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期:2016年10月19日、21日, 地点:重庆、南宁 电气工程师合作组织 Electrical Engineers Organization,敢问地在何方 高低压电气装置接地之拙见,1,目录,引言:接地乱象 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 低压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 从共用接地装置到共用接地系统 关于高、低压共用接地装置问题 防雷/防电击/防电磁骚扰共用接地系统 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要则 结束语:地在脚下,2,引言:接地乱像,3,(1)种类繁多,分类混乱 电气技术领域中,接地无处不在。 按不同的分类法,可有不同的接地种类。 按GB/T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接地种类包括: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雷电接地、静电接地. 按GB/T 17045-2006电击防护 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接地归纳为两大类:防护接地、功能接地。 显然,防静电接地、阴极保护接地等,不属于电气装置接地;防雷接地也涉及非电设施,如建筑物防雷。因此,GB/T 50065的接地种类不是科学分类,而是发、输、变电工程中涉及接地种类。 接地问题的混乱程度,从下列五花八门的名词可见一斑:交流地、直流地、安全地、信号地、逻辑地、参考地、技术地、屏蔽地、电磁兼容性地等,甚至搞出来一个“功率地”(此处power当指电源)!,引言 接地乱象,(2)规范标准,政出多门 高压 * GB/T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重点讨论) * GB/T 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低压 * GB/T 16895.1-2008 低压电气装置 第1部分:基本原则、一般特性评估和定义; * GB 16895.21-2011低压电气装置 第4-41部分:安全防护 电击防护 * GB/T 17045-2008电击防护 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 * GB 16895.7/.8/.9/.13/.14/.19/.24/.25/.26等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7部分(施工场所、狭窄可导电场所、数据处理设备、浴室、桑拿、游泳池、医疗场所、展览陈列、游乐场等) * GB 16895.3-2004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54章: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和保护联结导体【接地配置的具体要求】 建筑物防雷和信息技术装置接地 * GB/T 16895.10-2010低压电气装置 第4-44部分:安全防护 电压骚扰和电磁骚扰防护 (重点讨论) *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B 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 各信息技术系统(弱电系统)设计规范中有关接地的条款,引言 接地乱象,引言 接地乱象,(3)国际接轨,渐行渐远 接地在电气技术上具有很高的重要性、普遍性和复杂性。各种接地要求与所在系统紧密联系,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脱离所在系统论述接地,既无意义、也不现实。因此,接地问题不可能全部纳入一个标准。 无论是国际标准(IEC)还是先进国家标准(如美国电气法规NEC),接地要求均列入所在系统的相关标准中。接地标准或章节中,仅包括接地的具体配置。 按国际惯例,供电部门(发电、输电、变配电)和用电部门(工业与民用供配电或建筑物电气装置)遵循各自的标准。 GB/T 50065反其道而行之,试图把接地一网打尽,但功亏一篑。例如,高压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建筑物防雷接地、信息技术装置接地等,还是要见相应的标准,连GB/T 50064-2014 中的接地要求也未能收全。 今后,我国的接地规范标准应向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靠拢:接地要求与接地配置分开;供电部门与用电部门分开;宣贯IEC标准,参照IEEE标准,做到各接地系统兼容。,引言 接地乱象,(4)常用接地,分块处理 我们既不必拘泥学院派的种种分类,更不要理会供货商似是而非的要求。 在设计和施工中,常用的接地可归为三大类:电气装置接地、雷电保护接地、信息技术装置接地。 鉴于高、低压电气装置的接地理念、适用标准、习惯做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可进一步分为高压和低压两部分。 我们应分别厘清上述四个板块的要求; 在不同板块交界处,充分利用现行标准予以整合,使之兼容。,1.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8,1.1 高压装置接地的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是保护接地,包括: 保护接地的范围(重点讨论) 接地电阻要求(重点讨论)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 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的允许值 入地接地故障电流和接地网电位升高的计算 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的计算 接地导体的规格要求和热稳定校验 接地电阻计算 【提示】我国接地规范脱胎于前苏联电站部制定的电气装置安装规程。