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doc_第1页
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doc_第2页
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doc_第3页
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doc_第4页
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专业整理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 题 报 告由本校课题组承担研究的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于2012年3月经过开题论证并正式实施研究,于2013年5月结题。经过一年的行动研究、实践和总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预期的研究成果。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养育了数百代中华儿女,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化发展,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一束独具魅力的奇葩。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学习、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个人的成长、民族的发展无疑十分必要。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出席春节中国唐宋诗歌朗诵会上,提倡大家多读经典诗文,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品不断提高,社会上基于物质利益和个人享受的无节制的追求,对人们的道德底线和社会承载力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缺乏社会责任感,违背道德理念,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也层出不穷。这种 “世俗化”、“功利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严重影响到今天的少年儿童,并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今天的中小学生当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功利化的社会价值和教育目标的影响,普遍存在自私,粗俗,浮躁,厌世的现象,缺乏修养,缺乏诚信,缺乏感恩,缺乏追求,学校说教式的教育往往显得苍白和无奈,本课题试图以国学经典教育为载体,探索一些校本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努力塑造具有传统美德、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的现代公民。(二)相关研究概述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并至今天,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尤其是近十年,我国内地兴起了一股来势汹涌的“国学热”:电视上的“国学”节目掀起收视热潮,报刊上的“国学”文章连篇累牍,书架上的“国学”论著触目皆是,社会上的“国学”讲座此起彼伏。更不必说大学了:各种各样的“国学”课程列入课表,各种各样的“国学班”普遍出现;“国学”进入了中小学,乃至学龄前教育,国外的孔子学院更是雨后春笋从国内外领域的研究趋势看,古诗文诵读在国内外华人圈已逐渐达成共识,国学渐渐被世人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开始关注 “国学教育”,并组织开展研究,各省、地市、县区教育机构也广泛开展了国学教育研究,各地方学校的研究都已初见成效,有的经验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校已经结题的市级课题在诵读古诗文中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研究,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借鉴。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1.我们学生需要哪些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如何在浩瀚的典籍中选择符合义务段学生学习的著作,片段或经典语句,是本课题首要解决的问题。2.如何认识和解读和运用这些经典?国学经典,内涵深邃,见仁见智,国学经典体现是传统思想和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如何在批判中吸收,把传统和时代主流价值观最有效地结合起来,我们需要站在当今时代,用今天的价值观来审视,吸收和运用。3.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那些途径和方式,开展国学教育,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本课题预设突破:1.以系列校本教材的编写为载体,解决对国学经典内容选择的突破,并构建符合学生年段的国学经典序列教材。2.探索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途径。诵读、讲读、研读,国学特色校园文化,国学主体系列教育活动。(三)课题的界定1.国学。通常将“国学”按广义和狭义两种途径进行解释。广义的国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总和,此“总和”可以理解为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统一。狭义层面的国学主要是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本课题的国学主要指国学入门的浅显的传统经典著作以及文学、艺术等作品,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以及经典诗词等承载的思想文化。2.国学教育。一般认为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核心内容,以教授中国古代经典为主要途径,以培养我国下一代的传统文化素养、人文精神、民族意识以及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本课题的国学教育:是指通过构建校本课程实施的方式,以国学经典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国学经典教育校本教材为主要载体,以经典诵读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健全人格,为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奠定丰富人文基础为主要目标的教育。3.人文素养。