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36 页 各章内容要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概述 6 学时 1 熟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伏安特性、开关特性。 2 熟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及理想运放的主要参数,包括静态参数、动态参数和极 限参数。 3 掌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模型及理想运放的电路模型。 第二章 基本运算电路 7 学时 1 掌握 TTL 与非门电路原理、分析其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熟悉其它形式的 TTL 与非 门电路。 2 掌握 CMOS 门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特点及参数,熟悉 CMOS 传输门。 3 掌握理想运放组成的基本线性运算电路,包括比例、求和、微分、积分、对数运算等。 第三章 基本放大电路 8 学时 1 掌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基本偏置方法,包括分压式偏置、电流源偏置,了解其它偏置 方式。 2 掌握共基、共射、共集、共源、共漏五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静态及动态分析计算方法。 3 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分析方法,了解低频特性及其分析方法。 第四章 组合放大电路 8 学时 1 掌握由五种基本组态组合而成的放大电路的静态及动态分析、计算方法。 2 掌握差动放大电路分析、计算方法及其传输特性。 3 熟悉通用集成运放的电路原理。 4 熟悉运放的主要参数及误差分析模型。 第五章 反馈电路及其稳定性分析 8 学时 1 熟悉负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 掌握四种类型负反馈电路的判断及估算。 3 掌握负反馈电路稳定性判据及滞后补偿、超前滞后补偿方法。 4 了解针对特殊情况的补偿方法。 第六章 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 9 学时 1 熟悉正弦振荡的平衡条件、起振条件及判断方法。 2 掌握 RC 文氏电桥振荡器、三点式振荡器、变压器反馈式 LC 振荡器的原理及分析估算方 法,熟悉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原理。 3 熟悉集成电压比较器、集成定时器的电路原理及功能。 4 掌握由集成比较器、集成定时器构成的波形产生及整形电路,并掌握电路的分析计算方 法。 第七章 信号处理电路 8 学时 1 掌握低通二阶有源滤波的电路实现方法及分析计算方法,熟悉二阶高通、带通、带阻滤 波器的电路实现及计算方法。 2 了解高阶滤波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3 掌握对数运算模拟乘法器的电路原理及分析方法,熟悉变跨导集成模拟乘法器的电路原 理及应用。 4 熟悉锁相环电路的原理及集成锁相环的应用。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2 页 共 36 页 第八章 功率电路 10 学时 1 熟悉乙类功放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2 熟悉集成功放电路的原理及应用(OTL,OCL 电路)。 3 掌握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熟悉三端集成稳压器的电路原理及应用。 4 掌握开关稳压电路的原理,熟悉无工频变压器开关稳压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分析计算方法。 第一章例题分析 题 1.1电路如题图 1.1 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两端的电压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 分析:二极管在外加正偏电压时是导通,外加反偏电压时截止。正偏时硅管的导通压降 为 0.60.8V。锗管的导通压降为 0.20.3V。理想情况分析时正向导通压降为零,相当于 短路;反偏时由于反向电流很小,理想情况下认为截止电阻无穷大,相当于开路。 分析二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的基本方法为“开路法” ,即:先假设二极管所在支路 断开,然后计算二极管的阳极(P 端)与阴极(N 端)的电位差。若该电位差大于二极管的 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正偏而导通,其二端的电压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如果该电位差小 于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反偏而截止。如果电路中存在两个以上的二极管,由于每个二极 管的开路时的电位差不等,以正向电压较大者优先导通,其二端电压为二极管导通压降, 然 后再用上述“开路法”法判断其余二极管的工作状态。一般情况下,对于电路中有多个二极 管的工作状态判断为:对于阴极(N 端)连在一起的电路,只有阳极(P 端)电位最高的处 于导通状态;对于阳极(P 端)连在一起的二极管,只有阴极(N 端)电位最低的可能导通。 