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解读.pptx_第1页
课件:《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解读.pptx_第2页
课件:《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解读.pptx_第3页
课件:《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解读.pptx_第4页
课件:《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解读.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 管理指南解读,许鸿智 广东省中医院脊柱专科 2017.10.17,目录,背景 中国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中国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腰背痛背景,发病率高:腰背痛(Low Back Pain,LBP)一直是困扰人类生活与工作的常见疾患之一,目前已成为患者就医的第五大常见原因; 危害性大:严重的腰背痛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每年由腰背痛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数额巨大。仅1998年,美国直接用于腰背痛治疗的医疗花费总额就同比增加了263亿。,Walker BF.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2000;13(3):205-217. Spine.1995;20:11-19.,我国缺乏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规范,部分欧美国家对于非特异性腰背痛6-8都已制定了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然而,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腰痛的人群年患病率高达26.1%9,却至今缺乏针对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疗规范,临床需要规范诊治的指导意见,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参考欧美等国家近年来的指南,结合中国流行病学、治疗特点,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规范诊治流程 指导合理用药 提高诊治水平,目录,背景 中国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概述 临床表现 病因及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中国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NLBP) 定义:病程至少持续12周,病因不明的、除脊柱特异性疾病及神经根性疼痛以外原因所引起的肋缘以下、臀横纹(水平臀肌折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之间区域内的疼痛与不适,伴或不伴大腿牵涉痛6,8,10。 根据病程划分: “慢性”指腰背痛病程至少持续12周; 对于“复发性腰背痛”则要求本次发作时间至少已持续了12周;,非特异性腰背痛定义及分类,流行病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腰背痛的人群终生患病率高达84%13-16。约44-78%的患者会出现腰背痛的反复发作,而26-37%的患者则甚至可能因腰背痛而丧失工作能力17-19 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证实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患病率,通常认为其患病率大约为23%;而11-12%的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则会由于疼痛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20。 我国尚缺大型流调数据,多项地区关于腰背痛的流调数据显示,体力劳动及伏案工作者都是高危人群。,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临床表现多样,以腰背部、腰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可同时存在腰部无力、僵硬感、活动受限或协调性下降,严重者甚至可出现睡眠障碍36,37。 疼痛症状多于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而于弯腰、久坐、久站后加重,予以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也多可暂时缓解。 体格检查常可发现疼痛部位存在肌张力增高或明显局限性压痛点(trigger point,扳机点),研究证实扳机点的数量与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密切相关38。,颈腰痛杂志;2003;24(5):257-61.;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2 Apr;42(4):A1-57; Pain Medicine 2013; 14: 19641970,病因及发病机制,非特异性腰背痛虽无特异性病理改变,但可导致腰背痛的病因较多,机制比较复杂。其病因主要可分为机械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及社会心理学因素等39-51,都可能导致腰背痛的发生。,重要病理机制:“疼痛肌紧张局部血循环障碍”恶性循环,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0):1009-12. 日本医学介绍 2003,腰痛疾病,疼痛,肌紧张,局部循环 障碍,诊断及预后评估,首要检查目的:重复筛查“红色警示”, 评估“黄色警示”,排除特异性腰痛 腰背痛分类:特异性的脊柱病变导致的腰背痛;神经根性腰背痛;非特异性腰背痛 诊断流程(诊断鉴别分类,diagnostic triage) : 第一步:明确疼痛是骨骼肌肉源性的,除外非脊柱部位特异性病变 第二步:除外脊柱部位特异性病变 第三步:除外神经根痛,红色警示:与特异性腰痛高度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预示可能由全身性疾病引发的腰背痛 黄色警示:预示腰痛向恶化或慢性化转变的一些因素,诊断与预后评估,体格检查和病史采集 推荐应用诊断鉴别分类,排除特异性脊柱病变和神经根疼痛; 推荐应用黄色警示进行预后评估; 不推荐应用脊柱触诊试验、软组织试验、运动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用于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断。 影像学 推荐应用X线评估结构损伤; 推荐应用骨密度检查排除骨质疏松腰背痛; 推荐伴有放射性症状的患者、疑似椎间盘炎症、赘生物压迫的患者,MRI为最佳影像学检测手段。 预后因素: 建议在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进行工作环境因素、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等方面的评估。