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和同步练习 1.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能对作者描写的理想社会进行正确的评价。(2)掌握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词语。(3)能补出文中省略的内容,并对文章进行准确的翻译。 2. 学法指导:(1)弄清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政治主张,有助于理解作者创作此文的原因。(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译全文,难点请教老师并积累重要的词语(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3)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正确评价“桃源式”理想社会的积极性与局限性。(4)认识本文流传下来的成语,并会使用。二、预习导引: 1.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原籍江州浔阳柴桑(今九江市附近)人,东晋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士族,少年颇有壮志,博学善文。他29岁开始做官,任江州祭酒,不久,解职回家。35岁时,在江陵做桓玄幕僚,辅佐桓玄。后因玄反迹暴露,乃离去。40岁做镇军刘裕参军,第二年因叔父推荐,为彭泽令。终因政治难图,又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便辞官离去,在官仅80余日。作归去来辞以明其志。此后,他一直过着隐居的田园生活,自食其力,再没有出仕。63岁时,他为自己写了统歌诗、臼祭文,不久就逝世了。隐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著有陶渊明集。 2. 背景资料桃花源记大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在此之前作者就不满黑暗现实,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而毅然辞官归隐。即使这样,但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激起了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又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 题目解说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4. 知识链接嗜酒的陶渊明陶渊明一生喜爱喝酒,他常常设酒款待客人。他如果先醉了,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有一次,他家里的酒酿熟了,他急着要喝,不等酒凉,就用头上的葛巾把酒渣过滤然后再喝酒,酒渣过滤完后,就马上把葛巾戴在头上。三、教学过程:(一)字音词义: 1. 字音认读俨然(yn)豁然(hu)阡陌(qin m)邑(y) 2. 字形辨识 3. 词语补注(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二)内容解读桃花源记即桃花源诗前边的记。记是一种记述事物的文体。这篇“记”后面是一首五言古诗,“记”相当于这首诗的序,故桃花源记又叫桃花源诗并序。作为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陶渊明这篇300多字的短文传诵千古而不衰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和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理想社会,勾勒出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风光秀丽的蓝图,反映了古代劳动群众追求美好的理想生活的强烈愿望。在桃花源,哗哗的小桥流水让人们彻彻底底地摆脱了肉体和灵魂的羁绊,使人的心灵完全凌驾于社会的、历史的硝烟之上,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桃花源人从秦朝的时候就来到这里躲避战乱,已经五六百年了。在这五六百年的时间里,世间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战争,人民不知道遭受过多少次灾难,而桃花源里的人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自然更不知道世人所遭受的痛苦了。桃花源里和平、宁静的幸福生活与当时赋税极为繁重的社会和动荡不安的现实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正是农民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在作者笔下,桃花源风俗淳朴,全无人世间的尔虞我诈。他们彼此之间平等相爱,就是来自世间的渔人,也被他们当作自己人一样“设酒杀鸡作食”,十分殷勤周到地招待他。这个美好的社会,正是作者对当时长期战乱、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恶劣现实的对立性的反映。作者出于对现实的失望,运用想象描绘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同时也代表了广大农民朴素的愿望,发出了人民的心声。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陶渊明不可能寻找到改变黑暗现实的道路。所以他想象当中的桃花源,还只不过是建筑在虚无缥缈中的“空中楼阁”,带有明显的乌托邦性质。但是对于一个出身于士大夫阶层的诗人来说,这已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结构图示:(三)特色赏析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古典散文。这篇美文对后代文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1. 精于描绘,情景优美。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用优美的文笔精心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桃源仙境。这些景物极具画面感,如开头这段景物描写:“缘溪行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陶渊明的笔下,桃花源的景色是那样的诱人:清清的小河,芳草鲜美的绿草地,满地铺洒着鲜艳的桃花这美不胜收的景色自然令人流连忘返。作者还善于把景物描写与人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景物平添了无穷的情趣。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寥寥数语,便将一幅恬静和谐、悠然自得的乡村美景呈现在我们面前。桃花源的美景如此令人心旷神怡,自然会吸引读者饶有兴致地读完故事。2. 故事曲折,结构精巧。全文结构摇曳多姿,引人入胜。作者多用曲笔,把故事情节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充满奇趣。尤其是作者巧设伏笔,妙用悬念,精当剪裁,使故事兴味盎然,多姿多彩。如前文“忽逢桃花林”中一个“忽”字,暗含桃花源可遇而不可求,为后文写再寻桃花源不遇作了很好的铺垫。而后文的“遂迷,不复得路”更增加了文章的传奇色彩。 3. 语言精练,惜墨如金。本文只用了短短不足五百字,便描绘出一个曲折而优美的故事。故事讲得既生动形象、绘声绘色、扣人心弦,又结构完整,详略得当。