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资料.ppt

大学管理信息系统-陆安生-PPT文稿资料课件PPT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0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2183595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9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9-09-06 上传人:QQ24****1780 IP属地:浙江
25
积分
关 键 词:
大学 管理信息系统 陆安生 ppt 文稿 资料 课件
资源描述:
大学管理信息系统-陆安生-PPT文稿资料课件PPT,大学,管理信息系统,陆安生,ppt,文稿,资料,课件
内容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陆安生 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第1章 概 述,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了解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掌握系统的分类和信息系统的概念 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 掌握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基本职能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结构、类型和功能,1.1 信息概述,1.1.1 信息的概念与特征 定义: 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可借某种载体加以传递的有用知识 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 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信息是有用的 信息是知识,1.1 信息概述,事实性 传输性 扩散性 共享性 等级性,增值性 不完全性 客观性 主观性 滞后性,信息的特征,1.1 信息概述,1.1.2 信息与数据 1.数 据 定义:通过有意义的组合来表达现实世界中某种实体特征的,可以记录、通信以及能被识别的非随机符号的集合。 符号问题 数据要用具体的载体来记录和表示的问题 数据的特性:稳定性、表达性,1.1 信息概述,2信息与数据 将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称为处理 数据和信息的关系如图所示,1.1 信息概述,1.1.3 信息的度量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 信息量大小的单位用比特(Binary digit,bit)来衡量。1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立均等概率状态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量的定义公式可写成: H(x)=- P(Xi)log2P(Xi) i=1,2,3,n Xi代表第i个状态(总共有n个状态), P(Xi)代表出现第i个状态的概率, H(x)就是用以消除这个系统不确定性所需的信息量,1.1 信息概述,举例 信息的计算 例如:币下落可能有正反两种状态,出现这两种状态的概率都是1/2,即: P(Xi)0.5 这时,H(x)=P(X1)log2P(X1)P(X2)log2P(X2)(0.50.5)1 比特 同理可得,投掷均匀正六面体骰子的 H(X)2.6 比特 信息度量表述了系统的有序化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给出更广泛的信息含义:信息是任何一个系统的组织性、复杂性的度量,是有序化程度的标志。,1.2 系统概述,1.2.1 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1系统的概念 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2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 (2)层次性 (3)目的性 (4)相关性 (5)环境适应性,1.2 系统概述,1.2.2 系统的分类 物理的、生物和人类社会及宇宙 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实在系统 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起 源,抽象程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复杂程度,1.2 系统概述,1.2.3 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的概念 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1.2 系统概述,2信息系统的类型 作业信息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 3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信息资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1.2 系统概述,4信息系统的发展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简称EDPS) 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 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简称DSS),1.3 管理概述,1.3.1 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地过程。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 (1)管理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大基本职能; (2)管理的目标,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的目的,即协调资源是为了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富有成效,这也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1.3 管理概述,1.3.2 管理的组织结构 U型组织 它是直线职能组织结构,是一种内部一元化领导的组织形式 纯直线型结构,图1.3 纯直线型结构,1.3 管理概述,U型组织,图1.4 直接隶属关系的直线型结构,非纯直线型结构,1.3 管理概述,M型组织 是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1.3 管理概述,H型组织 是一种多头组织结构,也就是在公司的内部组织有了外部“头”的成分。,H型组织结构,1.3 管理概述,虚拟组织 虚拟组织是H型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又称为动态联盟。它是由多个企业、公司、组织机构组成的临时性的组织。当一项任务来临时,各企业组成联盟,任务完成后联盟自动解散,但相互仍然保持联系。虚拟组织是“没有组织的组织”。 优点在于使企业摆脱了管理制造的机构,企业更容易变革,适应飞速变化的市场。,1.3 管理概述,1.3.3 管理的基本职能 1. 计划职能 2. 组织职能 3. 领导职能 4. 控制职能 5. 激励职能,1.4 管理信息系统,1.4.1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1.4 管理信息系统,1.4.2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MIS总体结构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MIS有不同的结构。,1.4 管理信息系统,1基于管理活动的系统层次结构 MIS可以按照管理任务的层次可分三层 如下图,战略 管理层,管理控制层,运行控制层,1.4 管理信息系统,2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职能,活动,战略管理,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事物处理,市场销售,生产管理,物资供应,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高层管理,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1.4 管理信息系统,3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综合(MIS的概念框架),应用软件 用于,销市 售场,生 产,后 勤,人 事,财务 会计,信息 处理,高层 管理,公用程序,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业务处理,专用文件,数据文件,模型库,公用 应用 程序,数 据 库 管 理 系 统,1.4 管理信息系统,4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计算机系统 2网络与通信 3数据库技术 4系统规程 5人员,1.4 管理信息系统,1.4.3 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DPS(Electronic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 决策支持系统 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 主管信息系统 EIS(Executive Automation System 专家系统 ES(Expert System) 战略信息系统 SIS(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1.4 管理信息系统,1.4.4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信息的采集和输入:主要是识别、采集、表达 信息的传输:信源、信道、噪声、译码、信宿 信息的存储:什么?