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pdf_第1页
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pdf_第2页
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pdf_第3页
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pdf_第4页
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2、太阳高度角 3、长日照作物 4、相对湿 度 5、温度年较差 6、季风环流 7、副热带高压 8、农业气候资 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_到_之间,通常把一 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_降水,主要是由 _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称为_降水,主要是由_引起 的。 2、由于地球的_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地轴与 地球公转轨道面不_,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向_,因而形 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_辐射,地面和大气向外发 出的辐射,主要是_辐射。 4、植物在_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反应更为敏感, 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_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_和_成正比,与_成反 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_上的_。当台风在_以西, _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 编号,并密切监视其动向。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10分,每小题1分,请把正确的答案A. B. C或D填 在下表中) 题号12345678910 正确答案 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中,占总能量比例最大的部分是: 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D、长波辐射. 2、对植物光周期起作用的光谱,主要是: A、黄绿光 B、红橙光 C、蓝光 D、紫光 3、北半球的夏季(),各地的日照时间随纬度增加而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4、土壤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辐射 、分子热传导 、土壤的流动 、潜热释放 5、晴朗的白天,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 A、增加 B、减少 C、变化不大 D、不变 6、当冷暖气团相遇且势力相当是,形成的锋面称为 A、冷锋 B、暖锋 C、静止锋 D、锢囚锋 7、常带来晴好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切变线 B、低压 C、高压 D、锋面 8、冬季危害广东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 A、寒潮 、寒露风 、晴暖天气 、台风天气 9、表征一个地方的水分资源多少,常用 A、地下水量 B、水库水量 C、降水变率 D、年降水量 10、广东的气候属于 A、亚热带海洋气候 B、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共5分,每小题1 分) 1、太阳直射地球上的位置的地理纬度称为太阳赤纬,其变化范围 是6627。() 2、在高温季节,松土对表层土壤有增温效应,对下层土壤有降温 效应。() 3、生物学下限温度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低温 度。() 4、形成云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有上升运动和大气中有足够的水汽。 () 5、我国是容易形成气团的国家,所以我国在冬天常受蒙古气团的影 响,夏天常受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 五、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举例说明农业生产对积温的利用。 2、简述大各成分的生态作用。 3、简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形成和季节性活动规律。 4、简述农田小气候的特征。 六、问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1、影响广东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哪几种?试举出你学过的 其中二种,详细说明其定义、出现的时间、概况及带来的危害和防御的 措施. 2、最高、最低温度表的构造有什么特征?怎样安装?观测完最 高、最低温度后应如何进行调整? 3、学习农业气象学课程后你有哪些收获?对搞好专业学习有哪 些具体帮助?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今后这门课程应从哪几方面进行 改革? 