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简答.doc_第1页
法律基础简答.doc_第2页
法律基础简答.doc_第3页
法律基础简答.doc_第4页
法律基础简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法学研究的范围是什么?,答:民法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各项民事制度的内容、作用、特征及其产生、发展、变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规律。当前要着重研究民法在建立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2民法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 民法的概念;(2) 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 (3) 民事权利主体的基本理论; (4) 民事权利的基本理论; (5)民事责任的基本理论。3我国民法调整哪些社会关系?其特征是什么?答: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其特征是: (1) 主体为公民或法人; (2) 内容为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 (3) 性质是平等主体之间财产、人身关系,即横向的财产、人身关系。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它具有主体地位平等,在自愿的基础上发生及多数为等价有偿等特征;另一部分是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它具有主体地位平等,以特定的精神利益为内容,与主体不可分离等特征。4民法与行政法有何不同?答:行政法是国家制定的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及其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同其它国家机关、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间发生的社会关系。在这些社会关系中,有的属于财产关系,但它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征是: (1) 这种财产关系的主体之间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彼此处于隶属的地位而非平等的地位; (2) 这种财产关系是依据国家行政机关的命令或指令发生的,不决定于当事人自愿与否;(3) 这种财产关系往往按照无偿的原则进行, 而不是等价有偿的。例如,按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命令某些企业关闭、停产、合并或转产等等,由此发生的财产关系由行政法调整5民事法律关系有何特征?答: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是: (1) 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 (2) 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3) 民事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的社会关系。6什么是绝对权与相对权?答:绝对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的权利,它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即任何人均有不妨害权利人实现其权利的义务。故绝对权又称对世权。绝对权的主体一般不必通过义务人的作为就可实现自己的权利。各种人身权、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等都属于绝对权。相对权是指其效力仅及于特定当事人的权利,它的义务人是特定的,所以又称对人权。相对权的主体必须通过特定义务人的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其权利。债权就是一种相对权。7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有何特征?答: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不是天赋的,而是法律规定的,归根结底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如下特征: (1) 平等性。民法通则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这是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直接反映, 非依法律不得对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加以限制或剥夺。(2) 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既包括公民享受民事权利的资格,也包括公民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体现了权利、义务的一致性。(3)实现的物质保障性。我国法律不仅从法律上对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进行确认,而且又为我国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实现提供了物质保障。8宣告失踪的法律条件是什么?答:宣告失踪的条件是: (1) 公民下落不明满两年。即离开自己的住所或居所而无任何音讯、生死不明持续两年;战争期间失踪的,则自战争结束之日算起下落不明满两年。(2) 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即由失踪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等近亲属和与失踪人存在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其他人,向失踪人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3) 由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失踪。即人民法院依审判程序进行审理, 认为情况属实的依法判决宣告该公民失踪。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间为3个月。9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答:监护人的职责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 并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处被监护人的财产。具体包括:(1) 保护被监护人的身心健康,并对其进行德、智、体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2) 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排除他人对被监护人财产的非法侵害,维护其合法权益; (3) 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4) 对被监护人所致他人损害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10法人应具备哪些条件?