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学校设计案例分析.ppt_第1页
第七讲学校设计案例分析.ppt_第2页
第七讲学校设计案例分析.ppt_第3页
第七讲学校设计案例分析.ppt_第4页
第七讲学校设计案例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讲 场地综合设计 教育建筑设计,问 题 ?,场地设计的直接依据是什么? 如何认识一个场地设计任务? 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总平面布置要点是什么?,影响场地设计的因素,场地设计的直接依据,设计任务的要求是场地设计的直接依据。设计的每一步推进都是在设计目标的引导下对具体要求的落实。 与设计要求的吻合程度是衡量设计完善程度的因素。 一个未充分满足设计任务的要求却实施了的设计将会给使用者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实际困难。,场地设计中未充分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设计,对场地设计设计任务的认识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项目的内容 (二)项目的性质 (三)项目的使用者,(一)项目的内容 项目的内容组成可以说就是它的功能组成。可分为 1、建筑物内部的内容 2、建筑物外部的内容 A、有直接功能要求的 B、为了辅助这些功能和建筑物内部功能的实现而具备的。,中小学场地设计涉及到的规范:,宜与居住区配套建设; 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无污染的安全地段。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等场所毗邻与公共娱乐场所、网吧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 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 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道路用地及广场用地。有条件时宜预留发展用地; 学校主要教室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同侧边缘路轨的距离不应小于30Om;与高速路、地上轨道交通或的城市主干道的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需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等措施; 中小学校应设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小学需设60m直跑道和200m环形跑道。中学需设置10Om直跑道和200m环形跑道及篮、排、足球活动场地。有条件的宜设置400m环形跑道; 各类教室的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或室外运动场地边缘间的最小允许距离应为25m; 学校校门不宜开向城镇主干道,主要出入口临街时,校门外应布置缓冲场地。如一般其入口和城市道路之间应有10m以上足够的缓冲距离,便于临时停车及人员集散。,学校布置实例,在某城市的一个呈南北狭长状基地内布置中学校园。基地北邻城市主干道(车流量超过每小时300辆),东邻次干道,南面为社区公园,西面为某居住区和农贸市场。学生的主要来校人流在北侧的城市主干道方向常年风向为西北风。 要求根据已知的学校建筑物单体参考平面形状,对学校的总平面进行合理的布置,考虑连廊以方便联系(不要求道路布置)。 其中16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作为每周一次升旗、节日聚会、表演剧场等功能使用形状可以变化。,学校场地设计分析,首先选择合适的主校门位置: 学校出入口: 利于大部分学生方便、短捷地出入学校。 不宜把主校门设置在主干道上,则考虑在东面次干道上,位置靠近北面主干道。 对学校功能区在基地上进行大致划分: 三个功能区: 教学实验区。三个教学楼(包括一个实验楼)、图书馆及室外活动场地; 体育活动区。包括田径运动场、篮球场、风雨操场; 生活服务区。包括三个宿舍楼、食堂;另外还有一个行政楼。 其中,行政楼宜靠近教学实验区,风雨操场应和教学实验区联系方便,食堂应在基地的下风向位置。 根据功能分区的位置划分,在总平面内布置各个建筑。,第一种方案:运动场相邻基地东侧道路,对道路景观没有产生作用。宿舍楼、食堂远离基地东侧道路的次入口,后勤服务不方便,而食堂的送菜、出垃圾的流线横穿基地,易影响卫生环境。同时食堂位于上风向,不适宜。 第二种方案:宿舍楼的建筑造型有助于对基地东侧道路的景观塑造,可以和教学楼、风雨操场共同作用形成基地东侧道路的良好景观。 