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2)_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2)_第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2)_第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2)_第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湖口县第一小学2014.9第一单元 教学分析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课题长度单位备课人湖口县第一小学严国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准备教具: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一厘米长的小棒。课时划分4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有26个小正方体那么长。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测量得出不同的结果,引出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3)板书课题。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1)拿出1厘米的长的小棒,用手指比出1厘米长。;(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4)用1厘米小棒量数学课本的长。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测量的本质,数出“长度单位”的个数。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2统一测量的方法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3)量一量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设计意图:体会为什么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四巩固反馈五发展练习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2讨论交流,想办法。可以有很多方法。六全课小结今天学了什么?个性备课课题长度单位备课人湖口县第一小学严国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本第4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过程与方法: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课时划分4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认识米,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设计意图:体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到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尺子,同学们自己数一数1米里面有多少个厘米。设计意图:找出长度计量的基本单位从而得出米和厘米之间的联系。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如量学校操场的长)。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8() 黑板长4(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90( )四扩展练习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并能在实际中应用。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个性备课课题长度单位备课人湖口县第一小学严国庆教学内容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课时划分4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认识线段(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揭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一条条,一根根,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问这是什么? 生:线。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种(三)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设计意图: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线段“直的”特点。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在投影仪上放一根弯曲的线,学生每人拿出一根线,并用双手捏着两端拉紧。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线段有两个端点的特点。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链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4、量线段和估线段师:线段可以度量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5、画线段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画线段从尺的刻度线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几厘米的地方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小组讨论,试画。小组派代表汇报。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设计意图:师学生明白画线段不一定要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是几厘米就画几个厘米长就可以了。(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设计意图:体会两点之间的线段为最短,且链接亮点只能是一条线段。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四)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课外作业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个性备课课题用数学备课人湖口县第一小学严国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本P7及练习一第8、9、10、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规学具。课时划分4教学过程第四课时 用数学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 学生用手比划 )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指名回答,说想法。 A.我画出13厘米的线段,还没有铅笔长,旗杆肯定不止13厘米。 B.我的尺子长20厘米,比13厘米长,旗杆肯定不止13厘米。 C.我的身高1米20厘米,旗杆比我高多了,应该是13米。 D.我们的教室每层高大约4米,旗杆有3层楼那样高,应该是13米。. 师生共同学习。 追问: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借助了什么?(画图、铅笔、身高、教室层高) 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初步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 2做一做。 (l)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我们的数学课本大约长28厘米,所以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高70( ) 让学生继续运用已经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解决问题并通过说出确定长度单位的根据,进一步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三.练习拓展 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 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综合运用实际经验、估测方法、长度表象加以判断。】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 圈出合适的答案。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 【设计意图:利于学生对估测和实测的结果进行比较,进而使学生及时调整估测的策略和方法,以逐步提高估测的准确性。】 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第一幅图长是5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厘米。) 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对,7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 【设计意图:巩固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4。 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 乌龟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测量的方法,深化学生对线段特点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确定长度单位 旗杆的高度是13米。个性备课单元分析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等内容。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单元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法4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法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2课时左右课题两位数加法备课人湖口县第一小学刘 洪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2、13、14页及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好习惯的培养。