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农业生态学复习题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1865 年, ( A )将两个希腊名词合并构成生态学一词。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2.1866 年, (B )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3.生态学基础是著名生态学家( D )的著作。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4.1935 年,英国生态学家(D )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A.勒特 B.海克尔 C.奥德姆 D.坦斯列 5.生态学按性质划分为(D)和应用生态学 A.普通生态学 B.陆地生态学 C.海洋生态学 D.理论生态 学 6.1942 年美国生态学家(.A)提出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理论。A.林德曼 B.坦斯列 C.谢尔福德 D.奥德 姆 7.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B )环境。A.生态 B.生物 C.宇宙 D.人类 8.( )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 用性科学。A.农业 B.农田 C.草地 D.森林 9.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 )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A.种植业 B.农业 C.林业 D.畜牧业 10.1803 年,( )在人口论中不仅研究了生物繁殖与食物的关系,而且特别分析了人口增长与食 物生产的关系。A.坦斯列 B.海克尔 C.马尔萨斯 D.奥德姆 11.( ) ,生态学已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A.18 世纪初 B.19 世纪初 C.18 世纪末 D.19 世纪末 12.1859 年,( )出版著名的物种起源,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A.奥德姆 B.马尔萨斯 C.坦斯列 D.达尔文 13.1807年,德国学者()分析了植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A.洪堡德 B.奥德姆 C.马尔萨斯 D.海克 尔 14.生态学开始进入( )生态学阶段,也标志着生态学已进入近代生态学发展阶段。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15.( )进一步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使生态学研究领域更为广泛。 A.人口论 B.物种起源 C.植物地理学 D.生态学基础 16.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 )和陆地生态学。 A.普通生态学 B.陆地生态学 C.海洋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 17.农业生态学在进入( )世纪以来,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A.18 B.19 C.20 D.21 18.意大利的( )教授在大学正式开设讲授农业生态学课程,并于 1956 年正式出版了农业生态学 一书。A.克拉克 B.柯克斯 C.小田桂三郎 D.阿兹齐 1. 2. 3. 4. 5. 6 7. 8.A 9.B 10.C11.D 12.D 13.A 14.D 15.D 16.C 17.C 18.D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1.生态学研究逐步由( ) 、 )与()生态学,最终走向生态系统生态学。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景 观 2.1942 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 ) 。A.食物链 B.生态金字塔 C.生态学 D.生态系统 3.生态学产生之后便出现学派的分化,在植物生态学方面主要有()学派 A.英美 B.法瑞 C.北欧 D.苏联 2 4.现代生态学在研究层次上向( )方向发展。A.宏观 B.微观 C.两极 D.多级 5.生态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可划分为( ) 。A.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 B.个体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D.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6.现代生态学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 )复合系统的研究。A.自然 B.经济 C.社会 D.人类 7.生态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分类学类群可划分为( ) 。 A.植物生态学 B.动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态学 D.人类生态学 8.陆地生态学可分为( )等。A.草原生态学 B.森林生态学 C.沙漠生态学 D.海洋生态学 9.生态学与其它学科间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边缘学科,如( ) 。 A.数学生态学 B.化学生态学 C.生态经济学 D.行为生态学 10.以下学科属于应用生态学的有( ) 。A.农业生态学 B.城市生态学 C.人类生态学 D.普通生态学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1.ABC 2.AB 3.ABCD 4.AB 5.ABCD 6.ABC 7.ABC 8.ABC 9.ABCD 10.ABC 第二章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叫系统的( ) 。 A.目的性 B.有序性 C.整体性 D.整合性 2.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 )系统。A.孤立 B.封闭 C.隔离 D.开放 3.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流动。 A.往复 B.单向 C.多向 D.反向 4.( )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由哪些生物种群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 A.物种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营养结构 5.( )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和在时间上的分布。 A.物种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营养结构 6.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以食物营养关系所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 统的( ) 。A.物种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 7.在演替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处于( )时期。