,评估红色警示, 排除全身疾病导致的特异性腰背痛,红色警示(red flag)是与特异性腰痛高度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预示可能由全身疾病引发的腰背痛,Best Practice 21(1):77-91.,病史采集,病史采集内容包括: 疼痛部位 疼痛程度 发病时间 发病的原因(推测) 治疗史 对疼痛的态度 既往史 发病前从事工作 患者提供的其他信息(其他医院的检查治疗;单位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等),体格检查,被动直腿抬高试验 循证研究表明,被动直腿抬高试验对于神经根病诊断的 敏感性较高, 但特异性低。这意味着被动直腿抬高试验 阳性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单凭被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 足以诊断神经根病。建议临床医生在下结论时,应慎重。,脊柱触诊和活动试验,作为辅助的检查手段,用来判断是否适合手法治疗和评估治疗措施的疗效 检查内容包括脊柱的对称性、脊柱活动范围和角度、椎旁组织是否正常等,因脊柱触诊检查不精确可靠,不能仅依靠脊柱触诊结果来诊断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影像学评估,常用的脊柱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MRI、骨扫描、骨密度检查。,推荐应用X线平片评估骨结构情况; 推荐采用骨密度检查排除骨质疏松腰背痛; 推荐在有严重红色警示(red flag)和有神经根症状的患者应用MRI诊断; 不推荐MRI、CT、小关节封闭用于小关节源性疼痛的诊断和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分类。,评估黄色警示,判断患者预后,黄色警示是预示腰痛向恶化或慢性化转变的一些因素,Best Practice 21(1):77-91.,治疗要点,总治疗目标:对于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改善躯体功能,恢复正常活动,预防残疾,维持工作能力 药物治疗 短期使用NSAIDs和弱阿片类可用于疼痛缓解; 可应用肌松剂缓解疼痛和肌紧张状态; 物理治疗 推荐经指导的运动疗法用于CLBP治疗。 有创治疗 非手术侵入性治疗、外科手术的应用仍存在争议,临床上应严格选择适应症。,Best Practice 21(1):77-9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肌松药循证证据,Beltrame A, et al: Minerva medica 2008, 99(4):347-352. Sakai Y, et al Spine 2008, 33(6):581-587. Sartini S, et al. Advances in therapy 2008, 25(10):1010-1018. 高中伟: 中国医学创新 2011(11):43-44.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of MYONAL Final Report, Jan. 1989 Ikumasa Nakajima. Myonal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go- As Determined usiug the Fingertip-to-floor-surface Distance as an Index. 1991, 41(5):92-201,对于腰痛患者,肌肉松弛剂是医生最常处方的药物种类之一,一项纳入219例年龄在20-69岁间因腰痛发作而就诊的腰痛患者的纵向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 及肌肉松弛剂是医生最常处方的两类药物。,Cherkin et al, Medication use for low back pain in primary care. Spine 1998, 23(5):607-14,Oshihito Sakai, MD. Spine. 2008,33( 6), 581587,The Effect of Muscle Relaxant on the Paraspinal Muscle Blood Flow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Yoshihito Sakai, MD.* Yukihiro Matsuyama, Hiroshi Nakamura, MD.* Yoshito Katayama, MD.* Shiro Imagama, MD.* Zenya Ito, MD.* Akira Okamoto, MD.and Naoki Ishiguro, PhD, *,研究目的:一项慢性下腰痛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探讨肌松剂对慢性腰痛患者的椎旁肌血流的影响 研究结论:服用妙纳4周,有效改善下腰痛患者腰部伸展和屈曲时VAS评分和椎旁肌血流氧合血红蛋白含量,改善腰痛,妙纳改善腰痛患者的椎旁肌血流,Oshihito Sakai, MD. Spine. 2008,33( 6), 581587,妙纳 有效改善椎旁肌血流,改善腰痛,* P0.05,* P0.01,对照组 乙哌立松组 McKenzie组,氧合血红蛋白的相对改变,脱氧血红蛋白的相对改变,慢性腰痛患者接受4周妙纳治疗后,伸腰时的氧合血红蛋白的相对改变显著高于物理治疗组。,N=25,N=24,N=25,妙甾联手-进一步改善疼痛,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慢性腰腿痛患者接受双氯芬酸或乙哌立松+双氯芬酸治疗的结果,治疗后,双氯芬酸+乙哌立松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显著降低,25,VAS疼痛评分(分),高中伟.中国医学创新2011; 8(11):43-5.,*,*P0.01,妙甾联手-进一步改善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不同类型腰背痛患者接受噻洛芬酸或乙哌立松+噻洛芬酸治疗,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的总改善指数如下:,26,两组治疗2周及4周时的患者总改善指数,Kavaji W. et al. J New Rem Clin.1987; 38 (7): 11 91-1200.,总改善包括:主观症状和客观症状 主观症状:下腰痛、下肢麻木疼痛、行走能力等。 客观症状:直觉、肌力等。ADL包括:洗脸、步行、长时间久坐等。,*,*P0.05,*,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一些新兴的物理因子疗法如激光、超声治疗、微波等治疗以及其他的疗法如针灸、推拿按摩、牵引等也用于缓解慢性腰背痛。,何成奇, 丁明甫. 非特异性腰痛康复治疗的临床循证. 中国临床康复 2002(14):2034-2035+2046. 李雷.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解读.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7(12):45-47. 武媛媛, 刘忠良. 老年人下腰痛的诊疗进展.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12):2667-2670.,物理治疗推荐意见,1 Marienke van Middelkoop, Sidney M. Rubinstein, Ton Kuijpers,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for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J. European Spine Journal,2011,20(1):19-39. 