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指南.ppt_第1页
市政道路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指南.ppt_第2页
市政道路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指南.ppt_第3页
市政道路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指南.ppt_第4页
市政道路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指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控制 及质量检查,奚 亮 2013年9月,武 汉 市 市 政 工 程 质 量 监 督 站,2,路 基,1,基 层,2,水泥混凝土面层,3,沥青混凝土面层,4,培 训 提 纲,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5,5,3,武 汉 市 市 政 工 程 质 量 监 督 站,1. 路 基,4,路 基,1.1.1 质量保证体系 1 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以及人员配备情况; 2 质量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 3 路基填料的选用情况及贮存条件; 4 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的定期鉴定情况; 5 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执行情况; 6 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防护措施。,5,路 基,1.1.2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 1 各类土工材料进场前的试验报告(液限、塑限、有机质烧失量); 2 路基各层压实度和弯沉试验资料; 3 路基填料强度(CBR)的试验资料; 4 控制点、基准线、水准点的复核记录; 5 隐蔽验收记录; 6 关键部位验收记录。,6,路 基,1.1.3 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 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路基施工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达到设计要求所采取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1.1.4 现场实物质量检查 1 路床标高、压实度、轴线、横坡; 2 路床排水措施。,7,路 基,1.2.1 掌握现场地形地貌。路基不能带水回填,路基填筑开始前两侧挖排水沟。临时边沟深度和底宽一般应不小于0.4m,纵坡不宜小于0.3%。路基表面应筑成2-4%横坡。(不能跌到在起跑线上) 1.2.2 基底软弱层必须处理。注意换填厚度、方法,积累经验。对设计而言是提高标准?还是降低标准?如基底换填厚度不够,则降低了标准。换填彻底,就提高了标准。应主动联系设计方,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变更。 1.2.3 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测量很重要,要先行,跟踪,首先保证测量人员到位。,8,路 基,1.2.4 密实度是重要指标。分层填筑才能压实。概念:压实功(看不见的但实际存在)碾压速度不能快,时间短压实功不够。轮胎压路机工作行驶速度不大于100m/min,普通钢质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工作行驶速度不大于65m/min。 碾压先用履带式机具整形,然后用轻型压路机初压1-2遍,再上重型压路机碾压。碾压遍数不小于5-6遍。大的土块应人工打碎。泥皮及时铲除。机械应配套,大规模的路基采用机械化施工组织作业。质量易保证。,9,路 基,碾压密实,无轮印,碾压不密实,轮印大,1.2.5 压路机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后震,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二轮压路机前后两轮迹须重叠20cm,三轮压路机为后轮宽度的一半。碾压顺序先两边后中间。,10,路 基,1.2.6 控制最佳含水量。把握方法:碾压时看轮前轮后土的变形情况,出现回弹不犹豫,立即处理,翻晒或掺石灰去掉多余水分。碾压时出现扬尘则说明含水量不够,对填土层湿润一定时间再碾压。如第一天傍晚洒水,第二天早上开始碾压。根据现场情况分段作业,作业段一次不可过长。施工一段保证一段质量。忌贪快,欲速则不达。路床分段质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施工基层,防止路床受雨水浸泡而不密实,前功尽弃。采用流水段作业。,11,路 基,1.2.7 每层填实密实度检验标准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后,轮印不超过5mm,是质量判别的硬道理,若超标,及时处理。每层填土碾压后注意保护,不能有大的载重车辆行驶(如后八轮运土车),过大的集中压力对路基是破坏。 1.2.8 路基填筑的横断面应一次摊铺,碾压成型,纵向搭接缝、路口搭接处是薄弱环节。最易形成松散层,应按搭接要求施工。,12,路 基,1.2.9 土质路基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1.1的规定。检验频率:每摊铺层每1000为一组,每组至少为三点,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加密。,表1.1 路基压实度标准,13,路 基,1.2.10 土方路基(路床)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1000、每压实层抽检3点。 检验方法:环刀法、灌砂法或灌水法。 2 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每车道、每20m测1点。 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14,路 基,一般项目:土路基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 土路基允许偏差,15,武 汉 市 市 政 工 程 质 量 监 督 站,2. 