A.未成熟 B.成熟 C.演替 D.顶极 8.( )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A.系统 B.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9.( )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 合体。A.系统 B.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10.( )为介于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典型代表。 A.自然保护区 B.城市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宇宙飞船生态系统 11.大多生态系统都具有水平空间上的( ) 、垂直空间上的成层性和时间分布上的发展演替特征。 A.均匀性 B.分散性 C.镶嵌性 D.合理性 12.农业生态系统的( )系指农、林、牧、渔、副(加工)各业之间的量比关系,以及各业内部的物种 组成及量比关系。A.组分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 3 13.农业生态系统的( )系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农业生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亦即由农田、 人工草地、人工林、池塘等类型的景观单元所组成的农业景观结构。 A.营养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水平结构 14.农业生态系统的( )系指农业生物类群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垂直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 A.营养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水平结构 15.农业生态系统的( )系指农业生物类群在时间上的分布与发展演替。 A.组分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 16.农业生态系统的()常分为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A.组分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 构 17.人类为了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常采用食物链( )来改造营养结构。 A.加环 B.解列 C.浓缩 D.放大 18.为了防止有害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存,而采用食物链( )法中断食物链与人类 的连接从而减少对人类健康危害。A.加环 B.解列 C.浓缩 D.放大 19.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A.农作物 B.家畜家禽 C.农田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20.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变化比自然生态系统( ) 。A.复杂 B.简单 C.一致 D.相反 21.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 )自然生态系统。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等于 22.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 )于自然生态系统。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等于 23.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是有( ) 。 A.能量流 B.物质流 C.信息流 D.资金流 24.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 。A.高生物产量 B.高经济产量 C.高生物多样 D.输入输出特点 25.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 。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 26.农田养峰的食物连加环属于( ) 。A.生产环 B.减耗环 C.增益环 D.复合环 27.生产中常常采用作物套种来弥补生育期的不足,这主要是体现生物群落的( ) 。 A.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时间结构 D.营养结构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D 2.D 3.B 4.A 5.B 6.D 7.A 8.B 9.C 10.C11.C 12.A 13.D 14.C 15.B 16.C 17.A 18.B 19.D 20.B21.A 22.A 23.D 24.D 25.C 26.C 27.C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1.系统的基本特征体现在( ) 。A.结构有序性 B.结构整体性 C.功能整合性 D.功能目的性 2.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具体表现在( )方面。 A.系统的边界 B.系统的层次 C.系统的整体性 D.系统的整合性 3.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有一定的( )关系。 A.系统的边界 B.系统的层次 C.数量比例 D.空间位置排列 4.根据生态学原理,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管理者 5.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包括(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人类 6.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组分包括( )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物理因子 D.化学因子 7.生态系统的结构有( ) 。A.物种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 8.生态系统的功能有( )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信息传递 D.价值传递 9.生态系统从物理学角度可分为( ) 。A.隔离系统 B.封闭系统 C.开放系统 D.孤立系统 4 10.生态系统根据人类干预程度划分为( ) 。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半自然生态系统 D.经济生态系统 11.生态系统根据环境特性划分为( ) 。 A.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1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 )功能。A.能量转换 B.物质转换 C.信息转换 D.价值转换 13.农业环境是由以下哪两个环境复合而成的( )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人工环境 D.生物环 境 14.农业生产包括三个系统,把三个系统相互统一研究,是农业科学在体系上的一个重大发展。这三个系 统是( ) 。