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高级工理论试题B卷.pdf_第1页
辐射防护高级工理论试题B卷.pdf_第2页
辐射防护高级工理论试题B卷.pdf_第3页
辐射防护高级工理论试题B卷.pdf_第4页
辐射防护高级工理论试题B卷.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辐射防护高级工理论考试题(B卷) 1核物理中常用的能量单位是(C)。 A.焦耳 B.卡 C.电子伏特 D.瓦特 2衰变实际上就是(D)。 A.原子核发射出2个核子 B.原子核发射出2个质子 C.原子核发射出2个中子 C.原子核发射出2个质子和中子 3质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D)。 A. 非弹性碰撞 B.弹性碰撞 C.激发 D.电离和激发. 4下面哪种叙述是正确的(C)。 A.射线的射程小,穿透能力小 B.射线的射程小,穿透能力大 C.射线的射程较大,穿透能力较大 D.射线的射程大,穿透能力大 5人体所受辐射效应与(C)有关 A.吸收剂量 B.辐射类型能量 C.吸收剂量和辐射类型 D.能量大小 6.下面关于确定性效应描述正确的是(A)。 A.个别细胞被杀死是随机的,但综合效应是确定的。 B.确定性效应没有阈值。C.组织对电离辐射的响应差别不大。 D.分次照射时,阈值会有所下降。 7.元素是对原子的归类,只有(D)相同的一类原子,才能称为同一种 元素。 A.电子数 B.中子数 C.核子数 D.质子数. 8.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 A.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所有核子的质量之和。 B.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所有核子的质量之和。 C.原子核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所有核子的质量之和。 D.原子核的质量和组成它的所有核子的质量之和大小不一定。 9.衰变实际上就是(A)。 A.原子核自发地发射出一个电子。 B.原子自发地发射出一个电子。 C.原子核自发地发射出一个质子。 D.原子核自发地发射出一个中子。 10.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电离后,会产生(D)。 A.核子 B.自由电子 C.正离子 D.自由电子和正离子 11.下面哪种射线不能被直接探测到。(D) A.射线 B.质子 C.射线 D.射线. 12.下面关于随机性辐射效应的描述,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随机性效应存在阈值 B.小剂量不会发生随机性效应 C.随机性效应不存在阈值 D.剂量越大,随机性效应的危害程度肯定大。 13.关于电离辐射皮肤效应,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 不用考虑随机性效应 B.不用考虑确定性效应 C.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都要考虑 D. 确定性皮肤效应会导致皮肤癌 14.不同的原子有各自的结构和特性,各种原子的成分是(B)。 A.不同的 B.相同的 C.原子核不相同 D.核外电子相同. 15.下面对原子核的结合能的哪种叙述是正确的?(A) A.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有能量放出B.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吸收能量 C.把原子核拆成单个核子时,有能量放出 D.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放出能量或是吸收能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6.衰变,实际上是(B)。 A.原子放射出射线 B.处于激发态的核体退激到基态,放射出射线 C.处于基态的原子核放射出射线 D.原子核吸收射线能量,由基态转到激发态. 17.绝大多数探测器都是利用(A)来探测带电粒子的。 A.电离和激发 B.非弹性碰撞 C.弹性碰撞 D.次级电子. 18.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有(B) A.电离和激发 B.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电子对效应 C.非弹性碰撞 D.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19.下列哪种关于随机性效应的描述是正确的。(B) A.分次照射的诱发概率大于单次照射的诱发概率。 B.小剂量照射的诱发概率小于大剂量照射的诱发概率。 C.局部照射的诱发概率大于全身照射的诱发概率。 D.诱发概率是随机的。 20任何表征具体事物的物理量,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都应具有完全确 定的( C) A 平均值 B.