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七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解析.ppt_第1页
课件:七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解析.ppt_第2页
课件:七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解析.ppt_第3页
课件:七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解析.ppt_第4页
课件:七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解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安徽省中医院皮肤性病科,王建锋,content,第一节 皮肤性病的预防,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电疗法、微波、冷冻、光疗等,内治: 外治,包括中医辨证治疗和西药治疗,一般预防措施 皮肤性病的预防原则,3,皮肤性病的预防,古代:素问“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淮南子“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则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现代:“预防为主”已成为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一般预防措施,增强体质,预防皮肤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应培固正气,避免外邪,要重视整体预防的作用。 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重视心理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抑郁也可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如神经性皮炎、斑秃等,皮肤性病的预防原则,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避免与传染源接触,对患者和带菌者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非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要积极寻找和消除病因,有的原因不明,也要避免其诱发因素,可使其病情缓解或不再发生 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治疗时应该患者与其性伴同治,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治疗,审证求因、辩证施治 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有机结合,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祛风法,疏风散寒:用于风寒证 临症见皮损色白、瘙痒,遇冷加剧,得热则减,舌淡红苔白脉浮紧 常见于荨麻疹;代表方为桂枝麻黄各半汤,疏风清热:用于风热证 临症见皮损色红、瘙痒或伴有发热、咽喉肿痛,发病急,病程短,舌淡红苔薄脉浮数 常见于荨麻疹、玫瑰糠疹;代表方为桂枝麻黄各半汤,祛风胜湿:用于风湿浸淫证 临症见皮肤发红,丘疹、水疱、糜烂、渗液,自觉瘙痒,伴有口干咽痛,舌淡红苔薄黄脉濡或数 常见于湿疹、丘疹性荨麻疹、扁平苔癣; 代表方为消风散,平肝熄风:用于血虚肝旺者 临症见慢性皮肤病,心烦易怒、情绪不佳时病情加重,舌淡苔薄脉弦细 常见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代表方为天麻钩藤饮,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清热法,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证 临症见皮损色红,灼热、肿胀、瘙痒或化脓,伴有发热、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常见于疖、丹毒、脓疱疮; 代表方为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清热凉血:用于血热证 临症见皮损鲜红斑片或紫斑,灼热、瘙痒或伴有发热、便秘尿赤,口干舌燥,心烦,舌红绛苔黄脉数 常见于过敏性紫癜、剥脱性皮炎; 