A.农业生态系统 B.农业工业系统 C.农业技术系统 D.农业经济系统 多多 1.ABC 2.AB 3.CD 4.BD 5.ABC 6.ABCD 7.ABCD8.ABC 9.ABC 10.ABC 11. AB 12.ABCD 13.AC 14.ACD 第三章第三章 生物种群生物种群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农田中农作物的分布属于( )类型。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成群分布 2.自然界中老虎的分布属于( )类型。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自由分布 3.自然界中蒲公英的分布属于( ) 。A.随机型 B.均匀型 C.成群型 D.概率型 4.农田中杂草的分布属于( )类型。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自由分布 5.森林中蜘蛛类的分布和北美洲海岸潮带间的小蚌蛤均属于( )类型。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成群分布 6.( )分布的例子,如蚂蚁、蜜蜂、人类的分布等。A.随机型 B.均匀型 C.成群型 D.概率型 7.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于同一种群来说,生态密度常( )于粗密度。A.等 B.不等 C.大 D.小 8.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型又称为( )型增长。A.J B.S C.r D.K 9.种群的指数增长型又称为( )型增长。A.J B.S C.r D.K 10.当增长率( )0 时,种群数量就保持相对稳定状态。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不等于 11.种群的年龄结构常用( )表示。A.逻辑斯谛型 B.指数型 C.几何型 D.年龄金字塔 12.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 ) 。 A.密度效应 B.整合效应 C.整体效应 D.邻接效应 13.符合几何级数增长的种群在 1 时,种群数量( ) 。A.增长 B.稳定 C.下降 D.在下一代灭亡 14.具有指数增长特点的种群,在r0时,种群数量呈( ) 。 A.指数上升 B.稳定 C.指数下降 D.在下一代灭亡 15.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 ) 。A.生物对策 B.环境对策 C.生态对策 D.进化对策 16.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 。A.原始协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寄生 17.下列生物中,属于 r-对策者的生物是( ) 。A.银杏 B.狗 C.昆虫 D.大象 单选题单选题 1.B 2.B 3.A 4.C 5.A 6.C 7.C 8.B 9.A 10.A11.D 12.D 13.A 14.C 15.C 16.C 17.C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5 1.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 )特征。A.空间分布 B.数量 C.遗传 D.质量 2.K-型生物的特点是( ) 。A.繁殖率高 B.竞争力强 C.个体小 D.生活周期长 3.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 )的对比关系。A.出生率 B.死亡率 C.增长率 D.生态效率 4.种群的空间动态包括( ) 。 A.个体对空间的需要 B.空间结构 C.个体对空间的利用方式 D.空间分布特征 5.种群的年龄结构有( )几种类型。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均衡型 6.r-型生物的特点是( ) 。A.繁殖率高 B.竞争力强 C.个体小 D.生活周期长 7.种群的正相互作用类型有( ) 。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原始协作 D.化感作用 8.符合逻辑斯谛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 )所影响。 A.内禀增长率 B.环境容纳量 C.时间 D.初始种群数量 9.符合指数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 )所影响。 A.内禀增长率 B.环境容纳量 C.时间 D.初始种群数量 10.最大出生率也叫( )出生率,是在理想条件下产生新个体的理论最大值。 A.绝对 B.生理 C.实际 D.生态 11.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 ) 。A.种间调节 B.食物调节 C.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 12.种间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 ) 。 A.捕食与寄生 B.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 C.偏利作用 D.互利共生与竞争 13.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分为( ) 。A.共同利用 B.分散利用 C.种间利用 D.种内利用 14.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分为( ) 。A.正相互作用 B.负相互作用 C.中性作用 D.前导性作用 多多 1.ABC 2.BD 3.AB 4.ABC 5.ABC 6.AC 7.ABC8.ABCD 9.ACD 10.AB 11.AB 12.BC 13.AB 14.ABC 第四章第四章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一块农田、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都可以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景观 2.(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A.形态外貌 B.种类组成 C.结构 D.群落环境 3.生物群落的结构被称之为( ) 。A.形态结构 B.生态结构 C.营养结构 D.松散结构 4.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形成( ) 。A.小环境 B.微环境 C.生境 D.群落环境 5.多度、盖度、频度等是描述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 ) 。 A.个体数量指标 B.综合数量指标 C.物种多样性 D.物种丰富性 6.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 3 个阶段。其中顶级 期出现的物种叫( ) 。A.先锋种 B.过渡种 C.演替种 D.顶级种 7.决定群落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A.光照 B.温度 C.气体 D.土壤 8.( )的个体数量并不一定多,但决定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 A.优势种 B.建群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9.( )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活力强,它决定群落的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A.优势种 B.