测量值 C .客观值 D.算术平均值 21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平均值,有 ( D ) A算术平均值 B. 均方根平均值 C. 中位值 D. 算术平均值,均方根平均值,中位值 22.重复测量一个放射性样品时,得到一组数据为:790,800,780, 810,770。这一组数据的中位值为( B) A. 788 B. 790 C.780 D.800 23.误差按其性质及产生原因,可以分为(D )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粗大误差 D.A B C 24.哪种情况会引起随机误差( C ) A仪器性能不良 B. 操作方法不正确 C放射性样品衰变的随机涨落 D. 随意编写的数据 25.哪种情况会引起粗大误差( B ) A仪器性能不良 B. 操作方法不正确 C放射性样品衰变的随机涨落 D. 随意编写的数据 26.测量一个放射性样品时,获得以下数据: 790,800,780,810,770。标准误差为( A )。 A. 5 B. C.10 D. 4 27.哪种情况下的数据组,可以认为精确度好( D ) A粗大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随机误差小 D.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小 28. 放射性测量( B )时,可以认为结果的准确度好。 A粗大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随机误差小 D. 过失误差 小 29. 放射性等精度测量中,下面哪种值是最佳值( C )。 A.中位值 B.平均值 C.算术平均值D.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平均值 30.放射性样品测量一次,得到计数为100,则计数的相对统计误差为 ( C) A.100 B. 10 C. 0.1 D.没有误差 31.放射性样品测量一次,得到计数为10000,测量时间为10分钟,则计 数率的相对统计误差为(B ) A. 100 B. 0.01 C. 16 D. 0.1 32.样品重复测量k次,每次测量的时间为t相同,这些计数的平均值的 相对统计误差为( D) A. B. C. D. 33.放射性样品测量ts时间的计数为 Ns ,本底在测量时间tb内的计数 为Nb ,则样品的净计数率的统计误差为( C) A. B. C. . D. 34.性样品的计数率大约为10000Bq ,而本底计数率约为100Bq,则在规 定的总测量时间内,样品测量时间和本底测量时间的比例大致为 ( A ) A10 B.110 C. 100 D.1100 35.进行放射性低水平测量时,一般要求测量仪器 (D ) A本底尽量小 B. 测量效率尽量高 C.本底值和探测效率的比值尽量小 D本底值和探测效率值的平方的比值小 36.个人剂量监测的目的除了评价人员受照剂量,还有(D)。 A.提供辐射场所的计量变化趋势,方便进行辐射防护最优化设计。 B.提供数据以评估辐射事故。 C.提供个人受照计量数据,以便发放保健。 D.A和B的综合。 37.下面关于个人计量外照射监测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只需在左胸前佩带个人剂量计即可 B.只要佩带组合式剂量计就能应对所有情况 C.每种场合都必须佩带个人剂量报警仪 D.佩带哪种剂量计,怎样佩带,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38.个人空气采样器一般应佩带在什么位置?(D) A.离地1.5米处 B.离地1米处 C.直接佩带在胸前 D.具体怎样佩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39.进行个人剂量内照射监测时,对尿样的收集应不少于(A)。 A.一天 B.一周 C.一月 D.一年. 40.下面哪种个人剂量计的性能较好,应用范围较广( B) A.胶片剂量计 B.热释光剂量计C.袖珍式计量笔D.荧光玻璃剂量计 41. 内照射中把受到照射的器官叫做( B )。 A、接受器官 B、靶器官 C、照射体 D、主要器官 42.在选用个人剂量计时,一般希望个人剂量计( C) A. 灵敏度越高越好,量程窄一些 B. 对射线能量和入射方向依赖性大 C. 灵敏度较高,量程较宽,对射线能量和入射方向依赖性小 D. 灵敏度较低,量程较宽。 43.工作场所辐射监测的内容有(D) A.放射性气溶胶浓度 B. 外照射辐射水平 C.表面污染水平 D. A B C的综合 44.工作场所外照射监测的频度是根据(B)来制定的 A.场所辐射水平的高低 B. 场所辐射水平变化得快慢 C.表面污染水平的高低 D.场所的范围大小 45.对于 射线的监测,有(D)监测内容 A.表面污染 B. 剂量率 C.气溶胶浓度 D. A 、B、 C的综合 46.在进行中子的剂量监测和评估时,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 A.中子不能被直接探测到 B. 进行中子监测是,不用考虑中子的能量大小和范围 C.中子的能量越小,其品质因数越低 D.能量大的中子不一定比能量小的中子的品质因数大 47.