基 层,16,基 层,2.1.1 质量保证体系 1 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以及人员配备情况; 2 质量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 3 路基填料的选用情况及贮存条件; 4 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的定期鉴定情况; 5 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执行情况; 6 标准试块的养护条件; 7 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防护措施。,17,基 层,2.1.2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 1 各类土工材料进场前试验报告; 2 水泥稳定碎石颗粒级配、集料水稳性的液限、塑性指标检验记录等试验报告; 3 按配合比检查配料比例准确性的试验资料及监理平行检查资料; 4 基层各层压实度和弯沉试验资料; 5 控制点、基准线、水准点的复核记录; 6 隐蔽验收记录; 7 关键部位验收记录。,18,基 层,2.1.2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 表格附件6-市政道路工程原材料及施工质量检验、检测项目及频率表.xls 表格附件3-基层集料级配设计检验报告.xls 表格附件2-水泥稳定基层配比试验报告.xls 表格附件4-水泥稳定基层集料检验报告.xls,19,基 层,2.1.3 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 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基层施工应达到设计 要求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达到设计要求所采取的组织 措施和技术措施。 2.1.4 现场实物质量检查 1 基层标高、厚度、压实度、平整度、宽度、横坡、中线偏位; 2 基层板块成型情况。,20,基 层,2.2.1 质量要求:压实后结构应平整坚实,结成板体。无明显裂缝或局部网状龟裂、无浮土、脱皮、松散现象。12T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 2.2.2 基层使用的混合料强度应先做试验,符合要求时方可使用。 2.2.3 粉煤灰(硅铝灰)化学成分中的SiO2+Al2O3总量宜大于70%;在温度为700的烧矢量宜小于或等于10%。 2.2.4 石灰的CaO+MgO含量小于30%时,不得采用。消石灰应充分消解,不得含有未消解颗粒。严禁采用含有害物质的石灰类下脚料。,21,基 层,2.2.5 混合料应采取机械厂拌合。 2.2.6 施工中,当混合料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时,应适当加水并使加水后混合料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 2.2.7 混合料从拌合均匀到压实时间应根据不同湿度混合料水化结硬速度而定,气温在20以上时,不宜超过1-2d;当气温在5-20时,不宜超过2-4d。使用含水泥的混合料,从开始拌合至压实时间,应在5-8小时内完成。,22,基 层,2.2.8 集料: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其压碎值不大于30,单个颗粒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有机质含量不宜超过2。级配曲线宜为圆滑曲线。集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2.1和表2.2要求。,表2.1 级配碎石颗粒范围,表2.2 骨架密实型水稳碎石层的集料级配范围,23,基 层,基层集料进场应进行验收,以上过细、过粗的集料均为不合格集料,24,基 层,粉细料过多,无骨架性,不利于基层的稳定。,25,基 层,基层使用旧混凝土块换填,基层是不稳定的。,26,基 层,2.2.9 区分水泥稳定碎石和水泥稳定石屑的不同。目前多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骨架性好,水泥用量少。 2.2.10 混合料每层压实厚度应根据压路机械的压实功能决定,并不得大于20cm,且不得小于10cm;若采用振动力大的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可增至25cm。 2.2.11 施工安排宜减少纵、横向接缝。当分层施工时,上下层的纵横接缝均应错开,接缝错距不少于1m,横缝错距不少于0.3m。,27,基 层,2.2.12 摊铺时应控制好松铺厚度,松铺系数由现场试铺决定(宜为1.2-1.4)。混合料摊铺宜使用摊铺机械并辅以人工整平,严禁用齿耙拉平。,机械化施工,基层质量易得到保证,28,基 层,2.2.13 混合料的碾压时间应掌握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整型后的混合料应先用6-8T两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或履带拖拉机在基层全宽内碾压,直线段应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碾压。碾压1-2遍后,再用12-15T三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压实。把握先轻后重、先静后动原则。光轮或振动压路机,轮迹重叠双轮为30cm,三轮为后轮宽的1/2。 2.2.14 压实成型的混合料基层,当经1-2d后,应保持潮湿状态下养生。当环境湿度在20以上时,不得少于7d;当环境湿度在5-20时,不得少于14d。不得用水管直接对基层表面冲水养生。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29,基 层,基层出现的质量问题,30,基 层,2.2.15 为减少基层裂缝,应做到三个限制: 1 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 2 在减少含水量的同时,限制细集料、粉料用量; 3 根据施工时气候限制含水量。要求水泥用量控制在6.5以内,集料级配中0.075mm以下颗粒含量控制在5以下,含水量不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 2.2.16 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基层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快速路和主干路压实度,基层不得小于97,底基层和垫层不得小于95; 2 次干路和支路压实度,基层不得小于95;底基层和垫层不得小于93。,31,基 层,2.2.17 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基层及底基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集料质量及级配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砂石材料的进场批次,每批抽检1次。