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润滑油中进水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pdf_第1页
汽轮机润滑油中进水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pdf_第2页
汽轮机润滑油中进水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2年 1 2月 第 4 0卷 第 6期 ( 总 第 2 2 3期) 吉 林 电 力 J i l i n El e c t r i c P o we r De c 2 0 1 2 Vo 1 4 0 No 6 ( S e r No 22 3) 汽轮机润滑油 中进水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An a l y s i s a n d Tr e a t me nt o n W a t e r i n t o Tur b i ne Lub r i c a t i ng Oi l 王帮 军 , 孙 学海 ( 1 国电 吉林 龙华 长春 热 电一厂 , 长春 1 3 0 0 5 2 ; 2 国电 吉林 热 电厂 , 吉林 吉林 1 3 2 0 2 1 ) 摘要 : 针对 C C 5 0 8 8 3 1 2 8 0 1 1 8型汽轮机油 中进水 问题 , 经分 析 , 认为机组轴封 间隙大导致漏 气、 轴封 系统 配 置不合理 、 轴承 回油负压等是引起汽轮机油 中进水 的主要原因 , 提 出合 理的设备结构形式 以及 系统 变更、 改进方 案 进行解决 , 确保 了汽轮发 电机组长周期安全经济运行 。 关键词 : 汽轮机 ; 润滑油中进 水 ; 轴封 间隙 中图分类号 : T K2 6 7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9 5 3 0 6 ( 2 0 1 2 ) 0 6 0 0 4 6 0 2 空气 中和汽轮机内的水蒸气进入润滑油系统后 会凝结成水, 当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再被搅动 , 油即 被乳化。正常情况下乳化的油可以重新分离成油和 水 , 但乳化的油被氧化后就变成永久性的乳化油, 将 使润滑功能 出现问题 , 并导致调节系统各部件的腐 蚀 , 严重时一些锈蚀物会进入调节系统 , 导致调节系 统部件出现卡涩而发生机组事故。 1 存在 的问题 国电吉林龙华长春热电一厂 6号汽轮机由哈尔 滨 汽 轮 机 制 造 厂 出 品 , 为 C C5 0 8 8 3 1 2 8 0 1 1 8 型单轴、 双缸、 冲动、 双抽冷凝式汽轮机。 主蒸汽压力 为 8 8 3 MP a , 温度为 5 3 5 C, 该机共计有 6段抽汽 。 油系统中使用的是 3 2号汽轮机油, 自投产 以来主机 油中带水现象在高负荷下反复发生 , 严重时可以从 前箱 2 、 3 号瓦轴承室 回油管看到油窗处附着于玻璃 的水珠 , 微水质量浓度一般达到 2 0 0 1 0 3 0 0 1 0 一 “ mg I , 这 大大 超 出了 GB T 7 5 9 6 - 2 0 0 0 电厂 用运行 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 的控制范围。 为了避免 6号机油系统 出现卡涩的严重后果, 加强了主油箱 的放水和滤油 , 另外则是调低轴封供汽压力。 