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现代广州建筑的变迁,15行管三班 郑丹娜,想到建筑,你可能脑袋有各种各样的联想。老式的建筑充满历史的回忆,而新式建筑的美丽也让你感叹科技之美。以广州为例,生活的广州也是聚集着各式的建筑,珠江新城的美,而北京路历史的沉淀,沙面里带着西方建筑的印记,1862年广州城。,从观音山和村镇北部城墙上的北塔远望的广州,民国时期的广州城,这是清朝初期外国人绘画的广州城府图。 图中描绘了珠江及岸上的热闹场景,并对衙门、炮台等重要建筑进行了数字标识。,广州从来都是一座充满着历史的城市,改革开放前的它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风云。 余秋雨在五城记里写道: 广州历来远离京城,面对大海。这一方位使它天然地与中国千年封建传统构成了逆反。千里驿马跑到这里已疲倦不堪,而远航南洋的海船正时时准备拔错出发。 当驿马实在搅得人烦不胜烦的时候,这儿兀兀然地站出了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孙中山,面对北方朗声发言。一时火起,还会打点行装,慷慨北上,把事情闹个青红皂白。北伐,北伐,广州始终是北伐的起点。,北上常常失败。那就回来,依然喝早茶、逛花市,优闲得像没事人一样,过着世俗气息颇重的情感生活。 这里有着北伐,有着革命,但是这里也有建筑,有生活,有小市,有热闹,有自在。,这些建筑中,我最喜欢的是黄花岗,毕业前后去过不少次。最后一次是前年秋天,那天也是下着小雨,天灰蒙蒙的。当然,现在的广州,即使不下雨,大部分时间天也都是灰蒙蒙的,比北京好不到哪去。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位于白云山南麓,是为纪念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在广州举行反清起义中牺牲烈士而建的。这次起义失败,牺牲百余人。革命党人的遗体被陈尸在谘议局前的旷地上,惨不忍睹。同盟会会员、知名书画家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埋葬于此。 此地原名红花岗,因潘达微喜欢菊花,菊花又名黄花,有寒雪风骨的风节,因而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后来他有词曰:“行风雨岗前立,指点黄花是血”。1918年,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死难烈士,捐资修建了这座陵园。这次起义也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在这之前,同盟会已经举行了十一次反清起义,真可谓“屡败屡战”。但之前起义基本上依靠会党和雇佣军。唯独这一战,参加的都是同盟会精英。所以孙中山非常痛心,悲怆不已:吾党精华,付之一炬。后来,他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言之中写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大革命以成”。,黄埔军校原名为陆军军军官学校,时间太长了,只记得哪个地方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是“革命者来”。 八年抗战,主角还是黄埔师生,几乎每一次大战役都可以看到黄埔将领的身影,在上海、在长沙、在武汉、在缅甸,在四行仓库、台儿庄、昆仑关、雪峰山。 黄埔军校就是一个奇迹,恐怕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军事院校可以像黄埔那样,在短短的时间内培养大批军事精英,进而那么大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仅广东就有广州、高州、惠州三处。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在越秀山下,1929年动工,1931完成,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楼,外形恢宏壮美、金碧辉煌。在广州近代大型建筑中,是少有的民族风格建筑。大门,也使用了深绿色的琉璃瓦,用现在年轻设计师的话来说,是典型的“中国风”。 纪念堂大堂正门两侧,分别摆放着两个鼎,烧制于纪念堂建设时。据说,文革时期大破“四旧”,两个鼎上面的“民国”等字样被人弄掉了。纪念堂当时的老馆长,为了避免损坏古鼎,带领几个壮劳力,在半夜三更将它们埋进了东边的草地里。“文革”结束以后,再挖出来向游客展示。,黄花岗、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从一个侧面记载了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演变。 只是用的是建筑的形式,建筑其实就是一个历史,就如同衣服,美食一样,带着历史的印记。这是磨灭不掉的,能保留下来的都应该被铭记。,我们也可以看看近代的建筑,去比较一下。,1978年春季的广州市环市路 远方是当时最高的建筑物白云宾馆,1986年的广州,早晨推着自行车走过海珠桥的人流。,沙面 沙面法租界当局于1915年兴建的法国邮局历史照片,左下角为当时发行的邮票。,2012年2月28日,海珠桥正式封闭,进行为期18个月的大修;2013年9月1日,修复后的海珠桥正式恢复通车。,现在,广州人不会忘记,如今繁华的天河城、珠江新城在30年前还是一片片农田,当时广州最高的建筑物是白云宾馆,只有27层高。而居民出行主要依靠自行车和公共汽车30年后,广州市区里基本没有农田了,已经封顶的广州新电视塔建成后总高度将达到610米,成为“世界第一高塔”。广州的城市面貌在变迁,城市功能在扩大。 这就是广州30年的城市变化,今日的广州城与昨日的广州城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这是广州城市建设专家为广州建设的定位。在城市建设大投入的背景下,荒地变成了商贸中心,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而广州大型交通枢纽设施建设也飞速前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也初步形成。,说起广州,没有人不知道“小蛮腰”。历史的大浪淘沙,新兴之秀不断崛起,或许未来的某天,它不再一枝独秀。今天,小编带大家认识另一个本地新地标:广州之眼。与城市变迁相伴的,是地标的更迭。现在广州高楼遍地开花,曾经的地标建筑“爱群大厦”、“合景大厦”、“中信大厦”已然褪去了荣光。但无可否认的是,每一个年代里的地标建筑都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看当红地标小蛮腰几乎是所有第一次来广州的旅客们的游览之地,也还是本地人最爱游玩之地。它毫无质疑是当代广州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