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课件课时划分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一、铺垫引入师:你们觉得我们校园怎么样?(美丽)今天可真热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要去参观博物馆,同学们请看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老师引导: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尝试列式要求:一共多少人?我们先要知道哪些条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指名列式。35+2=二、探究新知35加2等于多少呢?1、 交流口算的方法。你能口算吗?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指名说口算的方法。结合摆小棒,边说边摆。学生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上台演示。教师小结:2、用计数器拨一拨3、竖式计算。这样的算是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根据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十 个 十 个 十 个3 5 3 5 3 5 2 2 2 7 3 7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先写“35”,在35的左下方写“+”再写“2”再画“”(等号线)追问,2写在什么位上,和那个数对齐?为什么不和十位上的三对齐?教师指出:2是个位数,个位与个位对齐。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严格要求数位对齐,等号 线要画直。请学生自己写竖式,指名在投影仪上展示,集体订正。三、练习巩固练一练。1、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课本上填写。2、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看图计算。4、 小结回顾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置小练习册第12页六、 板书设计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35+2=37(人) 十 个 3 5 + 2 个位与个位对齐 3 7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一、铺垫引入星期天,乐乐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如果哪一位小朋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小朋友你们愿意和乐乐一起闯关吗?(多媒体出示例2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二(1)班35人,二(2)班32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让学生提问,教师板书: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追问:你知道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怎么列式吗?学生回答:板书:35+32=2、 探究新知1、这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你能计算吗?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35+32”,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法或是用竖式计算或是口算。2、交流算法。(1) 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边摆边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些什么?(从个位加起,注意:相同数位相加对齐)。为什么把5跟小棒和2跟小棒合起来?(它表示5个一和二个一,合起来是7个一。)为什么把3困小棒合3困小棒合起来?(表示3个十和3个十,和起来是6个十。)结果是多少?(把6个十和7个一和起来是67。)(2) 竖式计算。让学生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展示演算过程。课件演示笔算过程。十 个 十 个 十 个3 5 3 5 3 5+ 3 2 + 3 2 + 3 2 7 6 7教师追问: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因为3和3是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5和2在个位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引导: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算起?学生回答。三、练习巩固1、算一算。(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看题,直接写出得数,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方法,交流得数是否正确。2、列式计算。(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学生列式计算,重点检查82+6、3+43、13+5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四、小结回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列竖式应注意什么五、作业设置小练习册第13、14页六、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例2 35+32=67(人) 十 个 3 5 + 3 2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6 7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一、铺垫引入1、教师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1) 提出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要求一共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出得出:把两个班的人数相加。(2) 谁能列出算式?学生集体回答,(教师板书:35+37=)(3) 怎样计算35+37?可以选择小棒、竖式计算或口算,请学生在小组里摆一摆,再说一说。二、探究新知2、指名回答,交流算法。(1) 请摆小棒的学生回答。提问:5根和7根和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引导学生发现:10根可以捆成一困。(2) 你在列式时有没有遇到困难?从哪一位加起?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改正的?结论是什么?结合小棒与竖式讲解:35是3个十和5个一,37是3个十和7个一,我们把5个一和7个一合起来,发现满十了把十根困成一捆就是一个十,还有2个一。因此在写竖式时在个位上写上个位的2,满十,进到十位,就是满十进1,再把进上来的一个十和原来的6个十合起来就是7个十。教师示范列竖式的书写格式,并板书:3 5 3 5+ 3 7 + 3 7 1 1 2 7 2 个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3) 请口算的学生回答。你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时教师注意引导:个位相加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位上?(向十位进1)。3、比较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数位进1.三、练习巩固1、完成教材14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二”第5题。四、小结回顾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数位进1。五、作业设置小练习册第15、16页六、板书设计 进位加法例3 35+37=72(人)3 5 + 3 7 1 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7 2 个位相加满十,向数位进1。第四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一、铺垫引入小华要去游乐场玩,如果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华一起闯关吗?二、练习巩固1、看谁算的正确?50+20 50+16 72+4 61+2835+34 2+45 13+76 44+532、第16页的第9题,分组完成。3、那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 38 40 17 60 75 62 83 50 25 504、小组比赛完成第16页第8,10题开放题、第16页第11题。第(2)小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第(3)小题学生提问题时说完整话。四、小结回顾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数位进1。五、作业设置小练习册第17、18、19页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家两位数练习 14+27=41(元)个性备课课题两位数减法备课人湖口县第一小学刘 洪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8、19、21、22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的笔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计数器课时划分3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不退位减法一、铺垫引入师: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取得了奖牌总数 第一名的好成绩.你知道金牌前五名都是那几个国家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板书算式:36-23,说明:我们学习了加法的笔算方法,如果遇到减法要怎样笔算呢?请同学们思考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小方格本上试算。同桌交流算法。指名汇报。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3、 笔算 495 = 提醒个位要怎么样对齐。三、练习巩固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98-80= 98-8=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同桌交流发现。