从运行 记 录看 , 母管供汽压力已调低到 0 0 2 MP a , 低 于机 组 正 常 运 行 时额 定 轴 封 供 汽压 力 范 围 ( 0 0 2 0 0 5 MP a ) 。 降低轴封供汽压力 , 同时也减少 了轴封 供 汽量, 当机组调峰带低负荷时, 轴封供汽量的减少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3 0 作者简介 : 王帮军( 1 9 7 1 一 ) , 男, 工程师, 从事汽轮机运行工作 。 4 6 使轴端密封作用削弱, 空气会从低压缸前后 、 高压缸 后 3 个方向进入汽轮机, 真空将无法得到保证。 2 原因分析 2 1 轴封漏汽 高压缸轴封的作用在于阻止蒸汽沿着转子漏 出, 高压缸前后的端部汽封所承受的压差比较大 , 额 定工况时调节级喷嘴处的压力高于 l l 级后压力 , 不 但压差存在, 而且为了不使动静机件发生碰磨, 要 留 有一定间隙, 间隙的存在也必然导致漏汽, 漏汽量一 般达 到总 汽量 的 0 5 。由于上 述 2 个 原 因 , 很容 易 使该处的蒸汽沿转子窜入轴承室 , 引起轴承温度升 高, 使油系统中带有由蒸汽凝结成的水 , 可见关键是 消除轴封漏汽。如果汽轮机高压缸前段轴封间隙调 整得不合适 , 导致轴封供汽从该处沿轴颈窜入轴承 室, 造成油中带水 , 油质劣化 。轴封间隙沿转子轴 向 分布的规律应该是外侧小里侧大 。因为轴封外侧端 部距离轴承很近, 转子汽缸垂弧冷热态变化对轴封 间隙影响很少, 转子过临界转速时该部位的晃度小 , 不易发生摩擦 。由于距支点近, 刚度相对大一些 , 不 易因晃度剧增而造成弯轴事故, 而轴封里侧 的情况 则相反, 这部分汽封间隙在运行状态下的不确定度 最大 , 是易弯轴的部位 , 所以应该调大些。 可见, 信号 汽封由于在轴封段 的最外侧 , 调得小些 , 对避免轴封 漏汽会有关键性作用。 2 0 1 2年 1 2月 第 4 O 卷 第 6 期 ( 总第 2 2 3期 ) 吉 林 电 力 J i l i n El e c t r i c Po we r De c 20 1 2 Vo 1 4 0 No 6 ( Se r No 22 3) 由于检修人员考虑机组启动通过临界转速时发 生动静摩擦引起振动 , 并可能使局部过热造成轴弯 曲, 尽量将汽封间隙调整到上限。实际上 , 信号汽封 比端部汽封发生动静磨损 的概率小, 因此信号汽封 间隙调整应该接近下限信号汽封所给出的标准上下 限范围, 最大达到 0 3 0 mm, 给检修人 员留下 了较 大 的调整裕 量 。 2 2 轴封 系统 的 配置不 合理 高低压轴封供汽连接在 同一根母 管, 引起供汽 分配不均。6 号机高压前轴封段共 留有 5个腔室 , 后 轴封则 留有 4个腔室 。高压蒸汽漏入前轴封第 l腔 室后被引入第 2段抽汽加热给水 ; 漏入高压前轴封 第 2腔室蒸汽与漏人高压后轴封第 1腔室的蒸汽 , 一 同引至 2号低压加热器凝结放热 ; 漏入高压前轴 封第 3腔室蒸汽与漏人高压后轴 封第 2腔室 的蒸 汽, 一 同引至 1 号低压加热器凝结放热。 从除氧器的 汽平衡母管和 3抽母管引入蒸汽至高压前第 4腔室 和高压后第 3 腔室 , 一方面可以阻止空气漏入汽缸 , 另一方面阻止高温蒸汽继续外流 , 该蒸汽在泄漏到 高压前后最外侧 腔室后再与空气混合 , 被稍低于 1 个大气压的轴封冷却器吸走 。由于供汽位置在轴端 外侧, 若其压力调整不 当, 可能使轴封供汽量大于轴 封抽汽量而导致油 中带水。 