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1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2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3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4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第一单元 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选取以儿童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为素材,通过“科技小组活动”、“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快乐的课堂”四个学生感兴趣的综合信息图组成“情境串”,让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 教学内容: 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内各数;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 1、 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四、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010的各数。2、会认、读、写010各数。3、形成初步的位置观念,认识基数与序数。五、教学措施: 1、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自主练习,扩大学习空间。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5、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六、课时安排:准备课 : 1课时快乐的校园 : 8课时课题海底世界数数个性化修改一、 教学目标:1、基础目标: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正确的进行数数2、能力目标:在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3、道德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海底世界,培养他们数数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正确的进行数数。2、在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三、 教学准备:教师:PPT四、 教学设计:(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山东青岛有美丽的大海,大家一定见过吃过不少的海产品,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海底世界玩一玩.大家要仔细的观察。看看海底都有些什么?他们有分别在哪呀?让我们快去看看吧!在图上找出相应的答案,学生示范数数(二)、 教数数: 1、教师指导,让学生由“物”到“量”深入的观察,陆续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注意数的顺序、方法、养成良好的数数习惯。(1)、仔细观察,看看海底都有些什么?(同桌交流。)(2)、谁来告诉大家你都认识了哪些动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这种动物的名称,并按数量多少排列位置的先后。)(3)、数数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有几只。(指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投影数一数。在数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数,并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清楚所数动物在图中的位置。) 2、 学生独立数数(1)、你还想数什么?抓紧时间,比一比谁数得最准确。(2)、汇报数数情况,教师板书并写上相应的数字。 3、 学生活动:数一数螃蟹有几只脚?海星有几只角?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 1、可让学生观察自己组中成员,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初步掌握方法。 2、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一下校园,让学生根据掌握的学习方法,也来“数一数”。 3 、让学生观察一下周围都有什么?可以用几个小圆片来表示?所以他们都有几个? (四)、 教师小结:(指板书)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海底世界都认识了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多少只?我们一起再来数一数。 (五)、 课后作业:数一数家中有哪些东西?都有几个?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第一单元:信息窗1 1-5的认识个性化修改一、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通过动手操作理解5以内数的组成。3、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 教学难点:会写1-5以内各数,理解数的组成。三、教学准备:教师:PPT、磁性教具、板书田字格、计数器学生:田字格本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祝贺你们来到第三实验小学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今天就和老师一起看看小朋友们在校园的快乐生活吧。(PPT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小朋友在做什么?请按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重点引导观察顺序,指生回答)请一位同学说说图中有一个什么问题,说出来并提示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指生提问,适时鼓励)如:有几架飞机?有几个小朋友在玩遥控飞机?有几个小朋友玩遥控坦克?有几辆遥控坦克?有几辆小汽车?几个小朋友在玩小汽车?有几个小朋友在玩机器人?有几个机器人?(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1、看图数数(1)学生独立按老师要求的顺序数一数并用圆点表示数量点在图旁边。(2)同桌交流问题的答案,要求对不同答案的问题,同桌合作数一数,从而达到纠错和帮扶的目标。(3)教师叫同学汇报探索结果,从而进行全班交流。为更好的学会按顺序观察图,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数一数,也能达到统一意见的目标。教师小结:教师总结观察图的顺序: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强调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应用完整的句子,从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2、认数写数(1)教师演示用计数器拨出1,然后叫学生上台拨出2、3、4、5。(2)PPT出示田字格中的1-5,让学生先观察每个数字的占格特点,多让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板书1、2、3、4、5,并引导学生书空,然后描红第五页田字格,描两个写两个,描完写完之后同桌检查占格和书写是否规范,同桌合作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挑几个写得好的展示台展示,并让学生说出好在哪里,从而引导书写更规范。对异议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质疑、互动和参与精神。