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级电网区域无功电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pdf_第1页
某县级电网区域无功电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pdf_第2页
某县级电网区域无功电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pdf_第3页
某县级电网区域无功电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9 卷第 4 期 2 O O 6年 8月 四 川 电 力 技 术 S i u a n E l e c i c P o we r T e c h n o lo g y v0 1 2 9。 No 4 Al】 g 。 2 O O 6 某县级 电网区域无功电压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尹琦 ( 德阳电力调度局, 四川德阳6 1 8 0 0 0 ) 摘要: 介绍了某电网无功电压运行存在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设计的区域电压无功 自动控制 系统的体系结构、 应用 功能、 系统配置等。该系统采用区域控制方法, 按照分层控制结构设计, 利用 S c 舡IA数据进行优化计算, 通过变电站 V Q C 装置或综 自( r mJ ) 实现站端控制。实施该系统是为了有效改善电压质量, 适应调度 自 动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无功电压; 结构; 设计 l :T h e 8 6 I l g p r o b l e m s i n r e a c t i v e p o we r v o l t a g e o p e r a ti o n o f a p o w e r d a i n t r o d u c e ,a n d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d e s i g n , fi t h r a d E : 8 i a n d f u n o l l d e s i g n a b o u t d i s t r i c t I e e p o w e r v o l t a g e a u t o ma ti c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a 。 l a i I l e d U s i r l g t h e t e a l t h n e d a t a o fp o w e r s y s t f r o m S ( : A J ) At h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c o mp l e t e s t h e I e a v e p o w e r o p t h n i z t i o n a n d t h e r e mo t e c o n t r o 1 T h e c o n t r o l fl c h e l i i s o p e r a t e d b y V Q C o r s u b s t a t i o n a u t o m a t i o n s y s t e m( g I U) I t c a n i mp r o v e t h e v o l t a g e q u a l i t y e ff e c t i v e l y , a I l d r e p r e s e n t s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d i r e c ti o n o f r e a c t i v e p o w e r v o l ! g e m明 ;臼I i n t h e d i s t r i c t p o we r d Ke y w0 r 凼 :r e a c t i v e p o w e r v o l t a g e ;s t r u c t u r e ;d e s i g n 中图分类号: T M 7 6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1 0 0 3 6 9 ( 2 0 0 6 0 4 0 0 5 5 0 4 1 需求分析 1 1 某县级电网现状 某县级电网以 2 个 2 2 0 k V变电站( 五里堆、 古 城) 为核心, 由8 个 l l O k V变电站( 广汉、 三星堆、 炳 灵官、 向阳、 大塘、 连山、 雒城、 金兴) 、 3 个 3 5 k V变电 站向周边变电站放射式供电。此次方案涉及古城、 广 汉、 向阳、 三星堆、 大塘、 连山、 雒城、 炳灵宫共 8 个变 电站。 