在哪?时效? 信息的加工:从简单的查询、排序、归并到复杂的模型调试及预测 信息的维护:准确、及时、安全、保密 信息的使用:技术上、深度上,1.5 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1.5.1 管理信息系统对计划职能的支持 1支持计划编制中的反复试算 2支持对计划数据的快速、准确存取 3支持计划的基础预测 4支持计划的优化 1.5.2 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职能的支持 1.5.3 管理信息系统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1.5.4 管理信息系统对决策的支持,习 题,1信息是什么?数据是什么?两者有何联系? 2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征有哪些?如何分类? 3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组织结构如何?管理有哪些基本职能? 4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5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有几种? 6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有哪些?,答 案,1. 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可借某种载体加以传递的有用知识。数据是通过有意义的组合来表达现实世界中某种实体特征的,可以记录、通信以及能被识别的非随机符号的集合。两者的联系: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如同原料和产品的关系。数据经过加工处理成为信息,对数据的加工过程就是数据处理。为方便处理和决策支持,通常要把众多数据按数据结构、文件结构或数据库的形式组织起来。数据和信息对于不同的事物和场景可以互相交换。 2.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系统的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系统的分类:按系统的综合复杂程度分类,将物理的、生物的和社会的系统分为三类九等;按系统的起源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按照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可分为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和实体系统;按系统和外界环境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封闭式系统和开放式系统。,答 案,3.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地过程。管理的组织结构:U型组织,包括纯直线型结构和非纯直线型结构,它是直线职能组织结构,是一种内部一元化领导的组织形式。M型组织,是矩阵式组织结构。H型组织,是一种多头组织结构。虚拟组织,是H型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又称为动态联盟,是“没有组织的组织”。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激励职能。 4.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5.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基于管理活动的系统层次结构,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6. 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决策支持系统DSS,主管信息系统E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专家系统ES,战略信息系统SIS。,管理信息系统陆安生 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第1章 概 述本章学习目标: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系统的分类和信息系统的概念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基本职能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结构、类型和功能 1.1 信息概述1.1.1 信息的概念与特征 定义: 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可借某种载体加以传递的有用知识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信息是可以传递的信息是有用的信息是知识 1.1 信息概述事实性传输性扩散性共享性等级性增值性不完全性客观性主观性滞后性信息的特征1.1 信息概述1.1.2 信息与数据 1.数 据 定义:通过有意义的组合来表达现实世界中某种实体特征的,可以记录、通信以及能被识别的非随机符号的集合。符号问题数据要用具体的载体来记录和表示的问题数据的特性:稳定性、表达性 1.1 信息概述2信息与数据将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称为处理 数据和信息的关系如图所示 1.1 信息概述1.1.3 信息的度量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 信息量大小的单位用比特(Binary digit,bit)来衡量。1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立均等概率状态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量的定义公式可写成: H(x)=- P(Xi)log2P(Xi) i=1,2,3,n Xi代表第i个状态(总共有n个状态), P(Xi)代表出现第i个状态的概率, H(x)就是用以消除这个系统不确定性所需的信息量 1.1 信息概述举例. 信息的计算 例如:币下落可能有正反两种状态,出现这两种状态的概率都是1/2,即: P(Xi)0.5这时,H(x)=P(X1)log2P(X1)P(X2)log2P(X2)(0.50.5)1 比特同理可得,投掷均匀正六面体骰子的 H(X)2.6 比特 信息度量表述了系统的有序化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给出更广泛的信息含义:信息是任何一个系统的组织性、复杂性的度量,是有序化程度的标志。 1.2 系统概述1.2.1 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1系统的概念 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2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 (2)层次性 (3)目的性 (4)相关性 (5)环境适应性 1.2 系统概述1.2.2 系统的分类物理的、生物和人类社会及宇宙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实在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起 源 抽象程度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复杂程度 1.2 系统概述1.2.3 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的概念 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 1.2 系统概述2信息系统的类型 作业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3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信息资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2 系统概述4信息系统的发展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简称EDPS)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简称DSS) 1.3 管理概述1.3.1 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地过程。