如“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15个字,不仅交待了“渔人”从桃花源外进入桃花源内的行踪,而且对景物的奇异也作了生动的描写。又如结尾:“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短短26个字,不仅通过“高尚士”、“欣然规往”再次突出了桃花源的迷人之处,而且还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可见作者惜墨如金的文字功力。(四)句段品鉴 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品析:这句话描绘了一幅诱人的画卷:清清的小河,芳草鲜美的绿草地,满地铺洒着鲜艳的桃花这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一切世俗名利之争,顷刻间化为乌有。景物描写,突出了诗人想逃避现实,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这也是诗人的乐土之一。 2.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品析:渔人的到来,让桃花源中的人着实吃惊不小,但好客的风俗流传已久,让人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动作刻画,描绘了一幅民风纯朴图,为下文叙述隔世的原因,作好铺垫。(五)疑难解析:我们应怎样认识作者的理想社会?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样一个战乱频繁、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黑暗社会里,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是要想改变社会现状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只好弃官归隐,洁身自爱,安贫乐道。他向往着那种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劳动、风气淳朴、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本文正是这种理想的生动写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意志和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这种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有的,完全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可以说,桃花源记既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作者也明知这只是一种空想,无非借此寄托自己超然高举之思,开头结尾的写法对此都有所暗示,桃源究竟在何处,没有具体点明,人们想再访也不可得。(六)课本习题解答第一题:1. (武陵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才发现了桃花源。既制造了悬念,引起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也为后文写“不复得路”埋下了伏笔。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4. 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生活的向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劳动群众追求没有压迫剥削的美好生活愿望。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这种想法只能是空想,因而脱离了社会实际,不可能实现。第二题:放弃,离开;房屋;寻找;不久;作为;给;对。第三题:交通: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妻和子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指某个范围或组织以外的人。指外国人。)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第四题:1. 村里人 渔人 渔人 村里人2. 村里人 渔人 村里人 渔人 渔人 第五题:(略)【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识记与积累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俨然(yn)间隔(jin)垂髫(tio)B. 怡然(y)邑人(y)叹惋(wn)C. 豁然(hu)阡陌(xin)子骥(j) 2. 下列加点字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无杂树(中间)B. 寻向所志(寻找)C. 咸来问讯(都)D. 皆叹惋(感叹) 3. 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意义一样的一项是( )A. 遂与外人间隔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 解释加点的实词。 A. 缘溪行缘:_B. 便舍船舍:_C. 不足为外人道也足:_D. 欣然规往规:_ 5. 翻译句子。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B.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C. 寻向所志。_课文解读感悟探究读下面短文,完成68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这段话中产生了两个成语,它们是:A. _B. _ 7. 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可用古代诗人的两句诗来形容这种情形,这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会展策划与设计中级考试热点分析及模拟题详解
- 2025年生物质碳化专用炉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电力测量仪表项目建议书
- 腕管综合征护理
- 2025年家畜良种胚胎生物工程制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安徽省A10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教具及类似用具项目发展计划
- 执业临床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云南省部分学校高二(上)联考数学试卷(8月份)含答案
- 工程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 附件4:医院血透室医疗质量检查表
- deflt3d-教程delft网格生成d3d
- 安全心理学概述PPT通用课件
- WS T 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
- 2022年妇科三基考试题库(导出版)
-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导手册(20130703)
- T∕CSBME 002-2017 医用非血管内导管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 钢筋加工机械技术状况常检查记录表
- 《全国建筑设计行业收费标准》(2022年编制)的通知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