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ppt_第1页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ppt_第2页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ppt_第3页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ppt_第4页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姜冬青 电话姜别名生姜或姜黄,姜科姜属,多年生姜别名生姜或姜黄,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在我国为一年生草本,以肉质根茎为食用。姜营养丰富,其根茎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类外(Ca、Fe),还含姜辣素(C17H26O4)、姜油酮(C11H14O3)、姜稀酚(C17H24O12)和姜醇(C15H26O),因而具有特殊的香辣味。可做香辣调料,亦可加工成姜干、姜粉、姜汁、姜酒、糖渍和酱渍等各种食品,是中药中的常客,还可做香料和药材,是医药上良好的健胃、祛寒和发汗剂、解毒、温中,食之可促进胃液分泌起到健胃调和气色作用。,一、生物学特性 生姜不用种子繁殖,而用姜块行无性繁殖,所以没有主根,属浅根性作物。生姜种植以后,从幼芽的茎部发生数条不定根,其上发生若干条小侧根。进入旺盛生长期后还可从姜母和子姜上发生若干条肉质根,这些肉质根也具有一定吸收能力。生姜的茎分地上茎及地下茎两种。 地上茎 :生姜的地上茎直立,高60厘米100厘米。地上茎中有的品种分校数少,茎秆粗壮,称疏苗类型,有的品种分枝数多,茎秆较细称密苗类型,地下茎:生姜的地下茎称为根茎,既是产品器官,又是繁殖器官。根茎的形成过程是:当种姜发芽出苗后,逐渐长成主茎。随着主茎的生长,主茎基部逐渐膨大,形成一个小根茎,通常称为“姜母”。姜母两侧的腋芽可继续萌发出24根姜苗,即一次分枝,其基部逐渐膨大,形成一次姜块,称为子姜。子姜上的侧芽继续萌发,抽生新苗,为第二分枝,其基部膨大形成二次姜块,称为孙姜。如此继续发生第三、第四、第五次姜块,直到收获为止,便形成了一个由姜母和多次子姜组成完整的根茎。在一般情况下,生姜的地上部分分枝越多,地下部分姜块也越多,越大,产量也越高。 生姜的叶披针形,互生,叶片下有革质的叶鞘包着茎部,叶片与叶鞘相连处有一孔,新生叶从此孔抽出。,生姜地下茎(姜块),前言 生姜要求温暖的环境条件,在16开始发芽,2225条件下发芽较快,30以上发芽虽快,但芽子细弱。茎叶生长期以2528为宜,白天最好保持 20C25,夜间保持18,昼夜有一定温差,有利于物质的积累,15以下姜苗基本停止生长。 生姜生长喜阴不耐强光,姜苗在高温强光条件下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叶片中叶绿素减少。但连续阴雨,光照太弱对姜苗不利。生姜发芽阶段及根茎在土中膨大需要黑暗。根茎的形成与日照长短要求不严,但以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为好。 生姜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良好、便于排水的土壤。在沙性土中栽培,生姜发苗快,保水保肥力差,有机质含量低,产量也较低(可用肥调整),但所产的生姜光洁美观,含水量少,质粗味辣,姜的晒制率高。粘性土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产量也较高,但含水量多,质细嫩,味淡,姜干晒制率低。生姜喜微酸性土壤,以PH6PH7的范围内较好。生姜属浅根性植物,吸水能力不强,不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生姜对肥料的要求以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居第三位。其次是中微量元素肥,菌肥,硅肥,功能肥。再就是水溶性大元素肥。,一、催芽选种,1、晒姜 2、困姜 3、选种 4、浸种 5、催芽 6、掰姜选芽,1、晒姜,1、从贮藏窖内取出姜种,用清水洗去 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席或干净的地上晾晒12天。 时间:3月上、中旬, 防冻:上午八点后,下午四点前, 防晒:姜头朝北,避免直晒。,2、困姜,姜种晾晒12天后,趁热堆放置于室内2-3天,姜堆上覆以草帘,促进养分分解。 