从外部引入的低温蒸汽 , 首先进入供汽联箱 , 由此被分配成 4根支路 , 分别通 向高压前轴封第 4腔室 、 后轴封第 3腔室 以及低 压 缸前轴封第 3腔室、 后轴封第 2腔室。 轴封供汽在同 一 母管的系统 , 造成压力分别调整后数值不可见 , 即 使用轴封调整 门调节也易使高压缸前、 后轴封在高 负荷时漏汽 。 2 3 高压缸前轴封第 3腔室漏汽压力控制 控制好高压缸前轴封第 3腔室漏汽压力是防止 轴封漏汽的关键 , 试验表明, 如果将该三段漏汽压力 提 升 到 0 0 5 MP a以 上 , 汽 封处 就 会 有 明显 的漏 汽 存在。 在保证机组真空的前提下, 三段漏汽压力应该 尽量调低 , 防止在机组运行 中油 中带水。 当机组增加 负荷时 , 轴封漏汽量增加 , 需要开大三段漏汽至加热 器f - 1 ; 当机组减负荷时, 要防止空气从三段漏汽进入 轴封冷却器 , 进入凝汽器影响机组真空, 需关小该阀 门 。 三段漏 汽 至加热 器 门均 为手 动 门 , 随着 机组 负荷 的变化, 运行人员必须频繁地就地操作 , 增加了调整 难 度 , 对机 组安 全运 行有 不利 影 响 。 2 4 缸体 结合 面漏 汽 油 中带水主要是 由蒸汽混入油系统 中引起的 , 但不一定只是轴封漏汽 , 还有可能是轴承附近 的缸 体结合面泄漏的蒸汽。结合面包括高压缸结合面与 轴封套结合面 。 汽缸在受到快速加热和冷却时 , 尤其 是汽缸端部靠轴封处, 由于该部位的约束紧 固螺栓 跨距大 , 对汽缸的约束力明显弱于其他部位 , 最易发 生变形 , 在靠近猫爪 内侧凹窝处易产生蒸汽外泄 , 高 温蒸汽 冲刷到轴承箱上使油中带水 。 2 0 0 5年 6 号机 大修拆高压缸时 , 当拆卸完紧固螺丝后 , 窗侧结合面 立即出现了明显的缝隙, 揭缸后检查结合面 , 该处被 蒸汽冲刷后留下的痕迹较为明显 , 从现象上看证明 了这一点 。 轴封套同汽缸一样, 在汽轮机的启停和变 工况中, 由于温差的变化 出现变形 , 轴封套变形后将 造成轴封段蒸汽泄漏, 蒸汽会 冲到轴承结合面上。 另 外轴封套变形后使汽封磨损严重 , 汽封间隙增大, 漏 汽 量增 大 。 2 5 轴 承 内负 压 问题 理想情况下轴承 内的压力应该低 于大气压 , 这 种负压通常是轴承流出的油流有抽吸作用引起的, 但是润滑油释放出的大量油烟在高速旋转的转子带 动下 , 在轴承室内扩散 , 会充满整个轴承室 , 若不及 时排 出, 会从油挡间 隙漏 出聚集 在油挡外 , 造成漏 油 , 所 以轴承室的负压必须通过排烟机加以保持, 但 负压不能太大 , 以防将泄漏 出的蒸汽和空气吸人轴 承室。 这是一个 比较矛盾 的问题 , 需要选取合适的负 压 , 同时满 足二 者要 求 。 3 采取 的措施 a 轴封间隙调整严格执行质量工艺标准 。考虑 到影响汽封间隙的因素很多, 包括上下缸温差 、 转子 偏心 、 轴瓦磨损及下沉等多方面, 将信号汽封间隙调 整范围控制在 0 1 O 0 1 5 mm 内。在具体检修中, 确保轴封间隙调整测量工艺方法得 当, 不允许贴一 次橡皮膏就判断出间隙值 , 而是在有擦痕最多层数 和无擦痕最少层数之间比较准确地确定轴封间隙范 围。 尽量使信号汽封间隙向下限靠拢 , 圆周间隙分布 调 成立 椭 圆形 。 b 改进轴封系统。为能够做到高压侧泄得 出, 低压侧供得上、 封得住 , 在原来 的高压缸前后轴封供 汽 、 低 压 缸前 后 轴 封供 汽 都 没 有压 力 表 之 处 添加 了 压力表 , 以监视各段轴封供汽压力 。 C 取 消三段漏汽至 1号加 热器管道上 的电动 门。 