普遍认为:“人文”,指“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则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以“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本课题所指学生人文素养是学生群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课题中的国学)、弘扬传统道德礼仪、传承民族精神的能力和内在品质。(四)研究的理论依据1.系统理论和课程理论。本研究涉及的因素和条件较多,需要以系统论的观点对研究的各要素进行整合与优化,同时需要根据课程理论建构校本课程。2.果维斯基的最近发展理论和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即根据儿童最近发展需要和联系发展的特点,按年龄、年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螺旋式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3.教育心理学和生理学理论。语言是学生表达和思维的基础,通过经典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通过不同形式的额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左脑(记忆),右脑(视觉)参与学习,提高教育效率。4.国家政策。语文课程标准,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政策。(五)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校园传统文化,营造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突显校园文化特色。2.通过课题研究,全面推进学校国学教育,积极开展国学特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升学生生人文素养。发挥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陶冶性情,启发灵性,活跃思维,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进而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3.探索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操作方法,构建学校国学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适合我校总体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校本国学教材。(六)研究的内容及方向1.以国学经典教育为主的校园传统文化特色建设。2.以国学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建设。3.以国学经典教育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二、课题研究情况介绍(一)研究的思路国学经典教育应坚持以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为主要途径,将学生的成长融于具体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悟、丰富体验、学到知识、形成能力、树立观念、传承精髓,整合学校道德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学校特色发展之中。(二)研究的策略在方式上:分组开展,整体推进;在内容上:古为今用,精选精编;在过程上:先造氛围,逐步内化;在方法上:注重积累,学以致用;在范围上:师生参与,共同提高。(三)研究的措施1.建立了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2.建立了课题组研究例会制度,每季度一次研究工作交流、反馈、小结。3.成立四个行动研究小组。即教材编写组、诵读研究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组、校园动活及社团建设研究组,分块面实施课题研究工作。4.建立课题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内容包括:研究方案、工作计划、开题报告、学习资料、活动案例、会议记录资料、经验总结、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等。5.开展内外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各种课题研讨活动等,提高教师对国学经典教育的认识和理解。6.加强横向联系。通过向家庭、社会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国学教育的认识,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教育合力。(四)研究的过程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即2012年3月2013年3月,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1)阅读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审视、分析研究的思路。(2)总结学校已有的经验,确定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3)成立课题组,建立相关制度,培训主研教师,为课题实施提供各方面保障。第二个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2月)在课题组的组织领导下,分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1)设置教学课程。与教务处配合,利用地方课程在1-7年级各开设1节“国学课”,把国学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保证课时、教材、师资、检查、考核落实。经典诵读节期间,开展国学经典课例研讨活动。如以下两节课例供全校教师观摩与研讨,分别是该校的肖光英老师执教的三字经选段与艾霞老师执教的走进宋词。肖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放在“读准字音”和“读得流利”这两个方面,通过不同的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在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肖老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孩子“在家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艾霞老师执教的走进宋词,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简单向学生介绍宋词的基本简介,让学生对宋词有基本的认识;第二部分是是本课的重点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让学生品味宋词的特点,同时艾老师还让学生把本节课的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快乐之处。 课例展示结束后,国学教学教师交流研究,围绕“如何开展经典诵读”、“如何结合经典诵读达到快速识字的目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2)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与教科室配合,开设了国学选修课,结合学校发展目标,组织教师开发国学经典教育校本教材。