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1)管理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大基本职能;(2)管理的目标,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的目的,即协调资源是为了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富有成效,这也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 1.3 管理概述1.3.2 管理的组织结构 U型组织 它是直线职能组织结构,是一种内部一元化领导的组织形式 纯直线型结构 图1.3 纯直线型结构 1.3 管理概述U型组织 图1.4 直接隶属关系的直线型结构非纯直线型结构 1.3 管理概述M型组织 是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 1.3 管理概述H型组织 是一种多头组织结构,也就是在公司的内部组织有了外部“头”的成分。 H型组织结构 1.3 管理概述 虚拟组织 虚拟组织是H型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又称为动态联盟。它是由多个企业、公司、组织机构组成的临时性的组织。当一项任务来临时,各企业组成联盟,任务完成后联盟自动解散,但相互仍然保持联系。虚拟组织是“没有组织的组织”。 优点在于使企业摆脱了管理制造的机构,企业更容易变革,适应飞速变化的市场。 1.3 管理概述1.3.3 管理的基本职能 1. 计划职能 2. 组织职能 3. 领导职能 4. 控制职能 5. 激励职能 1.4 管理信息系统1.4.1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1.4 管理信息系统1.4.2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MIS总体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MIS有不同的结构。 1.4 管理信息系统1基于管理活动的系统层次结构 MIS可以按照管理任务的层次可分三层如下图战略管理层管理控制层运行控制层1.4 管理信息系统2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职能活动战略管理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事物处理市场销售生产管理物资供应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高层管理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1.4 管理信息系统3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综合(MIS的概念框架)应用软件用于销市售场生产后勤人事财务会计信息处理高层管理公用程序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业务处理专用文件数据文件模型库公用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 1.4 管理信息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计算机系统 2网络与通信 3数据库技术 4系统规程 5人员 1.4 管理信息系统1.4.3 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DPS(Electronic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 决策支持系统 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 主管信息系统 EIS(Executive Automation System 专家系统 ES(Expert System) 战略信息系统 SIS(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 1.4 管理信息系统1.4.4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信息的采集和输入:主要是识别、采集、表达 信息的传输:信源、信道、噪声、译码、信宿 信息的存储:什么?在哪?时效? 信息的加工:从简单的查询、排序、归并到复杂的模型调试及预测 信息的维护:准确、及时、安全、保密 信息的使用:技术上、深度上 1.5 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1.5.1 管理信息系统对计划职能的支持 1支持计划编制中的反复试算 2支持对计划数据的快速、准确存取 3支持计划的基础预测 4支持计划的优化1.5.2 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职能的支持1.5.3 管理信息系统对控制职能的支持1.5.4 管理信息系统对决策的支持习 题1信息是什么?数据是什么?两者有何联系?2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征有哪些?如何分类?3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组织结构如何?管理有哪些基本职能?4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5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有几种?6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有哪些?答 案 1. 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可借某种载体加以传递的有用知识。数据是通过有意义的组合来表达现实世界中某种实体特征的,可以记录、通信以及能被识别的非随机符号的集合。两者的联系: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如同原料和产品的关系。数据经过加工处理成为信息,对数据的加工过程就是数据处理。为方便处理和决策支持,通常要把众多数据按数据结构、文件结构或数据库的形式组织起来。数据和信息对于不同的事物和场景可以互相交换。 2.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系统的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系统的分类:按系统的综合复杂程度分类,将物理的、生物的和社会的系统分为三类九等;按系统的起源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按照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可分为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和实体系统;按系统和外界环境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封闭式系统和开放式系统。答 案 3.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地过程。管理的组织结构:U型组织,包括纯直线型结构和非纯直线型结构,它是直线职能组织结构,是一种内部一元化领导的组织形式。M型组织,是矩阵式组织结构。H型组织,是一种多头组织结构。虚拟组织,是H型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又称为动态联盟,是“没有组织的组织”。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激励职能。 4.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5.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基于管理活动的系统层次结构,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6. 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决策支持系统DSS,主管信息系统E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专家系统ES,战略信息系统SIS。管理信息系统,陆安生 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第2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本章学习要点 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掌握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及应用 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 掌握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及数据库的设计步骤,2.1 信息技术,2.1.1 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 第一代(19461954年)是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41964年)是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5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1年以后) 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2.1 信息技术,2计算机的工作特点 快速计算、通用性 、高精度性、逻辑判断能力 3计算机的分类 