(3)让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2、3,同桌互查,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分一分。(1)试着让学生数出4支、5支铅笔,同桌合作分一分,看能有几种分法并用分叉的方式写出来,如: 5 1 4(2)汇报: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并叫两到三组学生上台分一分。(3)让学生独立完成第6页红点内容分一分,同桌互查,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1、在田字格上写出1-5,一个数字写5个。2、完成自主练习4。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互查,合作交流,汇报。3、学生找一找教室里面的物品,来数一数。(四)课堂评价,课后延展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评价自己这节课表现。(五)作业布置回到家和父母做伸手指游戏(六)板书设计1-5的认识 课后反思:课题第一单元:信息窗2 0的认识个性化修改一、教学内容:课本第9-11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三、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四、教学准备:教师:PPT、磁性教具若干、数字卡片、一个田字格学生:尺子、田字格本五、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朋友,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熟了,你们想帮着农民伯伯摘苹果吗?现在咱们就去瞧一瞧。2、出示苹果树的课件。3、有那么多的大苹果,你看到苹果上都写着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苹果的上面都写着数。学生回答:写着、。)、你想得到这些大苹果吗?你想把哪一个摘下来?(学生发言:我想把写着数字的那个摘下来)、请你到前面来把它摘下来,接着请其他同学也来摘苹果。(学生在摘苹果的过程中教师可及时提问:现在树上还有几个苹果?如还有个苹果,就问个苹果可用数字几表示?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小朋友真棒,农民伯伯还夸大家能干呢!你能按照苹果上数字的顺序读一读吗?(学生看课件按照、的顺序边读边伸手指。)(二)合作探索,建构模型1、学生独立思考“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什么数字表示,教师指名回答,板书课题:0的认识。2、PPT出示0,让学生观察0的占格,并说一说注意什么,教师板书0,学生书空,并在课本第九页处描一个写两个,同桌互查,并修改,教师巡视指导,并找几个上台展示,让学生说出好在哪里或哪里不好。3、教师小结:0表示“一个也没有”。(板书,学生齐读两遍)4、完成自主练习1,同桌互查,教师巡查指导。5、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0?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PPT出示生活中的0,当涉及到尺子的0时,思考: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6、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回答。7、教师小结:0还表示起点。(板书,学生齐读两遍)(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1、自主练习2、4(第4题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摆法,允许不同的摆法)当堂纠正。2、小朋友,咱们知道用数字来表示个太阳、支铅笔用数字表示个小朋友、你知道在古时候人们用什么来表示数吗? 3、在古代人们用小棒来表示数,猜一猜是怎样表示的? (四)课堂评价,课后延展1、说一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2、你给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打几分?(五)作业布置今天咱们有认识了一个新的好朋友,他表示什么意思小朋友都记住了吗?回家把它也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认识好吗?(六)板书设计 0的认识 0表示一个也没有,还表示起点课后反思: -可编辑修改-课题第一单元:信息窗3 6-10的认识个性化修改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体,理解10以内各数的具体含义;理解并掌握610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0以内各数。 2、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并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610各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610各数的组成。 三、教学准备:PPT、磁性教具若干、数字卡片、田字格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有很多小朋友正在操场上玩他们喜欢的游戏,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吗?(ppt出示情境图) 提问: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1)学生独立观察图 (2)汇报观察结果 生1:操场上有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的,有看游戏的,还有跑步的。 生2:我知道了跑步的有6人 请一位同学说说图中有一个什么问题,说出来并提示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指生提问,适时鼓励)如:跑步的有多少人?树、吊环、向日葵、足球各有多少呢?(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板书)(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1、610各数的意义 (1)学生独立数一数。(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利用图中的实物有序地去数)(2)同桌交流问题的答案,要求对不同答案的问题,同桌合作数一数,从而达到纠错和帮扶的目标。(3)全班交流。对能有序地数的同学,要及时给与鼓励。学生回答完,指一名学生到黑板摆一摆圆片,进而抽象出数字6、7、8、9、10。(4)同学们,你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几个数字呢?2、610各数的书写 1、学生自己观察字型,他们分别象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充分交流。 2、师:我们已经会写15各数了,根据它们的写法,你能尝试写出610各数吗?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示范。重点强调6、8、9的写法。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先同桌互评,然后师生评价,挑写的好的展台展示。 3、610各数的组成 1、每个学生7根小棒,独立用小棒摆一摆,再和同桌说一说分成了几和几,比一比谁分的方法最多。 2、用不同的方法记忆数的组成。 3、师生小结并板书。4、扩展到7、8、9、10各数的分和合。4、序数的意义 1、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加以整理,从前面数,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从后面数呢? (1)学生独立数 (2)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理解从前面数怎么数,从前面第五个是什么意思;从后面数怎么数,从后面第五个是什么意思。 3、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4、引导学生小结:1、2、3还可以表示第1、第2、第3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在田字格本上写6-10,每个写5遍。 