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 2 基层压实度不得小于97,底基层压实度不应小于95。 检查数量:每压实层,每1000m2 抽检1 点。 检验方法:灌砂法或灌水法。,32,基 层,3 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设计规定时每车道、每20m,测1点。 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 一般项目: 4 表面应平整、坚实,无松散和粗、细集料集中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5 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3的有关规定。,33,武 汉 市 市 政 工 程 质 量 监 督 站,3.水泥混凝土面层,34,水泥混凝土面层,3.1.1 质量保证体系 1 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以及人员配备情况; 2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资质、业绩、设备及人员情况; 3 质量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 4 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执行情况; 5 标准试块的养护条件。,35,水泥混凝土面层,3.1.2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 1 原材料和构件的质量证明书、准用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 路用商品混凝土组成的各项原材料试验报告及见证取样送检报 告; 3 路用混凝土(包括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验报告; 4 水泥混凝土试件弯拉强度试验报告以及汇总评定资料; 5 控制点、基准线、水准点的复核记录; 6 隐蔽验收记录; 7 关键部位验收记录。,36,水泥混凝土面层,3.1.3 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 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和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对使用水泥品种的 要求,明 确水泥混凝土配比、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等级、路面厚 度、纵横坡度、构造深度等。 3.1.4 现场实物质量检查 1 面层标高、厚度、平整度、纵坡度、横坡度、纵缝直顺度; 2 面层结构与井框、平石和其他构筑物的衔接; 3 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与缩缝的设置; 4 切灌缝的实施情况。,37,水泥混凝土面层,3.2.1 水泥路面是在露天环境下承受车轮冲击、振动、疲劳的动载结构物,同时又要求达到2030年得设计基准期;因此,原材料要求比一般静载结构更高、更严格,原则上路面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应是目前国内市场上能够供应的一等品或优等品。 3.2.2 施工前必须对混凝土路面原材料进行取样试验分析,并提供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数据。检查所用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验报告,必须符合要求。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水灰比、坍落度、弯拉强度是重点。,38,水泥混凝土面层,3.2.3 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等级的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级。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含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并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2 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 用于不同交通等级道路面层水泥的弯拉强度、抗压强度最小值应符合规定。,39,水泥混凝土面层,3.2.4 粗集料 1 用做路面和桥面混凝土的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级配的要求。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碎石中粒径小于75m的石料含量不宜大于1; 2 路面混凝土应采用骨架密实结构(级配密实、动载)。所以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要控制大粒径碎石; 3 粗集料应为机轧碎石。碎石的颗粒应有棱角,接近立方体,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1.5。,40,水泥混凝土面层,4 石料必须洁净。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大的石料将严重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弯拉强度和耐磨性。 3.2.5 细集料 1 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并应符合技术规范中细集料技术指标要求。砂中不得混有土块、草根和其他杂物。 2 路面和桥面用天然砂宜为质地坚硬、细度模数在2.5以上、符合级配固定的洁净粗砂、中砂。严禁使用粉细砂。,41,水泥混凝土面层,3.2.6 粉煤灰及其他掺合料 1 粉煤灰是一种活性掺合物,必须满足活性高的要求,掺用质量指标应符合规定的电收尘、级干排或磨细粉煤灰,不得使用级粉煤灰。 2 粉煤灰宜采用散装灰,应有进货等级的复检报告。同时要确切了解所用水泥中已经加入的掺合物种类和数量。 3 代替水泥的粉煤灰掺量:型硅酸盐水泥宜30,型硅酸盐水泥宜25;道路水泥宜20;普通水泥宜15;矿渣水泥不得掺粉煤灰。,42,水泥混凝土面层,3.2.7 外加剂 1 外加剂宜使用无氯盐类的防冻剂、引气剂、减水剂等。 