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可以分为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个人机,工作站六大类 4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2.1 信息技术,2.1.2 计算机硬件系统 1中央处理器CPU 2存储器 (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 3输入设备 4输出设备,2.1 信息技术,2.1.3 计算机软件系统 1操作系统(Opration System,简称OS) 通常有如下类型: 单用户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2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与开发工具 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 第四代语言(4GL)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标记语言 开发工具,2.1 信息技术,3数据库管理系统 专门对数据记录进行综合管理的软件,对数据文件结构的定义、数据记录的更新、数据记录的查询以及对数据记录的各种运算提供全面的支持 4应用软件 (l)通用应用软件(包) (2)专用应用软件,2.2 计算机网络技术,2.2.1 计算机网络概述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远程的资源共享 (2)网络间的通讯和合作 (3)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易于分布处理,2.2 计算机网络技术,2.2.2 网络的拓扑结构与分类 1、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主要有以下六种:星型、树型、环型、总线结构、全部互连和不规则型,2.2 计算机网络技术,2、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地域范围划分主要有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类。 (2)按拓扑结构划分可分为总线、星型、环状、网状网等。 (3)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信元交换网、帧中继交换网等。 (4)按网络协议划分可分为TCP/IP、SNA、SPA/IPX、AppleTalk等。 (5)按网络数据传输和系统的拥有者可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2.2 计算机网络技术,2.2.3 通信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 1通信传输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导纤维(光纤) 微波 卫星通信 2网络设备 局域网的主要通信设备有网卡、中继器、集成器、路由器等 广域网中的常用设备有调制解调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等,2.2 计算机网络技术,2.2.4 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应用 高传输速率、高带宽、高服务质量(传输正确性、传输安全性、可靠性)是高性能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指标 1综合业务数字网(1SDN)技术 2高速交换网技术 3宽带网技术(异步传输模式ATM、电缆调制解调器、 10G位以太网) 4网络标准化 5移动通信技术 6“全球智能网”的构筑 7复播技术 8宽带接入技术,2.2 计算机网络技术,2.2.5 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模式 1文件/服务器模式 2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 3分布式模式 4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2.3 数据库技术,2.3.1 数据库技术概述 数据库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些常用术语: 数据(Data)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2.3 数据库技术,2.3.2 数据模型 1信息抽象 包括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数据世界 另外,信息世界涉及的概念主要有: 实体(Entity) 属性(Attribute) 码(Key) 域(Domain) 实体型(Entity Type) 实体集(Entity Set) 联系(Relationship),2.3 数据库技术,2数据模型 (1)概念模型 实体型 属性 联系 (2)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 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 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 关系模型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它用二维表来描述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2.3 数据库技术,2.3.3 数据库系统结构 1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 (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模式:即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外模式:用户模式或者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内模式:物理模式或者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法。,2.3 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如图所示,应用A,应用B,应用D,应用E,应用C,外模式1,外模式2,外模式3,外模式/模式映象,内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2.3 数据库技术,(2)数据库的二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外模式/模式映射: 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射: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例如采用了更先进的存储结构),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2.3 数据库技术,2.3.4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SQL语言的命令一般分为四类: 1. 查询语言 2. 数据操纵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3. 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4. 数据控制语言DCL(Data Control Language) 特点 (1)高度非过程化 (2)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3)语法简单,2.3 数据库技术,2.3 数据库技术,2.3.5 关系的规范化 定义1 设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Y是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 定义2 在R(U)中,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 ,都有X Y,则称Y对X完全函数依赖,记作:XY 定义3 若XY,但Y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称Y对X部分函数依赖,记作:X Y。 定义4 在R(U)中,如果XY,(Y X),Y X,YZ,则称Z对X传递函数依赖,记作:X Y。,2.3 数据库技术,11NF 任给关系R,如果R中每个列与行的交点处的取值都是不可再分的基本元素,则R1NF 不属于1NF的关系称为非规范化关系;经过转换形成规范化的关系,成为1NF。 1NF存在的问题:(1)插入异常(2)删除异常 (3)修改复杂(4)冗余度大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把关系模式S-L-C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关系SC和关系S-L。分解后的关系模式SC与关系模式S-L中不再存在部分函数依赖,从而解决了插入异常与删除异常的问题。,2.3 数据库技术,22NF 若RlNF,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码,则R2NF。 2NF关系存在的问题:(1)修改复杂 (2)冗余度大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将S-L分解为:关系模式S-D和关系模式D-L。分解后的关系模式S-D与关系模式D-L中不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从而解决了修改复杂与冗余度大的问题。