运动场和居民区相邻,应了解居民区内相邻之处的建筑性质,以确定其接受噪声的能力,比如如果为居住区的绿地或社区,则运动场的噪声不会影响其正常使用要求;如果为住宅楼,则应具体考察住宅楼的方向和学校运动场使用方式,或者通过屏蔽噪声处理,避免建成后产生纠纷。 宿舍楼、食堂相邻基地东侧道路的次入口,后勤服务流线方便。,正对主校门的区域宜规划为教学实验区,即基地北面为教学实验区。 对于教学实验区,教学楼保证日照,南北向。其外墙间距保持25m.由于对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对应学校一侧的机动车车道边缘距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应80m,把行政楼安排在主干道和教学楼之间,减少面积的浪费,位置也比较适宜。 教学楼群设置在西面时,室外活动场地和图书馆则布置在东面。这样教学区和农贸市场相邻,容易受到噪声干扰。而室外活动场地是作为每周一次升旗、节日聚会、表演剧场等功能使用的,此时出入学校的人流会干扰影响活动场地上的行为,使其功能偏向入口广场,失去原来的功能要求;图书馆也会因为在其前经过的人流因其流量过大而受到干扰。 因此选择教学楼群设置在东侧。 由于图书馆需要比较安静的环境,如果把图书馆放置在教学区西北侧,那么图书馆北侧受到(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300辆)主干道交通噪声干扰,其西面相邻的农贸市场噪声卫生问题,也会严重干扰图书馆,则考虑图书馆放置在教学区西南侧,在教学区西北侧设置室外活动场地,建筑对活动场地形成比较完整的围合。,(二)项目的性质 项目的性质是一种抽象的要素,是设计任务的背景性要求。 1、项目的类型属性 项目的类型属性是由它的基本功能决定的。 场地设计应对项目的类型属性有所反映和表达。 项目的类型属性也是场地设计确定其基本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根本依据。,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碑 杨廷宝、齐康,博鳌蓝色海岸 严迅奇、承孝相,2、项目的个体特性 项目的个体特性是相对于它的类型属性而言的,如果说类型属性是项目性质的宏观表现,那么个体特性则是项目性质的微观表现。,美津博物馆 “如果你注意日本寺庙与景观结合的所有方式,你多少会发现它们的剪影与山脉之间的和谐关系,我不想放弃这些,相反我要从中学习” 贝聿明,“幸好自然公园法的限制帮了我们的忙。他们只允许我们对外暴露部分建筑,并限制了高度,这限制其实帮了我们,由于必须在环境的限制条件下做设计,我们的设计因此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协调。” “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其次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虽然这一建筑建于现代,但我有责任尊重千百年发展而来的传统,而事实上,这两者也是相关的。” 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建筑物的大部分必须是地下的。问题是如何在面积有限和地形制约的情况下建造大面积的地下建筑?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往下挖,将建筑物建于其中,但这种做法既贵又慢,而且我们还面对了地震问题。最后的解决办法主要是营造人提出的,即挖土并将建筑物建于其中,再将土盖上。当时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县政府提出申请,县政府的回答是:“你们可以这么做,但必须将同样的树木种上。”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因此,建筑物与自然更有效地融合了。,博物馆的人口至关重要,我的业主为了得到这片位于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花了很多心血。这里被视为是圣地,曾经是一座重要庙宇的选址,这也要求我们得尽力把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程度 我主要设计灵感其实是取材于日本江户时代的农舍。 因为它(整个屋顶结构)能产生高低起伏的效果。钢结构的四面体重叠而成的结构牢固,空间错综复杂,与江户时代木结构农舍的主梁相似,由于我们只能将建筑物的一小部分暴露于外,我决定以玻璃覆盖。为此我必须做遮阳处理,我有深用了仿木的铝材,这些“木制”遮光片能把透过的阳光带人空间。但这些细节处理只是次要的。 如我先前说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其次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虽然这一建筑建于现代,但我有责任尊重千百年发展而来的传统,而事实上,这两者也是相关的。 