七、计算(9分): 一、水仙从浸泡根球到开花需大于10的有效积温250日度,若浸 泡后日平均气温为20,问水仙从浸泡到开花需多少天? 解:根据A=(ti-B) 有:250=(2010)=N(2010) 即:N=25(天) 答:水仙从浸泡到开花需25天。 二、根据积温法则,控制昆虫发育速度。 玉米螟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从卵到成虫需有效积温235日 度,若求28天后放蜂,应放在什么温度下饲养赤眼蜂可在28天后按时 放蜂。 解:根据积温法则:A=N*(TB) 可计算出所需温度:T=A/NB T=23528+5=13.3 答:应放在13.3的温度条件下饲养赤眼蜂可在28天后按时放蜂。 三、国槐尺蠼卵放在19和17两种温度下观察,得知它们发育成 幼虫的日期分别为8天和4.5天。求昆虫国槐尺蠼的发育起点温度。 解:在第一种温度条件下:A=N1(T1B) 在第二种温度条件下:A=N2(T2B) 由上两式整理出:B=(N1T1N2T2)/(N1N2) 即:B=(8*194.5*27)/(84.5)=8.5 答:昆虫国槐尺蠼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 参考答案一 一、(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4、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 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1500mm,2000mm,前汛期,锋面,后汛期,台风。2、自,垂直,保 持不变。3、短波,长波,4、繁育期,临界期。5、风速,饱和差,大 气压力。6、热带海洋,强烈气旋,东经180度,赤道。 三、(共10分,每小题1分) B,B,A,B,B,C,C,A,D,D 四、(共5分,每小题1分) 1、,其变化范围是2327。2、。3、,能忍受的。4、。 5、我国是不容易形成气团的国家。 五、 (共20分,每小题5分) 1、可用于鉴定各地的热量资源,可预报作物和昆虫的生育期,可作 为作物品种特性的指标。 2、干空气:N2是植物氮素的来源,O2是动植物新陈代谢必不可少 的物质, 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温室气体;H2O是水分 循环主要的环节;固体和液体微粒:是形成大气降水的凝结核心;大气 污染物: CO对动物有害,SO2对植物和动物有害。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 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呈季节性的南北位移, 随大气环流的变化东西摆动。是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西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及临近地区主要的天气特征为:(1)在高 压中心附近,天气晴朗、闷热,易产生干旱天气。(2)在副高的西北 边缘,常有西风带的天气系统(锋面、槽线、切变线等)与其相互作 用,形成很强的降水带。(3)在副高的南侧,常形成台风。我国天气 气候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不同,每年都有很大变化。 4、光照强度由植株顶部向下递减,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在 植株高度的23处,农田的湿度取决于天气和土壤水分,风速从植株根 部向上不断增大。 六、(共30分,每小题10分) 1、台风、暴雨、干旱、洪涝、寒潮、低温、霜冻、高温等。洪涝是 指一段的时间降水,雨量过于集中,导致地面径流量大,使江河泛滥, 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的土地,使城市和农田被淹所造成的灾害。广东洪 涝灾害的特点是:降水集中,范围广,每年36月是前汛期暴雨,79 月是台风暴雨。防御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有:有规划地修筑堤防、水 库,管好、治好河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合 理分洪泄洪,绿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及时救灾复产。干旱是指植物 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以致使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甚至死亡的现 象。干旱缺水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防旱抗旱应采取的 措施:选择抗旱优良作物品种;采用节水技术和措施。 2、最高温度表的感应液还是水银,其结构与普通温度表基本相 同,不同之处是在其感应球部内嵌一枚玻璃针,针尖插入毛细管使这一 段变得窄小成为窄道,当环境温度上升时,感应球部水银体积膨胀,迫 使水银挤过窄道进入毛细管;在降温时,因水银的内聚力小于窄道处水 银与管壁的摩擦力,水银柱在窄道处断开,窄道以上毛细管中的水银无 法缩回感应球部,因此,水银顶端对应的读数即为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经 出现过的最高温度;安装:水平放置,且应先放感应部分,调整:每次 观测后,用手握住表身中上部,用力甩动几次,直到水银柱读数接近当 时的温度。最低温度表构造的主要特征是在温度表毛细管的酒精柱中, 有一个可以滑动的哑铃状游标,游标远离感应球部一端所对应的温度读 数,即为过去一段时间曾经出现过的最低温度;安装:水平放置;调 整:每次观测后,将感应球部向上抬起,表身倾斜是游标滑到毛细管酒 精柱的顶端,调整后放回原处时,应先放表身,后放感应球部,以免游 标下滑。 3、要点:收获;问题还有哪些需要解决;改革的方向。 