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上科学教案小小科学家.doc_第1页
苏教版一上科学教案小小科学家.doc_第2页
苏教版一上科学教案小小科学家.doc_第3页
苏教版一上科学教案小小科学家.doc_第4页
苏教版一上科学教案小小科学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课题1、小小科学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3、指导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教学准备斜坡、钢珠、绒布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 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3. 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二、 动手试一试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1. 学生先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2. 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 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 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 四、小结。课堂练习内容教学探讨反思课题2、小小工程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3、知道工程师是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教学重点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教学难点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教学准备短铅笔、吸管、小木棒、剪刀、胶带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一、认识工程师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工程师正在做什么。 2、出示一些工程师工作的场景图。交流在你周边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3.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二、工程师的杰作1.说说图片中展示了工程师的哪些杰作。 2.交流还知道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工程师的杰作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上,建筑、桥梁、园林设计也是工程师的杰作,连洗衣机、电饭锅也是工程师发明的3.结合活动手册,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4.交流你们有没有做过工程师的经历,讨论小孩子的玩的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 三、小小工程师1.出示一个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2.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纸质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 每一个小组里尽量要有不同的设计制作方案。 3.制作完成之后,先自己尝试写一写,然后再和同伴交换写一写,比较小组内哪些同学做得比较好。 4.使用买来的铅笔加长器,说说商店买来的有什么独特的设计,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在比较铅笔加长器时,买来的铅笔加长器漂亮、结实、实用,但是自己做的环保、节约、经济,比较时也不是一味地买来的好,那样就失去了设计制作的意义了。四、小结课堂练习内容教学探讨反思课题3、上好科学课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2、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3、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教学重点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规则。教学难点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教学准备瓶子、颜料、抹布第 一 课 时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一、参观比较参观科学教室,说说它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比较之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科学教室,关注以下这些方面:课桌椅的摆放、橱窗里的物品、墙壁板报的布置以及通水通电情况。 坐的桌子不一样,科学教室里是大桌子;科学教室里可以看到一些动物、植物的标本;科学教室里还有一些实验器材;科学教室里通水通电等等。2.学生尝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坐的桌子不一样,科学教室里是大桌子,可以多人坐在坐一起做实验;科学教室里可以看到一些动物、植物的标本;科学教室里还有一些实验器材;科学教室里通水通电;科学教室的环境布置与科学有关等等。 二、实验:比较水的多少1.教学时教师需准备给每个小组学生准备一高一矮的两个瓶子里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给水染色。 2.比较之前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什么材料。 3.比较的方法可以多样,教师要尽可能地想到学生所想到的方法并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方法一:再找一个一样的高瓶子,将矮瓶子里的水倒入高瓶子进行比较;方法二:再找一个一样的矮瓶子,将高瓶子里的水例入矮瓶子进行比较;方法三:找两个同样的带有刻度的瓶子(量筒或量杯),将两瓶水分别倒入进行比较。4.实验过后。教师回顾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在刚才的实验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结合活动手册,明辨图片上的这些同学的做法,哪些做的对,哪些做的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做? 好的行为:交流声音很轻,人人有序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材料轻拿轻放,实验过后及时清理桌面不好的行为:声音吵杂,不听指挥,互相争抢器材,搞得桌上到处是水、没有人人参与5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遵守了哪些,还有哪些被忽视了,想想如果我们要是都遵守科学课的规则,那我们的实验效果会怎么样? 6.将学生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正确的做法记录下来,一一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讨论,还可以补充哪些?7.将所有的规则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并提醒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意遵守这些规则。 三、小结。课堂练习内容教学探讨反思课题4、认识感官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2、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教学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教学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第 一 课 时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一、了解感官我们用什么来观察?用哪里来看?眼睛。(眨眨眼睛)用哪里来听?耳朵。(摸摸耳朵)用哪里来闻?鼻子。(用力深吸一口气)什么器官让我们吃出味道呢?嘴巴(伸出舌头)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是什么呢?皮肤(摸摸自己的皮肤)整理学生对感觉的已有认识,激发兴趣,引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活动。二、眼睛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几种动物?1. 观察教材中森林的图片,你找到了什么小动物?2. 这个小动物是什么样的?3. 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大小?三、耳朵用耳朵听,你听到了什么?1.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雨滴、照相机、小鸟、救护车、沸水、风声、狗叫、课间的吵闹声)2.竖起耳朵,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3.声音好听吗?大声吗?你觉得大概是发生了什么事?四、鼻子1.你记得什么东西是香的?什么东西是臭的?2.你喜欢什么样的味道?3.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我们的鼻子?4.不认识的东西可以用随便用鼻子去闻吗?可能会有什么后果?五、拓展1.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感觉器官也有了不起的功能?2. 既然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作用,当一种感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作为课后思考) 课堂练习内容教学探讨反思课题5、感官总动员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2、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教学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教学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教学准备菊花茶、绿茶、红茶、水杯、热水第 一 课 时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一、大家来品茶1. 每个小组同学面前摆放装着三种茶的三个大杯子,每个同学用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喝水的杯子分别尝尝三种不同的茶的味道。注意:每喝一口茶,要记住自己喝的茶的味道。2. 第一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猜猜组员递给自己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茶。3. 第二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捏住鼻子,猜猜组员递给自己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茶。4. 从品茶的小实验中发现:吃东西的时候,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的。注意:这里利用时机引导学生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吃。二、观察蜡烛1. 每个小组内的桌面上黏上一根蜡烛。2. 小组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蜡烛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像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呢?3. 老师点燃每个小组的蜡烛。4. 小组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说出点燃的蜡烛的特点。蜡烛点燃以后是什么颜色的火焰?闻起来有味道吗?温度是怎样的?蜡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注意:提醒学生不能用手触碰火焰和滴下的蜡油。5. 刚才在观察蜡烛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感官呢?引导学生:“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我们用手发现什么”。三、挑西瓜1. 你知道有经验的人是怎么样挑选西瓜的吗?2. 翻开书第17面,从书上找找挑选西瓜的好方法。3. 总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动用多种器官。四、小结课堂练习内容教学探讨反思课题6、借助工具观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教学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蜡烛、火柴第 一 课 时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一、观察大拇指1.引导学生用三种方式观察大拇指。(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来回移动,直至看清楚。(2)提醒学生使用放大镜看太阳的严重后果,进行安全教育。(3)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用镜头紧贴手指,眼睛紧贴观察孔,调节旋钮,知道看清晰为止。(尽量让学生看完书自己说)2.提问:用三种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有什么不同呢?(见活动手册P6)3.引出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二、听诊器1.老师演示使用听诊器的方法。2.学生轮流上台体验。(1)用耳朵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2)用听诊器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3)分享感受:用耳朵听和用听诊器听有什么不同?3. 引出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1.课件出示: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2. 课件出示:盲杖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3. 课件出示:助听器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4.(学生活动手册)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四、小结课堂练习内容教学探讨反思课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内容教学探讨反思课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内容教学探讨反思课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内容教学探讨反思课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内容教学探讨反思课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内容教学探讨反思课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内容教学探讨反思课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