两晒一困,三晒两困。,晒姜、困姜的作用,第一,提高姜块温度,促进内部养分分解,从而加快发芽速度。 一般姜窖内的温度为1314度,生姜在此温度条件下,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经晒姜后,种姜体温明显提高。据测定,在室温22度条件下,堆放室内而未经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21度,内部温度为20度。在阳光下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29.5度,内部温度为28度。 第二,减少姜块水分,防止姜块腐烂。 由于贮姜窖内空气湿度大,姜块含水量极高,经适当晾晒后,可降低姜块水分尤其是自由水含量,防止催芽过程中发生霉烂。 第三,有利于选择健康无病姜种。 带病姜块未经晾晒时,病症不甚明显,经晾晒之后,则往往表现为干瘪皱缩,色泽灰暗,病症十分明显,因而便于淘汰病姜。,3、选种,晒姜困姜过程中及催芽前须进行严格选种。选种时应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为害的健康姜块做种,严格淘汰瘦弱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4、浸种,波尔多液浸种:生石灰:硫酸铜:水=1:1.5:120。 浸种时间:20分钟 浸种消毒作用:病害减少。 注意事项:种姜消毒后,先晒23天,待姜块表面水分消失时后,再堆放催芽,最好的浸种方法是用叶面硅肥+菌剂浸种10-15分钟,或是用叶面肥喷撒姜块。使用比例是25克叶面硅肥+120克菌剂兑水30斤,可以消除种姜表面的细菌,催芽快,出芽率高,粗壮。,5、催芽,炕姜芽:火炕法,向阳芽床法,电热毯加热法。 温度:20-25度,湿度:70%-80%,25-30天左右。 方法:热源,加热保持温度。 密封,保持湿度。 标准芽:1cm左右。 为达到姜种出芽的温度要求(25左右),除炉火加温外,可外加“一草一膜一被”的保温措施。 姜种经催芽30天左右后,待大部分姜种已露出花生仁大小的顶芽时,便可结束,最后,按姜芽大小分批播种。,姜的播种量,一般每亩用姜种150公斤,因为种姜姜块的大小 对姜的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种姜愈 大,产量愈高,正所谓“本大利大”。种姜块一般 以50-80克为宜,过小则影响群体生长,降低产 量,过大则造成用种量高,增加成本。,6、掰姜选芽,掰姜选芽:催芽后,根据出芽情况及姜块大小把大块种姜掰成小块,选择健壮芽。按照1斤姜种分56小块的原则进行均匀掰姜种,但注意每一小块上至少要保留1个完整的休眠芽,以备催芽之需。 注意: 1、每小1块重量50-70g, 2、每小块姜种只留一个壮芽,其余去掉。 3、没有壮芽的姜块,留两个最好的芽。 4、姜芽发黑,断面有黑圈的都不能用。 5、伤口蘸草木灰。,四步措施预防大姜出苗不齐,俗话讲,苗好三成收。这就要求咱们姜农朋友在大姜生产管理中,首要“拿苗”,且拿好苗,避免出苗不齐的情况。 去年,下乡调查发现,因受气候、管理等因素影响,不少姜农的地块“苗不齐”的情况比较严重。 而今年春季,天气变化剧烈,地温回升较慢,同样不利于大姜出苗。加之五一节过后,高温、强光天气突现,一些姜农因放风不及时而又出现了“烤苗”的情况。在此,建议姜农朋友,做好以下四步措施,综合预防大姜出苗不齐。,措施一:做好浸种或浸芽工作。 措施二:播种覆土有原则。 大姜播种的原则是,先将姜芽按照大小进行分级,播种时按照“上齐下不齐”的原则摆放到预先做好的姜沟内,姜芽向上,株距在16-20厘米之间,播种后立即覆土,厚度3-5厘米为宜。若覆土过厚,地温低,不利于发苗出苗;覆土过薄则土壤表层易干,同样影响出苗。,措施三:加强苗期肥水管理 大姜播种后,要求第一水浇足浇透,出苗后也要始终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忽干忽湿,造成姜苗参差不齐,新生叶片不能正常伸展而呈扭曲状。 出苗后的第二水,可用“生根菌剂”随水冲施,既能补充大姜苗期所需营养,又能改善土壤环境,促根壮苗,同时消除土壤里滋生的有害菌。,措施四:注意预防地下虫害 出苗不齐也与地下害虫(蝼蛄、地老虎)危害有关,建议在大姜播种时用液体硅肥,它可以杀虫卵,同时驱避地下害虫。若出苗后仍有危害,可用绿爽、土隆等杀虫剂灌根,防效不错。,姜的播种量:一般每亩用姜种150公斤,因为种姜姜块的大小对姜的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种姜愈大,产量愈高,正所谓“本大利大”。