本来主要针对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中性点接地),其它内容是后来逐步增加的。这种痕迹至今清晰可辨。,1 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1 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1.2 高压装置保护接地的范围 (1)下列部分(给定点)均应接地: 1)系统接地的中性点或中性点接地设备的接地端子 2)电机、变压器和高压电器等的底座和外壳; 3)高压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接地电器的接地端子; 4)发电机中性点柜外壳、发电机出线柜、封闭母线的外壳和变压器、开关柜配套的金属母线槽等; 5)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接地端子; 6)配电、控制和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 7)箱式变电站和环网柜的金属箱体; 8)电缆沟及电缆隧道内以及地上各种电缆金属支架; 9)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架构和钢筋混凝土架构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10)电力电缆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穿线的钢管和电缆桥架等; 【提示】楷体字为规范原文,下同。,1 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11)装有地线(架空地线,又称避雷线)的架空线路杆塔; 12)除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外,其他居民区内,不接地、谐振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无地线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 13)装在配电线路杆塔上的开关设备、电容器等电气装置; 14)高压电气装置传动装置; 15)互感器的二次绕组和铠装控制电缆的外皮。 【点评】相关的接地形成三种处理方式: A. 1、3、4项是系统接地,不是保护接地。 B.雷电保护接地这里全不列。 C.架空线路接地被拆开两处,且要求不一致!(红字、绿字分别对比) D.架空线路中插入冲击电阻换算,而条文规定的均为工频接地电阻。 (注:高压架空线路的接地部分规定: 1)6kV及以上无地线线路钢筋混凝土杆宜接地,金属杆塔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 。 2)除多雷区外,沥青路面上的架空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塔和金属杆塔,以及有运行经验的地区,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1 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2)附属于高压电气装置和电力生产设施的二次设备等的下列金属部分可不接地: 1)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干燥房间内,交流标称电压380V及以下、直流标称电压220V及以下的电气装置外壳,但当维护人员可能同时触及电气装置外壳和接地物件时除外。 2)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他低压电器等的外壳,以及当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金属底座等; 3)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架构上的设备(应保证电气接触良好),如套管等; 4)直流标称电压220V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支架。 【点评】蓝色文字从前苏联电气装置安装规程传承至今。按IEC标准,干燥场所的安全电压应为交流 50V、直流 120V;而前苏联至晚在四十年前就已改为交流 42V、直流 110V,某些条文也向IEC 靠拢了(参见1986年 第六版)。我们为什么还爱不释手呢。,1 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1.3 发电厂和变电所接地电阻要求 (1)直接接地系统和低电阻接地系统: 1)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宜符合下式要求: R2000/IG (1.3-1) 2)在符合本条(3)的规定(略)时,接地网地电位升高可提高至5kV。必要时,经专门计算且采取的措施可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可靠时,接地网地电位升高还可进一步提高。 (2)不接地、谐振接地、高电阻接地系统: 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但不应大于4: R120/Ig (1.3-2) 【点评】 接地电阻并非“神圣不可侵犯”,5000V比2000V高2.5倍,还可提高! 新规范取消了250/I的条款,但120V仍超过安全电压。 显然,靠接地电阻的要求,不能保证人身安全。,1 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点评】 A. 保证人身安全的实际措施 * 敷设以水平接地极为主的人工接地网,降低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 * 配备安全工具,如绝缘毯、绝缘手套、绝缘靴; * 室内实际上存在可靠的总等电位联结。 