建群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10.群落中的生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高度和密度,从而决定了群落的( ) 。 6 A.形态外貌 B.种类组成 C.动态特征 D.群落环境 11.多种鱼类混合养殖,分层利用水体空间和多级利用饵料;水面养鸭,水中养鱼;池岸建畜舍,养鸡养 猪等,池中鱼鸭混养属( ) 。A.物种结构 B.时间结构 C.营养结构 D.立体结构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B 2.B 3.D 4.D 5.A 6.D7.D 8.B 9.A 10.A 11.D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1.每个群落都由一定的( )种群组成。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生物 2.群落的结构主要有( ) 。A.水平结构 B.时间结构 C.垂直结构 D.营养结构 3.根据生物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可分为( ) 。 A.建群种 B.优势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4.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 )几种类型。A.内因演替 B.外因演替 C.原生演替 D.次生演 替 5.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个体数量指标有( ) 。A.多度 B.盖度 C.频度 D.密度 6.在完全发育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 )等基本结构层次。 A.乔木层 B.灌木层 C.草本层 D.地被层 7.对陆生植物群落来说,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条件。 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土壤 8.水生生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取决于( )等。A.阳光 B.温度 C.食物 D.氧浓度的质量分数 9.动物的分层结构主要取决于它们对( )的选择。A.生境 B.食物 C.巢穴 D.生物 10.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 )阶段。 A.先锋期 B.过渡期 C.演替期 D.顶级期 11.群落演替是群落( )作用的结果。A.内部关系 B.外界环境 C.人为活动 D.气候因素 12.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顺序依次是( )A.草本群落阶段 B.地衣群落阶段 C.木本群落阶段 D.苔藓群落阶 段 多多 1.ABC 2.ABC 3.ABCD 4.AB 5.ABCD 6.ABCD7.ABC 8.ABCD 9.ABC 10.ABD 11.AB 12.BDAC 第五章第五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各种作物对病、虫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群,可看作不同的( ) 。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2.生活型着重从( )上进行划分,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A.种类组成 B.形态外貌 C.结构特征 D.群落环境 3.水稻品种中的不同光温生态型以及耐热性,抗寒性和抗旱性等属于不同的( ) 。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4.生态型是分类学上( )以下的分类单位 A.纲 B.科 C.属 D.种 5.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叫( ) 。A.环境 B.生态因子 C.生存因子 D.生态环境 6.( )因子是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影响生物的间接因子。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人为 7.蝙蝠与大多数卵生鸟类属于同一种( ) 。A.生态型 B.生活型 C.生态位 D.生境 7 8.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上限和下限的因子称为( ) 。A.生存因子 B.生态因子 C.限制因子 D.直接因 子 9.水稻和陆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分化形成的( ) 。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10.太阳光谱中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生物生存的( ) 。A.环境 B.生态环境 C.生境 D.热量环境 11.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 ) 。A.环境 B.生态因子 C.生存因子 D.生态环境 12.海豚、海象、海狮、海豹等哺乳动物和鱼类属于同一种( ) 。A.生态型 B.生活型 C.生态位 D.生境 13.在可见光中除( )外,其它均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辐射。A.红光 B.橙光 C.黄光 D.绿光 14.通常把维持生物正常生育的最高温度称为( ) 。A.最低温度 B.最高温度 C.最适温度 D.最大有效温度 15.使各种生物作用的反应速率进行的最快的温度称为( ) 。 A.最低温度 B.最高温度 C.最适温度 D.最大有效温度 16.春播秋收的作物和秋冬播春收的作物属于不同的(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 型 17.各种作物的耐肥品种或耐瘠品种,是与一定的土壤肥力相适应的( ) 。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18.早稻、中稻与晚稻可看作是不同的( )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19.仙人掌、仙人笔、霸王花和海星花属于同一种( ) 。A.生态型 B.生活型 C.生态位 D.生境 20.在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区和草原地区,以( )占的比重最大 A.一年生植物 B.高位芽植物 C.地面芽植物 D.地下芽植物 21.( )是指作用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外界条件的总和。A.环境 B.生态因子 C.生存因子 D.生态环 境 22.粳稻与籼稻可看作是不同的( )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23.限制因子一般是指某一数量和质量( )的因子影响了生物的生长而且限制了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因 子发挥作用。A.最多 B.最少 C.过多 D.中等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B 2.B 3.C 4.D 5.C 6.C 7.B 8.C 9.D10.D 11.B 12.B 13.D 14.D 15.C 16.C 17.D 18.C 19.B 20.A 21.A 22.C 23.B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1.环境与生物关系的基本规律有( ) 。 