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出师表》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出师表》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出师表》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出师表》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出师表》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备课人颜艳授课人授课时间:200 年 月 日课 题24 出师表个人补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重点及突出1.把握重点生字词的意思,顺畅地翻译全文。2. 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难点及突破把握重点生字词的意思,顺畅地翻译全文。学法指导1.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2.运用工具书,顺畅地朗读全文。3.结合课文注释,试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具小黑板教 学 过 程 学习内容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二.整体感知 1.背景介绍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2.朗读全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崩殂恢弘 菲薄 陟罚臧否 裨补阙漏 攸 祎 倾颓 猥 驽钝 攘除咎咨诹 陛下 长史 先帝遗德以遗陛下性行淑均 行阵和睦 三理解分析第、自然段1.结合注释自译课文、段2.投影强调下列字词:疲弊 恢弘 之秋也 诚宜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作奸犯科 内外异法 3.齐读第一节,回答: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小结: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4.齐读第二节,回答: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小结: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5.总结:这两节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都是先提出正面建议,再从反面论述。五指导背诵:六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爱国精神。七.作业巩固:疏通理解课文,熟读。课后反思及改进建议: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课:1解释下列词语:(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盖追先帝之殊遇(3)不宜妄自菲薄(4)引喻失义2.翻译下列句子:(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二分析3-5段1.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是以: 痛恨: 所以: 计日而待: 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优劣得所叹息痛恨 所以兴隆23-4节内容分析: 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概括第3段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小结: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3.第5节 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4.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三.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兴复汉室的目的。四拓展练习:你认为在诸葛亮向后主提的三项建议中,哪一点最重要?说明理由,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课后反思: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课:11-5节词句翻译。2试背第5节。二分析第二部分。1.教师创设情境。2.复述诸葛亮的经历。3分析第6、7节: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感激”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6分析第8节: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7齐读第9节:表达依依惜别之情。8、板书: 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表达感激之情三总结全文1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2表达方式特点 :文章第一部分(1-5)主要是议论,第二部分(6-7)主要是叙述,无论是议是叙都注入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感情。所以第一部分是晓之以理, 寓情于议;第二部分是动之以情,寓情于叙;第三部分(8-9)是表决心,直抒热切殷切期望、感激与惜别之情。从以上简析可知,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是值得学习的。3.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四、布置作业1、熟练背诵全文 2、收集有关诸葛亮出师表的文章 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课前认真朗读课文,结合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体会各段的主要意思。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重音和停顿 学生边读边口译课文,要求采用直译法,忠实原意,字字落实;针对学生理解的不确切或有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并重点提示下列词、句,要求学生加深理解,注意积累,掌握规律。 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整理笔记,掌握并积累重点提示的词和句子。 熟读第3、4段。 学生分组讨论并自主完成问题,可以由学生代表进行小结学生进行摘记。、学生讨论后完成。学生齐诵第5段 学生复述诸葛亮的经历并分组讨论6、7节内容由学生小组长小结。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结合三国形势图,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教师范读课文,读得要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初步理清全文思路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具体建议。第二部分(第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赘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第三部分(第8-9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是以: 痛恨: 所以: 计日而待: 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优劣得所叹息痛恨 所以兴隆小结: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教师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以: 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表原因(因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教师创设情境: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感激万分,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伟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来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教师小结: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点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课后反思改进建议附:课堂巩固达标检测卷四、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 通 ,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通 , 3、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 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 , 5、故不错意也 通 , 五、一词多义1、遗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i)陛下。 ( )2、效 (1)恐托付不效。 ( ) (2)深追先帝遗(y)诏 ( )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 ) ( )3、以 (1)以塞忠谏之路也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