代表方为犀角地黄汤,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祛湿法,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湿阻证 临症见皮损色淡,糜烂渗液、瘙痒,面色萎黄,不思饮食,舌淡苔腻脉滑 常见于亚急性湿疹、天疱疮; 代表方为除湿胃苓汤、参苓白术散,清热利湿:用于湿热证 临症见水疱,糜烂渗液、瘙痒或伴有发热,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常见于湿疹、生殖器疱疹; 代表方为龙胆泻肝汤、二妙散,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养血润燥:用于血虚风燥证 临症见皮肤干燥,粗糙、脱屑、肥厚、皲裂或苔藓样变,病程长,舌淡苔薄脉沉细 常见于慢性湿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 代表方为当归饮子、四物汤,凉血润燥:用于血热风燥证 临症见红色斑疹,干燥有鳞屑,可伴有口干心烦、大便干燥,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脉数 常见于银屑病、风热疮; 代表方为凉血消风散,润燥法,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疏肝理气:用于肝郁气滞证 临症见皮肤病患者伴有胸胁胀痛,情绪易怒、女性月经不调,舌淡红苔薄脉弦 常见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黄褐斑; 代表方为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行气法,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活血化瘀:用于血瘀证 临症见结节,肿块、瘢痕、皮肤肥厚或粗糙、疼痛,病程较长,舌紫暗脉涩 常见于皮肤血管炎、结节性红斑; 代表方为桃红四物汤,活血软坚:用于瘀阻结块证 临症见皮损坚硬,皮色淡红或发白,自觉可伴痛痒,舌淡苔薄脉滑 常见于瘢痕疙瘩; 代表方为活血散瘀汤,活血法,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解郁化痰:用于气滞痰凝证 临症见结块坚实,皮色、不痛或微痛,伴有胸闷、胁痛或乳房胀痛,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常见于瘰疬、皮肤肿瘤; 代表方为逍遥散合二陈汤,疏风化痰:用于风热痰毒证 临症见皮疹初起色白肿胀,逐渐红肿化脓,可伴有咽喉肿痛、口干便秘,舌淡苔薄腻脉滑数 常见于痈; 代表方为牛蒡解肌汤合二陈汤,祛痰法,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益气固表:用于卫气不固证 临症见皮疹色淡,遇冷即发、反复发作,气短懒言、自汗怕冷,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常见于慢性荨麻疹; 代表方为玉屏风散,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证 临症见皮疹潮红或疮疡弥漫,潮热盗汗,虚烦不眠、腰膝酸软,耳鸣目眩,舌红苔少脉细数 常见于红斑狼疮; 代表方为知柏地黄丸,补益法,药物内治(中医辨证治疗),温补肾阳:用于肾阳虚证 临症见于慢性皮肤病,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常见于皮肌炎、天疱疮; 代表方为金贵肾气丸,温阳通络:用于寒湿阻络证 临症见皮疹苍白或青紫,皮温偏低,肢端冰冷、皮肤硬化。苔白脉沉涩 常见于雷诺现象、冷球蛋白血症; 代表方为黄芪桂枝五物汤、阳和汤,温通法,1.抗组胺药 2.糖皮质激素 3.抗细菌药物 4.抗病毒药物 5.抗真菌药物,6.维A酸药物 7.免疫抑制剂 8.免疫调节剂 9.维生素类药物 10.其它:,药物内治(西医),药物内治(西医)抗组胺药,1937年: Daniel Bovet合成第一个抗组胺化合物 Pyrilamine,毒性太大,未用于临床 于1957获诺贝尔医学奖,组胺的作用,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通透性增高 平滑肌收缩 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 血压下降,药物内治(西医)抗组胺药,组胺受体的分类 H1受体(H1R): 主要分布于皮肤、粘膜、血管及脑组织 H2受体(H2R): 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分泌腺 H3受体(H3R): 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组胺能神经末梢的突触前部和周围神经组织,参与神经冲动传递和HA合成、释放的负反馈调节,药物内治(西医)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 能与组胺争夺受体,消除组胺引起的多种效应。