答: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依法成立,即须依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 (2) 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3)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即能以自己的名义和自己独立的财产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11社会团体法人的设立程序是什么?答:社会团体法人是公民自愿组织的非生产经营性的法人。其设立程序分两种情况: (1) 对于具备法人条件而依法无须办理法人登记的社会团体,从其依法设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资格;对于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社会团体,自主管机关核准并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办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之日起,才能取得法人资格。12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何特点?答: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下列特点; (1)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同时产生; (2)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大小也不尽相同; (3)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其机关实现。13哪些情况下企业法定代表人要对企业法人的违法行为承担责任?答:我国民法通则第49条规定,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担责任外,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还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还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 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 (2)向登记机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3) 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 (4) 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产后,擅自处理财产的; (5) 变更、终止时不及时申请办理登记和公告,使利害关系人遭受重大损失的; (6) 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14法律上的物的特征是什么?答: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 具有下列特征: (1) 物存在于人体之外。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即独立人格的民事主体,文明社会强调对人格的尊重, 因而不允许把人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只能是人体之外的物。(2) 物能够满足社会生活需要。这就要求物具有一定的价值,从而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3) 物能为人们所支配。只有能为人们所控制或支配的物,人们才能以此为客体设定各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15股票与债券有何区别?答:股票与债券都是筹集资金的法律形式,同属资本性有价证券,二者主要区别是: (1) 债券属于一种借贷关系,持券人为债权人,债券发行人为债务人;股票属于一种永久性投资关系,股票持有人为投资人,其与出售股票的股份公司为股东与公司的关系。(2) 债券票面金额一般固定不变; 股票价格则受市场供求状况和其他因素影响时有涨落而高于或低于票面金额。(3) 债券持有人在债券到期后, 除债务人无力偿还外, 一般均可收回本息; 股票持有人虽可能获得股票涨价的利益,也要承担股票跌价的风险,能否分红亦取决于公司盈利状况,多则多分,少则少分,公司亏损则无红利,公司破产更会使股票一文不值,因此股票风险大于债券。16什么是民事行为?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民事行为是指能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它包括合法民事行为与非法民事行为,法民事行为主要是民事法律行为及其它合法行为;非法行为主要是侵权行为及违约行为、无效民事行为等,无效民事行为又包括绝对无效民事行为和相对无效民事行为。而民事法律行为则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因此,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是种属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只是民事行为中合法民事行为的一种。17民事法律行为有何特征?答: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1) 它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成立要素,即行为人要把进行法律行为的意思(意愿、意向)通过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意思表示是构成法律行为的核心。(2) 民事法律行为以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即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一定的民事权利义爷关系之目的。(3) 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内容与形式均符合法律的要求,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才能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也才能产生行为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18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有哪些?答: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指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必要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不具备成立要件,便是无效的民事行为,不能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分为实质要件、形式要件两个方面。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包括: (1)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自然人只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与法人也只有在其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内才能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 意思表示真实。即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意思须与其真实意愿是一致的。