2 Susan Beggs R. Holtzman. Yoga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Pain Research & Management : The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Pain Society,2013,18(5):267-272. 3 L. G. Macedo, G. P. Bostick, C. G. Maher. Exercise for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s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J. Physical Therapy,2013,93(12):1587-1591. 4 Martin Gustaf Bystrm, Eva Rasmussen-Barr, Wilhelmus Johannes Andreas Grooten. Motor Control Exercises Reduces Pain and Disability in Chronic and Recurrent Low Back PainJ. Spine,2013,38(6):E350-E358. 5 Xue-Qiang Wang, Jie-Jiao Zheng, Zhuo-Wei Yu,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Core Stability Exercise versus General Exercise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J. PLoS ONE,2012,7(12):e52082. 6 Megan Lam, Philip Curry.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for Nonspecific Chronic Low Back PainJ. Spine,2013,38(24):2124-2138. 7 Saravana Kumar, Kate Beaton, Tricia Hughes. The effectiveness of massag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Medicine,2013:733. 8 Mohamad K. Senna, Shereen A. Machaly. Does Maintained Spinal Manipulation Therapy for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Result in Better Long-Term OutcomeJ. Spine,2011,36(18):1427-1437. 9 Paul J. Myers Orrock. Osteopathic intervention in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J.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2013,14(1):129. 10 I. Wegner, I. S. Widyahening, M. W. van Tulder, et al. Traction for low-back pain with or without sciatica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3,8:D3010. 11 A. Khadilkar, S. Milne, L. Brosseau, et al.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for chronic low-back pain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5(3):D3008. 12 A. Buchmuller, M. Navez, M. Milletre-Bernardin, et al. Value of TENS for relief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with or without radicular painJ.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2012,16(5):656-665. 13 I. C. Lara-Palomo, M. E. Aguilar-Ferrandiz, G. A. Mataran-Penarrocha, et al. Short-term effects of interferential current electro-massage in adults with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13,27(5):439-449. 14 S. Ebadi, N. Henschke, Ansari N. Nakhostin, et al. Therapeutic ultrasound for chronic low-back pain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3:D9169. 15 R. Yousefi-Nooraie, E. Schonstein, K. Heidari, et al. Low level laser therapy for nonspecific low-back pain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8(2):D5107. 16 Md. Shaik Ahmed, Md. Abdus Shakoor, Aminuddin A. Kh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shortwave diatherm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J. Banglade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Bulletin,2009,35(1).,有创治疗,封闭注射和射频消融 尽管广泛使用, 但尚未被证明对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特别有效 外科手术 手术在治疗慢性残障性腰背痛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偶有手术切除膨出的椎间盘的报道, 但目前还没有对照研究支持采用这种技术。 最常用治疗慢性腰背痛伴退行性变的手术方法是脊柱融合术81。,射频消融,外科手术,封闭注射,孙磊, 宁志杰: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23):1967-1969.,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具体的实施方法包括: 评估,内容包括导致患者能力减弱的心理、社会、行为因素 初步形成治疗目标 重塑患者对待疼痛的态度 增加运动锻炼 减少药物治疗 技能训练 巩固与维持,张雅坤, 周玲君, 郭振华, 庹焱, 徐燕, 赵继军: 认知行为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运用现况及展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3(03):163-166.,2019/9/1,31,可编辑,目录,背景 中国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中国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概述 临床表现 病因及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急性腰背痛的概念,急性腰背痛则指病程小于6周的腰痛,亚急性腰背痛为病程在6-12周内的腰背痛, 本指南主要针对急性和亚急性腰背痛人群,Walker BF.