在准备对某一辐射工作场所进行外照射监测的仪器时,不用考虑 (C) A.辐射类型 B.辐射水平 C.辐射场所的级别 D.辐射能量范围 48.在对某一输送废液(主要含Sr-90)的泵进行检修时,除了准备表面 污染仪外,还需准备(C) AFJ-2206 B.FJ-347A C.FJ-358 D.FJ-317C 49.下面哪种场所需要设置连续监测的固定式仪表(B) A.场所较大 B.场所辐射水平变化较大 C.场所辐射水平较高 D.场所辐射类型较复杂 50.为了使放射性气溶胶监测结果能尽可能反映实际情况,必须注意取样 的( D ) A. 空间位置 B.及时性 C. 稳定性 D.代表性 51.为了使放射性气溶胶监测结果能尽可能反映实际情况,在取样程序上 要注意考虑取样时间、取样时的流量、取样体积和( C )等要素 A. 取样口的面积 B取样设备及其环境可能存在的机械振动干扰 C 取样频率 D取样连续 52.对于低流速小颗粒的放射性气溶胶,滤材的过滤作用主要通过( A ) 来实现。 A扩散 B惯性冲击C静电效应D添补空穴 53.说某台取样泵有好的工作特性是指( B ) A抽气流量随负载变化较小 B抽气流量随时间变化较小 C噪音较小 D不漏气 54.工作场所内的气溶胶多随位置及时间而改变,而且与( D )有关 系。 A风向B风速 C风的变化 D所进行的操作 55.对工作人员整个操作过程呼吸带区域的空气连续或多次取样,以针 对( B )了解实际的气溶胶污染情况。 A防护的薄弱环节 B某一操作 C可能存在环境变化 D人员个人防护措施。 56.放射性气溶胶监测取样过程中引起的误差,与样品测量中的误差相 比往往( B ) A较小 B较大 C相当 D可以忽略 57.衰变法是根据( A)而提出的方法。 A人工放射性气溶胶核素的半衰期远比天然氡、气子体半衰期长 B 人工放射性气溶胶核素的半衰期远比天然氡、气子体半衰期短 C人工 放射性气溶胶核素的半衰期与天然氡、气子体半衰期相差不多 D天然氡、气子体半衰期同人工放射性气溶胶核素的半衰期相比可以 忽略不计 5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衰变法可利用简单设备准确可靠进行测量,但不能及时给出结果B -比值法和-假符合法准确性都受氡、气子体平衡浓度变化的影 响较大 C-假符合法受样品自吸收影响较小 D能量甄别法可及时排出干扰,与以上所提及的其他方法相比要准确 可靠些。 59.环境气溶胶样品中计数高者,需( B ) A重新取样重测验证 B进行核素分析 C检查取样制样时存在的失误 D做细致的误差分析 60.某一放射性气溶胶样品取样流量25L/min,取样时间40分钟,滤材过 滤效率50%,样品自吸收系数0.5, 探测效率20%,3天后测得样品计数率 20cps,本底计数率10cps,则相应人工放射性浓度为( A )Bq/m3 。 A200 B50 C12.5 D0.5 61.在平时测量某场所确定相应符合法的补偿系数为2,在现场施 工时测得样品总计数率为40,符合计数率10,则相应人工放射性气溶 胶计数率为( D ) A.50 B.60 C. 30 D.20 62.放射性气溶胶一般属于( A )放射性测量范畴 A低水平B中等水平C高水平 D中偏高水平 63.放射性气溶胶探测下限一般采用( C )倍本底计数率的标准偏差表 示。 A1 B2 C3 D4 64.在防护监测工作中,常采用( B )监测法进行水中放射性监测。 A 就地 B取样 C过滤 D蒸发 65.在工艺过程测量和流出物监测报警工作中,常采用( A )监测法进 行水中放射性监测。 A 就地 B取样 C过滤 D蒸发 66.水中放射性就地监测仪器大体可分为( C )类。 A2 B3 C4 D5 67.就地监测与取样监测相比,探测下限一般( B ) A较低 B较高 C相当 D可以忽略 68.水中放射性取样监测取样点应位于能提供(D)的位置上 A可重复采集测量符合验证的样品 B测量值最高的样品 C测量 值随时间变化最大的样品 D有代表性样品 69.在水中放射性取样测量仪器灵敏度等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取水 体积,相应探测下限会( A ) A下降 B上升 C保持不变 D随体积增加先上升到某一临界值后下降 70.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水中放射性取样监测取样前搅动水池中的 水,是为了确保( C ) A所取的水是流动的,以便测量结果能反映水流动时的情况 B使沉积的放射性物质泛起,以便测量到较高的数值 C采集到的样品是有代表性的 D使各次取样情况一致,以便测量结果相互符合 71.在水中放射性取样现场监测中,样品浓缩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 B ) A共沉积法 B蒸发法 C萃取法 D过滤法 72.水中放射性取样监测蒸发制样过程中,向水样中加入适当的酸或 碱,是为了( D ) A中和使样品呈中性B加速部分放射性物质沉淀 C减少部分放射性物质分解挥发 D减少器壁放射性物质吸附和蒸发损失 73.水中放射性监测样品浓缩分为( A )和连续浓缩 A采样浓缩 B间断浓缩 C分时浓缩 D分级浓缩 74.有一水中放射性浓缩样品总测量结果及相关数据如下:样品计数 率40cps,本底计数率10cps,浓缩水样体积2L,质量3.0g, 取测质量 0.1g, 探测效率20%,放射性回收率70%,自吸收校正因子0.8, 则该水 样总放射性浓度为( D )Bq/L A2.9 B4.5 C7.7 X102 D4.0X103 75.