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2山地的形成教案(含解析).docx_第1页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2山地的形成教案(含解析).docx_第2页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2山地的形成教案(含解析).docx_第3页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2山地的形成教案(含解析).docx_第4页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2山地的形成教案(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 山地的形成一、板块构造理论山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内力的作用之下。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碰撞,产生板块的运动。(一)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则是岩石圈活动频繁地带;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作水平运动。注意: 北冰洋分属于亚欧板块及美洲板块。 大西洋是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张裂而形成。 印度洋板块的三块较大陆地:澳大利亚、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及印度半岛。 赤道穿过六大板块(太平洋东部有一部分属于南极洲板块)。 南美洲落基山脉是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易混概念辨析: 板块是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的地理单元。地壳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底部形成的。裂谷则是陆地板块张裂形成的。【常考的板块边界】断裂带板块边界类型所经过的著名山脉、海沟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新西兰南北二岛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消亡边界) 喜马拉雅山 非洲断裂带非洲板块内部(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生长边界) 红海、死海 大西洋断裂带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冰岛、大西洋、中大西洋海岭 (二)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北回归线;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分界线,珠峰位于印度洋板块;【注意】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火山、地震带。二、山地的形成及实践意义板块运动是地壳运动的原因。地壳运动(人类对固体地球研究范围仅限地壳,所以地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运动)使岩层变形变位形成地质构造,如褶皱,断层都属于地质构造。(一)褶皱山和断块山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1.褶皱:概念: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向上拱起的为背斜,一般形成山地(背斜山)。向下弯曲的为向斜,一般形成谷地(向斜谷)。褶皱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判读: 剖面形态:背斜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上: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地形倒置】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容易发生地形导致,形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貌类型。2.断层: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水平断裂,错开原有的地貌类型;垂直断裂: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地垒】,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地堑】,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断裂面】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二)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向斜地下水储藏,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洼,易汇集形成地下水。水库坝址选择点物质坚实,基础牢固钻探应在向斜构造处岩层中含有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着断层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避开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易渗漏。(三)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1.岩浆活动由主要是由侵入型岩浆沿中心管道喷发(点状式喷发)而形成火山锥。2.火山的分类: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3.火山对人类的意义:有利影响:为农业提供丰富的土壤;为人类提供有用的矿物,如硫磺;有地热、温泉,成为了旅游和疗养胜地不利影响:常破坏田园、建筑、道路等,有时引起地震【北京市西城区2019年高三二模文综】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 “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回答下面1-2题。1图中A是岩浆发源地B是岩石圈Ca是板块生长边界Db是稳定型大陆边缘2示意图中的大陆是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美洲大陆【答案】1D 2D【解析】1图中位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地带,并没有进入软流层,不会是岩浆的源地,A错;位于大洋板块,属于地壳,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a 为海沟,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错;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属于稳定型大陆边缘,据此分析选D。2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为消亡边界,结合六大板块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侧是消亡边界,非洲大陆西侧及澳大利亚大陆的西侧均与图示不符合,只有美洲大陆西海岸处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符合图示信息,据此分析选D。【点睛】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包含上地幔及整个地壳的部分。(2019年江苏卷)图1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34题。3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4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答案】3D 4C【解析】考查地壳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读材料和图文的能力。难度一般。3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D正确。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故选D。4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错误。故选C。【点睛】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通常先内力作用再外力作用,地壳抬升,容易被侵蚀,地壳下降容易发生沉积作用。【广东省2019届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图示意意大利南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该地地表分布有三种不同的岩层,其分布范围分别是M、N、P。经观测发现,该三处岩层在形成时间上连续,且岩层年龄为MNP。据此完成5-6题。5图示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处于A背斜顶部B向斜槽部C向斜右翼D背斜右翼6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A处于断裂带,岩石破碎B向斜槽部地势凹陷C夏季汛期流水侵蚀严重D地表岩层差异侵蚀【答案】5C 6D【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外力作用。5岩层年龄为MNP,右侧岩层老,左侧岩层新,结合背斜、向斜的岩层弯曲的特点,可以判断地质剖面示意图位于向斜右翼或背斜左翼,C正确。6根据提示三处岩层在形成时间上连续,断裂带岩层发生明显的位移,岩层有错位,岩层在形成时间上会不连续,即该处不可能是处于断裂带,A错误。据上题可知,该处不是向斜槽部,B错误。由于图示地区是意大利南部沿海某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少,流水侵蚀弱,所以夏季汛期流水侵蚀严重是错误的,C错误。处起伏较大,且地势走向与岩层分界线走向一致,故应是两个岩层地表岩层差异侵蚀造成,D正确。【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一模】陷落柱是岩层中岩溶空洞塌陷,上部地层下沉形成的堆积体。煤炭采掘时遇到陷落柱,可能遭遇矿难事故,并给煤炭生产造成很大困难。图示意某煤层底面在地下的分布与起伏状况。据此完成7-9题。7图中陷落柱的最大垂直高度可能为A40米B80米C120米D160米8与图中陷落柱成因有关的表述是A背斜顶部多裂隙B向斜槽部易积水C煤层结构较松软D煤炭采空致塌陷9在采掘工作面接近陷落柱时,下列现象属于前兆特征的是A周围岩层逐渐致密B周围小断层逐渐增多C涌出水量逐渐减少D煤层顶板压力减小【答案】7C 8A 9B【解析】7图中等高距是50米,结合等高线分布,陷落柱的最大深度范围是-100 -150米,最小深度范围是0 -50米,相对高差范围是50-150米,A、D错。垂直高度可能为120米,C对。80米不是最大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