(3) 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即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须具有合法性,在法律无规定的情况下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19什么是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法律对法律行为的附条件有何要求?答: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指明一定条件并把它的成就(发生或出现)作为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终止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可以是事件, 也可以是行为, 作为条件须符合下列要求: (1) 必须是尚未发生的客观不确定的事实。即在进行法律行为时尚不能确定其是否发生的事实。(2) 必须是当事人任意选择的事实。法律规定的某项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或失效的必备条件是法定条件,为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要求,而不能作为法律行为所附条件。(3) 必须是合法的事实。当事人不得以有损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事实或以剥夺、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作为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4) 条件所限制的是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消灭。即因所附条件的成就而使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消灭,而不涉及法律行为内容本身。20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包括哪些?答: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也称绝对无效民事行为,是指那些不具备法律行为成立要件、绝对不能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它包括: (1)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2) 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即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 (3)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 (4)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5) 违反法律或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6) 以计划为前提的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7)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自行为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21代理关系有何法律特征?答:代理关系的法律特征是:(1)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即委托代理应根据被代理人授权、法定或指定代理根据法律规定或有权机关指定的权限范围进行代理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可以根据代理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意思表示, 以便较好地完成代理事务。(2)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行为。代理人只有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代理行为, 才能为被代理人取得权利、设定义务。(3) 代理主要是实施法律行为。即通过代理在被代理人与相对人之间建立、变更、终止一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4) 被代理人对代理行为承担民事法律后果, 因为代理人系以被化理人的名义且是为被代理人利益实施代理行为,故该行为的法律后果只能由被代理人承受。22代理权的行使有何要求?答:代理权的行使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 代理权应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使。代理人不得擅自扩大、变更代理权限。代理人只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的民事活动才能被视为被代理人的行为,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但是,被代理人对代理人超出代理权限的行为事后予以追认的,仍由被代理人承担该行为的法律后果。另外,法律还规定,代理人知道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或在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行为违法而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2) 代理权应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行使。代理人应从被代理人的利益出发, 争取在对被代理人最有利的情况下完成代理行为;并在代理行为完成后,将有关代理行为发生的权利;义务的单据、物品或证明文件交付被代理人。代理人不履行职责而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 应承担民事责任。(3) 禁止滥用代理权, 主要是禁止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为代理行为或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等行为。23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答: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有:(1) “被代理人” (本人)有追认权从原则上说,无权代理行为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如果“被代理人”认为无权代理行为符合自己愿望或利益时,则有权追认。经“被代理人”追认以后,该项代理行为便对被代理人发生法律效力。(2) 无权代理人承担赔偿责任按照民法通则规定:“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这里所指的承担民事责任,显然是指行为人对其无权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承担全部民事责任,即行为人对无权代理行为所造成相对人和被代理人的财产损害均应承担赔偿责任。其赔偿损失的范围适用民事责任赔偿范围的一般规定。24什么是滥用代理权?答:代理人取得代理权后,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应当禁止代理人滥用代理权。首先,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或者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签订合同,在前一种情况下,代理人与被代理人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但由于代理人又是被代理的代理人,所以合同内容与条款实际上由代理人一人决定,在后一种情况下,代理人如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当事人签订合同,这一合同的缔结也是仅凭代理人一人决定,俗称“一手托两家”。