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pptx_第1页
2019_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pptx_第2页
2019_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pptx_第3页
2019_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pptx_第4页
2019_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内容索引,核心素养,达标检测,基础落实,基础落实,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中国的文字起源于“ ”。 (2)形成: 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4)演变: 、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是由繁到简。,图画文字,象形字,甲骨文,(1)我国汉字演变的规律是由复杂到简单,由具体到抽象,由不规则到规则。 ( ) (2)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楷书,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的。( ),判断正误,2.书法 (1)发展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 ;魏晋时期开始进入 。 (2)特点:兼具 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自发阶段 自觉阶段,审美功能,(3)艺术形式,唐代,实用价值,王羲之,颜真卿,魏晋,审美价值,王献之,楷书,草书,苏轼,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征 (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 (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 (3)它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的审美价值。,深化理解,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特点:注重 ,追求“得意忘形”。 2.种类:人物画、 和花鸟画。 3.发展历程 (1)远古时代:中国画起源,代表作有彩陶画 。 (2)战国:从萌芽走向成熟,代表作有帛画人物龙凤图 。 (3)魏晋:士大夫画家提出“ ”等绘画理论,代表作有 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4)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代表作有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 以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写意传神,山水画,鹳鱼石斧图,人物驭龙图,以形写神 顾恺之,送子天王图,(5)两宋: 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是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 (6)元明清: 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 ,追求神韵意趣。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 。,宫廷画院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文人画,借物抒情,墨兰图,材料 中国清代名画风竹图,画中竹子数根,依于石旁,挺拔有力,有参天凌云之概。画上有画家自题:“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 思考 风竹图属于哪一类绘画?该类绘画有何特点?,问题思考,提示 属于文人画。 特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追求抒情写意是其主要特色;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三、京剧的出现 1.中国戏曲的产生和发展 (1)起源:原始的歌舞。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 。 (3)元代: 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 (4)明代: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 流传甚广。,优伶,元杂剧,昆曲,戏曲能够在民众中占据主流地位的原因 (1)从戏曲自身的艺术特点来看,集音乐、表演、舞蹈、说唱等艺术手段为一体,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较能吸引观众。 (2)戏曲有一定的程式,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取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3)角色分别为生、旦、净、丑等行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4)从社会环境来看,戏曲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反映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现实。,思维点拨,2.京剧的出现 (1)背景 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道光年间,形成“ ”的局面。 (2)形成: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 、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京剧。 (3)发展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_ ”的著名艺人。 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 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徽汉合流,唱腔,同光十,三绝,京剧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内容上,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分工上,包括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动作上,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思维点拨,3.地方戏曲: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归纳总结,(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知识结构,核心素养,宋元艺术的时代取向 唯物史观认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宋代,文人阶层不断扩大;理学兴起,人们注重内心修养。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也在文艺上得到体现,如话本、南戏等的流行。,针对练 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张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错斩崔宁中的卖丝村民崔宁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市民阶层的壮大,解析 话本中的人物是一些从事工商业的市民阶层,话本也是迎合市民审美需求产生的艺术形式,因此,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图一 张旭的书法 图二 颜真卿的书法,应用1 材料一中图一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是 ,图二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是 ,他们共同反映了国家 的盛唐气象的时代特征。,狂放不羁,端庄浑厚 统一强盛,材料二,图一 图二,应用2 图一属于 ,图二属于 。图二绘画艺术形式的出现说明了古代绘画艺术逐渐由贵族文人独有的享受转向 、通俗化和实用化的趋势。,文人画 年画,大众化,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应用 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书法艺术的特点。,提示 特点:宋代书法艺术各具情态,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京剧艺术是积淀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这种习惯和传统是炎黄子孙的血脉,根本换不掉;中国人含蓄、稳健、精致、典雅的精神品格在京剧艺术里有着最丰富、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京剧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艺术,早已经成为世界的艺术瑰宝了。,针对练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这种“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的艺术特征与下列哪一艺术形式最符合 A.唐诗 B.写意画 C.京剧 D.草书,解析 在京剧舞台上,演员模仿的生活动作是逼真的,但动作指向的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这种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模仿生活的表演,在戏曲中叫做虚拟表演,与材料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相符,故C项正确。,达标检测,1.(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一味叫“龙骨”的药材上有许多刻画的符号,经研究原来是一种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主要使用于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秦朝,1,2,3,4,5,6,解析 夏朝没有记载的文字,故A项错误; 材料中“药材”和“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可以得出是商代甲骨文,故B项正确; 战国时期主要是金文和篆书,故C项错误; 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故D项错误。,2.(2018南通学业水平测试)如图为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标志,它以兰亭序局部作背景,主体图案是王羲之所写的“书”字。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主体图案结构形体严整 B.背景文字便于抒情写意 C.书法奖标志兼有楷书和草书 D.主体图案体现东晋书法成就,1,2,3,4,5,6,解析 依据图片可知,主体图案是草书,不能说形体严整,背景文字是行书,不便于抒情写意,整个图案既有行书也有草书,故A、B、C错误。 主体图案是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故正确答案为D项。,3.(2018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史书记载某书法家“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下列可能为其作品的是 A B C D,1,2,3,4,5,6,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可知是草书,C项是草书,故正确答案为C项。,4.(2018淮安学业水平一模)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图中国古代几幅汉字书法中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是 A B C D,解析 依据题干“最具实用价值”可知是楷书,故正确答案为C项。,1,2,3,4,5,6,5.(2019宿迁青华中学质量检测题)清代艺术家郑板桥,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由上述材料可知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 B.江南社会的世俗化 C.“经世”思想的发展 D.风俗画为画坛亮点,1,2,3,4,5,6,解析 “文必切于日用”,故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构图简单、主题鲜明”,反映世俗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总关情”反映“经世”思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体现的是文人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