七、计算 复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共16分,每小题2分) 1、 太阳高度角 2、 辐射的粒子性 3、 温度年较差 4、 相 对湿度 5、 大气环流 6、 华南静止锋 7、 天气系统 8、 小气候 二、填空(共14分,每空1分) 1、 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_辐射,地面和大气向外发 出的辐射,主要是_辐射。 2、 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最容易发生分子散射的光是_。 3、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 4、水分在植物体中以两种方式参与其生命活动,一是_, 即 _所表现的生理作用,二是_,即将水有机地_到植物 组织中去。 5、气旋是指中心气压_四周的水平涡旋,在北半球,气旋内空 气作_方向旋转。 6、 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_与_相结合,冬季_与 _相结合,夏季具有海洋性,冬季具有大陆性。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10分,每小题1分,请把正确的答案A. B. C或D填 在下表中) 题号12345678910 正确答案 1、地球大气的最高层,称为 A.平流层 B.电离层 C.热层 D.对流层 2、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中,占总能量比例最大的部分是: 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D.长波辐射. 3、海洋(水体)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A辐射 B分子热传导 C海水的各向流动 D潜热释放 4、常带来晴好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切变线 B.低压 C.高压 D.锋面 5、冬季危害广东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 A寒潮 B寒露风 C晴暖天气 D台风天气 6、海陆风形成的主要因子是: A.热力因素 B.动力因素 C.动力和热力因素 D.大气环流因 7、常用气候要素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这些气候要素包括: A日平均温度,年降水量 B日平均温度,干燥度 C年平均温度,干燥度 D年平均温度,日降水量 8、表征一个地方的水分资源多少,常用 A.地下水量 B.水库水量 C.降水变率 D.年降水量 9、下列哪个城市的年平均降水量最大: A北京 B西安 C兰州 D广州 10、下列哪种措施无助于改善气候: A围海造田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林 D种植草坪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共10分.每小题2分) 1、生物学下限温度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低温度。 () 2、在高温季节,松土对表层土壤有增温效应,对下层土壤有降温效 应。 () 3、我国是盛行季风的国家。() 4、作物的蒸腾系数愈大,对水分的利用率就愈高。() 5、形成云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有上升运动和大气中有足够的水汽。() 五、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 简述太阳辐射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2. 简述作物三基点温度的规律。 3. 简述防风林带的作用。 4. 简述广东气候的特征。 六、问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洪涝?广东今年的洪涝有什么特征?防洪抗涝应采取哪些 措施? 2、什么是干湿法?试说明用干湿法测量空气湿度的原理。 3. 什么是气候?描述气候的要素主要有哪些?人类活动主要从哪些 方面影响气候?怎样才能使气候向着有利于人类生活的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二 一、(共16分,每小题2分) 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2、辐射以粒子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3、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之 差。 4、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地球上各种规模大气运动的综合状况。 6、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与南方的暖空气在华南地区相遇,两者势均 力敌,形成的准静止锋面。 7、能够显示大气中天气变化及其分布的独立系统。 8、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 一样,形成近地层及土壤上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称为小气 候。 二、(共14分,每空1分) 1、短波,长波。 2、蓝紫光。 3、地面吸收了太阳的短波辐射后,再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外发出辐 射。 4、过渡,蒸腾,存留,结合。 5、低于,逆时针。 