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情与景.ppt_第1页
古代诗歌中的情与景.ppt_第2页
古代诗歌中的情与景.ppt_第3页
古代诗歌中的情与景.ppt_第4页
古代诗歌中的情与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中的情与景,明代胡应麟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宋代范希文对床夜话中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化景物为情思。”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更明确提出了景语与情语的概念并提到二者的关系:“不能入景语,又何能情语耶?”“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而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诗中景与情的关系。,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1)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言之有理即可),(2006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借哀景写哀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悲凉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2005年全国1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1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 诗中借“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渲染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题型情景关系类,情与景关系题,情与景的内在联系,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关系:,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反衬 怎样写景:从多种感觉写;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总分结合写;借助修辞方法写;借助联想想象写。,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诗歌借景抒情,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作者以 “莺争”“燕啄”“绿杨”“白沙”等意象,从动态到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无尽的爱意乐景 ,借乐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一)乐景写乐情,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塞下”、“秋”、“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充满肃杀之气。耳之所闻,目之所睹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爱国激情、浓重乡思交织在一起,构成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矛盾情绪,情景交融,使全词情调苍凉而悲壮。,(二)哀景写哀情,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三)乐景衬哀情,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四)哀景衬乐情,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小结:鉴赏诗歌的景和情,答题要点: 1、从“景”的角度: 通过联想、想象展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2、从“情”的角度: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判断“景”和“情”是否和谐一致。(一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 引入术语,总结该诗的思想感情。,以景作结 以景作结,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来表达丰富而难以言传的思想感情内涵,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从而使读者感到余韵无穷、意犹未尽,并进而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练习: 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参考答案:()“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 ()“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景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 ()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赏析最后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借景抒情 以景结情(1分)。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仿佛在军中 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2分)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1分)。,(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答案】以情相问,以景作答。“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化抽象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即事 (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思考: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一句(4分),答:作者以景结情(借景抒情)(1分),写惨淡的月色笼罩城池,营造了寂静悲凉的气氛,(1分)表达了深沉的亡国破家之痛(2分)。,菩萨蛮 宜兴作(苏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释】 岚:山林中之雾气。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问题: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1分)。借景抒情 以景结情(1分),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