蒸馏净化含氚水样时,加入( D ),可显著减轻钌对氚测量的干 扰。 ANaOH 或 Ca(OH)2 BNaOH 或 CaCO3 CCa(OH) 或 Na2CO3 DNaOH 或 Na2CO3 76.仪器刻度必须在( D )的条件下进行 A近于无外在干扰B近于仪器理想状态 C符合仪器设计D类似于 仪器使用时 77.对于取样测量,通常采取( B )确定样品的活度 A绝对测量法B相对测量法C直接测量法D间接测量法 78. 在受照剂量率相同时, 工作人员受照时间愈长,所受累积剂量( A )。 A:愈大 B: 愈小 C:不变 D:都不对 79. 在操作放射性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大人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可( B ) 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率。 A:增大 B: 降低 C:不影响 D:都不对 80. 对于点源,它的照射量率与距离的关系表达式为( C )。 A: B: C: D: 81. 下面属于常用射线的屏蔽材料是( D )。 A: 有机玻璃 B: 铝 C: 烯基塑料 D: 混凝土 82. 下面属于固定式屏蔽物的是( B )。 A: 包装容器 B: 防护墙 C: 铅砖 D: 铅皮 83. 下面属于移动式屏蔽物为( B )。 A: 防护墙 B: 包装容器 C: 防护门 D: 地板 84.下面不属于外照射屏蔽设计内容的是( D ) A:选择合适的屏蔽材料B:确定屏蔽的结构形式 C:计算屏蔽层的厚度 D:工艺流程 85. 当急性照射达到( B )时,个体将有50%发生死亡。 A: 12Gy B: 45Gy C: 810Gy D: 10Gy以上 86. 由实践所引起的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 对任何工作人员而言,其任 何1年中的有效剂量不能大于( D )。 A: 5 mSv B: 10 mSv C: 20 mSv D: 50 mSv 87. 在应急照射情况下从事干预时,除了抢救生命的行动外,必须尽一切 合理的努力,将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剂量保持在单一年份剂量限值的( A ) 以下。 A: 2倍 B: 5倍 C: 10倍 D: 15倍 88. 在应急照射情况下, 当采取行动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可能达到或 超过最大单一年份剂量限值的10倍时, 在行动给他人带来的利益明显大 于工作人员所承受的危险前提下,采取行动的工作人员应该是( B )的。 A: 强制 B: 自愿 C: 撤离 D: 都不对 89. 器官或组织受到急性照射时,任何情况下预期都应进行干预的剂量 行动水平对全身(骨髓)而言, 2天内全身的预期吸收剂量为( A )。 A: 1Gy B: 2Gy C: 3Gy D:4Gy 90. 在职业照射中,在受照均匀的情况下, 如果一年按50个工作周计算, 每月按4周计算,年剂量限值按20 mSv计算,则这样月剂量当量控制为( C )。 A:0.01 mSv B: 0.4 mSv C:1.6mSv D: 4.8 mSv 91. 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 A )为主。 A: 电离和激发 B: 光电效应 C: 电子对效应 D: 弹性碰撞 92. 射线比粒子的穿透能力大,在空气中的射程可达( C )。 A:几厘米 B: 几分米 C: 几米 D: 几十米 93. 点状源在空气中的吸收剂量率计算公式为( A )。 A: D=8.110-9A/R2 B: D=8.7310-3X C: D: 都不对 94. 当粒子的能量小于( A )时,则不必考虑它们的韧致辐射防护问 题。 A: 0.1Mev B: 0.3Mev C: 0.5Mev D: 0.7Mev 95. 在采用经验公式法对射线的屏蔽进行计算时, 假设用铝作为屏蔽 材料, 当0.8MevEmax3Mev时,其经验公式为( A )。 A: Rmax=0.542 Emax0.133 B: Rmax=0.407Emax1.38 C: D: 都不对 96. 射线的最大能量为0.1Mev时, 则射线在铝中的最大射程Rmax 为( A )。 A:0.05mm B: 0. 5mm C: 5mm D: 50mm 97.点状源射线照射量率计算公式为( A )。 A: X=A/R2 B: X=dQ/dm C: D=8.7310-3X D: 都不对 98. 在该辐射场中机体组织的射线剂量当量与照射量关系为(A)。 A: X =9.510-3 Hm B: X=A/R2 C: D=8.7310-3X D: 都不对 99. 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辐射工作人员、公众及环境( C )辐射危害 与污染的应用性学科。 A、杜绝 B、远离 C、免受或少受 D、接受 100.如果将Co60 (Co60的d1/2=1.2)所产生的剂量减弱2000倍,所需铅防 护层的厚度为(A)。 A: 13.2 B: 1.32 C: 132 D: 都不对 101. 