于明清时期,与唐民族融合无联系。故项正确。考点:古代经济中国商业经济发展表现25.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清明上河图程朱理学元曲小说汉赋A. B. C. D. 【答案】D【解析】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元曲大多通俗生动,小说的兴起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因此清明上河图、元曲和小说属于“市民文化”形态。故答案为D项。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均与市民文化无关。排除含有或的ABC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26. 希腊最早的哲学是( )A. 神学,归纳为以宙斯为首的神灵家族B. 自然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C. 社会哲学,提倡怀疑精神D. 逻辑学,倡导理性推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希腊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作为研究的方向。故选B。A项明显错误,哲学是指的人的自主意识;C项是在公元5世纪出现的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为中心的哲学,是在自然哲学之后;D项是希腊后期亚里士多德的贡献。考点:古希腊哲学点评:在公元前7世纪是以研究自然为主,但是到了公元前5世纪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社会和人。古希腊哲学侧重于对人的研究。其代表性的学派为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后来苏格拉底等把希腊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7.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 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在意大利出现B.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 天主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 意大利有杰出的文化遗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意大利首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因此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所以答案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28.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久前,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A. 论法的精神B. 人权宣言C. 权利法案D. 独立宣言【答案】A【解析】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的理论,所以建议他阅读论法的精神,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权宣言不三权分立的理论渊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权利法案是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独立宣言不涉及三权分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29.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A. 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 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C. 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 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题干中的“理性”就是欧洲启蒙思想家宣传的“理性”,主要指追求自由、民主和科学。这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分析备选项可知A不符合历史实际,可先排除,B与材料题意不符,C根据材料应是借上帝的神权启发人文主义思想。故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想主义30.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B. 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C.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的共同点是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特点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材料三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其实质。(2)材料二反映的书法、绘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理学思想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时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答案】(1)核心思想是理。实质是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规范。(2)在书法上更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体现出宋代文人更加注意内心道德修养。(3)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解析】【详解】(1)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一”分别回答。核心思想:由材料一中的“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等信息可知其核心思想是理。实质:由材料一中的“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等可知其实质是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规范。(2)由材料二中的“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入神”、“离迹师神”等信息可知苏轼、黄庭坚等书法家主张在书法上更强调精神气度,由“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等信息可知当时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这些注重精气神和意境的主张实际上体现出宋代文人更加注意内心道德修养。(3)不同: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三中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再结合所学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思想可知,当时西方思想家注重人本身,提倡人性,主张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而中国的理学家则是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严格恪守封建伦理道德。32.中国古代科技传播到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912年3月,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特委派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代表团赴黄帝陵祭奠,并带去了一篇气壮山河的祭文黄帝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重要特点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而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材料三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用来当饭吃。”(1)以两宋时期的科技成就,说明祭文中“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观点。这些成就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举一例加以说明。(3)据材料三火药和罗盘针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答案】说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都出现在宋代。影响:推动了欧洲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2)特点: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举例答案不唯一,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皆可。(3)科学技术能否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或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解析】本题以中国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