A.最大因子定律 B.最小因子定律 C.耐受性定律 D.热力学定律 2.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 )因子之分。A.环境 B.生物 C.生存 D.生态 3.与海豚、鲸等哺乳动物属于同一生活型的有( ) 。A.蝙蝠 B.海象 C.海狮 D.鱼类 4.可以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将植物生态型分为( ) 。 A.气候生态型 B.土壤生态型 C.生物生态型 D.地形生态型 5.由于生物对水分的响应程度不同,通常把生物分为( )类型。 A.水生生物 B.陆生生物 C.湿生生物 D.旱生生物 6.陆生植物包括( )类型。A.水生 B.湿生 C.中生 D.旱生 7.生物对环境中各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最终表现出( )的生态适应。A.趋同 B.趋异 C.趋向 D.相 8 同 8.在具体研究中,又常把生态位分为( )类型。A.基础生态位 B.营养生态位 C.现实生态位 D.空间生态 位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1.BC 2.CD 3.BCD 4.ABC 5.AB 6.BCD 7.AB 8.ACD 第六章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水稻蝗虫青蛙”属于( )食物链。A.捕食 B.腐食 C.寄生 D.混合 2.工业辅助能也称为无机能、商业能,或( ) 。A.辐射能 B.生化能 C.化学能 D.化石能 3.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即为( ) 。 A.总初级生产力 B.净初级生产力 C.次级生产力 D.群落净生产力 4.“稻草牛(牛粪)蚯蚓鸡(鸡粪)猪(猪粪)鱼”属于( )食物链。 A.捕食 B.腐食 C.寄生 D.混合 5.( )又分为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A.自然辅助能 B.人工辅助能 C.有机能 D.无机能 6.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光合作用总速率为( ) 。 A.总初级生产力 B.净初级生产力 C.次级生产力 D.群落净生产力 7.农业生态系统比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 )的光能利用率。A.高 B.低 C.不同 D.相同 8.熵是一个热力学函数,是对系统或事物( )的量度 A.守恒性 B.有序性 C.耗散性 D.无序性 9.除太阳辐射能之外,生态系统接收的其它形式的能量统称为( ) 。 A.工业辅助能 B.辅助能 C.自然辅助能 D.生物辅助能 10.在农业上用秸秆、粪便生产沼气,用棉籽壳、稻草培育蘑菇等都是( )食物链的作用。 A.捕食 B.腐食 C.寄生 D.混合 1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 )于自然生态系统。A.高 B.低 C.不同 D.相同 12.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是一条( )食物链。A.捕食 B.腐食 C.寄生 D.混合 13.生态系统中能直接转换为生物化学潜能的能量来源是( ) 。A.辅助能 B.辐射能 C.热能 D.化石 能 14.伴随着不可逆过程总是发生着一系列由利用效率高的能量转变成利用效率低的能量,这个过程称为能 量的( ) 。A.耗散 B.转换 C.消耗 D.损失 15.( )是指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A.耗散结构 B.松散结构 C.熵增加 D.熵减少 16.下列生态学金字塔不可能出现倒置的是)A.数量金字塔 B.生物量金字塔 C.生产量金字塔 D.能量金字塔 17.营养级是按( )划分的。A.生物个体的大小 B.生物量的多少 C.生物的食性 D.生物的种类 18.稻田内引入养鱼的加环属于( ) 。A.生产环 B.减耗环 C.增益环 D.复合环 19.“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 )类型食物链。A.捕食 B.腐食 C.混合 D.寄生 20.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 ) 。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十分之一定律 D.限制因子定律 21.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 ) 。A.0.01% B.0.4% C.0.2% D.0.1% 9 22.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 ) 。A.初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 C.热量 D.净生产 量 23.在某一特定观察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积存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 ) 。 A.循环量 B.自然量 C.生产量 D.生物量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A 2.D 3.B 4.D 5.B 6.A 7.A 8.D 9.B10.B 11.B 12.A 13.B 14.A 15.A 16.D 17.C18.D 19.D 20.C 21.D 22.A 23.D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有( )几种表现形式。A.日光能 B.生物化学能 C.热能 D.动能 2.初级生产力可以分为( ) 。A.总初级生产力 B.净初级生产力 C.次级生产力 D.群落净生产力 3.( )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能源。A.太阳能 B.辅助能 C.人工辅助能 D.自然辅助能 4.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对能量( )的重要概括。A.守恒 B.耗散 C.转化效率 D.传递方向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有( ) 。A.往复 B.循环 C.单向 D.不可逆 6.根据生物食性不同,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分成( )几类。 A.腐食食物链 B.寄生食物链 C.捕食食物链 D.混合食物链 7.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 )来实现的。A.太阳光能 B.生物化学能 C.食物链 D.食物 网 8.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包括( ) 。A.农田 B.草地 C.林地 D.水塘 9.能量作为一种做功的动力,根据是否做功,划分为( ) 。A.光能 B.动能 C.生物能 D.潜能 10.初级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初级生产者生产的( ) 。 A.有机物量 B.经济产量 C.生物数量 D.能量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1.ABC 2.AB 3.AC 4.CD 5.CD 6.ABC 7.CD 8.ABC 9.BD 10.AD 第七章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碳、氢、氧、氮、磷等称为生命所需的( )元素。A.大量 B.微量 C.营养 D.能量 2.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才真正是陆地或淡水生物的主要水源。A.10 B.5 C.1 D. 0.75 3.