电动门对于漏气压力的微量调解灵敏性差 , 可 以 通过手动门进行调解 , 运行人员可以根据机组负荷 ( 下转 第 5 6页 ) 4 7 。 2 0 1 2年 l 2月 第 4 0卷 第 6期( 总第 2 2 3 期) 吉 林 电 力 J i l i n El e c t r i c P o we r De c 2 01 2 Vo 1 4 0 No 6 ( S e r No 2 23) 5 2 5 4 k w h t 。 同时锅炉给 水门开度增 大, 减 少节流损失 。再通过调整给水潮流的分布来提高锅 炉给水的温度 。由于 2 5 Mw 机组 比5 0 Mw机组给 水温度低约 2 0 C, 因此在运行方式调整上尽量增加 5 O Mw 机组的高加通水量, 提高给水温度值。可通 过给水泵与机组高加 的对应关系, 调整运行 给水泵 的分布 , 根据热、 电负荷变化及时调整给水泵运行方 式达到经济运行。 2 4 燃料 系统 经济运 行 控制入炉煤质 , 保证锅炉燃烧稳定 ; 科学 、 合理 控制煤场储煤量 ; 按季节与生产耗用情况 , 合理确定 库存煤量 ; 尽量减少高挥发分煤炭 库存储 量( 如褐 煤、 珲春西烟煤) , 压缩储存周期 , 控制高挥发分煤炭 存煤时间, 以防止和减少储存热值损失的发生 ; 严格 执行库存煤炭定期置换措施 , 库存舒兰煤置换周期 ( 上 接 第 4 7页) 的变化 , 通过控制该手动 门的开度 , 方便地控制三段 漏 汽 压 力,三 段 漏 汽 压 力 控 制 在 0 0 0 5 0 0 1 5 MP a 之间, 保证微正压状态。 d 精心修刮高压缸结合面 。 高压缸结合面修刮 执行质量标准是 : 高压缸冷却状态下 , 隔一个螺栓紧 后 , 0 0 3 mm塞尺塞入深度不超过 1 3 。 修刮采用空 扣缸彻底刮研结合面 , 拧紧螺栓找硬点的方法。 由硬 点中心向外逐渐扩大修刮面, 增大接触面积, 对于汽 缸变形量大的部位采取 了局部补焊的办法 。对于轴 封套中分面的刮研, 首先拆下所有 的汽封块 , 将汽封 块槽道的锈蚀物 、 盐垢清理打磨干净 。 修刮汽封套中 分 面, 清除中分 面问隙 , 0 0 5 mm 塞尺 塞不进为合 格, 调整轴封套的凹窝中心。装配新汽封块, 认真i 周 整汽封块的径向间隙、 膨胀间隙; 装轴封套时, 将轴 封套 轴 向 与 汽 缸 凹 槽 配 合 间 隙 调 整 为 0 0 3 0 05 mm 。 e 改进轴封冷却器水室隔板流程及滤油机改 造。 将轴封冷却器水室隔板 由 4流程改为 2流程, 进 出口水管 内径 由8 0 mm改为 1 0 0 mm。 改进后 , 减少 不超过 3个月, 高挥发分烟煤置换周期不超过 6个 月 力 大煤场监管力度 , 杜绝煤场 自燃现象, 减少热 值损失; 根据入厂煤、 燃运设备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堆 放区域 ; 注意当负荷为低谷和前夜顶尖峰时, 燃用优 质煤 以保证机组稳定运行 。 3 结束语 对吉林厂热 电联产机组进行调度时应兼顾热、 电 2 种负荷的变化 , 以能适应外界热电负荷的需要, 机组运行时应考虑机组之间热、 电负荷 的合理分配 , 节能降耗 , 主动向调度 申请合理运行方式 , 实现机组 经济运行 。 ( 编辑韩桂春) 了水阻力, 增加了轴封冷却器的凝结水量 , 提高了冷 却能力 。采取有效的滤油设备也是保证汽轮机油质 合格 的重要手段 , 对滤油机进行改造, 将原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