2 2 0 k V古城站主变 2 台, 变电容量 3 0 0 M V A , 容 载比为 1 7 4 , 其他 7个 1 1 0 k V变电站主变 l l 台, 变 电总容量 3 6 3 5 M V A 。广汉境内 2 2 0 k V线路 7 条, 7 2 8 0 9 k m, l 1 0 k V线路 l 5 条 , 7 2 8 0 9 k m。 8 个变电站所有主变均具备有载调压能力。补 偿电容实际配置组数为 2 2 组, 电压等级为 l O k V , 总 容量为 1 0 2 9 0 0 k v a r , 各站无功补偿设备全部投入, 基 本能保证各站无功电量的需要。8 个站除 l 1 O k V大 塘站、 炳灵宫站外全部装设了具有独立 L O接 口的 V Q C 装置, 雒城站因负荷较轻 V Q C装置未投入运行, 其他 V Q C装置均投入运行。 1 2 电网无功电压运行存在问题 三星堆供高能耗负荷, 特点是一天之内按峰、 谷、 平段负荷变化明显, 波动大引起电压骤变; 向阳站带 钢厂负荷, 为冲击负荷, 引起电容器投切和主变档位 调整频繁, 2 0 0 5 年 日 均电容器投切次数为 l 2 次, 日 均 主变档位调整次数为 l 6 次; 古城 l O k V分列运行, 两 段母线上电容投切不均衡, 段电容投切次数是段 的两倍 。 V Q C 装置有 自身的数据采集和控制输出设备 不需要借助于网络或其它装置工作, 省去中间环节, 因而有较高的可靠性 。此外, 闭锁信号均直接采集于 相关装置的硬接点, 闭锁及时可靠; 控制输出也直接 接到出口回路, 调节响应较迅速。 但由于 V Q c 装置的固有缺点( 某些厂家 V Q c装 置软件不够完善, 无法判别特定运行方式而合理进行 自动调整, 对波动性负荷过于灵敏, 使一天的调档和 电容器规定调整次数在段时间内用完而闭锁装置) , v Q c装置运行时还需要人工干预。另外 , 通过综合 自动化上传的v Q c装置闭锁信号没有给出具体是哪 种闭锁信号, 值班员不能在短时间做出正确判断而进 行处理。固定时段的固定定值 , 如果方式人员没有及 时掌握负荷变化, 或者一次设备故障无法运行, 定值 没有及时调整, v O c装置的动作都可能不满足运行 要求。 I 3 系统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已有的 v Q c装置, 发挥其优势建立电 压无功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对没有安装 V Q C 装置 的变电站, 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 网络通讯设施的完善, 闭锁速度将有较大改进, 同时 55 维普资讯 第2 9 卷第4 期 2 O 0 6年 8 月 四 川 电 力 技 术 S i c h u a n E l e c t r i c P o we r T e c h n o l o g y 为节省投资, 由综 自或分散型 R T U完成区域无功电 压控制系统控制出口。 根据地区电网的实际情况, 以及电网调度运行管 理的实际需求来建设。采用两层结构的分散与集中 相协调的闭环控制系统, 和传统的无功电压分层分区 调度模式一致, 有效地协调控制设备。 区域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在利用现有设备基础上, 利用 S C A D A实时数据, 进行无功优化, 以最小的网 损, 较少的设备动作次数, 实现全网最优运行。 2 无功电压控制系统设计 2 1 体系结构 控制系统针对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调度分层、 分区 的实际特点, 在控制结构上采取相应的分层控制架 构, 实施分散协调的优化控制, 符合电网结构和调度 运行特点。 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两层: 即全网的协调层( 调度 中心) 和各变电站内的执行层。控制系统分层采用混 合模式方式。混合模式, 已安装 V Q C装置站采用分 散协调控制的方式 , 即主站协调层和子站 V Q C完成 分散协调控制, 是物理分层; 未安装 V Q c 装置采用集 中控制的方式, 即由主站协调层, 逻辑控制层和远动 控制层实现集中控制, 是一种逻辑分层。 蛹 层 执 褥 图 1 两层双闭环控制 反 馈 协 调 在全网协调层 , 建立全网模型, 电网正常情况下, 根据实时数据进行以网损最小为目标的无功优化计 算和紧急情况下控制量最小使系统电压恢复到正常 两种目标函数, 确定各枢纽结点电压整定值和利率整 定值。 在物理分层方式下各变电站的电压无功自动控 制装置( V Q C ) 按给定的定值 自动调整有载调压变压 器抽头和电容器 电抗器投切。当发生异常时, 各子 站 V Q C 装置可依据分散控制原理独立完成当地的电 5 6 Vo 1 2 9 No 4 A u g 2 0 O 6 压无功控制, 并自主处理控制中的紧急状况。 