2 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有关规定,并应有合格证。 3 使用外加剂应经掺配试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定。 4 外加剂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高温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h,否则应采取缓凝或保塑措施;低温施工时,终凝时间不得大于10h。否则应采取必要的促凝或早强措施。,43,水泥混凝土面层,3.2.8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混凝土面层的配合比应满足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技术指标。混合料应以弯拉强度为主要指标选定配合比,配料试样的测试强度宜比设计值提高10-15. 2 路面混凝土最大单位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00kg/m。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宜符合规定。 3 不同摊铺方式混凝土最佳工作性范围及最大用水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44,水泥混凝土面层,表3.1 路面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45,水泥混凝土面层,混凝土路面水灰比过大,导致泌水,46,水泥混凝土面层,3.2.10 严禁在运输混凝土前、中途和卸料时向搅拌车拌筒内任意加水。 3.2.11 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模前应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 2 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错位。 3 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 4 模板安装完毕,应进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47,水泥混凝土面层,3.2.12 压纹与养护。路面压纹一般以抹光收浆后半小时(视施工温度确定),用手指轻压有软感,水泥浆又不粘手为准。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压纹。刻槽施工一般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30%40%时进行。压纹或刻槽施工时必须用导向尺控制纹理的顺直,深度均匀。纹理宽度宜为15mm,深度一般控制在23毫米。不得有石子或粗砂浮于表面。压纹或刻槽的纹理顺直控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养护。 可采取喷洒养护剂或保湿覆盖等方式; 雨天或用水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土工毡、麻袋等覆盖物洒水湿养护,不宜使用围水养护;昼夜温差大于10以上或日均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养护一般宜为1421天。应特别注意前7天得保湿(温)养护。,48,水泥混凝土面层,优质的混凝土路面质量,49,水泥混凝土面层,3.2.13 胀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隙宽度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上部应浇灌填缝料,下部应设置胀缝板; 2 胀缝传力杆的活动端,可设在缝的一边或交错布置。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线,其误差不得大于5mm。传力杆的固定,可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或支架固定安装的方法。 3.2.14 当采用小型机具摊铺混凝土路面时应保证收水抹面的操作质量,避免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后起砂、露石。,50,水泥混凝土面层,混凝土路面正确的施工方法,路面滚筒提浆、找平,51,水泥混凝土面层,收浆的规范操作,收浆工具,52,水泥混凝土面层,错误的收浆抹面方法 (洒水收浆),53,水泥混凝土面层,3.2.14 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即100),并填缝完毕,才能开放交通。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后,方可允许行人通行。特殊情况需提前开放交通者,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并限制车辆荷载。 3.2.15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板面平整、密实,边角应整齐、无裂缝,并不应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啃边、掉角、踏痕、轮迹和积水等现象,蜂窝麻面面积不得大于总面积的0.5。接缝填缝应平实、粘结牢固和缝缘清洁整齐。,54,水泥混凝土面层,路面出现断板、露石等现象,55,武 汉 市 市 政 工 程 质 量 监 督 站,4.沥青混凝土面层,56,沥青混凝土面层,4.1.1 质量保证体系 1 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以及人员配备情况; 2 沥青生产及摊铺单位的资质、业绩、设备及人员情况; 3 质量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 4 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的定期鉴定情况; 5 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执行情况。,57,沥青混凝土面层,4.1.2质量保证资料检查 1 原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准用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 3 沥青混合料质量证明书和试验资料;(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等) 4 沥青路面密度(压实度)和弯沉试验试验资料; 5 控制点、基准线、水准点的复核记录; 6 隐蔽验收记录; 7 关键部位验收记录。