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古人谈读书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古人谈读书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古人谈读书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古人谈读书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古人谈读书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古人谈读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矣、岂”等生字,会写“耻、诲”等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积累文言词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2.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了解句意,感悟道理。3.情感与价值体会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感受古人对读书的认识。【教学难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会凭借语感,阅读简短的文言文。【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课件出示名言)那么古人对读书又有什么看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谈读书。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给下列生字注音。耻诲谓诵岂恒窥皆缺2.把课文自由地诵读两遍,力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顺。3.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4.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5.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6.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音。7.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三、精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课文第一部分:1.简介论语及孔子。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书籍,是研究孔子及其弟子的重要资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生于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2.学生对照文旁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3.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知”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是知也”中“知”是通假字,同“智”,是“智慧”的意思;“默而识之”中“识”读“zh”,是“记住”的意思。4.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不可不懂装懂。孔子这段话是对弟子子路讲的,一开始采用呼告、感叹的句式,以求听者的注意和重视,也说明了孔子对这一学习态度的极端重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5.同桌互相说说句子的意思。6.背诵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第一部分,并说说每句话的意思。2.介绍资料:课文第二部分: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文选自朱熹训学斋规。课文第三部分: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号“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中国近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第一部分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第二部分:急:重要,要紧。岂:难道。亦:也。矣:了。乎:语气词,意为“吗”。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第三部分:如:就像。皆:都。无识者:没有见识的人。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胆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的人一定不甘心处于社会下层;有胆识的人则知道学无止境,不会因为有一点收获而满足,就像河伯看海,就像井底的青蛙看天,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了。这三个方面,缺一个都不行。三、复述内容,背诵课文1.同桌互相讲讲课文内容及意思。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2.在班上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及自己积累的关于读书的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五、总结作者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大家畅所欲言吧!六、作业1.背诵课文,说说课文的意思。2.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古人谈读书一谦虚二用心三有恒心【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小学文言文教学应以诵读为主。“课标”要求“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可见背诵不但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是学习文言文的目标。背诵的方法有很多,前提是“读”。本课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指名读、齐读、表演读、比赛读等,在“熟读”的最后就是“成诵”,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背诵下来了,也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长期的教学理论及实践证明,背诵是学习的重要手段,尤其适用于古诗文的学习。在小学背诵过的诗文可能一生都不会忘记。2.注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及总结。第一课时学完第一部分后,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第二课时学习前先总结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部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让学生更好地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不足之处1.没有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