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的有毒物质可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 ) 。A.减少 B.转化 C.分解 D.积累 4.物质的( )是衡量生态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标志。A.周转率 B.周转期 C.分解率 D.循环效率 5.陆地生态系统磷循环的特点是,返回陆地的磷量()流入海洋的量。A.大于 B.小于 C.远大于 D.远小于 6.在水分循环中,海洋生态系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是( ) 。 A.降水量蒸发量 B.降水量蒸发量 B.降水量蒸发量 C.降水量=蒸发量 D. 降水量蒸发量 10.下列元素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 ) 。A.碳 B.磷 C.氮 D.水 10 11.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和流量( ) ,周转快。A.大 B.小 C.少 D.快 12.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 ) ,流失率( ) 。 A.较强,较少 B.较弱,较高 C.较强,较高 D.较弱,较少 13.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供求同步机制( ) 。 A.较弱 B.较强 C.很强 D.没有 14.在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富集到一定浓度之前,中断有毒物质与人类食物链的联系称为( ) 。 A.食物链的减耗 B.食物链的加环 C.食物链的解列 D.食物链的增益 15.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 )的循环失调造成的。A.C B.N C.P D.S 16.N、P、B、Mg 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 ) 。 A.同等重要性 B.有主次之分 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 D.可替代性 17.海洋中海水含碘,海带也含碘,则海水是( ) ,海带是( ) 。 A.储存库 交换库 B.储存库 储存库 C.交换库 储存库 D.交换库 交换库 18.生物小循环是( )循环。A.闭合式 B.开放式 C.沉积型 D.气相型 19.气相型循环是( )的循环。A.闭合式 B.开放式 C.比较完全 D.不完全 单单 1.D 2.D 3.D 4.D 5.B 6.B 7.A 8.D 9.A 10.B11.A 12.B 13.A 14.C 15.A 16.A 17.A 18.B 19.C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1.生态系统包含着许多种生命所必需的无机和有机物质,这些必需的物质包括( ) 。 A.能量元素 B.大量元素 C.微量元素 D.营养元素 2.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 ) 。 A.地质大循环 B.生物小循环 C.气相型循环 D.沉积循环型 3.生物地化循环包括( ) 。A.地质大循环 B.生物小循环 C.气相型循环 D.沉积型循环 4.水分循环的形式主要是( ) 。A.降水 B.蒸发 C.腾发 D.降雨 5.下列( )元素属于气态型循环。A.碳 B.磷 C.氧 D.硫 6.( )是衡量物质流动(或交换)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A.周转率 B.周转期 C.循环效率 D.流量 7.根据被固定物质的性质,物质循环的库可分为() 。A.大气库 B.水体库 C.土壤库 D.植物库和动物 库 8.物质循环的库根据容量和流通速度可分为( ) 。A.储存库 B.交换库 C.环境库 D.生物库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1.ABC 2.CD 3.AB 4.AB 5.AC 6.AB 7.ABCD 8.AB 第八章第八章 农业资源农业资源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人力资源属于( ) 。A.可存留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自然资源 D.社会资源 2.根据农业资源的整体性,应进行( )利用。A.综合 B.经济 C.合理 D.有效 3.根据农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应( )利用。A.综合 B.经济 C.合理 D.有效 4.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最适持续收获量应控制在( )之内。A.k/2 B.r/4 C.r/2 D.rk/4 5.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最适开发能力应控制在( )之内。A.k/2 B.r/4 C.r/2 D.rk/4 6.根据生物经济平衡规律,生物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达到( ) 。A.k/2 B.r/4 C.r/2 D.rk/4 11 7.金属矿产资源属于( ) 。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社会资源 D.工业产品资源 8.遭受自然灾害后应重视( )效益,人民生活普遍富裕后应重视( )效益。 A.生态 社会 B.生态 经济 C.社会 经济 D.社会 生态 9.限制鱼的捕捞量属于( )的限制资源的收获量,限制草原载畜量属于( )的限制资源的收获量。 A.间接 直接 B.间接 间接 C.直接 直接 D.直接 间接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D 2.A 3.B 4.D 5.C 6.A 7.B 8.D 9.D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1.根据生物经济平衡规律,生物种群的数量可通过( )来控制。 A.资源开发能力 B.单位开发能力成本 C.环境容纳量 D.单位收获物价格 2.农业资源按其来源可分为( ) 。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自然资源 D.社会资源 3.农业资源按其重复利用程度可分为( ) 。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自然资源 D.社会资源 4.人力资源属于( ) 。A.不可存留资源 B.可更新资源 C.自然资源 D.社会资源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1.BD 2.CD 3.AB 4.ABD 第九章第九章 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合理投入并注重生产要素的现代组合是中国( )的特点。 A.有机农业 B.生态农业 C.生物农业 D.持续农业 2.( )是指“在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调整技术和体制变化的方向,以确保和满足当前及今 后人类的需求;保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种质资源,防止环境退化,技术适当,经济可行而且社会能够接 受。 ” A.有机农业 B.生态农业 C.持续农业 D.自然农业 3.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是( )农业的基本原理之一。A.有机 B.生态 C.生物 D.持续 4.为了摆脱农业面临的困境,世界各国涌现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经营方式,企图替代西方现代农业,这些农 业方式统称( ) 。 