对能量为0.7Mev射线, 当吸收物质为铅时,其半厚度值为(C)。 A:0.41 B: 0.49 C: 0.59 D: 0.70 102.制定实施辐射防护标准可达到( C)电离辐射危害。 A.杜绝发生 B.不存在 C.控制、减少、防止 D.防止发生 103.放射防护基本标准是所有放射防护次级专项标准的(D)。 A.行动指南 B.基础标准 C.行为规范 D.基础和依据 104.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基本标准至今已经历了(C)更迭。 A.两代 B.三代 C.四代 D.五代 105.辐射防护第四代标准是(D)。 A.GB4792-84 B.GBJ8-74 C.GB18871-2002 D.GB8703-88 106.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是2002年(C)发布。 A.5月1日 B.8月8日 C.10月8日 D.12月8日 107.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其技术内 容与IBSS“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C)。 A.相似 B.相近 C.等效 D.等同 108.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全部技术 内容均为(A)的国家标准。 A.强制性 B.指导性 C.协调性 D.参考性 109.新防护标准GB18871-2002规定,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 进行控制,使之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不超过(D)mSv。 A.25 B.30 C.40 D.50 110.使用放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其年有效剂量不超过( C )mSv。 A.3 B.5 C.6 D.10 111.特殊情况的职业照射,剂量平均期破例延长到(D)连续年。 A.6 B.7 C.8 D.10 112.职业照射的四肢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D)mSv。 A150 B.250 C.400 D.500 113.特殊情况的职业照射,剂量限值的临时变更,应遵循审管部门的规 定,但任何一年内不得超过(B)mSv,临时变更的其限不超过5年。 A.25 B.50 C.40 D.20 114.公众受照的特殊情况,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均剂量1mSv,则某一单 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交到(D)mSv。 A.2 B.3 C. 4 D.5 115.为保护胚胎和胎儿的健康,对孕妇的年受照剂量应控制不超过 (A)mSv。 A.1 B .2 C.5 D.10 116.GB18871-2002控制区设备地面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为 (B)Bq/cm2。 A.4 B.40 C.50 D.30 117.GB18871-2002规定手、皮肤、内衣表面污染放射性控制水平为 (B)Bq/cm2。 A.410-2 B. 410-1 C. 4100 D. 4101 118.GB18871-2002规定,对放射性工作场所的污染设备、用品,经去污 使其污染水平降低到所在区分的设备污染控制水平的(C)以下时,经审 管部门或审管授权的部门确认同意后,可当作普通物品。 A.1/30 B.1/40 C.1/50 D.1/100 119.GB18871-2002规定医疗照射许可证持有者应对明知受照而自愿护 理,扶持、慰问、探视正在接受医疗照射的患者的人员的受照剂量控制 规定不超过( C )mSv。 A.1 B.3 C.5 D.10 120.接受I131治疗的患者其体内放射性活度(D)Bq。 A. 1109 B.2109 C.3109 D. 4109 128.从事干预时,除了抢救生命的行动外,必须尽一切合理的努力,将 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保持在最大单一年份剂量值(A)倍以下。 A.2 B.3 C.4 D.5 129.住宅中氡持续照射的优化行动水平应在年平均活度浓度为200Bq 222Rn/m3- Bq 222Rn/m3范围内。 A.250 B.300 C.400 D.450 130.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是在年平均活度浓 度为500-(D) Bq 222Rn/m3范围内。 A.600 B.700 C.900 D.1000 131.GB14500-2002“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自2003年(B)1日实施。 A.1月 B.4月 C.8月 D.10月 132.GB14500-2002“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确定了放射性废物管理的 (D)条基本原则。 