,第一代 多易透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困倦、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部分还有抗胆碱作用 高空作业、精细工作者和驾驶员需禁用或慎用,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也需慎用,第二代 口服吸收很快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也称非镇静抗组胺药 作用时间较长,一般每天口服1次即可 适用于驾驶员、高空作业者及需长期服用者,药物内治(西医)抗组胺药,H2受体拮抗剂,拮抗组胺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胃液分泌增多的作用 在皮肤科用于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等 不良反应:头痛、眩晕,长期应用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阳痿和精子减少等 主要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药物内治(西医)抗组胺药,内用药物治疗抗组胺药,中枢表现:主要见于第一代 易耐受:不宜长期使用同一种类,可轮换使用 造血系统及肝脏功能损害:见于部分种类 增加眼压:主要见于第一代 口干:主要见于第一代 心脏毒性:见于部分第二代 过敏反应:见于少数特异性体质者,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药物内治(西医)抗组胺药,药理作用,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的代谢,还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而对水盐代谢影响较小,临床上应用广泛 主要表现在:抗炎作用、抗免疫作用、抗毒作用、抗休克作用、对血液的影响和中枢作用。,药物内治(西医)糖皮质激素,适 应 症,重症药疹 重症多形性红斑 非感染性的急性荨麻疹 过敏性休克 严重接触性皮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肌炎 天疱疮 类天疱疮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药物内治(西医)糖皮质激素,使用方法,强调激素使用的个体化 使用剂量可分为小剂量(泼尼松 30mg/d)、中等剂量(泼尼松30 60mg/d)、大剂量(泼尼松 60mg/d) 使用时间可分为短程用药(不超过1个月)、中程给药(2 3个月)和长程给药(6个月以上),药物内治(西医)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系统应用,感染(病毒、细菌、结核、真菌等) Cushing syndrome-皮质功能亢进或减退 消化道溃疡或穿孔抗酸药物 电解质紊乱低钾 骨质疏松或缺血性骨坏死补钙 对神经精神的影响! 诱发或加重原有的糖尿病 诱发或加重结核病 高血压检测血压! 影响儿童的发育!,药物内治(西医)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长期大量局部外用,激素性皮炎!,1.皮肤萎缩 2.毛细血管扩张 3.萎缩纹 4.口周皮炎 5.紫斑、色素沉着,6.皮肤脆性增加 7.类固醇痤疮 8.酒渣鼻样皮炎 9.多毛(局部) 10.易癣菌感染,药物内治(西医)糖皮质激素,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 糖肽类: 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 磺胺类: 抗结核药: 抗麻风药:,药物内治(西医)抗生素,核苷类抗病毒药:对病毒DNA多聚酶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可干扰疱疹病毒DNA的合成。 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利巴韦林:广谱抗病毒药物。通过干扰病毒核酸合成而阻止病毒复制繁殖, 对多种病毒或病毒有效,药物内治(西医)抗病毒药,灰黄霉素:窄谱,可用于头癣 两性霉素:用于深部真菌感染 制霉菌素:对念珠菌和隐球菌敏感 5-氟胞嘧啶:人工合成,毒性小 酮康唑:念珠菌感染、浅部真菌感染等 伊曲康唑:广谱,抑制细胞P450依赖酶,用于甲癣 氟康唑:用于深部真菌感染 特比萘芬:窄谱,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用于甲癣 碘化钾:用于孢子丝菌感染,药物内治(西医)抗真菌药,一组与天然维生素A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它的发现是皮肤病治疗的一大进展。 