(3)打造国学教育的特色校园文化。与学校行政配合,营造国学教育环境:如,国学墙裙文化,国学主题专栏,国学铃声音乐等。(4)探索国学特色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形成活动特色:如,读书活动,国学诵读比赛,故事演讲,文化书签制作比赛,配乐国学表演等。第三个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3年2-3月)(1)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2)撰写研究报告,提炼展示深化研究成果。(3)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参加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验收。(4)固化成功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形成学校国学教育特色。三、课题研究的成果通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形成了国学的学校教育基本途径,并通过国学教育,收到了以文化人的初步效果。(一)国学教育的四种校本途径1.以课堂为主阵地,形成国学六步课堂教学法自课题立项以来,积极探寻国学教育的实施途径。学校教务处在每周的课排表中单列出一节国学课,作为国学教育的基本课时和主要阵地,以国学启蒙为教材,组织语文教师实施国学课堂教学。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的设计、研讨、完善,实践、反思、总结,初步探索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校本经典诵读课堂教学模式,即:故事激趣初读经典理解经典背诵经典情境表演模仿创作。(附国学启蒙教材教案及反思)2.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形成国学系列校本教材学校根据学生特长发展需要开设了选修课,每周五下午两节课为学生选修课时间,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以走班制的形式,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目标。在已有的选修课课程中,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为适应选修课程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语言积累的需要,节选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千家诗、唐诗宋词等古典经典著作中的部分内容,编辑了一套适合本校小学1至6年级的国学教材,教材分年级编写,每个年级一册。内容上教材的独具匠心之处是还融入了自贡历史和自贡特色的相关知识。经典浸润孩子们心灵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的同时,还能了解到家乡的古老历史和现代美丽。这套教材在实践中得到改进,不断的实现完善,按照分年级分册编辑成书,在国学经典诵读课上推广。(附国学诵读校本教材)3.以国学文化为特色,营造国学熏陶的环境文化在校园走廊上、过道、墙壁上张贴国学经典文字,以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各个班级中张贴孔子、孟子、齐白石等名人画像,处处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整个校园里充满了国学教育的气息,一句句深情的话语,让学生听懂了圣人的召唤;一块块含笑的宣传牌,让学生时时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中;一面面温馨的墙壁,仿佛一阵阵清风陶冶着师生的心灵;一篇篇经典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经典育人就是这样“润物无声”的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发生了质的升华学校把上下课铃音设置成为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跟着铃声诵读,诵读内容一月换一次。一节课的铃声有预备铃、上课铃和下课铃,每次响铃学生就跟着诵读一次,一天下来学生就跟着诵读了20余次。4.以国学诵读为主要形式,形成校园特色文化活动(1)诵读。开展“一日五诵”的活动。即早晨自由诵读国学诗文,课前跟着铃音齐声美读古诗文,大课间集体诵国学名句,中午静心默读20分钟,晚上亲子共读半小时。现在,早晨、中午一到校就能听到学生琅琅的经典诵读声,诵读经典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2)赛读。我们把国学诵读融入到学校“诵读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中。以年级组为参赛单位,每个年级编排一个国学经典诵读节目,参加学校举办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一二年级节选三字经、弟子规为内容,三四年级以唐诗宋词为内容,用古诗新唱的形式展现。五六年级以国学经典故事花木兰等为题材的课本剧表演。为使活动有效而又生动活泼地开展,我们每年3、4月份都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竞赛。竞赛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的喜爱和理解,促使学生主动扩大经典诗文的诵读量,更好地接受经典诗文的熏陶。国学朗诵比赛,学生的体会颇多:陈辰:读国学,背国学,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做事不再鲁莽;读国学,背国学,使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真谛,不再彷徨;读国学,背国学,使我脱胎换骨,成就另一个真正的自我。(3)舞诵、唱读。音乐课上让学生学唱配乐诗词,使原本生疏拗口的诗词在我们的学生口中优美起来、亲近起来,更增添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与向往。2012年9月学校舞蹈队自创的诫子新歌获得了省艺术大赛(舞蹈类)二等奖,并被省电视台邀请参加国庆晚会录制。一年级自创的新三字经获得了自贡市艺术大赛(诵读类)一等奖。(4)口手结合,学以致用书写经典。开展书写经典比赛的活动。具体做法是:分班级开展进行书写比赛,由班级推荐作品参加年级组比赛,再由年级组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学校比赛,并评出一二三等奖。(附活动方案及照片)书签制作。我们把国学诵读与美术、手工等课程结合开展活动。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开展自己设计制作图文兼美的诗文书签、名言贺卡等活动。在此活动中,各班选3名学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现场制作书签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附活动方案及照片)自办手抄报。组织三四年级开展手抄报比赛。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期手抄报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将自己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办成手抄报,学校评出优秀手抄报,并给予表彰奖励。