,2.3 数据库技术,33NF 关系模式RU,F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Z Y)使得XY,(Y X),YZ成立,则称RU,F3NF。 3NF仍可能存在问题: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修改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进一步规范化对其进行分解。,2.3 数据库技术,2.3.6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极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需求分析阶段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数据库实施阶段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2.3 数据库技术,2.3.7 数据库保护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和正确有效,DBMS必须提供统一的数据保护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等内容。,2.3 数据库技术,2.3.8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1数据库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相结合 数据库技术与分布处理技术相结合,出现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技术与并行处理技术相结合,出现了并行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出现了演绎数据库系统、知识库和主动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技术与多媒体处理技术相结合,出现了多媒体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技术与模糊技术相结合,出现了模糊数据库系统等等。 2面向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 (1)数据仓库 (2)工程数据库(Engineering Data Base) (3)统计数据库(Statistical Data Base) (4)空间数据库(Spacial Data Base),2.3 数据库技术,2.3.9 数据访问技术 ADO是什么? ADO 是为 Microsoft最新和最强大的数据访问范例 OLE DB而设计的,是一个便于使用的应用程序层接口。 OLE DB为任何数据源提供了高性能的访问,这些数据源包括关系和非关系数据库、电子邮件和文件系统、文本和图形、自定义业务对象等等。,2.3 数据库技术,1ADO对象模型简介 (1)ADO对象模型的三个成员对象 Connnection、Command和Recordset,成员对象的功能描述,2.3 数据库技术,(2)ADO对象模型的三个集合对象 集合对象是由一些相同对象组成的组,ADO对象模型的三个集合对象(Errors、Parameters、Fields)是由这些相同的对象(Error、Parameter、Field)所组合而成。 功能描述 (3)引用ADO对象 2. 使用ADO访问数据库 本节将以很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用户管理”窗体为例,结合ADO Data控件的主要属性、事件和方法,介绍如何创建Visual Basic工程,以及如何运用ADO Data控件浏览、查询和更新数据库中数据。,习 题,1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由哪几部分组成? 2计算机硬件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 3什么是系统软件?什么是应用软件?举例说明。 4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有什么作用?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几种?拓扑结构如何? 6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有哪些? 7 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两层映象功能。 8数据库设计需要几个阶段?,答 案,1.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2.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五个基本部分构成的。 3. 系统软件是直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通讯设备及其他外部设备的软件。操作系统就是典型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是直接完成某种具体应用的软件。应用软件一般是供最终用户使用的,如图形软件、文字处理软件、财会软件、计划报表软件、辅助设计软件、程序开发软件及模拟仿真软件等。,答 案,4. 计算机网络从广义上说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它通过软、硬件互联以实现交互通信、信息交换以及资源共享的目的。作用:远程的资源共享;网络间的通讯和合作;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易于分布处理。 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五种。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以下六种:星型、树型、环型、总线结构、全部互连和不规则型。 6.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有:综合业务数字网(1SDN)技术;高速交换网技术;宽带网技术;网络标准化;移动通信技术;“全球智能网”的构筑;复播技术;宽带接入技术。,答 案,7.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模式:即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用户模式或者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内模式:物理模式或者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法。 和两层映象功能:外模式/模式映射: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模式/内模式映射: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例如采用了更先进的存储结构),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8. 数据库设计需要6个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陆安生 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第2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本章学习要点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及应用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及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2.1 信息技术2.1.1 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 第一代(19461954年)是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41964年)是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5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1年以后) 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1 信息技术2计算机的工作特点 快速计算、通用性 、高精度性、逻辑判断能力3计算机的分类 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可以分为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个人机,工作站六大类4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1 信息技术2.1.2 计算机硬件系统1中央处理器CPU2存储器 (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3输入设备4输出设备 2.1 信息技术2.1.3 计算机软件系统1操作系统(Opration System,简称OS) 通常有如下类型: 单用户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2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与开发工具 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 第四代语言(4GL)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标记语言 开发工具 2.1 信息技术3数据库管理系统 专门对数据记录进行综合管理的软件,对数据文件结构的定义、数据记录的更新、数据记录的查询以及对数据记录的各种运算提供全面的支持4应用软件 (l)通用应用软件(包) (2)专用应用软件 2.2 计算机网络技术2.2.1 计算机网络概述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远程的资源共享 (2)网络间的通讯和合作 (3)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易于分布处理 2.2 计算机网络技术2.2.2 网络的拓扑结构与分类1、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主要有以下六种:星型、树型、环型、总线结构、全部互连和不规则型 2.2 计算机网络技术2、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地域范围划分主要有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类。 (2)按拓扑结构划分可分为总线、星型、环状、网状网等。 (3)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信元交换网、帧中继交换网等。 (4)按网络协议划分可分为TCP/IP、SNA、SPA/IPX、AppleTalk等。 (5)按网络数据传输和系统的拥有者可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 2.2 计算机网络技术2.2.3 通信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1通信传输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导纤维(光纤) 微波 卫星通信2网络设备 局域网的主要通信设备有网卡、中继器、集成器、路由器等 广域网中的常用设备有调制解调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等 2.2 计算机网络技术2.2.4 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应用 高传输速率、高带宽、高服务质量(传输正确性、传输安全性、可靠性)是高性能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指标 1综合业务数字网(1SDN)技术 2高速交换网技术 3宽带网技术(异步传输模式ATM、电缆调制解调器、 10G位以太网) 4网络标准化 5移动通信技术 6“全球智能网”的构筑 7复播技术 8宽带接入技术 2.2 计算机网络技术2.2.5 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模式 1文件/服务器模式 2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 3分布式模式 4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 2.3 数据库技术2.3.1 数据库技术概述 数据库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些常用术语: 数据(Data)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 2.3 数据库技术2.3.2 数据模型1信息抽象 包括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数据世界 另外,信息世界涉及的概念主要有: 实体(Entity) 属性(Attribute) 码(Key) 域(Domain) 实体型(Entity Type) 实体集(Entity Set) 联系(Relationship) 2.3 数据库技术2数据模型(1)概念模型 实体型 属性 联系(2)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 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 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 关系模型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它用二维表来描述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 2.3 数据库技术2.3.3 数据库系统结构 1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 (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模式:即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外模式:用户模式或者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内模式:物理模式或者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法。 2.3 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如图所示应用A应用B应用D应用E应用C外模式1外模式2外模式3外模式/模式映象内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 2.3 数据库技术(2)数据库的二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外模式/模式映射: 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射: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例如采用了更先进的存储结构),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2.3 数据库技术2.3.4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SQL语言的命令一般分为四类: 1. 查询语言 2. 数据操纵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3. 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4. 数据控制语言DCL(Data Control Language) 特点 (1)高度非过程化 (2)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3)语法简单 2.3 数据库技术 2.3 数据库技术2.3.5 关系的规范化定义1 设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Y是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定义2 在R(U)中,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 ,都有X Y,则称Y对X完全函数依赖,记作:XY定义3 若XY,但Y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称Y对X部分函数依赖,记作:X Y。定义4 在R(U)中,如果XY,(Y X),Y X,YZ,则称Z对X传递函数依赖,记作:X Y。 2.3 数据库技术11NF 任给关系R,如果R中每个列与行的交点处的取值都是不可再分的基本元素,则R1NF 不属于1NF的关系称为非规范化关系;经过转换形成规范化的关系,成为1NF。1NF存在的问题:(1)插入异常(2)删除异常 (3)修改复杂(4)冗余度大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把关系模式S-L-C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关系SC和关系S-L。分解后的关系模式SC与关系模式S-L中不再存在部分函数依赖,从而解决了插入异常与删除异常的问题。 2.3 数据库技术22NF 若RlNF,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码,则R2NF。2NF关系存在的问题:(1)修改复杂 (2)冗余度大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将S-L分解为:关系模式S-D和关系模式D-L。分解后的关系模式S-D与关系模式D-L中不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从而解决了修改复杂与冗余度大的问题。 2.3 数据库技术33NF 关系模式RU,F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Z Y)使得XY,(Y X),YZ成立,则称RU,F3NF。 3NF仍可能存在问题: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修改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进一步规范化对其进行分解。 2.3 数据库技术2.3.6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极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大学管理信息系统-陆安生-PPT文稿资料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2183595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