作用:能调节上皮细胞和其他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对恶性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影响免疫系统和炎症过程;改变靶细胞间的粘附等。,药物内治(西医)维酸类药,第一代 异维A酸、维胺酯:用于囊肿性痤疮、掌跖角化病等 第二代 单芳香族维A酸:代表药物为阿维A酯、阿维A酸,用于严重银屑病、各型鱼鳞病、掌跖角化病等 第三代 多芳香族维A酸:代表药物是芳香维A酸乙酯,阿达帕林、他扎罗汀:用于银屑病、鱼鳞病、毛囊角化病等。,药物内治(西医)维酸类药,2019/9/1,37,可编辑,(1)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CTX) (2)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P) (3)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 (4)环孢素A (cyclosporin A) (5)他克莫司(tacrolimus) (6)酶酚酸酯(mycophenolate),药物内治(西医)免疫抑制剂,(1)干扰素(intreferon-、) (2)卡介菌(Bacillus Calmette-Gurin,BCG) (3)左旋咪唑(levamisole) (4)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 (5)胸腺素(thymosin),药物内治(西医)免疫调节剂,(1)氯喹 (chloroquine) 羟氯喹 (hydroxy chloroquine) (2)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glycosides) (4)钙剂 (5)硫代硫酸钠 (6)维生素类,药物内治(西医)其他,外用药物治疗,外用药物的剂型 外用药物的种类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外用药治疗注意事项,外用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皮肤吸收药物的三种途径:,药物的经皮吸收,1.角质层:主要途径,2.毛囊、皮脂腺,3.汗管,外用药物治疗,影响皮肤吸收药物的因素,1、皮肤的结构和部位,皮肤的吸收能力与角质层的厚薄、完整性及通透性有关 皮肤吸收能力: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跖,2、角质层的水合程度,水合程度越高,吸收能力越强 局部用药后用塑料薄膜封包,药物的吸收会增加100倍,外用药物治疗,影响皮肤吸收药物的因素,3、药物的理化性质,水溶性物质不易被吸收,脂溶性和油脂类物质吸收良好主要吸收途径是毛囊和皮脂腺 药物分子量与皮肤吸收率之间无明显相关;药物浓度与皮肤吸收率一般成正比,4、外界环境因素,环境温度升高,加速皮肤血流,加快药物弥散,使皮肤吸收能力提高 环境湿度加大时,提高了皮肤水合程度,也使皮肤吸收能力增强,外用药物治疗剂型,1、溶液: 药物的水溶液,有消炎消肿及清洁等作用,适于急性皮肤粘膜炎症,特别是伴有明显肿胀、渗液时。 常用的西药有3%硼酸溶液、0.1%雷佛奴尔溶液、1:5000-1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等。 中药溶液:将中药用水煎煮,去渣形成。如马齿苋、黄柏、生地榆、当归、鸡血藤、地肤子、艾叶等;足浴保健时多选用温经通络、气味辛香的药物,如红花、菊花、桑白皮、侧柏叶等。,2、粉剂:通常由70%的滑石粉、少量氧化锌粉、淀粉及药物组成,有干燥、保护和散热作用,适于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炎症无糜烂渗液时。中药粉剂有青黛散、市售的止痒扑粉(松花粉、薄荷脑、冰片、枯矾、蛇床子) 3、洗剂:通常由40%以下的粉末(炉甘石、氧化锌和滑石粉)、药物和水混合而成,作用同粉剂。中药洗剂有三黄洗剂、颠倒散等。,外用药物治疗剂型,外用药物治疗剂型,4、酊剂:药物的酒精溶液,有消炎、杀菌及止痒等作用。常用有2%碘酊、制痂酊、复方补骨酯酊、10%土槿皮酊等。 5、糊剂:通常由基质(凡士林)、粉剂和药物组成,有消炎、保护和干燥等作用。 6、软膏:通常由凡士林或羊毛脂与药物混合而成,有润滑、软化痂皮作用,通透性强,适于慢性皮肤炎症。中药软膏有紫草膏、疯油膏等。 7、乳剂:油和水经乳化而成,包括脂和霜剂,适于亚急性或慢性皮肤粘膜炎症。