这些行为不仅与合同的属性相违背, 而且有可能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或者依代理人之好恶而发生偏向一方, 侵犯他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加以禁止。其次,代理人不得借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超越代理权范围的民事活动。假冒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虽因无权代理而归于无效, 但大多给被代理人造成实际损失。为制止这种行为,民法通则要求代理人对此项损害负赔偿责任。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第三,代理人不得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这里所说的恶意串通是指代理人与第三人有共谋侵犯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意相互勾结进行侵害被代理人权益的行为,是代理人滥用代理权的极端表现。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即代理人与第三人对被代理人因此所受损害共同负赔偿责任。25委托代理关系终止的法定事由是什么?答:委托代理关系基于下列法定事由而终止: (1) 代理事务完成或代理期间届满; (2) 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3) 作为代理人或被代理人的自然人死亡, 但代理人不知被代理人死亡或双方原有约定于被代理人死亡后继续完成的代理行为仍有效: (4) 作为代人或被代理人的法人终止, (5) 作为代理人的自然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26什么是诉讼时效中断?其法定事由是什么?答: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事由的发生阻碍时效的进行, 致使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统统无效,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1) 提起诉讼,即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依据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事实; (2) 提出要求,即权利人通过一定方式向义务人作出要求其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3)同意履行,即义务人通过一定方式向权利人作出愿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27什么是除斥期间?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有何区别?答:除斥期间是指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其权利印发生该项实体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均为一定的事实状态(一般是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和一定期间的经过(预定期间之届满)而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但二者的性质、效力等迥然不同: (1) 法律后果不同。除斥期间届满导致实体权利丧失,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仅消灭胜诉权。(2) 适用条件不同。人民法院可主动适用除斥期间规定,义务人主动履行的也可请求法院追回,诉讼时效则是只能由权利人主张才能适用, 且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自愿履行的不能要求返还。(3) 期间的不同。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一般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延长。(4) 条文表述不同。即时效规定中多在条文中明示为时效,除斥期间的规定则仅规定权利存在的期间。28简述物权的法律特征?答:物权的特征是与债权相比较而显现出来的,其法律特征主要有:(1) 物权的权利主体总是特定的人,而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人,也即物权是“对世权” 。(2) 物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独立之物,不包括行为与精神财富和精神利益。(3) 物权的内容是对物的直接管领和支配。(4) 物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5) 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6) 物权的保护方法的广泛性。29什么是主物权、从物权?简述其分类意义。答:主物权是指不依存于其他权利而其本身能单独成立的物权,如所有权、地上权等。从物权是指从属并依存于其他权利的物权,如抵押权、留置权等。区分二者的意义在于它们变更的命运不同,主物权具有独立性,而从物权则依存于主权利,随主权利的转移而转移,随主权利的消灭而消灭。30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它有几层含义?答: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所有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在不同场合使用有不同的含义:(1) 作为一项法律制度, 它是一定社会中所有制在法律上的反映, 是统治阶级用法律手段确认和保护一定社会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财产所有人即权利主体,对其所有财产所享有的权利和非财产所有人即义务主体对其负有不得侵犯的义务的权利义务关系; (3) 作为一种民事权利, 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管领和支配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31简述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答: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财产所有权是一种最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 (2) 所有权是完全的物权;(3) 所有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 (4) 所有权的客体是物或财产。32简述财产所有权的行使方式及法律限制。答:财产所有权的行使,是指财产所有人依照法律规定实现其所有权各项权能的行为。财产所有人行使其财产所有权,既可以是在事实上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其财产,也可以是按照法定方式将财产所有权的权能转让给他人。所有人对所有权的行使,不能是无限制的,应当符合法律确认所有权的目的。所有人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循下列原则:效益原则。充分、合理地发挥财产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 ;公益原则。