这些评比、展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诵读热情。(附活动方案及照片)国学游戏。我们把国学融入学生的课间游戏活动中,如学生钻城门游戏、跳皮筋、跳格子时一边玩一边说唱三字经、弟子规,在轻松的活动中诵读经典。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朗诵的国文,由浅入深:一年级朗读三字经,而五年级朗读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配合着,字里行间透射出的激昂语调,孩子们有节奏挥舞着手势,场面非常壮观。(二)国学教育的文化熏陶我校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以凸现学校办学特色为宗旨,探索国学“以文化育情,以文化育趣,以文化育才,以文化育人”之路,着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促进了学生成长(1)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和精神积淀通过古诗的诵读积累活动,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学生通过阅读古诗,不仅领略到了祖国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逻辑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升华。“腹有诗书气自华”,学风好,品行正,有孝心,懂谦让。如二年级2班郭嘉一在学习了弟子规时,这样说:“我读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句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知道了不能随便拿人财物。“又如三年级2班丁玥祺的家长这样说:“以前孩子有顶撞外婆的不良习惯,但自从我和她一起念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的句子。她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了孝亲敬长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水准,逐渐地改正了顶撞外婆的坏习惯,主动向正确美好的行为举止靠拢。“孩子们学了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之后明白了:年轻时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这样,等到老的时候,又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呢?有的家长还打电话告诉老师,他的女儿自从诵读经典以后,人也变了。每天晚上都要父母和她一起读书,有时还主动帮父母、长辈捶背揉肩,有时帮奶奶洗脚、做家务,懂得孝敬长辈,和邻里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了。因为她读懂了“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从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2)学生在诵读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学生在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道德修养得到完善,他们以圣贤为榜样,规范自己的言行。诵读提高了语文素养,学生熟读了大量经典,识字量已经超出了新课标识字量,学生诵读的水平得到提高,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一篇篇习作,因经典诵读而内涵丰富。我们可喜的看到诵读促进校园更加和谐,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提升,心灵更加阳光,生活更加多彩。学生在课堂、作文时常常妙语连珠,引经据典。国学教育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对子学生能够信口拈来,学生自创诗歌朗诵会语出惊人,图文并茂的国学手抄报等无不展示了校本诵读带来的喜人成果。如学生徐文轩写的文章会发光的郭夫子中,引用了大量古诗词:早在公元前289年,中国孟子一书中便记载:“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到了战国时代,国策中便记载:“先生坐,何至于此。”此中的“先生”亦是指有德行的长辈,第一个开始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后来,老师被人们称为夫子,再到现在,我们便用白话文叫作老师。可见,中国历代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之高,对教授文化者的尊敬程度之高,单单一个敬仰甚至不足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情,此之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矣!历代,师生之情堪比父子,古语有之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更是将此美德一直延传至今,从未断绝。从孔夫子授学到人民教师授课,伴随的,是“程门立雪”“汉武帝敬师”这种让人在鹅毛大雪中温情的故事。我们很幸运。在初中踏入三分之一征途的时候,便得到了郭夫子授学的机会。2.促进了教师发展自课题确定以来,在全校教师队伍中有了诵读经典的愿望。教师在诵读中,改变了自我,获取智慧,丰厚底蕴,读出了人生色彩,心灵更加阳光,工作更有精神,还引用其中内容来勉励自己,实现教师师德的提升。例如:“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指出孔子用文献、实践、忠诚、信誉四种内容教育学生。传统教育也不是培养书呆子,学以致用、实践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育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很好的教学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一个人修身、学习、工作的正确态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说明身教的重要性。“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是做人应当遵守的准则。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我校的全体教师。2012年12月,实验教师刘丽梅的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获得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教师论文、课件大赛一等奖,郭英的新三字经教学设计获得第五届全国当代基础教育系统(全科)论文大赛二等奖,陈英的从军行教学设计第五届全国当代基础教育系统(全科)论文大赛二等奖,金林青的古诗教学望岳说课稿获得第五届全国当代基础教育系统(全科)论文大赛二等奖,余敏的古诗词诵读,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