笔算59 3 = 68 5 = 98 66 = 57 47 =四、小结回顾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又学会了什么?五、作业设置小练习册第20、21页六、板书设计减法第一课时 不退位减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36-23=133 6 - 2 3 1 3 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第二课时 退位减法 一、铺垫引入1、(出示图片)我们国家金牌数量排第一,我们心中都无比的骄傲,那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那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怎么算? 2、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不能口算怎么办?3、淘气遇到难题呢?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你们能帮他想办法解决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像这样的退位减法。二、探究新知1、小组交流。出示5136=怎样列竖式?生回答,师板书。师: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师;从十位退1后,个位是几减几。十位是几减几。同桌议一仪,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2、下面明明给大家出了一题,大家会算吗?出示5024=怎样列竖式?生回答,师板书。师: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师;从十位退1后,个位是几减几。十位又是几减几。同桌议一仪,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3、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笔算减法了,能根据前面的计算过程总结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吗?谁能比较完整地说一说笔算减法都要注意什么?师:请大家想一想,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3、 练习巩固做一做,独立完成,用展台展示学生的习题。四、小结回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列竖式应注意什么五、作业设置小练习册第22、23页六、板书设计退位减法例2 51-36=15 5 1 - 3 6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1 5第三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一、创设情境:第21页第8题:小鸡一起在吃米,他们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妈妈吗?母鸡85 19 43小鸡16+27 529 44+41 9813 905 6445 19+24 9172 9813 9047 19+24二、自主探究:1、第21页第10题:夺红旗,计时,看那组最快 又正确2、第22页第11题:计时做再连线,全班订正3、青蛙妈妈:我吃了58只害虫。小青蛙:我才吃了24只害虫。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4、按规律填一填:先观察,发现规律,在填空。5、火柴盒里有60根火柴,妈妈用去了15根,盒里还剩多少根?三、拓展运用,开放练习:第22页12题姓名 小明 小红 小伟 小强跳的个数 34 41 45 39(1)小明比小红少拍多少个?(2)小伟和小强一共拍多少个?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选择两个列式算一算。四、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置小练习册第24、25页六、板书设计 减法练习课(1)41-34=7(个 ) (2)45+39=84(个)个性备课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备课人湖口县第一小学刘 洪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3、24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解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关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关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课时划分2教学过程个性备课第一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一、铺垫引入同学们,昨天是26度,今天的天气比昨天的天气降低了两度,你知道今天是几度吗?你是怎么想的?降低了两度?(就是比昨天少了两度,那就是24度。)天气转凉,同学们要注意保暖呀。小结: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用减法。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红旗?)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12 + 3 = 15(面)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二)、完成第24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三、练习巩固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四、小结回顾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五、作业设置小练习册第25页六、板书设计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1)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12 + 3 = 15(面)(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2 4 = 8(面)第二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练习)一、创设情境:今天我收集了我们班课外活动的资料,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能解决。二、基本练习:1、跳绳的有26人,踢毽的人数比跳绳的多8人,踢毽的有多少人?2、壮壮和阳阳在做手工,阳阳做了38个,壮壮比阳阳少做9个。壮壮做了几个?3、第一小组在玩投球游戏,小军比小明多投中4个,小丽比小明少投中7个,小方比小明多投中3个,小明投中16个,小军投中多少个?小丽投中多少个?小方投中多少个?4、小南和小娇踢毽子,小南踢了34个,小娇比她多踢12个, ?三、拓展运用:1、在玩“老鹰捉小鸡”的学生中男同学比女同学多9名,女同学有19名,(1)男同学有几名?(2)一共有几名同学? 2、静静、欣欣、圆圆在跳绳,静静跳了36下,欣欣比静静多跳7下,圆圆比静静少跳9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列式计算。 3、完成教材26页第5、6、7题。第5题,可提出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广泛的提出问题,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列式计算。第7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 “优惠”是什么意思?四、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置小练习册第26页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7、(1)58-8=50(元) (2)45-8=37(元)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备课人湖口县第一小学刘 洪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7、28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课时划分2教学过程个性备课第一课时 连加、连减一、铺垫引入1、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是同学们在周末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课件出示主题图)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个34个22个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发现什么信息?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问题。(学生分了三个组,不辞劳苦的帮助农民收获了很多大西瓜。)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一)、根据图片信息,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1)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收了多少个西瓜?(第二组比第一组多收了多少个西瓜?) (2)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3)三个组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问题(1)和(2)学生已经比较容易解决,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讲评。教师重点强调用减法解决和加法解决的算理。对于提出问题(3)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以鼓励:感谢你,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大家有信心解决问题(3)吗?请大家认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哪位同学自愿上台来投影汇报自己的算式?学生上台投影汇报。28+34+22师:同学们,你能发现这个算式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师引导总结算式的不同。(以往的算式只有两个加数,这个算式有三个加数。)同学们观察很仔细,有三个加数的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回答,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后将得数与第三个加数相加.请大家先独立试算28+34+22,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小组汇报,展示算法。28+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