A.3 B.5 C.6 D.8 133.已知其表面的污染为850衰变/分,擦拭的样品测量净计数80/分衰 变,测量装置的效率为20%,擦拭效率为(C)%。 A.26 B.37 C.47 D.45 134.放射性源项调查是核设施退役( A )的重要工程。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结束 135.放射性源项调查的目的是了解 ( D )的总废物量和放射性积存 量。 A.工厂 B.设备 C.系统 D.核设施 136.所谓场区调查就是要查清厂区 ( C )有多大。 A.生活区 B.小区 C.放射性区域 D.场区 137.废物量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核设施退役废物的( A )。 A.总积存量 B.剂量 C.水量 D.金属废物量 138.核设施退役工程结束后,非放厂房、设备、系统跟随( B )。 A.迁走 B.拆除退役 C.继续用 D.卖出 139.核设施经过多年的生产运行对厂区及厂区的外的环境多少是( B )的。 A.没关系 B. 有影响 C.无影响 D.影响大 140.( D )存量调查是为了弄清核设施污染总活度。 A.废水量 B.固体废物 C.金属废物 D.放射性 141.任何一个电路都应避免( A )。 A.短路状态 B.通路状态 C.断路状态 D.开路状态 142.电压的基本单位可用符号( B )表示。 A. A B.V C. J D. W 143.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一个电压系列,在充满导电粉末或相对湿 度较高或酸碱蒸汽浓度大等情况下,必须使用( D )的电压。 A.50V B.42V C.36V D.24V或更低等级 144.红色的控制按钮通常用作( B )。 A.起动 B.停止 C.应急操作 D.指示 145.严禁连续起动电动机主要是因为起动时( C )。 A.造成电网压降大 B.影响供电质量 C.起动电流大 D.起动转矩降低 146.B级绝缘的电动机运行时一般允许温升为( C )C。 A.70 B.75 C.80 D.85 147.关于电动机制动,下列说法中,( C )不正确。 A.是为了克服转动惯性 B.是为了让电机很快的减速和停止 C. 就是断开电动机的电源 D.是给电机一个与转动方向相反的 转矩 148.下列什么符号代表熔断器( A )。 A.FU B.KM C.FR D.SB 149.关于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是一种安全措施 B.是为了避免事故 C.是为了减少事故的危害性 D.是将设备的导电部分和地线或零线连接起来 150.要求接地或接零可靠的设备是( B )。 A. O类设备 B.类设备 C.类设备 D.类设备 151.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是( B )。 A.产品 B.过程 C.程序 D.服务 15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产品包括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四种通用的类型。 B.标准通常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种类 型。 C.缺陷就是指未满足要求。 D.拆除的放射性废物装入容器属于一种产品。 153.衡量质量好坏的依据是( A ) A.标准 B.验证 C.观察 d 评价 154.现场生产者的“三按”生产是( A ) A.“按图纸、按标准、按工艺要求”生产 B.“按图纸、按标准、按领导要求”生产 C.“按计划、按标准、按工艺要求”生产 D.“按图纸、按质量、按工艺要求”生产 155.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采用的基本方法是( B ) A.预防为主的方法 B.PDCA循环的方法 C.质量控制的方法 D.质量保的方法 156.在我国宪法中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称为( C )。 A安全生产 B安全防护 C劳动保护 D安全保护 157.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 B )。 A安全第一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预防为主 D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158.大部分易燃液体都是电的不良导体,在铁器中流动时,由于摩擦而 容易产生静电,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 C ),有引燃和 爆炸的危险。 A热量 B电流 C火花 D爆炸 159.电源或电气设备着火,不能用( D )作灭火介质。 A二氧化碳 B石灰 C干粉或者蒸发液体 D水 160.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 力发展( D ),这是环境保护的治本之策。 A生产 B经济 C贸易 D循环经济 161.