6、高温,多雨,寒冷,干旱 三、(共10分,每小题1分) C,B,C,C,A,A,C,D,D,A 四、(共10分,每小题2分) 1、,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2、。3、 。4、对水分的利用率低。5、。 五、(共20分,每小题5分) 1、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和气候变化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年总量随 纬度的分布,决定了各纬度的年平均温度,也形成了热带、温带、寒 带;同一纬度上,辐射量随季节的变化,导致了各地的冷暖交替。 2、不同植物,其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植物不同品种、在不同生育 期,三基点温度不同;一般说来,最低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 布影响较大。 3、减弱强风的危害,涵养水分,固定和改良土壤,净化空气,降低 噪音,改善气候环境。 4、年平均温度较高,介于19.623.4之间,温度的年较差由南向 北逐步增加,为12.019.2,年平均霜日由北向南逐步减少,为0 15天;年平均降水量较大,介于13802526mm,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 匀,降水的时间分布也不均匀,有2个高峰:46月份的华南前汛期,7 9月份的后汛期(台风降水);夏秋辐射强,春季湿度大,春夏云量 多。 六、(共30分,每小题10分) 1、洪涝是指一段的时间降水,雨量过于集中,导致地面径流量大, 使江河泛滥,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的土地,使城市和农田被淹所造成的 灾害。广东今年洪涝灾害的特点是:降水集中,范围广,北江和西江流 域都有大范围降水,从6月18日至6月23日,有些地区的降水量超过了 1000 mm,导致北江和西江流域超出警戒水位,并淹没了沿江的一些城 镇和农田,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防御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有:有规划地 修筑堤防、水库,管好、治好河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天气预报 的准确率,合理分洪泄洪,绿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及时救灾复产。 2、通过测定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及当时大气压力、风速,求出 空气湿度的方法,称为干湿法;原理:用两支型式和尺寸均相同的温度 表,其中一支作为干球温度表,另一支的球部包上一层洁净纱布,并用 蒸馏水保持湿润,作为湿球温度表。当空气中水汽未饱和时,湿球温度 表将由于球部的水分蒸发,读数降低,空气愈干燥,蒸发愈大,湿球温 度表的读数愈低。干球温度表与湿球温度表读数的差值取决于当时环境 的空气湿度,从而可以利用干球温度表与湿球温度表读数的差值及当时 大气压力、风速,求出空气湿度。 3、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的综合。气候要 素是表示气候特征的量值,主要包括:(1)各种气象要素的平均值; (2)各种气象要素的极端值、变化值;它们出现的频率、时间和分 布。(3)一些综合指标,如干燥度、大陆度等。人类活动主要从改变 空气的成分及比例、改变了下垫面(地面)状况两方面影响气候;人类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减少对海洋的污染和破坏,减少co2、 大气污染物、氟化物的排放等一系列措施,使气候向着有利于人类生活 的方向发展。 复习题三 一、 名词解释(共16分,每小题2分) 1、太阳常数 2、短日照植物 3、蒸腾系数 4、绝对湿度 5、锋面 6、季风环流 7、气候要素 8、保护地 二、填空(共14分,每空1分) 1、大气中的层能强烈吸收紫外线,能强烈吸收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光部分吸收很少。 2、北半球的冬半年(90时,应取补角(即用180h作为 太阳高度角)。 也可根据 h=90| 进行计算,就不需考虑取补角的问题(建议用后一公式计算)。还应注意 对南半球任何地区,应取负值;在北半球为冬半年(秋分至春分)时, 也取负值。 例 计算当太阳直射20S时(约11月25日)在40S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解:已知= 40(在南半球) =20 h=90(40)+(20)=110 计算结果大于90,故取补角, 太阳高度角为:h=180110=70 也可用上述后一公式直接得 h=90| = 90|40(20)|=70 3. 计算可照时间 大致分三步: (1) 根据公式: cos0 = tgtg 计算cos0 的值。 (2) 计算反余弦函数值0 ,得日出时角为0 ,日落时角为+0 (3) 计算可照时间20 /15(其中0 必须以角度为单位)。 例 计算11月25日武汉的可照时间。 解:由附表3可查得=20,武汉纬度=30 cos0 =tgtg=tg30tg(20)=0.210138 0 =77.87 即:日出时角为77.87(相当于真太阳时6时49分), 日落时角为77.87(相当于真太阳时17时11分)。 可照时间=20/15=277.87/15=10.38小时 4. 计算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 根据公式: Rsb=Rsc?am sinh 大致分三步进行计算: (1) 计算太阳高度角的正弦sinh (参看第1,2两部分)。 (2) 计算大气质量数,一般用公式 m=1/sinh (3) 计算Rsb 例1 计算北京(取=40N)冬至日上午10时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 密度(设Rsc=1367瓦?