,58,沥青混凝土面层,4.1.3 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 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沥青混合料配比、 摊厚度、摊铺温度等。 4.1.4 现场实物检查 1 面层标高、厚度、压实度、平整度、摩擦系数、构造深度; 2 面层结构与井框、平石和其他构筑物的衔接。 。,59,沥青混凝土面层,4.2.1 各种原材料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表8.1.7-18.1.7-12的技术要求进行批量检验。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进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4.2.2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60,沥青混凝土面层,4.2.3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细集料的质量要求最重要的是洁净。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和OGFC(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4.2.4 出厂混合料应有质保单,其外观应拌和均匀,色泽一致,无明显油团或花白,沥青目测无明显过多,过少或烧枯;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温度,并附带载有出厂时间的运料单。不合格品不得出厂,工地不得铺筑。,61,沥青混凝土面层,4.2.5 沥青路面的层间污染,沥青层不成整体是沥青层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摊铺前,应对下承层进行全面检查: 1 用水泥稳定碎石作基层时,铺筑沥青层前应测弯沉值,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筑面层; 2 旧沥青路面作下承层时,表面应粗糙、扫清、并洒沥青粘层; 3 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下承层时,表面必须粗糙,铺筑沥青层前应洒沥青粘层。 沥青混凝土分层摊铺时,在摊铺上层沥青时,必须对下层沥青表面进行清扫、冲洗,以保证下层沥青表面干净、整洁、干燥。,62,沥青混凝土面层,4.2.6 石油沥青加工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 1 普通沥青结合料的施工温度应参照规范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高值或低值。 2 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根据实践经验并参照规范选择,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提高1020。 3 SMA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视纤维品种和数量、矿粉用量的不同,在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 施工温度是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参数,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为155161,碾压温度为144149。,63,沥青混凝土面层,表4.1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搅拌及施工温度(),64,沥青混凝土面层,4.2.7 对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以及SMA、OGFC混合料,需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按下列步骤进行各种使用性能检验。不符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其它等级道路参照此要求进行。 1 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并符合规范“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这是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中最重要的指标。 2 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应满足规范“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65,沥青混凝土面层,66,沥青混凝土面层,4.2.7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对同类道路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 4.2.8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合比、矿粉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4.2.9 调整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宜遵循下列原则: 1 首先按规范“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表确定采用粗型(C型)或细型(F型)的混合料,67,沥青混凝土面层,2 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兼顾低温抗裂性能的需要。配合比设计时宜适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型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水平的设计空隙率。 3 确定各层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时应考虑不同层位的功能需要,经组合设计的沥青路面应能满足耐久、稳定、密水、抗滑等要求。 4 根据道路等级和施工设备的控制水平,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应比规范级配范围窄,其中4.75mm和2.36mm通过率的上下限差值宜小于12。 5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性能,使沥青混合料容易摊铺和压实,避免造成严重的离析。