种姜块一般以50-80克为宜,过小则影响群体生长,降低产量,过大则造成用种量高,增加成本。 生姜播种前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精细挑选姜种:姜在播种前必须精细挑选姜种,选用块大肉厚,芽头钝圆、表皮新鲜颜色黄亮、姜肉鲜黄、质地较硬、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害及无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的健壮姜块作种姜。 室内覆盖保温催芽:在室内选一向阳的地方,地面上铺一层厚稻草,将消毒过的种姜依次排放上面,姜块芽头朝上,上面再盖一层稻草,用薄膜封好保温保湿,约20-30天种姜就开始发芽。 种姜切分:种姜块的切分应在播种前进行,将催好芽的种姜,按每块重约50-80克,从基部切分,并按大小分级,每个种姜块选留1-2个壮芽,其余全部抹除,切口用新鲜草木灰醮一下,可利于切口愈合,达到减少病害的目的。,二、田间管理,1、整地条沟 2、播种覆膜 3、遮荫降温 4、浇水排涝 5、合理施肥 6、中耕培土 7、病害防治,姜地的选择:姜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不论是沙土、壤土或粘壤土,均可良好生长。但不同的土壤对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种姜的地块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丰富,呈微酸性的壤土。且前作至少2年以上未种过姜、芋、红薯、马铃薯、番茄等作物的田块。最好选用生地,若是生地,应提前1-2个月,深耕晒地,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结构,减少病虫、利于作物生长。生地种姜比熟地种姜好,生地一般多指那些从来未种过作物的开荒地,由于从未种过其他作物,因而病虫就很少,尤其没有生姜栽培中的毁灭性病害-姜瘟病。故用肥沃的开荒地来种姜,姜的产量不但较高,而且品质也比较优良。而熟地由于连年种植, 病虫害多且重,甚至因严重发生姜瘟病,造成严重减产,直至失收。,1、整地条沟,1、深翻晒土:杀虫,保墒 2、细耙整平: 3、施足底肥:有机菌肥+中微量元素肥配合使用,营养全面,但是两种肥必须是功能性的肥,否则作用不好。大元素肥不用。 4、用药杀虫:辛硫磷4公斤,拌土15公斤整地前撒施。 5、条沟起垄:姜沟上顶宽30cm、沟深30cm,做到深栽浅培。 6、灌水润沟:沟底润透,垄背干燥。,2、播种覆膜,1、分批播种:大姜大芽、小姜大芽、大姜小芽、小姜小芽,先播大芽、后播小芽,姜块放于沟底; 2、及时覆土:种一沟,盖一沟,覆土4-5cm。 3、喷除草剂: 4、覆膜:有些地方是直接覆膜,有的是起小拱棚,有的起大点的拱棚。 5、破膜出苗:15天左右出苗,及时破膜出苗,防止日光灼伤。 6、注意事项: 时间:覆膜,4月上中旬,露地,五月上旬。 地温:15度以上。 株距:15-17cm。 密度:大姜:400kg,7400-7800株; 小姜:300kg,7600-8000株。 姜块水平放置,充分吸收温度。 芽朝一个方向:东西沟,芽朝南;南北向,芽朝西。,生姜栽培密度: 北方大姜种植的密度多大,应视种植地块的肥力、水肥条件、种姜块的大小而定。土壤肥力高,肥水条件好的地块,且种姜块在60-80克之间,行株距为0.650.2米,即亩植5000株左右;土壤肥力和肥水条件中等的地块,种姜块在50克左右,行株距为0.60.18米,即亩植6000株左右。,小黄姜种植密度,大姜种植密度,15厘米,17厘米,北方拱棚的大姜栽培 大拱棚保护地栽培 四米拱棚保护地栽培 二米拱棚保护地栽培,3、遮荫降温,1、原因: 生姜属耐阴性植物,阳光直射影响幼苗生长。 2、时间:播种后出苗前开始,立秋后去除 3、方式:秸秆树枝,遮阳网,黑地膜,4、浇水排涝,1发芽期水分管理 要点:底水要浇透,初水要适时。 通常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出苗后第一水要浇得适时,不可太早或太晚。如浇得太早,土表易板结,幼芽出土困难,易造成出苗不齐。若浇得太晚,姜芽受旱,芽尖容易干枯。山东莱芜姜区的经验是:在浇第一水后23天,紧接着浇第二水然后中耕保墒,可使姜苗生长壮旺。 注意:要根据当地的土质及墒情灵活掌握,如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遇干遇天气,虽然尚未出苗,但土壤已十分干燥,在这种情况下,则应酌情浇水。浇了这一水之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土壤表面板结,影响出苗。