贝聿明谈贝聿明,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对我是一种挑战。如何在苏州这座古城设计出既能与周围环境协调,又能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博物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接受了这个挑战。 苏州的专家提出“苏而新,中而新”的想法。我也同意,但说来容易做来难,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贝聿明,关键是如何做到“苏州味”和创新之间的平衡,我们在 “苏而新,中而新”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譬如我不用瓦片就是这个道理。和石材相比,瓦片易碎,又不易保养。我所采用的青色花岗石材既便于护养,又与苏州的粉墙黛瓦格外协调。另外,在建筑的高低处理上也做了一些文章。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也是苏州古城的一大特点。 大门的处理也很重要,大门要有气派,但又得有邀人人内的感觉。我记忆中的许多所谓“深宅大院”,包括我儿时玩耍的“狮子林”,大多是高墙相围,朱门紧闭。而博物馆是公共建筑,我想在这里用一些新的设计手法,让博物馆更开放一点,更吸引人。同时,游客一进大门,就应感受到堂堂苏州博物馆的气派。 园林是苏州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建筑来的造园历史可追溯到到千余年之前,阿房宫赋中的“五步一楼,十 步一阁;廊腰漫回,檐牙高啄”便是古人对建筑及园林艺术的一描写。中国古画中的风景写意层层相叠,气势磅礴,却又不失之人文之意。中国园林历史之悠久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的.我希望能在苏州博物馆的园林做出新意。,(三)、项目的使用者 项目的使用者也就是它的服务对象,使用者的需求是设计任务要求的一个重要侧面。 回答: 谁是使用者 为什么要使用场地 怎样使用,1、使用者的人群构成 2、使用者的行为要求,场地设计实例:洛克菲勒中心,实例:轮椅坡道,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景观 建筑无障碍设计 P232页,实例:盲道,实例:幼儿园场地设计,根据使用者决定的总平面布置要点: (1)幼儿园的主要居室,在冬至日这天获得满窗有效日照3h。 (2)幼儿园中游戏场地日照应充足。幼儿园每班专用游戏场地的面积应60平方米。室外共用游戏场地面积宜 18020*(幼儿园班数一1)。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30m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0.3 m的戏水池等。 (3)幼儿园宜有集中绿化用地面积,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基地边界、游戏场地、绿化等用的围护、遮拦设施应安全、美观、通透。 (4)幼儿园宜在供应区内设置杂物院,并单独设置对外出入口。 (5)音体活动室的位置宜临近生活用房,不应和服务、供应用房混设在一起。单独设置时,宜用连廊与主体建筑连通。,某社区规划在一基地内将建造一个小型幼儿 园,有5个班级。建筑退道路红线5m,退分界 线3m。 要求根据建筑单体参考平面,在基地内合理布置。同时要求布置面积为60平方米的室外专用场地(附属于每个班级)、面积500平方米的室外共用场地、200平方米的集中绿化区。并标注出人口,不要求布置道路和绿化。,根据服务区和供应区的性质(供应区还要考虑风向及场地形状因素),布置在基地北侧,和道路联系。 按平面形状及基地与道路关系,将半圆形的服务区布置在右侧,供应区设置一个杂物院,布置在左侧。 生活区布置在基地中间,长向和东南边界线平行,使室外场地规整又基本为南北向。 在生活区南侧场地的东角布置音体活动室,让室外场地无建筑物遮挡,适于儿童在阳光下的健康成长。 生活区分别和服务区、供应区、音活动室连廊相接。注意退线。布置活动场地及绿化 标注出入口性质,完成总平面。,场地设计中由使用者决定的幼儿园的总平面布置要点。 (1)幼儿园的主要居室,在冬至日这天获得满窗有效日照3h。 (2)幼儿园中游戏场地日照应充足。幼儿园每班专用游戏场地的面积应60平方米。室外共用游戏场地面积宜 18020*(幼儿园班数一1)。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30m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0.3 m的戏水池等。 (3)幼儿园宜有集中绿化用地面积,并严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