,68,沥青混凝土面层,4.2.10 沥青混合料铺摊掌握“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沥青混合料摊铺应尽量避免冷接缝。 1 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同时不得在低温状况下反复碾压,使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 2 初始压实度越大,混合料铺筑后的温度下降越慢,采用较重型的压路机靠近摊铺机碾压,并争取到更长的击实时间,压实更好。 3 为了提高路面压实度,首要的因素是利用摊铺机进行初始压实。要求摊铺的速度要慢,摊铺宽度要窄,这是铺筑的重要措施。,69,沥青混凝土面层,4 表面层最薄,越薄的层次越需要防止降温太快,以争取更长的压实时间。 5 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钢筒式压路机:初压23km/h,复压35km/h,终压36km/h。 4.2.11“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是摊铺的核心。 提高铺筑时的平整度,应做到:不停下摊铺机;不碰撞摊铺机。,70,沥青混凝土面层,4.2.12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厚度、压实度及平整度是3个重要的指标。应在确保压实度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平整度。 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提高平整度: 1 从基层做起,逐层提高平整度; 2 保证充分供料,摊铺机均匀、连续地摊铺,避免间隙和停顿; 3 采用比较长的平衡梁控制方式的自动找平装置,有条件时尽量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4 控制摊铺宽度,避免全幅摊铺,做好摊铺机接缝;,71,沥青混凝土面层,5 科学地安排压路机,均衡地跟在摊铺机后面及时碾压。碾压时保持直线方向,均衡慢速,折返时关闭振动,渐渐地改变方向,折返点错开,不得在同一个断面上。对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要采取合理的组合排序,通常是轮胎压路机在前,压实效果好,平整度通过振动压路机弥补; 6 压路机在对桥涵、通道等构造物的接头以及各种特种部位,特别要注意接缝的平整度,应仔细操作以避免造成跳车; 7 摊铺时,应避免摊铺后人工修正; 8 所有机械不能在未冷却结硬的路面上停留。,72,沥青混凝土面层,4.2.13 道口及转盘大面积沥青摊铺应制定可行的方案,明确摊铺顺序,保证沥青摊铺的外观质量、平整度,接缝平顺。 4.2.14 对施工厚度进行控制时,除应在摊铺及碾压实时量取,并测量钻孔试件厚度外,还应校验由每一天的沥青混合料总量与实际铺筑的面积计算出的平均厚度;施工压实度的检查应以钻孔法为准。 4.2.15 铺筑多层混合料时,上下层的接缝应错开,纵缝不小于15cm,横缝不小于1m。当先铺沥青混合料温度纵缝降至100以下,横缝降至80以下时,续铺混合料应按冷接缝处理。,73,沥青混凝土面层,4.2.16 碾压过程中碾压轮应保持清洁,可对钢轮涂刷隔离剂或防粘剂,严禁刷柴油。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应成雾状,不得漫流。 4.2.17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形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形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4.2.18 铺设桥面铺装必须确保混凝土完全干燥,严禁在潮湿条件下铺设防水粘结层及摊铺沥青混合料,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遇热变成水汽使防水粘结层产生鼓包。,74,沥青混凝土面层,4.2.19 应在沥青混凝土面层全部冷却到常温后方可开放交通。压实成型后路面应进行早期养护,并封闭交通26h。开放交通初期,应设专人指挥,车速不得超过20km/h,并不得刹车或调头。当路面有损坏时应及时修补。紧急工程提前开放交通时沥青混合料温度应低于50;施工时,半幅开放交通的路段,应有充分的管制交通设施及人员,晚上设警示灯。 4.2.20 外观检查验收: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75,武 汉 市 市 政 工 程 质 量 监 督 站,5.人行道及附属构筑物,76,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5.1.1 质量保证体系 1 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以及人员配备情况; 2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资质、业绩、设备及人员情况; 3 质量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 4 质量检查、检测器具、工具的配备情况; 5 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执行情况; 6 标准试块的养护条件。,77,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5.1.2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 1 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证明书、准用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 水泥、水泥混凝土质量证明书和试验资料; 3 预制构件强度试验资料以及汇总评定资料; 4 控制点、基准点、水准点的复核记录; 5 隐蔽验收记录; 6 关键部位验收记录。,78,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5.1.3 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 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人行道工程规模、线路走向、横坡、交叉口位置以及各层结构的材料、厚度和技术要求的指标。 5.1.4 现场实物质量检查 1 人行道及附属构筑物的平整度、灰缝线型和扫缝饱满度; 2 路缘石的排砌; 3 人行道板的铺砌和路障的处理; 4 雨水口的设置,检查井与路面的平顺度; 5 无障碍设施落实情况。