这些措施不能用于变电所之外。因此,低压系统的保护接地应遵循IEC标准。 B. 接地电阻4数据的出处和应用 接地电阻4源于R120/,其中计算用接地电流I取30 A(原小接地电流系统的上限值)。长期以来,4被广泛采用,但其原始条件已改:30 A已改为10 A;而120 V无法解释。 某些人已把4当做“万能”数据,凡是提不出接地电阻要求时,就把它抛出来。例如,好多弱电系统设计规范均要求接地电阻4,可是那里既无120V电压,也无30A的接地故障电流。,2.低压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15,【提示】在IEC标准中,低压装置的保护接地是防电击要求的一部分。以下摘录采用与高压装置保护接地类似的表达方式,以便对比。 2.1 通则 (1)外露可导电部分应按各种系统接地型式的具体条件,与PE导体连接。 (2)可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单独地、成组地或共同地连接到同一个接地系统。 2.2 保护接地的范围 (1)故障防护措施采用自动切断电源时,外露可导电部分应接PE。 外露可导电部分是设备上能触及到的可导电部分,它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在基本绝缘损坏时带电。 注:电气设备的可导电部分仅在同已变成带电体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触时才变成带电体时,该可导电部分不被认为是外露可导电部分。 (2)故障防护措施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时,外露可导电部分不需要接地。,2 低压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2 低压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3)下列部分可以不采用故障防护(间接接触防护)措施,即可不接地: 1)附设在建筑物上,且位于伸臂范围之外的架空线绝缘子的金属支架; 2)架空线钢筋混凝土电杆内触及不到的钢筋。 3)尺寸很小(约小于50 mmX 50 mm) ,或因其部位不可能被人抓住或不会与人体部位有大面积的接触,而且难于连接PE导体或即使连接,其连接也不可靠的外露可导电部分; 注:上述例子有螺栓、铆钉、名牌和电缆夹子。 4)符合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要求的敷设线路的金属管或用于保护设备的金属外护物。 (4)采用下列保护措施时,外露可导电部分不应接地: 1)电气分隔; 2)特低电压SELV; 3)非导电场所; 4)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联结。,2 低压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2.3 保护接地的要求 保护接地和保护等电位联接是电击防护中故障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GB/T 50065未能全面、准确地列入IEC标准的要求。 IEC标准的要点如下: (1)TN系统: 1)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通过PE导体接至装置的总接地端子,该总接地端子应连接至供电系统的接地点。 2)故障回路的阻抗应满足下列要求: ZsIaU0 (2.3-1) 为减小故障回路的总阻抗Zs,PE导体应尽量靠近相线。 3)当线导体通过不连接到PE导体的外界可导电部分发生接地故障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2.3-2) 考虑线路接大地故障点接触电阻RE的不确定性,宜尽量降低变电所的保护接地电阻值。,2 低压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2)TT系统: 1) 由同一个保护电器保护的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都应通过PE导体连接至这些外露可导电部分共用的接地极上。 2)接地配置的电阻应满足的条件 RA In50V (2.3-3) 3)中性线不应重复接地。否则,可导致RCD误动。 (3)IT系统: 1)带电部分应对地绝缘或通过一足够大的阻抗接地。 2)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单独地、成组地或共同地接地。接地配置的电阻应满足以下条件: RAId50V (2.3-4) 3)发生第一次故障后在不同带电部分又发生第二次故障时应满足的条件: 当外露可导电部分成组地或单独地接地时,与TT系统相同;当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连接到同一接地系统时,与TN 系统的情况相似。,2 低压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点评】实际上,TN系统只有TN-C-S一种。 (1)从来没有“整个系统的N线和PE线合一的” TNC系统。 过去时期,工厂中电动机等用电设备接地用的穿线钢管是PE导体;普通工矿灯具是不接地的;插座回路接地用的专用芯线也是PE导体。(GBJ 65-1983规定:“ 第7.0.1条 携带式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芯线接地,此芯线严禁同时用来通过工作电流。严禁利用其他用电设备的零线接地,零线和接地线应分别与接地网相连接。”这就是说N与PE是分开的。所谓“过去时期采用TNC”,乃是以讹传讹。 (2)也不存在N与PE完全分开的TN-S系统。 为避免中性线电流通过非正常路径返回电源,变压器应在低压配电屏处一点接地。变压器引出的第四根导体必然是PEN,即使低压屏单设PE母线,低压屏的第四根母线也是PEN。 TN系统的变电所向另一建筑物时,宜采用TN-C-S系统;中性导体与PE导体在进入建筑物后再分开,可降低二者的电位差,对防电击和防电磁干扰均有利。