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 小住京华教学设计(四篇)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满江红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2、 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3、 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苏幕遮、李清照的词等,引出满江红)二、走进作者1、 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2、 教师总结。岳飞(1103-1141), 南宋军事家, 民族英雄。 字鹏举, 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板书),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多次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胜。绍六年,岳飞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烩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诠释了他的爱国主义的真谛。三.朗读体悟1、教师范读,并解决生字词。(配乐)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4、通过提问,介绍词的大意,简单分析作品。问题: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明确: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5、小声吟诵读体味本词意思(小组自由读)四.赏析文本(学生赏析老师订正、点拨、补充。)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开头这几句写在潇潇的雨声停歇的时候,他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抬头遥望远方,“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啸”是感情激动大时发出的声音。“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他真是义愤填膺,“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三十功名尘与土”,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报国壮志未实现,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也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下阕写了三层意思: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战车叫“长车”。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旅自治区的西北边。当时为西夏统治区,此处借指金人所在地。五.情读悟情【说明】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可谓水到渠成,我们经常会抱怨学生读得不好,没有感情,说他们不会读书,其实他们不是不会读而是没有读懂,他连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让他怎么读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读出感情必须建立在学生彻底领悟文章的基础上,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语言铿锵有力、旋律激昂雄健。“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这一声振聋发聩的长啸从岳飞郁结着满腔愤怒的心灵深处爆发出的一声怒吼,它是岳飞激烈、壮怀、雄武个性的有声化、音乐化。从外貌表情、动作声音到壮怀激烈的内心活动,多角度的凸现出个性形象,具有先声夺人的审美效果英雄的个性,更主要的表现在他独特的经历和超群的胆略气魄上。民族的耻辱尚未洗灭,执著的进取,才是英雄的本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既是岳飞的自我律令,也是对世人的警戒与鞭策。“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音韵铿锵。“何时灭”,用反语句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纸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己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激情之语,见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一腔忠愤,碧血丹心,肺腑倾出。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六.课堂总结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课堂训练七、布置课后作业。满江红(秋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一、预习复习1、导入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作者简介: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二、问题导学1、朗读课文。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满江红秋瑾 中的典故:“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不因人热”, 因:依靠。汉时 梁鸿 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典故出自 东观汉记 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3、概括文章的内容上片:回顾过往生活下片:思虑未来前途4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设计目标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重、难点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3、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学 案 学生活动及教学设计 一、预习复习1、导入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作者简介: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二、自学探究1、朗读课文。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满江红秋瑾 中的典故:“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3、概括文章的内容上片:回顾过往生活下片:思虑未来前途4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啊: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赏析词作,理解词作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齐背上节课学的词渔家傲,由此导入新课。二了解作者生平及本词的写作背景三读1. 初读词作,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学生齐读,个读,教师指导。 2. 整体感知,了解诗歌大意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教师指导。四品1. 学生找出词中典故,理解其中蕴含的感情。(1)“为篱下,黄花开遍”(2)“四面歌残终破楚”(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2. 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 的心情,我是从 一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 。(按照“心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乐理初级考试题及答案
- 课件显示全屏快捷键
- 课件时间显示问题
- 冷却筛分工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酒类分级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甘油水处理工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金箔制作工突发故障应对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采购员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
- 米粉及杂粮类制品课件
- 楔形平板产生的等厚干涉
- 骨髓腔穿刺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课件
- 机械动力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年产2.03万吨高端精细化学品及5G新材料项目环评报告书
- 群众文化副高答辩问题及答案
- GB/T 41972-2022铸铁件铸造缺陷分类及命名
- 主编-孙晓岭组织行为学-课件
- 中医刮痧法诊疗操作评分标准
-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样式及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