逻辑分层方式下 , 控制服务根据优化计算给定 的 约束, 使用专家规则和模糊逻辑实时动态对电刚状态 进行监控, 并最终直接生成控制指令下发到各远动装 置执行。在两种方式下协调层和电网、 执行 监控层 和电网均形成了两层的闭环控制结构。 如果执行层( v Q c装置) 故障退出运行, 相应变 电站无功电压控制人工转成集中控制模式。 2 2 无功优化算法 准实时的无功优化控制要求以能够接受的无功 调节设备的动作次数和调节量为代价, 获得尽可能大 的有功损耗的下降。这就要求必须同时兼顾系统运 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同时使系统具备一定的承受负 荷波动的能力。优化后的运行点不能偏离原来的运 行点太远, 可以采用成熟的牛顿算法来解决这一问 题。考虑到地区电网低压线路较多, 一般不能满足 X的条件, 不适于采用有功、 无功解耦算法。采 用一种带约束条件松弛的最优潮流无功优化方法, 以 提高无功优化的收敛性和计算速度。潮流算法采用 计及二阶项的牛顿潮流算法, 以适应地区电网的特 点。只要网络结构不变, 不必修改雅可比矩阵, 它具 有计算精度高、 收敛性较好等特点, 已大大提高了计 算速度。 2 2 1 正常运行方式下的 目标函数 输电线路的有功损耗可以表示为: Pres s= K p2 L 则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的数学模型为: 0 b M i n F= P t o s s 式中: P是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 U是线路电 压; L是线路长度; c 0 s 为功率 因数。若电压等级 高, 当传输一定功率 P时, 线路损耗 P 将减小。 由于这一损耗与电压平方成反比, 所以可以通过减少 线路上流动的无功功率, 使电压提高, 从而减小线路 损耗 。 2 2 2 故障运行方式下的 目标 函数 在故障运行方式下的数学模型为: Mi n f ( ) =t,: O i c ( 置) 其中 c ( X i ) 表示优化控制 置偏离其初始值或 额定值所需的费用。乘子 是一个用户提供的偏差 加权因子( 其缺省值为 1 ) , 可用来指定每个控制改变 量对 目标 函数的影响大小。 维普资讯 第 2 9 卷第 4 期 2 0 0 6年 8月 四 川 电 力 技 术 S i c h u m Ele c P o w e rT e c h n o l o g y V0 1 2 9。 No 4 Au g , 2 0 0 6 ( 1 ) 约束条件。无功优化的约束有: g( , H ) : 0 i Q g i 嘶 。 O Q 。 Q 。 式中: 为状态变量向量, 11, 为控制变量向量。 公式分别代表了发电机和负荷母线的运行极限, 控制变量的范围。 其中: 、 、 Q 分别是发电机无功出力及 其下 限、 上 限。 、 、 l II i 、 、 m 眦分别是节点电压 及发电机端电压值及其下限、 上限。 、 分别为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 头挡位值及其下限、 上限。 Q Q 。 一分别为可调电容器投切容量及其上限。 ( 2 ) 控制变量。无功优化的控制变量包括: 发电机节点电压幅值; 有载调压器变压器抽 头电压 无功控制 ; 并联电容器( 电抗器) 组的投切。 ( 3 ) 约束条件松弛。在对优化的 目标函数求解 时, 为了更好地解决算法的收敛性以及真正做到在各 种情况下都给出解, 文中设计了约束条件松弛求解的 方法: 即对每种约束条件给出从“ 严格” 至“ 松弛” 几种 优先级, 例如节点电压在 0 9 8 p u 一1 0 3 p u 为严格级, 0 9 5 p u一1 0 5 p u为次严格级 , 0 9 0 p u 一1 1 0 p u为松 弛 级 , 在算法上如果不能得到严格可行解, 程序允许 自 动从“ 严格” 转入“ 次严格” 直至“ 松弛” , 从而克服了优 化中有可能出现无可行解现象。 2 3 实时控制 2 3 1 优化约束条件 从延长设备寿命和电网安全角度考虑, 增加必要 的约束条件: 变压器分接头日调节次数, 连续调节次 数; 电容器投退间隔时间, 日 调节次数; 并列变压器分 接头的同步调节等。 不同调压方式的要求( 逆调压、 顺调压、 常调压) 可以通过母线( 节点) 的电压约束体现。控制系统可 以按时段为母线设置不同的电压限值约束, 满足用户 对调压方式的要求。例如, 按逆调压的要求, 在电压 合格范围内, 在高峰负荷时电压偏上限运行, 在低谷 负荷时电压偏下限运行, 则设置母限电压约束时, 对 高峰负荷时段、 低谷负荷时段的电压限值进行适当地 收缩 , 以满足逆调压要求。 2 3 2 减 少设备动作 如果不存在电压越限, 则必须判断系统的发电、 负荷等是否已经产生足够大的变化, 即系统当前的运 行方式偏离上一个优化计算时刻的方式已经足够远。 判断过程以系统的接线方式、 开机、 负荷的偏移量为 基础, 既准确反映运行状态的转移, 又不过分敏感, 以 免频繁进行计算, 导致无功调节设备的频繁动作。 