A.有机农业 B.生态农业 C.自然农业 D.替代农业 5.以作物栽培业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致经历( ) 、固定农业和机械农业。 A.刀耕火种 B.游牧农业 C.庭院农业 D.立体农业 6.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 ) 。A.有机农业 B.生物农业 C.石油农业 D.自然农业 7.进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主要是解决( )的严重失调问题。 A.人口与粮食 B.经济与粮食 C.经济与生态 D.土地与生态 8.机械化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 ) 。 A.土地生产率高,商品率高,但劳动生产率低 B.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高,但土地生产率低 C.商品率高,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低 D.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均高 9.所有替代农业都有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少用或基本不用化学品;依靠( ) ,特别是依靠生物本身的 功能。A.自然过程 B.人工过程 C.物理过程 D.化学过程 10.日本人富冈正信提出的替代农业称为( ) 。A.有机农业 B.生物农业 C.石油农业 D.自然农业 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B 2.C 3.B 4.D 5.A6.C 7.C 8.D 9.A 10.D 12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1.现代农业的负效应有( ) 。A.能源过度消耗 B.水资源紧缺 C.生产成本增加 D.污染加剧 2.中国生态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整体 B.协调 C.循环 D.再生 3.持续农业的目标有( ) 。 A.保证食物供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B.增加农业收入 C.提高资源环境的永续性循环 D.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和脱贫致富 4.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包括( ) 。A.资源环境持续性 B.经济持续性 C.社会持续性 D.生态持续性 5.国际上的替代农业类型主要有( ) 。A.有机农业 B.生态农业 C.现代农业 D.石油农业 6.自然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 ) 。A.不翻耕土地 B.不施用化肥 C.不用化学农药 D.不用除草剂 三、多选题三、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 5.AB 6.ABCD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和平衡发展规 律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四、简述题四、简述题 1.简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简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别是生物系统(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自身)和环境系统(包括生物环 境和非生物环境) 。 2.简述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简述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 生态学的形成: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注意到了,在国内外的古农书中都有体 现。对促进生态学产生影响较大的,则是 19 世纪以来的一些著作。 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研究逐步由个体生态、种群与群落生态,最终走向生态系统生态研究。其中对 生态学发展有突出影响的是: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提出、系统论及计算机信息技术 的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及技术应用。 3.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生态学可分为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个体(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等。 根据分类学类群生态学可划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等。 根据生境生态学可分为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陆地生态学等。 根据性质生态学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 4.简述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内容简述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农业 生态系统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与优化、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 5.简述农业生态学的任务简述农业生态学的任务 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 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 13 6.简述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简述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农业本身就是利用、调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个生态过程。随着生态学理论与方 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农业生态学在进入 20 世纪以来,不断受到重视而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由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到以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为重点的农业生态学 开始发展。 7.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方向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扩展、应用生态学迅速发展 8.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特点 理论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性、宏观层次性 9.