行使所有权不得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损害公共或他人利益,违背公共道德准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所用人不得滥用其所有权。所有人如违反法律规定,不遵循上述原则滥用所有权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3简述财产所有权消灭及其原因。答:财产所有权消灭, 是指因某种法律事实致使财产所有人丧失其所有权。实践中所有权消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所有权的转让; (2) 所有权客体的灭失; (3) 所有权主体的消灭; (4) 所有权的抛弃; (5) 所有权被强制消灭。34简述国家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答:其法律特征主要有: (1) 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的统一的、唯一的主体; (2) 国家财产所有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全民所有制经济; (3) 国家财产所有权与国有企业经营权适当分开是国家财产所有权行使的主要方式和必然要求; (4) 国家所有权客体具有广泛性; (5) 国家财产所有权取得的方式特殊。35简述国家财产所有权的产生及其主要方法。答:我国国家财产所有权的产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继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胜利成果。我国国家财产所有权的产生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没收官僚资本和敌伪资本归国家所有; (2) 赎买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3) 资本积累; (4) 税收;(5) 通过法律行为获得财产; (6)无主财产和无人继承的财产归国家所有; (7) 没收违法行为人财产或处以罚金、罚款; (8) 依法征购、征用、征收的财产。36用益物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答:用益物权的基本法律特征是; (1) 用益物权是以所有权的权能为内容,而对所有权的行使有所限制的权利; (2) 用益物权是非所有人基于法律、合同或其他合法途径而取得的权利, 是对他人的财物享有的直接支配权; (3) 用益物权是从所有权的权能分离出来的相对独立的他物权,是可以对抗所有权的对世权, (4) 用益物权人依法取得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致使原所有权人暂时或长期失去部分或全部权能。37国有企业经营权有哪些法律特征和内容?答:国有企业经营权,是指国有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法律特征主要有: (1) 经营权具有派生性, 国家授权是经营权产生的前提, 经营权是从所有权派生出来的; (2)经营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排他性; (3) 经营权与所有权具有某种重合性和一致性; (4) 经营权具有法定性。国有企业享有的经营权是国家以法律形式授予的,其内容和范围也是由国家的法律、法规加以明确规定的,国有企业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经营权; (5) 经营权具有用益物权性。国有企业经营权的内容, 是指经营权所包含的各项权能。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国有企业对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能。38什么是担保物权?简述其法律特征?答: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上所设定的物权。其法律特征主要有: (1) 担保物权是一种从物权。设定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务人履行义务, 因此它是从属于所担保债权的从物权; (2) 担保物权属于他物权。担保物权是在他人的所有权上设定的,故而是他物权; (3) 担保物权必须以特定物为标的; (4) 担保物权具有排除他人干涉与追及的效力。39简述抵押权关系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答:(1) 抵押人的权利和义务: A抵押人将自己的财产抵押后,并不完全丧失抵押物的处分权,但在处分抵押物时,应事先告知并征得抵押权人同意。B如有第三人对抵押物提起追索或主张权利时, 抵押人应及时告知抵押权人, 妥善处理抵押权关系。如必须处理抵押财产时,要保证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的权利。C抵押物由抵押权人保管的,抵押人有权要求其妥善保管。因抵押权人保管不善造成毁损灭失的, 抵押人有请求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的权利。D抵押物由抵押人自己占有并负责保管的,应妥善保管,在抵押期间,非经债权人同意,抵押人将同一抵押物转让他人或就抵押物的同一担保价值再作抵押的,其行为应为无效。(2) 抵押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A抵押物由抵押权人保管的,抵押权人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因自己的原因造成抵押物毁损灭失的,有赔偿的义务。B抵押物由抵押人保管的,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抵押人采取措施妥善保管。如果抵押人的行为足以使抵押物价值减少,抵押权人有权请求停止其行为或请求法院采取保全措施。抵押物价值已经减少,其原因在于抵押人的,抵押权人有权请求抵押人恢复原来的价值。C抵押权人不得在债务清偿期到来之前要求处分抵押物。对于债权已过清偿期而未清偿的,有权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变卖抵押物的价款优先受清偿。40留置权有何法律特征?答:留置权,是指按照法律规定,一方(债权人)依合同占有他方(债务人)的财产,他方不按合同约定的期限给付应付款项时,占有人有权留置该项财产,并可依照法律的规定,于宽限期届满时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其法律特征主要有: (1) 留置权产生的前提, 必须是在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 而且是一方占有他方财产,他方违约拒付或迟付款项; (2) 留置权人所留置的财产,只能是依照合同合法占有对方的财产; (3) 留置权的成立, 必须是债务已到清偿期, 存在债务人未履行付款义务的法律事实; (4) 留置权的设立和行使, 必须依照法律规定,不能由当事人任意留置; (5) 不按合同给付应付款项超过约定期限, 经过一定的宽限期仍不偿债的, 债权人有变卖留置物优先受偿的权利。41简述公有与共有的区别。答:财产共有是一种法律关系, 共有关系与公有关系是不同的。其主要区别是: (1) 共有是几个人对同一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即财产所有权的主体是两人以上;而公有是公共所有,财产所有权的主体为作为独立民事主体的公共团体,主体只有一个。(2) 共有不是一个独立的所有权类型,而是相同或不同的所有权的结合;公有表现为一种所有权类型。(3) 在共有关系中, 各共有人的权利是平等的, 其权利行使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 而公有财产的权利主体是单一的, 其独立行使所有权。(4) 共有反映一种财产联合关系,如合伙财产为共有;公有则是一定形式的公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如集体所有制所表现的集体所有权。42简述按份共有权行使的原则。答:按份共有权行使的原则有以下几个: (1) 协商一致的原则。