,2 低压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提示】论述低压系统不同接地型式的兼容性时,必须明确前提。 (1)TN系统与TT系统的兼容性 1)同一电源供电的不同建筑物,可分别采用TN系统和TT系统。各建筑物应实施总等电位联接。 2)同一建筑物内宜采用TN系统或TT系统中的一种。这是因为TT系统需要分设接地极,在同一建筑物内难以实施。 3)TN系统可以向总等电位联接区以外的局部TT系统(如室外照明)供电。 (2) IT系统与TN或TT系统的兼容性 1)同一电源供电范围内,IT系统不能与TN系统或TT系统兼容。同一电源供电范围是指由同一变压器或发电机供电的有直接电气联系的系统。 2)同一建筑物内IT系统可以与TN系统或TT系统兼容,只要IT系统与T字头的系统不并联运行。,3.从共用接地装置到共用接地系统,22,3 从共用接地装置到共用接地系统,建筑物内通常有多种接地,如电力系统接地、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电子信息设备信号电路接地、防雷接地等。如果用于不同目的的多个接地系统分开独立接地,不但受场地的限制难以实施,而且不同的地电位会带来的不安全隐患,不同系统接地导体间的耦合也会引起相互干扰。因此,接地导体少、系统简单经济、便于维护、可靠性高且低阻抗的共用接地系统应运而生。 (1)根据电气装置的要求,接地配置可以兼有或分别地承担防护接地和功能接地两种功能。对于防护目的的要求,始终应当予以优先考虑。(GB16895.3-2004) (2)在一定条件下,变电所的保护接地和低压系统接地可以共用接地装置。( GB/T 50065-2011 、GB/T 16895.10-2010 ) (3)每幢建筑物本身应采用一个共用接地系统。(GB 50057-2010) (4)每个独立接闪杆或每组接闪线是单独的一个构筑物,应有各自的接地装置。 (5)功能上密切联系的一组邻近建、构筑物,宜设置一套共用接地系统。 【提示】下面重点分析、处理各“接地板块” 结合部的兼容问题。,4.关于高、低压共用接地装置问题,24,(1)GB/T 50065 把“高压配电电气装置的接地”单列一章。 “高压配电电气装置的接地”的特殊性在于变电所高压侧接地故障可导致低压电气装置暂时过电压。 (2)规范没有给出“高压配电电气装置”的定义,但从条文中可知,是指“向1kV及以下低压电气装置供电的”高压配电电气装置。这一定语用于“配电变压器”和“配电变电所”,其含义是明确的,而用于“高压配电电气装置”则可导致其内涵扩大化。 只有配电变电所内的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才可导致低压电气装置过电压;所外发生接地时,故障电流并不流经其保护接地电阻。因此,上级变电所的同级电压的配电装置不应包括在内。详见下页图。 (3)为避免同一变电站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出现不同电位危及人身安全,站内高、低压设备必须共用保护接地装置,并应称之为变电站的保护接地。 (4)所谓“高、低压共用接地装置”是指配电变电站的保护接地与低压系统接地的关系二者可以相互连接或分隔。,4 关于高、低压共用接地装置问题 4.1 概述,4 关于高、低压共用接地装置问题 4.1 概述,(5)下面根据GB/T 16895.10-2010,分析变电所高压侧接地故障在低压系统引起的工频应力电压和故障电压。,(1)变电所高压设备接地故障在低压系统引起的工频应力电压和故障电压的典型示意图如下:,4.2 变电所高压侧接地故障在低压系统内引起的暂时过电压,4.2 变电所高压侧接地故障在低压系统内引起的暂时过电压,(2)在低压系统内出现的工频应力电压和故障电压见下表。,4.2 变电所高压侧接地故障在低压系统内引起的暂时过电压,(3)由高压系统的接地故障所引起的低压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允许接触电压UTP ,其幅值和持续时间不应超过图11.9-2中曲线所给出的值。,4.2 变电所高压侧接地故障在低压系统内引起的暂时过电压,(4)由高压系统的接地故障所引起的低压装置中作用于设备的相对地绝缘上的工频应力电压(U1和U2),其幅值和持续时间不应超过下表中规定的值。 注:对于无中性导体的系统,U0应是相对相的电压。 【提示】 (1)表中数值是低压设备对于暂时工频过电压绝缘的相关设计准则,(见IEC60664-1)。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均应遵守绝缘配合的要求。 (2)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点评相关规范标准的防护措施了。,6.1.1 工作于不接地、谐振接地、高电阻接地系统、向1kV及以下低压电气装置供电的高压配电电气装置,其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且不应大于4: R50/I (6.1.1) 式中 R变电站考虑季节变化系数的变电站最大接地电阻,; I计算用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谐振接地系统为故障点残余电流,A。 【点评】 (1)不是“高压配电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而是配电变电所高、低压设备共用的保护接地。 (2) GB/T 50064-2014规定故障点残余电流不超过10 A,因此接地装置的电位升高不会超过50V。 (3)接触电位差不等于接地装置的电位升高。TN系统实施总等电位联结后,故障电压接近0V。 (4)TT系统不存在故障电压问题。,4.3 GB/T 50065-2011 有关规定点评,4.3 GB/T 50065-2011 有关规定点评,6.1.2 低电阻接地系统的高压配电电气装置,其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应符合本规范式4.2.1-1的要求,且不应大于4。 R2000/IG (4.2.1-1) 式中: R因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 IG计算用经接地网入地的最大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有效值,A。 