如果系统存在电压越限, 就进行 电压越限的校 正。电压越限校正采用就地控制和协调控制以控制 动作最小为优化目标结合灵敏度分析进行。可以根 据当前母线电压和功率因数, 决定电容器的投、 退和 分接头档位的调整。采用准实时的灵敏度分析的结 果, 进行辅助决策。对有效的电压校正策略, 按控制 效力的大小进行排队。并且根据设备的动作次数限 制, 按比例地由各个有效、 可用的设备共同承担对越 限电压的校正。分别从设备动作次数和涉及到的控 制设备种类、 校正有效性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 选取简单有效的方案作为最终的校正控制方案。 硬件上具备两个 2 3 2 通讯 j ( 一个具备上下行通 道接区域电压无功, 一个只具上行通道接综 自或调 度) ; 能同区域无 功主站通讯 , 支持 同主站 的通 讯规 约; 能接收主站定值设置, 并能对接收的主站定值进 行校验; 主站退出或通讯异常, V Q C能 自动切换到当 地定值; 能上传 自己的状态信息、 控制信息和闭锁信 息。 2 4 应用系统结构 控制系统在软件架构实现 采用分布式结构, 综 合客户机 月 艮 务器的体系结构。眼务器双机互备, 在 一 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或异常的情况下 , 自动切换到备 用服务器计算, 保证了控制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控制系统软件模块的基本划分如图 2 所示。 圈 园 l 字 时 敬 程 库 l I韶 II喷 。 f I 二 二 无功电压自动控制系统的推广是电力系统 自动 维普资讯 第2 9 卷第4 期 2 0 0 6 年 8月 四 川 力 技 术 S i e h u a ne c t r i c P o we rT e e h n o l o S Vo ! 2 9 N o 4 t J g 。 2 ( 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必将在地区全网实施, 届时, 可以 将无功电压 自动控制系统主站系统移至地调, 在县调 增加一台监控机一台通讯机。正常情况下, 由主服务 器进行全网优化和协调并经县调通讯机和 各熬 V Q C 、 综自( R T U ) 通信, 县调值班人员可以通过监控 机对系统控制进行人工干预。主站系统故障或和广 汉县调通信中断, 由监控机充当二级服务器, 进行局 部电网优化、 协调、 和各站 V Q C 、 综自( R ,I U ) 通信。这 种主站、 监控站模式和当前的无功补偿设备调度权限 划分相一致 , 同时适应不断发展的电网规模的需要。 3 结语 实施集中决策、 多级协调、 分层分区控制的地区 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能改变传统电压调度控制自 动化程度低、 工作强度大、 效能僬的状况, 把稠度系统 构特点 _翩自动优化控制的优势确效结合起来 , j 成一 套完整的实时自动控制系统。这套系统耽能齐全、 性 能稳定、 接口清晰、 投资少、 见效快, 是未来调度发展 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郭庆来 , 吴越等 地区电网无功优化实时控制系统的研 究与开发 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 O 0 2 , ( 1 3 ) : 6 6 6 9 2 张明军, 曹立霞等 考虑多分区无功电压优化的多 A g e n t 系统 J 】 电力系统 自 动化, 2 0 0 4 , ( 1 7 ) : 7 0 7 4 3 张勇军, 任霞, 李邦峰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调度研究综述 J 电网技术, 2 0 0 5 , ( 2 ) : 5 0 5 6 ( 收稿 日期 : 2 0 0 6 0 5 1 5 ) ( 上接 第 5 4页) P 线路输送的有功功率, k w; p 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 , k v a r ; c 0 s 线路负荷的功率因数。 由上式可知, 有功功率损失和功率因数的平方成 反比。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大量降低线损。当功率因 数由0 6 提高到0 8 时, 铜损下降将近一半。 6 2 改善用户电压质量 线路电压损失的公式为: U=( P R+Q x) u1 0 一 式中: , _线路电压损失 , k V; 线路电压 , k V; P 线路有功负荷, k w; p 线路无功负荷, k v a r ; X线路感抗 , n; 线路电阻, Q。 由上式可以看出, 提高系统功率因数, 减少线路 输送的无功负荷, 则电压损失将下降。 6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