,外用药物治疗剂型,8、凝胶:通常由有机聚合物、丙二醇和聚乙二醇和药物组成,透明、舒适、清洁。 9、油剂:通常由植物油和药物组成,有软化痂皮、清洁、消炎、保护和滋润创面的作用,适于伴有明显痂屑或干燥、皲裂的创面。 10、硬膏:通常由粘着性基质如橡胶、树脂与药物组成,可促进药物吸收,适于浸润肥厚、苔藓化损害。中医称为黑膏药,为药油与黄丹在高温下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剂型。,11、涂膜剂:通常由成膜材料(如羧甲基纤维素钠)、挥发性溶剂(如丙酮、乙醇等)与药物组成,通常用于甲,如罗美乐。 12、醋剂:将单味或复方中药置于醋液中密封浸泡一定时间而成的醋溶液。具有解毒、杀虫、止痒等作用,如鹅掌风醋剂。,外用药物治疗剂型,外用药物治疗种类,外用药物治疗种类,清洁剂,用来清洁皮损上的浆液、脓液、污物、鳞屑、结痂或皮损上的各种外用药粉、药膏。,温水肥皂:可洗除完整皮肤上的污物 生理盐水:冲洗急性皮炎上的污物 植物油:可洗除皮损上的痂皮与油膏 高锰酸钾溶液:用15000稀释液去污、去臭、泡洗有糜烂与渗出的创面 硼酸溶液:用3%稀释液清洗与湿敷有感染的皮损,外用药物治疗种类,保护剂,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缓解刺激,炉甘石:主要含碳酸锌,不溶于水,以8%-15%配成洗剂 氧化锌:不溶于水和乙醇,溶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可配成粉剂、洗剂、软膏、糊剂,有收敛保护作用。,外用药物治疗种类,止痒剂,具有清凉止痒和麻痹神经末梢止痒作用,酚:可配成0.5%-2%水溶液、洗剂、酊剂、软膏等 麝香草脑: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配成0.5%-1%的粉剂、软膏、乳剂、酊剂 苦参、蛇床子等:煎水外洗,有杀虫、止痒的作用。,外用药物治疗种类,角质促成剂,一些药物有轻度的兴奋和刺激作用,但不产生迅速破坏或迅速脱皮,在反复继续应用之后,可使角质层正常化。,水杨酸:0.5%-2%之间的糊剂或软膏,有角质形成或稳定作用 煤焦油:1%-5%的煤焦油具有轻度的兴奋和刺激作用,刺激基底细胞增殖,加速形成正常角质层。,外用药物治疗种类,角质剥脱剂,可以去除角层或使角层变薄。药物可以将表皮水分吸去,使已经松解、干燥而堆积在表面上的角层脱落,或使液体渗入表皮使角层浸渍、肿胀,然后逐渐脱落。,水杨酸:5%以上浓度的水杨酸通过溶解角层细胞间结合物而使角层松解和脱屑。 尿素:20%以上浓度,可使蛋白质溶解和变形,增加蛋白质的水合作用。 维A酸类药: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外用药物治疗种类,收敛剂,对蛋白质有凝固和沉淀作用,是能使水肿消退、溢液减少、炎性反应消退的局部外用药,明矾:水溶液呈酸性,常用5%粉剂和2%溶液于多汗 硝酸银:2%-5%溶液,外用药物治疗种类,腐蚀剂,具有腐蚀作用,以清除破坏增生的肉芽组织及赘生物,三氯醋酸:30%-50%水溶液用于胼胝、鸡眼、睑黄疣及疣类的腐蚀 硝酸银:10%以上的硝酸银棒有腐蚀作用,外用药物治疗种类,抗菌剂,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碘:有强大的杀细菌、真菌及芽孢的作用。2%碘酊和碘伏。 过氧化苯甲酰:是苯甲酸的氧化物,溶于有机溶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外用药物治疗种类,抗真菌剂,具有抑制真菌、杀灭真菌的作用,外用药物治疗种类,抗病毒剂,具有抗病毒作用,外用药物治疗种类,杀虫剂,杀灭疥虫、虱、蠕形螨,百部:以百部60g加烧酒500mL,浸1-2天,取浸液涂擦,可治疗头虱和阴虱。 硫磺:5%-10%的硫磺膏 六氯苯:林旦乳膏(-666),破坏疥螨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使之死亡,外用药物治疗种类,遮光剂,防止暴晒引起急性皮炎以及保护皮肤不发生光敏反应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防止慢性日光性皮炎和皮肤恶变。,5%对氨基苯甲酸:其75%乙醇溶液最好,可以与角质层结合或吸收,其作用不致因沐浴和出汗而减弱。 二氧化钛:无臭、五味、不溶于水,可制成软膏,用于日光性皮炎、红斑狼疮等。 奎宁:3%霜剂有防光作用,外用药物治疗种类,脱色剂,减轻色素沉着,氢醌:常配成2%-5%的霜剂及乳剂,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阻断了合成黑素的酪氨酸及酪氨酸酶的通路,但不损伤黑素细胞。可用于黄褐斑、雀斑。 壬二酸:高浓度无毒,能抑制多巴和酪氨酸酶起反应,从而抑制黑素细胞的作用。,皮肤病常见中药外治药物,外用药物治疗种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