【点评】这一条存在严重错误: (1)IG是根据上级变电站电源侧(如110kV直接接地系统)的接地故障电流计算的,与“配电电气装置”无关。上式的分母应为上级变电站中压侧(如10 kV低电阻接地系统)的接地故障电流,应由设计在100A1000A范围选取。 (2) 接地装置的电位升高不超过2000V这一规定,不符合低压电气设备绝缘配合要求。根据GB/T 16935.1-2008和 GB 16895.10-2010,基本固体绝缘应能承受持续时间5s的暂时过电压为U0+1200。 (3)引用式4.2.1-1纯属张冠李戴;不符合绝缘配合要求是不允许的。,4.3 GB/T 50065-2011 有关规定点评,7.2.5 向低压电气装置供电的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谐振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且变压器的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符合本规范第6.1.1条的要求,建筑物内低压电气装置采用(含建筑物钢筋的)保护总等电位联结系统时,低压系统电源中性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点评】 (1)符合第6.1.1条的要求,就是接触电位差肯定不超过50V。既然如此,何必再附加其它条件。 (2)GB/T 16895/IEC 60364系列标准以及 GB/T 50065-1011本身的7.2.10条均明确规定:当采用自动切断电源法作为防电击防护时,建筑物电气装置应实施总等电位联结。 “未采用总等电位联结”违背这一重要规定。 (3)不是“变压器保护接地”,应为变电所保护接地。,4.3 GB/T 50065-2011 有关规定点评,7.2.6 向低压电气装置供电的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工作于低电阻接地系统,变压器的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符合本规范第4.2.1条的要求,建筑物内低压采用TN系统且低压电气装置采用(含建筑物钢筋的)保护总等电位联结系统时,低压系统电源中性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当建筑物内低压电气装置虽采用TN系统,但未采用(含建筑物钢筋的)保护总等电位联结系统,以及当建筑物内低压电气装置采用TT或IT系统时,低压系统电源中性点严禁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低压电源系统的接地应按工程条件研究确定。 【点评】 (1)在国家标准中出现“未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有损中国形象。 (2) 变电所保护接地与低压系统接地分开,只是变电所高压系统接地故障在低压系统内引起的暂时过电压的防护的措施之一。当采用其它措施(如实施总等电位联结、适当选取接地电阻与中压接地故障电流)能保证人身和设备绝缘安全时,不应“严禁”共用接地装置, (3)既然GB/T 50065存在严重错误,我们就应采用GB/T 16895.10-2010/IEC 60364-4-44:2007,IDT。,(1)满足电压限值的措施: 1)“为满足电压限值要求,高压系统与低压系统之间的协调是必要的。符合电压限值要求,主要是变电所建设者/业主/运行者的责任。” 2)“满足电压限值要求的可能措施是,例如:将高压接地配置和低压接地配置之间分开;改变电压系统的系统接地;降低接地电阻。” 【点评】文字超简单,内涵极丰富。 后文据此原则给出了适用于各种高、低压系统组合情况的防护措施。 (2)变电所保护接地和低压系统接地可以相互连接或分隔: “若高、低压系统接地相互靠近,高压接地系统和低压接地系统可以相互连接或分隔。相互连接是常采用方式。若低压系统完全处在高压系统接地所包围的区域内,高、低压系统接地应相互连接。” 【点评】这一规定是现实而合理的。当高压设备完全被低压装置接地所包围时,同样适用这一规定。 后文据此原则分析了处理两种接地关系的实际条件,并给出了实施意见。,4.4 GB/T 16895.10-2010 有关规定讲解,4.4 GB/T 16895.10-2010 有关规定讲解,(3)各种高、低压系统组合情况的防护措施,4.4 GB/T 16895.10-2010有关规定讲解,(4) 配电变电保护接地与低压系统接地的实施 1)处理配电变电站保护接地与低压系统接地关系的实际条件: A.按防电击均压要求,变电站保护接地与所在建筑物的钢筋、金属管线等外部可导电部分不可分隔; B.按防电击总等电位联结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等电位连接的要求,低压电气装置和信息技术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与所在建筑物的钢筋、金属管线等外部可导电部分不可分隔; C.因此,同一建筑物内的变电站保护接地与低压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不可分隔。 2)配电变电站保护接地与低压系统接地相互连接或分隔的可行性条件: A.变电站保护接地与低压系统接地分设接地极仅适用于独立变电站; B.对于工业和民用项目中最常见的附设变电所,变电站保护接地与低压系统接地应相互连接。 C.与配电变电站同处一个建筑物的低压电气装置,可采用TN系统或IT系统,而采用TT系统是不可行的(无法另设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极)。 D.与配电变电站分开的建筑物的低压电气装置,可采用TN系统或TT系统,而采用IT系统的情况可不予考虑(分布于多个建筑物的IT系统难以满足供电连续性要求)。,5.防雷/防电击/防电磁骚扰共用接地系统,38,【提示】处理雷电防护接地与其它接地的关系,应根据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防雷击电磁脉冲的等电位连接要求: 1)所有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件的等电位连接; 2)防雷区界面处的等电位连接; 3)电子系统的等电位连接(功能接地和电子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 【点评】防雷击电磁脉冲的等电位连接比防电击总等电位联结更广泛。 (2)“每幢建筑物本身应采用一个共用接地系统。” (3)“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按50Hz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确定,不应大于人身安全所确定的接地电阻值。” 条文说明中进一步指出:“考虑到已采取严格的各种金属物与防雷装置之间的连接和均压措施,故不必要求很低的接地电阻。” “接地装置的布置和尺寸比接地装置的特定值更重要。” 【点评】规范摒弃分立接地的错误做法;注重雷电流的消散(包围面积、有效长度等),而淡化接地电阻值,明确不应大于按防电击要求;彻底消除了长期“被要求”不超过的影响。,5 防雷/防电击/防电磁骚扰共用接地系统,5 防雷/防电击/防电磁骚扰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等电位联结和共用接地系统的构成 【点评】本图可谓集大成者,2000版已收入,大家均已熟悉。 请注意,图中未出现接地装置,更遑论接地电阻值了。,6.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要则,41,6 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要则,【提示】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应以GB/T 16895.10-2010和GB 50057-2010为纲。其它规范与之不尽一致,宜择其善者而用之。 6.1 保护接地和功能接地 (1)保护接地和保护联结:当电子设备由低压交流或直流线路供电时,其外露可导电部分应接PE导体,并实施等电位联结。 (2)信号电路接地:保证信号具有稳定的基准电位而设置的接地。简称为信号地。 这个“地”可以是大地,也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底板、金属外壳或一个等电位面。 (3)电源工作接地:向电子设备供电的交、直流电路应根据系统要求接地。 6.2 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 (1)当接地线长度为波长的1/4或/4的奇数倍的时,阻抗趋近无穷大,相当于天线。为防止接地线接收或辐射干扰信号,其长度不宜超过/20。 (2)在频率为30kHz时,波长约为200m,宜采用单点接地。在频率为300kHz时,波长约为20m,接地线长度通常超过/20。因此频率为300kHz及以上时,应采用多点接地。在二者之间,可采用混合式接地。,6 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要则,6.3 信息技术装置接地的实施 (1)GB/T 16895.3-2004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和保护联结导体说明: “建筑物的总接地端子,通常可用于功能接地的目的。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它被认作接至接地极网络的连接点。” GB/T 16895.17-2002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548节: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装置和等电位联结的条文表述更为明确: 1)“建筑物中的总接地端子通常能用于功能接地。” 2)“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性接地可利用其供电回路的保护导体。” 3)“建筑物总接地端子可通过一根接地干线(包括裸母线排)加以延伸,以使信息技术装置能从建筑物中任何一点以尽可能短的距离与其联结和/或接地。”,43,6 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要则,GB/T 16895.17-2002还给出接地干线的具体做法: “注: 1 为了便于联结,接地干线宜是易于接近的,它宜在建筑物边界线内侧四周敷设成一个等电位联结环。 2 接地干线两点间的等电位联结效果取决于所用导体阻抗,而导体阻抗取决于它的截面尺寸和路径。在频率为50Hz或60Hz时(这是最常见的情况),采用截面为50 mm2铜导体是材料成本与阻抗之间的最佳折衷方案。”,6 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要则,(2) GB/T 16895.10-2010 给出了等电位联结导体和接地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老护理质量控制方案的制订
- 青岛西海岸新质生产力
- 2025年微生物学实验技巧培训考试答案及解析
- 民族工作相关课件
- 安全检测机构管理规定讲解
- 剪力、弯矩方程与剪力、弯矩图
- 2025年法医学法医病理学案例溯源分析答案及解析
- 民族声乐课件
- 2025年生物信息学基因组数据分析论述题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操作规范答案及解析
- 新版膳食指南2025电子版
- 卒中救治中心建设汇报
- 岳麓区夜市管理办法电话
- 蒙中医药课件
- 2025篮球裁判员培训
- 灯展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 【A市农药包装物回收现状调研分析2100字】
- 功能性益生菌筛选-洞察及研究
- 2025构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性能测试规程
- 物品抵押合同协议书模板
- 风险管理2025年风险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