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第一伦总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1页
2010届高三第一伦总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2页
2010届高三第一伦总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3页
2010届高三第一伦总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4页
2010届高三第一伦总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考点扫描,(08广东)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08山东)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孟子 荀子 告子 苏格拉底 A. B. C. D.,(08山东)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痒死而后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 B. C. D.,(08宁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08海南)“奉法者强,是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08上海)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命题规律和趋势,1、从内容看,百家争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 “宋明理学”“阳明心学”等都是重点考查的区域。 2、从题型看,多以选择题为主,也会出现一些材料的分析解读题。考生发挥灵活运用的空间很大。 3、从难易程度看,难度一般中等偏。 4、命题角度,儒家思想易和当今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热点问题相结合,考查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知识结构】,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 战国,西汉时期,宋明时期,明清之际,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李贽,“异端”思想,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君主批判思想,儒学正统受冲击但仍为主流,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确立正统思想地位,儒学创立和发展,形成儒、墨、道、法各家,春秋:孔子创立儒学,战国:荀、孟发展儒学,一、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创立,概念解析: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 是指当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动乱),经济基础: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井田制崩溃 政治基础: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 的兴起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政治 思想:,教育 思想:,核心:“仁”和“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主张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举办私学和“有教无类”,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1)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二)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1、儒家学派,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1、在当时(春秋战国和秦朝)未受到太多重视,后来(汉朝至清朝)经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被称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理论家,战国:,孟子(亚圣)、荀子,孟子的思想:,仁政学说,民贵君轻,荀子的思想:,“天行有常” 和 “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礼,君舟民水,性本善,“王道”和“霸道”并施,先秦儒家思想 特点: (1)具体化,没有抽象的理论基础 (2)具有理想化的色彩,2、墨家:墨子,兼爱(与孔子的差别)、非攻(只反对好战国家) 尚力 、尚贤 、节用、节葬,3、道家:创始人老子 (1)老子: “道” “无为而治” 辩证法,(2)庄子:,A、齐物 B、逍遥(无所恃) C、天与人“不相胜” D、浪漫主义文风,4、法家:韩非子,A、法、术、势集合建立中央集权 B、变法革新 C、法治,(三)“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第一、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儒家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哲学基础;法家变革精神) 第二、繁荣了当时的思想文化 第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 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一)、黄老之学,“黄”: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二)儒学成为正统地位的原因,1、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黄老之学逐渐不能适应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大一统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意愿,(三)改造后的儒学,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四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学说,1、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2、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3)、影响:,程朱理学,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代表人物:“二程”、朱熹,主要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存天理,灭人欲”,三 宋明理学,心学的开创者; 核心命题:“心即理也”,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修养在于“致良知” , 强调“知行合一”。,心学的集大成者,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5、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1、同:,2、异:,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理”; 后者认为“心即理”是主观的。 把握“理”的方法: 前者主张“格物致知”; 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4、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消极:用三纲五常等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禁锢人们思 想,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 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 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他们在巴黎宣言中写道:“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4分)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4分),主张建立贵贱有序的等级制度(礼),主张“仁”,强调统治者的道德感化作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者认为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政治家,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影响深远,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什么,材料评价,你评价,阅读下列一组材料思考:这些材料分别出自谁?各自体现了什么思想?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材料一: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君子不学礼,无以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 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斜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 材料四: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第一、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第二、繁荣了当时的思想文化 第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明: 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程朱理学,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代表人物:“二程”、朱熹,主要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存天理,灭人欲”,心学的开创者; 核心命题:“心即理也”,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修养在于“致良知” , 强调“知行合一”。,心学的集大成者,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明清:,李贽的思想主张:,(1)认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反对绝对权威,提出“童心说”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肯定个性自由发展,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2 、经济上:重视工商业的发展,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3、提倡经世致用,4、批判继承宋明理学,三大进步思想家:,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政治:,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社会危机更加严重,经济:,【课堂检测】,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回答: (1)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思想。(提倡不拘泥于课本的知识要点) (2)在这些教育思想中对你启发最大的是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3)学以致用,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于现实社会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思路应开阔,多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