简述学习农业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简述学习农业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 一方面要了解有关生态学的一般知识及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要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农 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问题与系统优化途径。 10.举例说明举例说明农业生产的实质农业生产的实质 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与资源环境形成人类所需农产品的过程,离开了生物就谈不上农业,而 光、热、水、气等气候和土壤等环境因素,则是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由此可见,农业本身就是利 用、调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个生态过程。 五、论述题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不完全一致?为什么说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不完全一致? 农业生态学不同于自然生态学,它更多地要涉及社会、经济与技术问题,因为农业生产本身就是一个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应把握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的不 同,注重社会经济因素及技术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作用,不能简单用纯生态的理论与思想来分析和解 释农业及经济发展问题,更不能把生态问题绝对化。例如,从自然生态观点看,森林、草原等是最美观 和合理的生物植被,破坏这些植被就意味着生态平衡的破坏;但从农业发展角度看,人类为了生存和发 展,必然要通过“刀耕火种”毁掉森林、草原,开发为农田,并逐步增加入工投入以提高其生产力。因此, 从农业生态观点看,这种“生态平衡破坏”在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并非绝对的不合理,在某种意义上它反映 出人类的进步。 2.论述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发展趋势。论述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发展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要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如何尽可能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 压力和降低资源成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生态学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样,这也是农业生态学要探索 的问题。把握农业生产的“生态一技术一经济”复合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特点,从整体结构优化和提高系 统功能上进行合理调控,以促进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和对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 趋严重,并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已逐步成为可 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作为直接以生物和自然资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更为 重要,而以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农业生态学,也必将随之受到更普遍的重视。进入 21 世 纪,我国农业将全面步入发展新阶段,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 发展,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尤其面临 WTO 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效解决产量 14 与品质、增产与增收的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已是新阶段农业的迫切任务。在这 种背景下,有效解决日趋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意义更为重大,因此,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发展进程中,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将越来越活跃,其学科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 第二章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 2.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 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婚内财产协议书
- 暑假专项重点提升训练:判断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学期
- 图形的轴对称B(含详解)-2024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暑假作业
- 新解读《GB-T 5746-2014船用普通矩形窗》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含答案03
- 人教版(PEP)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Unit 1 每课时教学设计汇编(含六个教学设计)
- 老年人用品消毒课件
- 老年人核心健康知识培训课件
-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课件
- 老年人急救知识培训教案课件
- 2025广东河源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急需紧缺人员招聘117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江苏航空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污水处理站运行记录台账范本
- 2025年消毒供应室业务学习考试试题(附答案)
- 无人机地下结构探测技术-洞察及研究
- 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课件
- 图像特征提取讲解
- 多彩贵州地方课程课件
- 劳技自制收纳盒课件
-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课件全套 曾宪达 第1-11章 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创新
- 2025年复工复产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