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7年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1页
部编版2017年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2页
部编版2017年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3页
部编版2017年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4页
部编版2017年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第一个自然段。2、会读、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两个多音字,会写部分生字。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是我 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字词并明白词语意思。2.感受大禹形象,向其看齐。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生词卡。(教室)2.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激发阅读兴趣。1、今天,老师要来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古代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禹,由于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称他为“大禹”,(板书:大禹),关于大禹的传说有很多,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留传最为广泛,(多媒体出示大禹视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禹治水的故事。 “治”指导读准翘舌音。2、齐读课题,读了课想知道什么?(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意图:用图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结题。学会质疑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力争做到:学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师要教授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训练自学能力。1、同学们要知道的有这么多,还是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1)遇到生字时,看着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2)读通顺课文,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2、自由读课文【意图:学生有疑问后会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这时,让他们自己读书,满足了这种需要,同时,自读课文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检查字词,理解词语,提高朗读水平。1、初步感知课文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大家有什么收获呢?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一遍书,就有这么多收获。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大家的收获会更多。现在老师最关心的是同学们生字有没有掌握,课文有没有读通顺呢。下面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2、认识词语第一组:很久很久 滔(to)滔(to) 洪(hng)水 淹没(mo) 冲倒(do) 房屋(w) 害(hi)得 老百姓(xng)师:你的声音真响亮!你想提醒大家哪个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没,倒) 指导:很久很久理解了意思,我们一起读这些词语。第二组:治(zh)理(l)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仔(z)细(x) 地形(xng) 挖通(tng) 劈(p)开师:谁愿意和他比比! 这一组有两个成语,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对了,成语里有了千和万,就表示很多很多,平时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成语?祖国的文字真是丰富多彩,我们小朋友在平时要注重积累词语。 第三组:被(bi) 制(zh)服(f) 感激(j) 伟(wi)大 英雄(xing) 师:最后一组,老师把机会让给你!你邀请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读! 制:课文中说洪水被制服了,你知道洪水被谁制服了?把话说完整。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看样子,难不倒你们,下面老师提高难度,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4)同学们,这些词语你认识了,下面老师给你们再提高难度,你们还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出示短语“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 吃尽了千辛万苦 走遍了千山万水 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了九座大山” 3、读通顺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同学们真不错,词语读得真好,把它放到课文中,相信你课文一定读得更流利! 再读课文。 、读完以后,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的?分小节点名读。指导读正确、流利。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吗? 【意图:学习生字可以灵活机动,有学生齐读,有指名读,有开火车读还有小老师领读,并且及时师生点评,形式丰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读好生字词。】四、学写生字,识记字形,培养写字习惯。 出示本课生字 看着这些字,你觉得那些字你一看就会写了,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的? 指导生字: 通 被 制 伟 1.观察字形: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有什么不同?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5、 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解决疑问,体会洪水无情。 学习第一自然段1. 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 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1) 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滔滔 淹没 冲倒 )(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3)这滔滔的洪水什么样?想看看吗?(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4)让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读出洪水的无情和百性的可怜。学习第二自然段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理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板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1.谁读读他先做的事: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 同学们,禹先要要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2. 看图。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词就是“千辛万苦” 3.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4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投影出示情境)5. 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6.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7仅仅查看水流和地形就如此艰辛,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谁来读读禹又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 随学生读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1. 这里有有两个带数字的词,分别是(齐答)九条、九座 老师告诉你们,这里的“九”并不是刚好九个,而是很多很多的意思。那么挖通九条大河就是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就是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2.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 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练读。 3.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gn),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4.是呀,那咱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再来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禹治水13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个,请小朋友读一读,然后请读得认真的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大家读得很投入。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3.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如果你是七周岁的禹的儿子,那意味着你还有六年看不到爸爸!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4.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谁代表大禹说句话?5.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学习第四自然段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二、课堂小结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三、课后作业: 1.课本后所有习题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四、板书设计5、 课后反思16.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创设情境、指导看图、引导交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词卡,图片。2.自学课文,了解人物背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这是扁担) 出示挂图,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要求:(1) 边读边画出词语,圈出生字。 (2) 读准生字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 把句子读通顺、连贯,尤其是课文中的长句。 1、学生按要求自渎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把生字带入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1、再次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生评议。 3、全班齐读课文。四、教学生字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生字。 2、指名读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3、分析字型 4、指导书写。 5、教师在展示台上示范书写,并讲解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6、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1、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六、板书设计7、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1、自渎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3、质疑: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4、集体讨论,解决问题5、全班朗读第一段。 学习第二段1、指名分句朗读课文2、师生共同评价 3、你读懂了什么? 4、去挑粮食是一件怎样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5、从“大家都争着去”,说明了什么? 学习第三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三段 2、出示自学提纲 (1) 找出描写朱德外貌的语句(2) 同志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 (3) 朱德同志又是怎么做的? (4) 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 3、反馈学习情况 4、为什么大家不再藏他的扁担了? 5、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句子。 6、师生共同评价你朗读的情况 7、指导朗读,全班齐读第三段。 三、升华课文主题 1、学完这篇课文,你认为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下“朱德记”三个字。 四、课堂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tng zh shng chn qun shu hu sh ( ) ( ) ( ) ( ) 2.读一读,给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用“”标出。(1)为了赢得战斗(du du)的胜利,朱德也戴着斗(du du) 笠,去挑粮食。 (2)让年纪大的人挑一担(dn dn)粮食,这是多么重的负担(dn dn)啊! 3.照样子,连一连。 粉碎 粮食 带领 扁担储备 队伍 挑起 围攻五、课后作业 1、把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七、板书设计8、 课后反思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方法:四步导读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趣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 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导思 1、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自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o”,不念“bo”。乐:在“欢乐”、“ 音乐”中不同的读音。 (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 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四、导练1.写生字各一行。2熟读课文。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趣 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导思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导悟 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一)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 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二)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 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 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三)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课后作业 1写本课字词各三遍。 2熟读全文。5、 板书设计六、课后反思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鼓励学生按“四素句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基本要求写几句完整、连贯的话。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通过看图写话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口语表达和写几句完整、连贯的话。教学重点:初步培植学生勇于个性表达教学难点:1、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图画;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图意说明白,说清楚;3、引导学生由说入写,把故事写完整,写生动,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把故事写完整,写具体,写生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吧,从小到大,你们一定听过或者读过许多的故事,比如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有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个童话?(有同学们自愿回答)2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编一则有趣的故事好不好?请看书81页。二、“比一比,谁观察仔细”过渡语:比一比,谁的眼睛亮,都看清楚图片中的人们正在做什么。1我们首先弄清楚故事的六要素:(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人公以及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2.、师:(展示图片)下面,首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弄清楚故事发生大致环节。(请同学们自愿参与)3小结。评比“眼睛最亮”的小朋友,为下一阶段学习保持学习兴趣。三、“赛一赛,谁说的棒”过渡语: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图片里在做什么都被我们看得一清二楚。老师这里还有一幅画,看一看,哪位小朋友不但能看清楚画面的内容,看一看,哪位小朋友不但能看清楚画面的内容,还能说清楚。让我们来赛一赛,谁的小嘴棒!1.逐一出示课文中的画面。先组织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2指名说说自己看见的内容。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回答,组织学生按“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说清楚画面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上述基础上,按“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们都看见了些什么”的句式把画面内容说得更具体。组织评价:哪些小朋友能具体地说清画面的内容,尤其是把猴子3小结。评比“小嘴最棒”的小朋友。四、“连一连,谁的本领大”过渡语:老师发现,小朋友不但有双明亮的小眼睛,还有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