对按份共有财产的权利行使有约定的依约定, 没有约定的仍应经协商一致或按占有份额多数的共有人意见解决。(2) 优先购买的原则。按份共有财产的每个共有人有权要求将自己的份额分出或者转让。但在出售时,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的权利。(3) 不损害物的价值原则。按份共有财产的分割必须保持财产的使用价值,实践中常有以下几种分割方法:其一,作价补偿;其二,变价分割;其三,实物分割。43简述共同共有财产争议的处理原则。答;对共同共有财产发生争议时, 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1) 共有人对共有关系的性质不明确而发生争议的, 如有的认为是按份共有,有的认为是共同共有。在没有充分可靠的证据证明是属于哪种性质的共有的情况下,应当推定为共同共有。(2) 每个共同共有人在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都不能处分共有财产或转让自己的权利, 否则是无效的。只有在共有财产分割时才能确定自己的财产份额, 才能处分自己所有的财产。(3) 对共同共有财产的分割, 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 没有协议的,应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共有人应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协商处理,同时考虑共有人对共有财产贡献的大小以及共有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处理,对幼、老、病、残者应给予适当的照顾。(4) 共同共有财产的具体分割办法,依据要分割的财物是否具有可分性,可分别采取实物分割、作价补偿、变价分取价金的方法。对于夫妻或家庭成员在共同生活期间的共同债务,或者用共同财产偿还,或者用分割债务分别偿还的办法。对于纯属个人的债务的,由其本人偿还。44 关系的法律特征答:相邻关系的法律特征主要有: (1) 相邻关系总是发生在两个以上权利主体之间; (2) 相邻关系的内容是相邻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它是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相邻各方的协议确定的;(3) 相邻关系是在不动产相毗邻或相近的特定条件下因对财产的使用而发生的。45 正确处理相邻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答:在社会生活中,相邻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因而依照法律规定,正确处理相邻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 有利于发挥财产效益; (2) 有利于增强守法观念,减少对人身和财产的损害; (3)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6 处理相邻关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答: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处理相邻关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有利生活和方便生活的原则。在生产、生活中注意处理好相邻关系问题,就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安定;相邻关系得到正确处理,又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2) 团结互助,公平合理原则。正确处理相邻纠纷,还必须从团结愿望出发,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协商不成,由主管机关或法院处理。47、债的构成是什么?答:债由债的主体、债的内容和债的客体三要素构成。债的主体是指参与债的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包括债权主体即债权人和债务主体即债务人双方。债的内容是指债权人享有的权利和债务人负担的义务即债权和债务两方面。债权是债权人享有的请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债务是债务人负有的为满足债权人的请求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债的客体有的也称之为债的标的,是指债权和债务共同指向的对象。48、债权与所有权有何区别?答: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性质不同。从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上看,债反映的是动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流转关系,所有权反映的是静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归属关系。第二,主体范围不同。从法律关系的主体上看,债的主体都是特定的,是相对的法律关系,而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是一种绝对的法律关系,第三,客体范围不同。债的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等;而所有权的客体不包括行为。第四,内容不同。债的关系中的债权人的权利主要表现为要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债权人须通过债务人的行为才能实现权利;而所有权人的权利是对自己财产依法直接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所有权人不需通过义务人的行为即可实现自己的权利。第五,发生的根据不同。债可因合法行为发生,也可因不法行为发生;而所有权只能根据合法行为产生。49、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是什么?答:不当得利的成立,应当具备以下条件:第一,一方取得利益,即其财产增多。包括:取得财产是取得利益;应减少财产而没有减少财产的,也是取得利益。若一方并没有实际取得利益,则不构成不当得利。第二,造成他人损失,即其财产减少。不应支出财产而支出财产是造成损失,应增加财产而未增加的也是造成损失。如一方获得利益,而未造成他人损失,不会构成不当得利。第三,受益与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所谓受益和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指一方受益是由另一方受损得来的;另一方受损是因一方受益而发生的,一方受益与另一方受损失同出于一个原因事实。第四,须没有合法根据。没有合法根据是指一方取得利益没有合法的原因。50、区分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的意义如何?答:区分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的意义主要在于:按份之债的各债权人的权利或者各债务人的义务都是各自独立的,相互间没有连带关系;任一债权人接受了其应享受的份额的履行或者任一债务人履行了自己应负担份额的义务,其债务即已了结,并与其他债权人或者债务人不发生任何权利义务关系。而连带之债的债权人的权利或者债务人的义务是连带的,任一连带债权人接受了全部义务的履行,或者任一连带债务人清偿了全部债务,原债即归于消灭,并同时又在连带债权人或者连带债务人内部之间产生了按份之债。51、合同的主要法律特征有哪些?答:合同的主要法律特征有以下三个: 第一,合同是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的协议, 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第三,合同所确立的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既可以合同来设立债权债务关系,也可以合同来变更或终止民事关系。