米-2 ,a=0.8)。 解:已知=40,=2327(冬至日),=30 sinh=sin40sin(2327) + cos40cos(2327) cos(30)=0.352825 m=1/sinh=1/0.352825=2.8343 Rsb=Rsc?am sinh=13670.82.83430.352825=256.25 (瓦?米-2 ) 例2 计算武汉(为30N)在夏至日正午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已知 a=0.8)。 解:已知=30,=2327, 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90=90302327=8327 m=1/sinh=1.00657 Rsb=Rsc?am sinh=13670.81.00657 sin8327=1084.87 (瓦?米-2) 例3 当太阳直射南半球纬度18时,试求我国纬度42处地面上正午时的 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已知大气透明系数为0.7,太阳常数为1367瓦?米-2)。 解:已知=42 =18 a=0.7 正午时:h=90+=904218=30 m=1/sinh=1/sin30=2 Rsb=Rsc?am sinh=1367(0.7)2 sin30=334.9 (瓦?米-2 ) 5. 计算坡面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 坡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计算式为: Rsb坡=Rsc?am sin 其中为太阳光线与坡面的夹角。 Rsb坡的计算步骤与上述水平面上Rsb的计算类似,但在第2步(计算m) 后,应确定夹角。 例1 计算武汉(为30N)冬至日坡度为20的南坡和北坡在正午时的太阳 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设透明系数a=0.8)。 解:已知=30,=2327,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90|=90 |30(2327)|=3633 m=1/sinh=1/sin3633=1.6792(注意:此处计算m时不能用代替h)。 对于南坡,正午时=h+坡度=3633+20=5633 Rsb南坡=Rsc?am sin=13670.81.6792 sin5633=784.14 (瓦?米-2 ) 对于北坡,正午时=h坡度=363320=1633(如果北坡坡度大于h时 则无直射光,即 Rsb北坡 =0) Rsb北坡=Rsc?am sin=13670.81.6792 sin1633=267.71 (瓦?米-2 ) 由此题可知冬季南坡暖而北坡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Rsb南坡和Rsb北坡 的差别。 例2 在46.5N的某地欲盖一朝南的玻璃温室,为了减小反射损失,要使 冬至日正午时太阳直接光线垂直于玻璃面,试问玻璃面与地平面的夹角 应是多少?冬至日正午时到达玻璃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多少(已 知太阳常数为1367瓦/米2 ,透明系数为0.8)? 解:已知=46.5,=23.5,a=0.8 (1) h=90+=9046.523.5=20 m=1/sinh=1/sin20=2.923804 玻璃面与地平面的夹角=90h = 9020= 70 (2) 玻璃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 Rsb坡=Rsc?am sin =1367(0.8)2.923804 sin90=711.9 (瓦?米-2 ) 例3 在北纬36.5处有一座山,其南北坡的坡度为30,试求冬至日正午时 水平地面上及南北坡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设大气透明系数为 0.8, 太阳常数为1367瓦?米-2) 。 解:已知=36.5,=23.5,a=0.8,坡面坡度=30 h=90+=9036.5+(23.5)=30 m=1/sinh=1/sin30=2 水平地面上直接辐射能量密度Rsb=Rsc?am sinh =1367(0.8)2sin30=437.4 (瓦?米-2 ) 南坡:Rsb南坡=Rsc?am sin=Rsc?am sin(h+)=1367(0.8)2 sin60= 757.7(瓦?米-2 ) 北坡:Rsb北坡=Rsc?am sin=Rsc?am sin(h)=Rsc?am sin0=0 由此题可知,一般来说冬季正午南坡上的太阳直接辐射最强,而对坡度 大于太阳高度角的北坡,则无太阳直接辐射。所以南坡为温暖的阳坡, 北坡为阴冷的阴坡。 六、问答题: 1. 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异同是什么? 答:二者都是以电磁波方式放射能量;二者波长波不同,太阳辐射能量 主要在0.154微米,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能量最大的波长为 0.48微米。地面辐射能量主要在380微米,为红外线,能量最大的波长 在10微米附近。二者温度不同,太阳表面温度为地面的20倍,太阳辐射 通量密度为地面的204倍。 2. 试述正午太北半球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答:由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可知在太阳直射点处 正午时h最大,为90;越远离直射点,正午h越小。因此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规律为: 随纬度的变化:在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随着纬度的增大,正 午h逐渐减小;在直射点以南的地区,随的增大,正午h逐渐增大。 