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逸X5汽车离合器设计【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zip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2216745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84.82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9-09-24
上传人:小***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林**(实名认证)
福建
IP属地:福建
100
积分
- 关 键 词:
-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
- 资源描述:
-
景逸X5汽车离合器设计【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zip,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
- 内容简介:
-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表课题名称景逸X5离合器设计课题来源教师拟订课题类型AX指导教师学生姓名专 业车辆工程学 号1、 调研报告及研究背景 近年来各国政府都从资金、技术方面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使其发展速度明显比其它工业要快的多,因此汽车工业迅速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对于内燃机汽车来说,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它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连接听总成。目前,各种汽车广泛采用的摩擦式离合器主要依靠主、从动部分之间的摩擦来传递动力且能分离的装置。 在早期研发的离合器中,锥形离合器最为成功。现今所用的盘片式离合器的先驱是多片盘式离合器,它是直到1925年以后才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末,直到进入30年代时,只有工程车辆、赛车和大功率的轿车上才采用多片离合器。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上的改进使人们逐渐趋向于首选单片干式离合器1。 近来,人们对离合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正逐步地向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发展,传统的操纵形式的操纵形式正向自动操纵的形式发展。因此,提高离合器的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适应发动机的高转速,增加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和简化操纵,已成为离合器的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发动机转速、功率不断提高和汽车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离合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提高离合器工作性能的角度出发,传统的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正逐步地向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发展,传统的操纵形式正向自动操纵的形式发展。因此,提高离合器的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适应发动机的高转速,增加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和简化操纵,已成为离合器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设计工作已从手工转向电脑,包括计算、性能演示、计算机绘图、制成后的故障统计等等。二、设计目的及设计要求本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设计完成汽车离合器,包括离合器类型选择、结构形式选择,离合器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与校核。根据离合器的功用,它应满足下列主要要求:(1)能在任何行驶情况下,可靠地传递发动机的最大扭矩。为此,离合器的摩擦力矩()应大于发动机最大扭矩();(2)接合平顺、柔和。即要求离合器所传递的扭矩能缓和地增加,以免汽车起步冲撞或抖动;(3)分离迅速、彻底。换档时若离合器分离不彻底,则飞轮上的力矩继续有一部份传入变速器,会使换档困难,引起齿轮的冲击响声;(4)从动盘的转动惯量小。离合器分离时,和变速器主动齿轮相连接的质量就只有离合器的从动盘。减小从动盘的转动惯量,换档时的冲击即降低;(5)具有吸收振动、噪声和冲击的能力;(6)散热良好,以免摩擦零件因温度过高而烧裂或因摩擦系数下降而打滑;(7)操纵轻便,以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尤其是对城市行驶的轿车和公共汽车,非常重要;(8)摩擦式离合器,摩擦衬面要耐高温、耐磨损,衬面磨损在一定范围内,要能通过调整,使离合器正常工作。三、离合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摩擦离合器一般是有主动部分、从动部分组成、压紧机构和操纵机构四部分组成。离合器在接合状态时,发动机扭矩自曲轴传出,通过飞轮2和压盘借摩擦作用传给从动盘3,在通过从动轴传给变速器。当驾驶员踩下踏板时,通过拉杆,分离叉、分离套筒和分离轴承8,将分离杠杆的内端推向右方,由于分离杠杆的中间是以离合器盖5上的支柱为支点,而外端与压盘连接,所以能克服压紧弹簧的力量拉动压盘向左,这样,从动盘3两面的压力消失,因而摩擦力消失,发动机的扭矩就不再传入变速器,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当放开踏板,回位弹簧克服各拉杆接头和支承中的摩擦力,使踏板返回原位。此时压紧弹簧就推动压盘向右,仍将从动盘3压紧在飞轮上2,这样发动机的扭矩又传入变速器。1-轴承 2-飞轮 3-从动盘 4-压盘 5-离合器盖螺栓 6-离合器盖 7-膜片弹簧 8-分离轴承 9-轴离合器总成四、设计内容及任务1.确定离合器总体设计方案2.选择离合器类型并进行分析 3.设计离合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要求 4.运用CAD绘制装配图零件图5.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五、时间安排周序 设计各阶段名称 第一周第二周 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第三周 选择设计的技术参数,确定设计方案。第四周第五周 制动系统的总布置设计。第六周第九周 总成及各零件的结构设计。第十周第十三周 绘制图纸。第十四周 撰写设计说明书,准备预答辩。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修改毕业设计。第十七周 准备答辩六、参考文献1 徐石安,江发潮.汽车离合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陈家瑞.汽车构造 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王望予.汽车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编委会.中国机械设计大典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余仁义,梁涛.汽车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J.专用汽车.2003. 6 董丽霞,张平.简明汽车技术词典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 张金柱,韩玉敏,石美玉.汽车工程专业英语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 廖清林.汽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稳健优化设计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2. 9 王志明,胡树根,王兆军.汽车离合器盖成形工艺和模具设计J.实用技术.2005(12). 10罗颂荣,胡浩,刘文清.汽车拉式膜片弹簧片的优化设计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3)11 王洋,高翔,陈祥,朱茂桃.膜片弹簧设计的概率优化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 2001(1).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课题来源:(1)教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