2、自主练习第1题。指导学生用直尺连线,并说说你怎样想的?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几个,什么时候用到第几个? (四)、课堂评价,课后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这节课的收获?(五)作业布置 回家和爸爸妈妈交流比赛6-10可以表示什么,看谁说的多、说的好,明天告诉老师好吗?(六)板书设计6-10的认识课后反思:课题第一单元:信息窗4 10以内数大小的比较个性化修改一、教学目标: 1.在“拔河”的情景中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正确认识=、的意思,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比较、理解、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喜欢数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的意思,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PPT、田字格、磁性教具、红黄圆片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今天一起去看比赛吧。1、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拔河比赛) 2、比赛为什么没开始?(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数一数,再回答)(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1、指名回答:左边的人少。 (强调:为了公平,两边的人数必须一样多)左边几人?右边几人? 2、指导学生用红、黄圆片代表小朋友来摆一摆。(学生可同桌一起摆) 启发:左边9人,右边10人,哪边人多?哪边人少? 指名回答:9人比10人少,10人比9人多 3、指导学生读、写 9人比10人少,我们表示为:910,读作:9小于10(是小于号) 10人比9人多,我们表示为:109,读作:10大于9(是大于号) 4、同学们再仔细看图,想:现在可以比赛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左边又跑来一个小朋友) 5、再指导学生用红、黄圆片代表小朋友来摆一摆。(学生可同位一起摆,提醒:左边又跑来一个小朋友) 点拨:左边跑来一个小朋友,说明两边的人数同样多。 两边的人数同样多,就是每边10个人,也就是:10=10,读作:10等于10。(=是等号)两边人数同样多,可以比赛了。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再观察图画,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哪边啦啦队的人数多?(学生分组合作,边观察,边数数,完成课本第19页的练习) 2、 自主练习第1题。3、 全班以开火车的形式数1-10.(四)、课堂评价,课后延伸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会用三个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课后多看看书,想一想课堂上自己最满意的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对“问题口袋”说吗? (五)、作业布置 下课后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我们下节课交流,比比看谁找得多! (六)、板书设计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910读作:9小于10 109读作:10大于9 10=10 读作:10等于10 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1、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2、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么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自主练习”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借助7种物品的多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琉璃球、花瓶、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高矮和粗细,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二)教学建议 1本单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联系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分类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在学习分类时,除了按给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以外,学生还可以自定标准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初步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可能会不同。 3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操作,得到充分的体验。除了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和身边的物品练习分类和比较。 4对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如是否初步学会了对物品进行分类,是否能对物品进行比较),同时,又要注重对学生自觉运用知识情况进行引导。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课题第二单元:信息窗1 分一分个性化修改一、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二、教学重难点:在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中,能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三、教学准备:PPT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爸爸 妈妈 我上衣 裤子冬季 夏季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师板书:男 女)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师板书:长头发 短头发)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长头发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长头发的同学,坐着的是短头发的同学。”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1、第一题:师:“看到刚才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群小动物也忍不住过来听课了,它们到哪去了呢?原来它们藏在你的数学书第21页上了,看谁能最快找到它们?”“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课了?”(学生看图说一说)教师读要求:哪些是鸟类?用圆圈圈出来。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鸟类和昆虫的区别。2、第二题: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第三题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学生回答。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课本26页第3题上也有很多交通工具。