随季节()的变化:对任何一定的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接近,正午h逐 渐增大;随直射点的远离,正午h逐渐减小。例如北回归线以北的地 区,从冬至到夏至,正午h逐渐增大;从夏至到冬至,正午h逐渐减小。 在90的地区(极圈内),为极夜区,全天太阳在地平线以下。 3. 可照时间长短随纬度和季节是如何变化的? 答:随纬度的变化:在北半球为夏半年时,全球随纬度值的增大(在南 半球由南极向赤道增大),可照时间延长;在北半球为冬半年时,全球 随纬度值的增大可照时间缩短。 随季节()的变化: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随增大(冬至到夏 至),可照时间逐渐延长;随减小(夏至到冬至),可照时间逐渐缩短; 南半球与此相反。 在北半球为夏半年(0)时,北极圈内纬度为(90-)以北的地区出现极 昼,南极圈内同样纬度以南的地区出现极夜;在北半球冬半年(rd_时,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 当_rrd_时, 大气是稳定的, 当_r=rd_时, 大气属中性. 6. 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 称_鞍型场_. 7. 切变线是风向, 风速发生_切变_的狭窄地区. 8.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_气旋_区内,气压从中心向外增大. 9.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洋面的上_气旋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热带气 旋_, 强台风袭击时, 常常带来_霉雨_的天气. 10. 农业光能资源, 主要包括_生理辐射_, _实际日照时数_, _日照百分率_三种. 三. 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 1. 随着海拨高度的增加, 太阳直接辐射相对_ B _, 其光谱中紫外线 和蓝紫光成分相对_. A. 增强, 减小 B. 增强, 增多 C. 减小, 减小 D. 减小, 增大 2. 可见光谱区主要是指_ C _的波谱部分. A. 小于0.38 B. 3-5 C. 0.39-0.76 D. 大于760 3. 向上或向下运动的气块, 具有返回原高度的趋势, 则称这时的大气是_ B _的大气. A. 不稳定 B. 稳定 C. 中性 D. 干洁 4. 夏季支配我国近地面气流的两个大气活动中心是_ A _. A.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 B. 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 C.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 D. 西伯利亚高压和印度低压 5. 玻璃温室对太阳短波辐射透射率_ B _, 对地面长波辐射透射率 _. A. 高, 高 B. 高, 低 C. 低, 高 D. 低, 低 6. 作物封垄后, 夜间农田上温度最低点一般出现在_ D _. A. 地面上 B. 植株顶上 C. 内活动面附近 D. 外活动面附近 7. 在南岭山脉一带出现的静止锋, 通常称为_ C _静止锋. A. 昆明 B. 南岭 C. 华南 D. 西南 8. 华南地区寒露风危害籼稻的指标是: 日平均气温_ B _, 持续_. A. 20, 3天以下, B. 22, 3天以上 C. 20, 3天以下, D. 20, 3天 以上 9.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的洋流, 一般称为_ A _. A. 寒流 B. 暖流 C. 对流 D. 平流 10. 下列哪一种云属于中云, _ C _ A. 积云 B. 层云 C. 高积云 D. 卷层云 四. 判断题(每小题2分, 共10共 你认为对的, 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的 打“) 1. 赤道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不垂直, 通常粗略地认为是66.5的交角. ( ) 2. 地表面日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是午后13时左右( ) 3. 我国雨季起止日期和季风进退日期有关, 雨季开始日期比夏季风开始 盛行日期要早些. ( ) 4.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和重要区别之一是: 前者春温低于秋温, 后者 春温高于秋温.( ) 5.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 不仅反映在风的季节度换上, 也反映在温度, 降 水等主要气候要素上. ( ) 五. 问答题: (每小题10分, 共30分) 1. 概述耕翻的农业气象效应. 耕翻后土壤表层变得粗糙,土壤反射率降低,土表吸收太阳辐射增 大,土表有效辐射增加。耕翻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大,土壤热容量和 导热率减小,白昼夏季土壤表层温度比未耕地的高,具增温效应,土 壤下层温度较低,具降温效应。夜间冷季,土壤表层温度比未耕地的 低,具降温效应,土壤下层温度较高,具增温效应。耕翻切断了土壤 毛细管,水分向上输送减小,表层有降湿效应,下层有增湿的效应。 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为了尽量把当时降水保蓄下来,采取适当的耕 耙措施,如在作物行间中耕以及休闲地伏耕,都可起到保存底墒的作 用。 2. 三圈环流是怎么形成的?并绘出三圈环流的基本模式. 赤道上,受热上升的空气,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