如为粘质土,保水性好,则可待出苗70%左右再浇水。 注:第一水时加上生根的菌剂,有利于生根好,长势旺盛,2幼苗期水分管理: 要点: 1、小水勤浇,及时划锄。 2、暴雨之后,浇水降温。 3、及时排涝,雨过水干。,3旺盛生长期浇水: 要点:大水勤浇,宜在早晚。 保持适度,防止积水。 立秋以后,地上部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根茎迅速膨大,此期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较多。为满足旺盛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一般每46天浇大水1次,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5%,有利于产品器官的迅速形成。收获前34天,再浇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可带潮湿泥土,有利于下窖贮藏。,注意事项,1、大姜需肥特性:对钾肥需求最大,磷肥需求最少。每亩施优质有机肥40005000公斤,氮肥(纯N)2030公斤,磷肥(P2O5)1015公斤,钾肥(K20)2535公斤,原则是不用大元素肥。 2、原则:施足基肥,多次追肥;菌肥+中微量元素肥,不用任何粪。 追肥应勤施薄施,由淡到浓 . 最好是用水溶肥。 幼苗期,植株生长量小,需肥不多,但幼苗期很长,为使幼苗生长健壮,通常于苗高30厘米左右并具12个小分枝时,进行第一次追肥,称为“小追肥”或“壮苗肥”。 立秋前后应结合拔除姜草或拆除姜棚进行第二次追肥,又称“大追肥”或“转折肥”,这次追肥对促进根茎膨大并获取高产起重要作用。姜苗北侧距植株基部大约15厘米处开一施肥沟 3、增施硼肥、锌肥等微量元素肥料,对提高生姜产量有良好作用。 4、过多施用氮肥容易产生病害。,6、中耕培土,大姜培土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清明前后定植、地膜覆盖的大姜为例,一般培土三次为宜。 第一次培土:在大姜有3-5个分杈,但根茎未露出地表时开始,一般在6月下旬,培土约2cm厚。这时只需将姜沟两侧的垄(一般垄宽25-30cm)沿垄边,用小锄或钩子等农具,将4-5cm宽的垄划下到种植沟内,浇水即可。这样既能防止杂草,又可利于姜的根茎膨大,第一次培土切不可培土过厚,否则容易影响根系的透气性,造成大姜新芽生长受阻、分杈减少、根茎生长缓慢,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影响。 第二次培土:应在第一次小培大约20天后进行,培土厚度为2-3cm。此时,可将大姜种植行两侧的垄,用小锄或钩子等整平或留下少量垄土,土壤平入沟内即可。此次培土也不可过厚,否则容易造成大姜根茎生长困难,影响产量。 第三次培土:又称“大培”,在第二次培土后15-20天进行,也就是在大暑前后,厚度以7-8cm为宜。这时需将原来垄上的土全部培到种植沟上,使原来姜株生长的沟变为垄,原来的垄变为沟。这一次培土非常关键,是决定姜块发育的重点。如果培土浅,则姜根茎短、粗;若培土厚,则姜块生长细长。以后,若发现有大姜芽露出,也应及时培土,保证姜块正常生长。,大姜追肥按照“两小培一大培”的顺序追施 第一次小培土:7月2日前后追施菌肥40斤+中微量元素肥25斤。 第二次小培土:7月18日前后追施菌肥40斤+中微量元素肥25斤。冲施液体硅肥12L。 大培土:立秋前5天左右追施菌肥80斤+中微量元素50斤,冲施动力肥12L。 注:叶面硅肥出苗后每10天一次,一次40ml。 叶面保健肥出苗后每10天一次,一次50ml。,施肥中应注意的问题,问题一: 大姜定植时化学肥料使用过量,导致出现幼苗卷叶、黄叶、伤根现象。 问题二:禁止使用未腐熟的鸡鸭粪。 一定要用的话。建议:配合生物菌快速发酵剂。 问题三:后期培姜时氮肥过量,出现姜苗 旺长,只长棵子不长姜。,一、要防高温危害 大姜在该期喜阴怕(强)光,温度过高、光照过强,均不利于其生长。建议:在遇到高温强光天气时,拱棚大姜要注意加大通风量,顶风、边风齐放,形成过堂风;对于露地大姜,一要注意在小拱棚两侧打孔通风,二要采取遮阳措施,如遮阳网、树枝条等,以减少高温危害。,此期大姜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并逐渐增大,而姜种将基本失去作用,属于大姜的“断奶期”。 故建议姜农,抓住要点,加强管理。,大姜“三股杈”期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