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学生独立完成,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四)课堂评价,课后延展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布置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课题第二单元:信息窗2 比一比个性化修改一、教学目标 :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高和矮、轻和重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长和短、高和矮、轻和重是相对的。 三、教学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摘苹果游戏。师黑板上放一个苹果,先叫比较矮的学生上来摘,摘不到,叫一个比较高的学生上来帮忙,结果摘到了,为什么?学生回答:第一个学生矮,而第二个学生高。引出第一个问题:比高矮,板书。(2) 、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再叫两个学生,一个站在台上,一个站在台下,问:哪个学生高?哪个学生矮?指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总结:一般把几个物体放在同一个高度比较高矮。闯关练习: (1)、活动一 PPT出示长短不同的两支铅笔,请学生认真观察看有什么不同: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引出第二个问题:比长短) (2)、活动二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再叫两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比较方法,并说一说。 师生小结:比长短时,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比另一端。 兴趣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和老师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学生说自己的玩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重的一边压下来,轻的一边翘上去。PPT 出示跷跷板和一胖一瘦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一猜,跷跷板哪边会被压下来,哪边会翘上去?然后PPT演示。教师拿出一台天平,并说明它的工作原理和跷跷板是一致的。做简单介绍,然后问一问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哪个更重一些,学生猜测,教师用天平验证。然后称一称一头大蒜和一个苹果。(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1.谁是生活小能手2.谁的眼睛亮(四)课堂评价,课后延展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5) 作业布置回家和爸爸妈妈比身高,看看谁高谁矮?(6) 板书设计一、 比高矮二、 比长短:一端对齐三、 比轻重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式题。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6课时。课题第三单元:信息窗1 5以内的加法个性化修改一、教学目标:1、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用“一共”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5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 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三、教学准备:课件、磁性教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孙悟空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他,便特意来看看我们,小朋友们看,他来了! (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1、观察定向,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到了!花果山好热闹呀!小朋友们快看看,都有谁来了?谁来说?师:对呀!天空中飞来了几只小鸟,是几只呢?师: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刚才说了这么多,你最喜欢什么?最喜欢猴子的小朋友请举手。噢,这么多,大家都愿意与小猴子成为好朋友。那我们先来看看可爱的小猴子,好吗?(课件突出小猴子,其他的场景淡化。)关于小猴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所提的问题中没有涉及到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然后让学生仿照教师提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教师板书)教师要重要强调所提出的问题,并且强调一共是要用加法计算。 2、尝试解决,理解含义,探究算法 师:小朋友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说)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解决办法。教师用师:刚才小朋友说出了这么多方法,其实都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写?师板书:3+2= 5(只)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吗? 师引导学习加号,领读算式。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 摆一摆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然后给出算式让学生描红。2. 小博士看题计算,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再根据加法的意义填数计算。(四)课堂评价,课后延伸 老师突然想到:小朋友们能不能看着你们得到的这些桃子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教师可提示:可以问问同学们,第一小组) 学生提问题: (1)第一小组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桃子? (2)第二小组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桃子? 学生边提问题边解决。 活动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和孙大圣一起游玩了花果山,在玩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5) 作业布置在我们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来说一说好吗?(六)板书设计:加法计算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325(只) 读作:3加2等于5 235 (只) 读作:2加3等于5 教学反思:课题第三单元:信息窗2 5以内数的减法个性化修改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经历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5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5以内数的减法的含义及正确计算。 难点:正确计算 三、教法学法:教法:探究法、指导法 学法:探究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展台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小猴子今天要下山摘桃子,大家看看路上都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看情境图,试着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并讲故事给大家听。 