循环经济是实现( D )发展的必由之路。 A全面、协调 B科学、协调 C全面、科学、可持续 D全面、协调、可持续 162.国家防治放射性污染的方针是:( C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第一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严格管理、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 D预防为主、严格管理、安全第一 163.“三同时”是指: 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 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A )。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C同时设计、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D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使用 164.“ISO14001”表示的意思是( A )。 A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 B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标准 C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 D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 165.( A ),热量传递及质量传递三种传递过程的理论,即所谓三传 理论。 A动量传递 B流量传递 C重量传递 D产量传递 166.工业上使用的压力计的读数一般都是( D )。 A绝对压力 B负压力 C真空度 D表压 167.蒸气压随温度( C )。 A.没有关系 B升高而降低 C升高而增加 D升高而不变 168.物质的状态(温度、压力、体积等)一定,其( D )也一定。 A.化学组成 B动能 C压力能 D内能 169.水泵站使用的一台水泵,吸水管外径为108毫米,壁厚为4毫米,出 水管外径为75毫米,壁厚为2.5毫米,已知吸水管中水的流速为2.5米/ 秒,则压出管中的水流速为( B )。 A3.6m/s B5.10m/s C3.57m/s D5.14m/s 170.流动流体所具有的能量有位能、动能、静压能、( A )、压头损 失。 A.外加压头 B热量 C功 D内能 171.离心泵在开启前,泵内和吸入管路中必须充满液体,并检查入口处 是否漏气,以免在叶轮转动时( A )过低,造成不能输送液体的“气 缚”现象。 A真空 B压力 C绝对压力 D大气压 172.传热过程持续到两物体的( B )为止。 A组成相同 B温度相同 C形态相同 D体积相同 173.干燥操作时的温度不允许( B )物料的极限温度。 A等于 B低于 C高于 D两者没有关系 174.使物体温度降低于环境温度的操作称为制冷。产生和维持的低温( D )属于深度制冷。 A低于120 B高于120 C高于100 D低于100 175.某溶液pH=7,表示该溶液呈( C )。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不确定 176.我们把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 C )。 A.溶质 B.溶液 C. 溶剂 D. 溶解度 177.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 B )状态时所 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A.不饱和 B. 饱和 C. 过饱和 D. 平衡 178.在化工生产中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可分为两大方面,即( B )。 A. 容量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B. 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C.容量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 D. 重量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179.下面的分析方法哪一种不是化学分析法。( C ) A.重量分析法 B. 容量分析法 C. 比色分析法 D.气体分析法 180.( B )在分析操作中是无法避免的。 A.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主观误差 D. 仪器和试剂误差 181.同一分析人员在同一条件下所得结果精密度用( C )表示。 A.准确度 B. 精密度 C. 重复性 D. 再现性 182.在下列分析方法中,( B )较为简单,速度又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