52、区分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法律意义如何?答:第一,当事人的责任不同。有偿合同债务人的责任较重,而无偿合同债务人的责任较轻;第二,主体的要求不同。有偿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经法定代理人同意,原则上不能订立有偿合同。而对于一些单纯获得利益的无偿合同,原则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订立;第三,在不当得利者通过合同转让财产时,取得财产的当事人的返还责任不同。以有偿合同善意取得财产的,一般不予返还;而以无偿合同取得财产的,一般应当返还。53、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有何特点?答:第一,该合同只能为第三人带来利益,原则上只能为第三人设定权利,而不能设定义务,所以合同的订立事先不需通知或征得第三人的同意;第二,自合同成立时起,第三人就是权利人,享有独立的权利;第三,第三人对于为其设定的利益有独立的决定权。在第三人拒绝接受为他设定的权利时,为第三人利益订约的当事人可以自己享受权利。54、简述承诺的法律特征。答:承诺的法律特征有以下几个:第一,承诺须是就要约作出的答复;第二,承诺须是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发出的意思表示;第三,承诺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第四,承诺须是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作出的答复。55、如何确定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答:(1) 不要式合同一般自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 因此,要约人收到承诺的时间和地点也就是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2) 要式合同需办理特定手续才能成立,因此应以办规定手续的时间和地点为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3) 书面合同中写明了签订地点的,以合同写明的为准;未写明的,以双方在合同上共同签字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双方签字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以最后一方签字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56、合同的法律效力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 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合同依法成立后就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之债, 当事人就享有合同中确立的债权和债务。当事人的债权和债务尽管是自行约定的,但由于其约定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因此,同样是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债权人的债权受法律保护,债务人必须履行自己的债务。(2) 合同具有法律强制约束力。合同虽不是法律,但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 当事人各方都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地完全履行合同。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都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任何一方非有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都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3) 合同条款是处理合同纠纷的依据。合同是据以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法定证据。合同当事人发生争议时,应按照合同的条款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有权请求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裁决。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审理合同纠纷时,也应当以合同条款作为依据。57、简述债的实际履行原则的表现。答:实际履行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合同当事人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不能以其他标的代替。第二,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时,他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继续按原标的实际履行。58、简述债的协作履行原则的表现。答:协作履行原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债的当事人各方都应严格按照规定或约定的条件履行自己的义务;第二,债权人应尽力协助债务人履行义务, 为债务人履行义务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三,遇有不能按原规定履行的情况时,应依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采取积极措施,作出处理;第四,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各自应主动承担责任而不互相推诿。59、简述债的逾期履行和提前履行。答:债的逾期履行和提前履行。债的逾期履行,即在履行期限届满后履行,又称迟延履行。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届满时仍未履行合同的, 债权人有权要求继续履行; 或者在不需继续履行时变更或解除合同, 并有权请求债务人负赔偿责任。债的提前履行。即债务人在履行期限未到前就履行自己的义务。经债权人同意的提前履行,应视为双方对履行期限的变更,其履行便是适当的。未经债权人同意的提前履行能否允许呢?一般说来,如果履行期限是为债务人的利益而设的,债务人提前履行对于债权人也不会造成损失,则债务人提前履行是可以的,其履行便是适当的。这属于债务人放弃自己的利益。60、简述合同中约定价款不明确的处理方法。答:在支付标的之价金或酬金时,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和计算方法确定的价款来履行,合同中约定价款不明确的,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履行;国家没有规定价格的,参照市场价格或者同类物品的价格或者同类劳务的报酬标准履行。如果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是执行国家定价的, 则在合同规定的交付期限内国家价格调整时, 按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货的,遇价格上涨时,按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新价格执行。逾期提货或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原价格执行。61、简述债的担保的特征。答:债的担保的特征:第一,债的担保具有从属性。所谓从属性,是指担保之债与被担保之债形成主从关系;担保之债是从债,被担保之债是主债;担保之债是对主债效力的补充和加强,受主债效力的制约。主债无效,担保之债亦不能存在;担保之债随主债的终止而终止。