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2000;13(3):205-217. Andersson GBJ.1997:93-141. N Engl J Med 1988; 318: 291-300.,流行病学,腰背痛的终生患病率超过70%(年患病率为15-45%,成人年发病率为5%)。 发病年龄集中在3555岁 急性腰背痛通常为自限性,90%的患者在6周内缓解,但有2% 7%的患者发展为慢性 由于急性腰背痛复发及慢性疼痛从而导致丧失工作能力的概率约为75%-85%,Walker BF.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2000;13(3):205-217. Andersson GBJ.1997:93-141. N Engl J Med 1988; 318: 291-300.,临床表现,中国医刊2010;45(3):7-9; 中国骨伤2003;16(11):702-4);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2 Apr;42(4):A1-57.,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表现多样,发病较急,多伴有机械性外力损害,如搬提重物、扭转腰部、长时间久坐、操作震动性工具等;腰背痛多较为剧烈,可见局限性或弥漫性压痛,腰椎活动多可引发腰背痛,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多数患者有腰部僵硬感、活动受限或协调能力下降14。 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根据病因不同,其常见临床症状及体征如下:,病因及发病机制,非特异性腰背痛虽无特异性病理改变,但可导致腰背痛的病因较多,机制比较复杂。其病因主要可分为机械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及社会心理学因素等16-28,都可能导致腰背痛的发生。,重要病理机制:“疼痛肌紧张局部血循环障碍”恶性循环,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0):1009-12. 日本医学介绍 2003,腰痛疾病,疼痛,肌紧张,局部循环 障碍,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断要点,进行病史采集及简单的体格检查 询问患者病史,如果可能是严重的脊柱病变或神经根症状,需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影像学检查 推荐应用诊断鉴别分类(diagnostic triage) 如果治疗无改善,考虑是否合并社会心理因素,需详细咨询及了解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及MRI)不是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常规检查项目 对首诊几周后依然不能缓解的患者或病情加重的患者重新评估及诊断,诊断及预后评估,首要检查目的:评估“红色警示(red flag)”,判断是否为特异性腰背痛。如排除严重脊髓病理和神经根性疼痛,可确定为非特异性腰背痛2。 腰背痛分类:特异性的脊柱病变导致的腰背痛;神经根性腰背痛;非特异性腰背痛 诊断流程(诊断鉴别分类,diagnostic triage) : 第一步:明确疼痛是骨骼肌肉源性的,除外非脊柱部位特异性病变 第二步:除外脊柱部位特异性病变 第三步:除外神经根痛,红色警示:与特异性腰痛高度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预示可能由全身性疾病引发的腰背痛 黄色警示:预示腰痛向恶化或慢性化转变的一些因素,评估红色警示, 排除全身疾病导致的特异性腰背痛,红色警示(red flag)是与特异性腰痛高度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预示可能由全身疾病引发的腰背痛,Best Practice 21(1):77-91.,评估黄色警示,判断患者预后,黄色警示是预示腰痛向恶化或慢性化转变的一些因素,Best Practice 21(1):77-91.,病史采集,病史采集内容包括: 疼痛部位 疼痛程度 发病时间 发病的原因(推测) 治疗史 对疼痛的态度 既往史 发病前从事工作 患者提供的其他信息(其他医院的检查治疗;单位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等),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包括:姿势、步态、腰背部压痛、腰及下肢的关节活动度、下肢的肌力感觉与反射、被动直腿抬高试验等骨科常规检查,影像学评估,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不是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常规检查项目。指南不推荐影像学在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应用,如有红色警示或黄色警示症状的患者,需要做相关检查。 循证证据不支持影像学检查对于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断价值,尤其是X线,X线对诊断急性非特异性腰痛无效,且在有红旗症状疑似特异病理改变的患者应限制使用,心理因素评估,指南推荐:在腰背痛未缓解时进行心理因素的评估。需要重视心理因素在急性腰背痛功能障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评估工具中可有所不同。 循证证据:系统分析显示,工作环境社会支持少、工作满意度低是腰背痛发生的强危险因素,个人生活因素是中等危险因素。心理因素在急性疼痛慢性化和功能障碍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其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预想的要早。,症状不能缓解患者的再评估,对首诊几周后依然不能缓解的患者或病情加重的患者重新评估及诊断 评估间隔时间为46周,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再评估时应包括心理因素,46周,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治疗要点,患者充分告知及安抚 不能处方患者充分卧床休息 建议患者尽可能保持活动状态以及正常的工作状态 处方的药物要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疼痛,规律用药,首选扑热息痛,其次NSAIDs NSAIDs无法有效控制疼痛或者控制疼痛不佳时建议加用肌松剂 如果患者始终不能正常工作考虑脊柱推拿术治疗,Best Practice 21(1):77-91.,治疗目标,治疗目标 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度,改善功能,预防复发,避免向慢性转归 一般治疗 充分告知并安抚患者,提供足够信息,使患者意识到这不是严重疾病,并有望快速康复 如需要,最大程度地控制相关症状 建议患者尽可能保持活动状态,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保守治疗,药物治疗,肌松剂用于LBP患者显著缓解疼痛,van Tulder MW, Touray T, Furlan AD,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