,79,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5.2.1 混凝土路缘石(站石、卧石)应具有出厂合格证、生产日期和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弯拉、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资料。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与强度试验抽样检验(含见证抽样),强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5.2.2 站石、卧石应为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不得使用水泥砂浆封面压制生产的构件,预制构件的表面应平整,构件的弯拉或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80,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5.2.3 路缘石的安装: 1 根据平面设计图,应设定路缘石基准点。通过路缘石基准点,应设置一条路缘石基准线。安装路缘石的控制桩,直线段桩间距宜为1015m;曲线段桩距宜为510m;路口处桩距宜为15m。 2 弯道处应根据弧线的基准线,切割成等长度路缘石块进行安装,使弧线圆顺美观。 3 弯道曲线半径大于15m宜采用100cm或60cm的站石,曲线半径小于15m或圆角部分,视半径大小,宜采用60cm或30cm的站石。 4 站、卧石灌缝用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0Mpa,灌缝必须饱满嵌实,立石勾缝为凹缝,深度为0.5cm;平石勾缝为平缝。,81,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4 站、卧石灌缝用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0Mpa,灌缝必须饱满嵌实,立石勾缝为凹缝,深度为0.5cm;平石勾缝为平缝。接缝湿养护不应少于3d。 5 站石背后应浇筑水泥混凝土支撑,并还土夯实。还土夯实宽度不宜小于50cm,高度不宜小于15 cm,压实度不得小于90 。 6 现浇卧石必须按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要求做多遍收水抹面。否则卧石表面强度不够,经雨水冲刷将出现严重的露石现象。 7 站石应以干硬性砂浆铺砌,砂浆应饱满、厚度均匀。站石砌筑应稳固、直线段顺直、曲线段圆顺、缝隙均匀;顶面应平整无错牙;站石灌缝应密实,卧石表面应平顺不阻水。,82,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站石安装情况,83,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现浇卧石未进行收浆抹面,出现漏石现象,84,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5.2.4 人行道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对各类市政公用事业管线等地面设施、盖框等,应按人行道标高、横坡予以调整,并固定好位置,保护好测量标志; 2 对沿线房屋有落水管或屋檐滴水地段,应采取防冲刷道面措施。根据设计要求设置落水管接水槽; 3 结合布置绿化建筑地段,宜先将花坛墙体砌好; 4 应与斜坡、踏步、挡土墙等施工结合进行。 5.2.5 人行道施工以站石顶面为基准,按设计横坡和宽度放样定线,靠近站石处的人行道面应高出站石顶面5mm。,85,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5.2.6 人行道路面砖铺筑: 1 人行道路面砖不得使用压制砖。人行道路面砖应具有出厂合格证、生产日期和弯拉、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资料。当砌块边长与厚度比小于5时应以抗压强度控制。砌块的耐磨性试验磨坑长度不得大于35mm,吸水率应小于8,抗冻性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与强度试验抽样检验(含见证抽样)。 2 路面砖铺筑应设间距为510m的纵横平行路面砖基准线,挂线高度需考虑抛高量。用3m直尺边铺边检查平整度。校验方向按横向、纵向及45方向同时进行。,86,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3 两块相邻路面砖砖间的接缝宽度应为31mm。 4 砂结合层厚度为2030mm;水泥砂浆结合层厚度为1015mm。铺砌大理石板、广场砖时,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2;铺砌彩砖时,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3。 5 铺砌时,施工人员必须站在已铺砌完成的预制砖上操作,严禁站在整平层上操作。 6 铺筑到路边产生不大于20mm的缝隙时,可适当调整路面砖之间的接缝宽度来弥补,不宜使用水泥砂浆填补。铺砌顺序应从路缘石一侧向另一侧进行,避免路边缝隙过大,影响美观。,87,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7 路面砖之间的接缝中应采用砂灌满填空,接缝灌砂的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路表面均匀撒薄薄一层接缝用砂; 2)用扫帚或板刷等工具将路面上的砂子扫入缝中,扫缝结束后即进行终碾,遍数往返12遍即可; 3)用振动碾压机碾压使砂灌入接缝; 4)接缝灌砂与振动要反复进行,直至接缝灌满填空为止。,88,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水泥砂浆垫层、预压块石材操作示意图,89,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8 平面弯曲路面的施工可采用调整路面接缝砖接缝宽度进行,其接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弯道外周路面砖的接缝宽度不应大于6mm; 2)弯道内周路面砖的接缝宽度不应小于2mm。 平面弯曲路面步砖铺砌也可适当设置断开缝,增强美观效果。 9 一字形铺筑的路面,转角处路面砖的铺筑方法可采用一字形或人字形的形式。 10 路面边界或交界处应使用专用切割设备将路面砖切割成所需的尺寸,但不应小于20mm。,90,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人行道精细化施工不够,安装粗糙,91,人行道和附属构筑物,5.2.7 雨水口及雨水支管: 1 雨水支管、雨水口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且满足路面排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