第二,债的担保具有自愿性。债的担保,有的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称为法定担保。但在一般情况下,担保是由当事人通过合同自愿设立的;是否设立担保,采用何种形式担保,担保多大范围的债务,法律一般不加干涉,完全由当事人商定。第三,债的担保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债的担保是保障债权人利益的,不论设定何种担保,当事人设立担保的目的都是十分明确的,即确保债权人的请求能够得到满足。62、保证消灭的原因有哪些?保证的消灭,亦即保证人保证责任的终止。保证主要因以下原因消灭:(1) 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主债被确认无效;(2) 保证期限届满, 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只在一定期间内负保证责任的, 债权人若未在该期限内请求保证人清偿,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即消灭;(3) 债权人未经保证人同意而允许债务人延长债务履行期限的;(4) 债权人抛弃其债权的担保物权时,在该担保物权的限度内,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免除;(5) 主债务人变更,而保证人不同意为新债务人担保的;(6) 主债务已清偿;(7) 保证合同的解除。63、定金合同的成立须具备哪些条件?答:定金合同除需具备合同成立的一般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1) 主合同有效成立。定金合同以主合同的有效成立为前提; (2) 定金实际交付。定金合同以定金的交付为成立要件;(3) 定金的数额少于依合同给付的款项。64、简述定金与违约金的区别。、答:定金与违约金的区别主要有: (1) 定金于合同履行前交付,而违约金于发生违约行为后交付; (2) 定金有证约和预先给付的作用,而违约金没有; (3) 定金主要起担保作用,而违约金主要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形式; (4) 定金一般是约定的,而违约金可以是法定的,也可以是约定的。65、简述定金与预付款的区别。答:定金与预付款的区别为: (1) 定金的主要作用是担保,预付款的主要作用是为对方履行合同提供资金上的帮助,属于履行给付的一部分; (2) 交付定金的协议是从合同,而交付预付款的协议一般为合同内容的一部分; (3) 定金只有在交付后才能成立, 而预付款只要有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 (4) 定金一般为一次性交付, 而预付款可以分期交付;(5) 定金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适用定金罚则,而预付款交付后不履行合同的,不发生丧失或双倍返还。66、简述债变更或解除后的法律后果。答:债经变更或解除后发生以下法律后果: (1) 原债不再履行。债变更的,当事人按变更后的债务履行;债解除的,当事人之间债务关系终止。(2) 对债的变更或解除负有责任的一方应赔偿对方的损失。(3) 因不可抗力等法定或约定的免责原因造成债变更或解除的,当事人不承担责任。67、债的抵销须具备何种条件?答:债的抵销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当事人双方相互负有债务;第二,双方互负的两项债务的性质是同一的;第三,两项债务均已到履行期;第四,抵销不违背债的目的,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68、简述合同之债的变更和解除条件。答:合同之债的变更和解除条件有以下几种:(1) 由合同性质和内容决定当事人一方可变更或解除合同;(2) 因订立合同所依据的国家计划修改或被撤销而变更或解除合同;(3) 因国家颁布新的法律使合同履行不能而变更或解除合同;(4) 因当事人一方确实无力履行而变更或解除合同;(5) 因不可抗力或当事人一方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原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而变更或解除合同;(6) 因当事人一方严重违约,以致严重影响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7) 双方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69、简述转移财物所有权类合同的法律特征。答:转移财物所有权类合同的共同特征和法律后果有: (1) 转让方将一定财物的所有权(或经营权)转移给受让方所有。即转让方的财物所有权(或经营权)丧失;受让方因受让而取得该财物的所有权(或经营权),(2) 转让财物一般是有偿的(赠与合同除外)。即转让方在转让财物的同时,取得一定的对价;受让方在支付一定对价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财物。(3) 转让财物合同都是双务的(不含赠与合同)。即转让方和受让方相互享有权利, 相互负有义务, 而且权利、义务是对应的。具体地说:转让方有向受让方交付一定财物的义务和收取一定价款的权利;受让方有收取所交财物的权利和支付相应价款的义务。而且,一方的权利是对方的义务;对方的权利是一方的义务,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对应的。70、简述买卖合同标的物风险的负担。答:标的物的风险负担,是指标的物因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故而遭受毁损、灭失的后果由何方负担。如风险由买方负担,买方应支付价款;如由卖方负担,则买方不再支付价款。一般说来,标的物的风险是随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的。因此,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标的物的风险负担自交付时起从卖方转移给买方。71、房屋买卖合同有何特殊的特征?答:房屋买卖合同除具有买卖合同的一般法律特征外,主要还有以下特征:第一,房屋与宅基地有不可分性。在房屋买卖中宅基地的使用权随房屋所有权转移而转移。但宅基地所有权不转移;第二,房屋买卖时,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出租人出卖房屋的,须提前通知承租人;第三,房屋买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须向主管部门提交有关证件,并须在房屋所在地的房产管理机关办理过户登记手续。72、赠与合同有何法律特征?答:赠与合同的主要法律特征有三:第一,无偿性。受赠人取得赠与物不偿付任何代价,第二,单务性。赠与合同仅由赠与人一方负担赠与的义务,受赠人不负担义务。对于附负担的赠与,受赠人在接受赠与物时也不负义务。第三,转移赠与物的所有权。73、简述财产租赁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答:租赁合同是双务合同, 一方的义务也正是另一方的权利。出租人的主要义务是: (1) 按约定的时间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出租人一般应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占有,以使承租人能够使用。出租人将租赁物转让给第三人的,租赁合同对新的所有人继续有效。(2) 提供的财产符合约定的标准和用途。出租人要担保提供的租赁物没有瑕疵。(3) 对承租人使用中的租赁物负责修理, 以保证承租人能正常使用。(4) 在合同终止时及时接受承租人返还的租赁物, 收有担保物的,应及时返还担保物。承租人的主要义务有: (1) 按期交付租金。(2) 按约定用正确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合同没有约定的,应按租赁物的性质和用途使用。不得擅自转租或转借他人使用。经出租人同意转租或转借的,对第三人的使用向出租人负责。(3) 爱护和保管好租赁物。如果要在租赁物上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