试着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1、在学生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问题:还剩几只猴子? 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探究问题。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看图知道还剩4只。 我可以把剩下的一个一个地数。 我可以把5分成1和4。 我用5个圆片代替5只猴子,下山1只,就拿走1个圆片,就剩4只了。 3、师小结:大家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很了不起,要求还剩几只,就是从5里面去掉1,可以用减法计算。 板书:5-1=4(只) 介绍减号“”和算式的读法。 4、进一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师:你还能用减法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呢? 电脑显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解决。 全班交流,小组内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互相交流。 (三) 、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动手小游戏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然后第一题给出算式让学生描红。2. 智慧屋加减法口算混合练习。练习时让学生填写口算结果外,还可以制作成口算题卡,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提高口算技能。(四)课堂评价课后延伸师:你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提出生活中的问题,看哪些能用减法解决。 小结: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减法解决。(5) 作业布置 学生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想法说给其他同学听。(六)板书设计:减法的初步认识 还剩几只猴子? 5-1=4(只)读作:5减1等于4教学反思:课题第三单元: 信息窗3 和是6、7的加法个性化修改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磁性教具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花果山太美了,今天又有一群小朋友到花国山去游览,我们一起去看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问题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可以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5+2=7(个)2+5=7(个) 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你还可以说出像这样的一组算式吗? (2)一共有几只小猴? 先让学生说说有关小猴的信息,再独立列式计算 (3)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先找一找,数一数,再列式,并问你是怎样想的? (4)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教师要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到黑板上,并且重点强调一共就要用加法计算。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问号在哪里? 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找找有不认识的东西吗?教师板书大括号,告诉学生大括号的意思表示“合起来”“一共”的意思。让学生说说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学生独立列式。 2、看图列算式(1)观察鱼缸图,说说图意;(2)这道题是要我们看一幅图列两个算式。学生试试,集体订正后完成第二幅图。 (四)课堂评价,课后延展 互相交流,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布置回到家里和爸妈一起,写几个类似于今天所学的算式,并说出它的意思。(六)板书设计:加法计算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2+5=7(个) 6+0=6(个) 5+2=7(个) 0+6=6(个)表示“合起来”或“一共”用加法教学反思:课题第三单元:信息窗4 被减数是6、7的减法个性化修改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被减数是6、7的减法; 2、经历与同伴全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3、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被减数是6、7的减法。 难点:正确快速计算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来到花果山玩得很开心,现在他们开始野餐了,孩子们咱们一起和老师去看看吧,认真观察信息图,说说图中有什么?说说树上的猴子、桃子以及小朋友有哪些变化?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师:今天,孙悟空给我们设下了三道门槛,只要我们通过了我们也能到花果山游玩,你们有没有信心通过三关呢?生:有师:第一关,发现关。认真观察情景图,说说图中有什么?生:第一幅图上有7只小猴、6个桃子,6个小朋友。第二幅图上有2个小朋友离开了,树上跳下5只猴子,摘下5个桃子。【设计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童趣。(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提出问题:还剩几个学生?还剩几只猴子?还剩几个桃子?1、从图中找到与问题有关的信息。2、列出算式。3、解决问题。方法:围绕“还剩下几个同学?”开展学习活动。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有关信息,自主列出算式。6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方法一:摆一摆学具方法二:数一数手指方法三:数的分解法:6可以分成2和4,所以62=4方法四:看减想加法:想一想2+4=6,那么62=?【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已有认知经验的机会,让学生经历独立探索算法的过程。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留给学生自主解决。还剩几只猴子?75=2(只)还剩几个桃子?65=1(个)【设计意图】学生在上面已有经验下,有能力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多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以达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和巩固算法的目的。(3) 拓展应用,提高能力1、 看图列算式 让学生观察图,然后填出算式。通过有规律的图和算式,感受数学规律的存在。2、一图二式练习题。3、小青蛙跳。4、拓展性训练:自编数学故事。【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按照提示讲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引导学生再仔细看图,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再根据其他信息讲故事,在此基础上联系到生活中,讲讲数学故事。通过训练,学生对应用减法解决问题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课堂评价,课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