图(a)中,当假设二极管的 VD 开路时,其阳极(P 端)电位 P U 为-6V,阴极(N 端) 电位 N U 为-12V。VD 处于正偏而导通,实际压降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理想情况为零,相当 于短路。所以 VUAO6= ; 图(b)中,断开 VD 时,阳极电位 VUP15= ,阴极的电位 VUN12= , NP UU VUP15 2 =VUN12 2 = 22NP UU VD1 处于正偏导通,VD2 处于反偏而截止 VUAO0= ; 或, VD1,VD2 的阴极连在一起 阳极电位高的 VD1 就先导通,则 A 点的电位 VUAO0= , 而 ANP UUVU= ,各电容都足够大。求电路静态工作 点 DQ I 、 GSQ U 、 DSQ U ,并求 io1u1 uuA= 、 io2u2 uuA= 和输出电阻 o1 R 、 o2 R 。 C R S R i u o u 1G R 2G R 3G R i u 1G R 2G R 3G R + o u D R gsmV g g d s S R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16 页 共 36 页 解: 本题为 N-JFET 放大电路,采用自给式偏压方式,从 uo1输出时形成共源极组态放大电路, 而从 uo2输出时形成共漏组态放大电路。 DQDQGSQ IRRIU=+=)( 21 22 )( ) 6 1 (6)1 ( GSQ offGS GS DSSDQ U U U II+= 联立解得: mAI VU DQ GSQ 3 . 2 3 . 2 = = mAI VU DQ GSQ 7 .15 7 .15 = = 第二组解不满足题意,因为 AIDSSm6= VRRRIVU DDQDDGQ 1 .10)( 21 =+= 交流通路如图所示 Sm Dm i o u Rg Rg u u A + = 1 1 1 而 GS D m U I g =VmAII U DSSD offGS /24. 13 . 26 6 22 )( = 2 . 9 u1 A 38. 0 1 1 12 2 Rg Rg u u A m m i o u + = KRR Do 2 . 1 1 = K g RR m o 31. 0 1 | 12 = 第四章例题分析 题 4.2 如题图 4.2 所示为两级放大电路: 画出放大器微变等效电路; 求电压增益 u A 、输入电阻 i R 和输出电阻 o R 。 D R i u G R 1 R 1o u 2o u 1o u i u G R + 1o u D R gsmV g g d s 1 R + 2o u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17 页 共 36 页 + - i u 1 C M RB 1 1 K RE 27 1 2 C 50 1= K RB 82 2 K RB 43 3 K RC 10 3 C 50 2= 510 2E R K RE 5 . 7 3 E C + - o u ()VVCC24+ 题 图 4 .2 解: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为: + - i u 1B R 1E R 11b i 2B R 3B R C R 22b i 2E R + - o u 1be r 2be r 1b i 2b i 由图可得, 两级放大电路的第一级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它的电压放大倍数 1u A 接近于 1, 整个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取决于它的第二级,也就是共发射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为: ()01 11111 =+ EQBBEQQBBCC RIUIRV uAI QB 8 . 9 1 = , mAI QE 5 . 0 1 = VV RR R U CC BB B B 26. 8 32 3 2 = + = mA RR UU I EE BEQB QE 96 . 0 32 2 2 = + = ()=+=K I r QE be 85. 2 26 1200 1 11 ()=+=K I r QE be 58. 1 26 1200 2 22 由微变等效电路可知它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18 页 共 36 页 () 1 .18 1 22222 22 2 + = Ebbbe Cb u Riir Ri A 所以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 1 . 18 21 = uuu AAA 放大电路第二级的输入阻抗为: ()()+=KRrRRR EbeBBi 141/ 222322 把放大电路第二级的输入阻抗作为第一级的负载,整个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为: ()()=+=KRRrRR iEbeBi 321/1/ 21111 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 =KRR Co 10 题 4.4:共射共基组合放大电路如题图 4.4 所示。设 100 21 = ,求静态电流 QC I 1 、 QC I 2 ,电压放大倍数 u A ,输入电阻 i R 及输出电阻 o R 。 题 图 4 .4 F C 20 2 300 E R K RC 15 ()VVCC24+ + o u K R 210 1 + - i u F C 20 1 K R 20 2 K R 10 3 F C 100 3 V T 1 V T 2 解:两三极管的基极电压为: V RRR R U V RRR RR U B B 1 3 321 3 2 321 32 1 = + = + + VT1和 VT2两管集电极电流近似相等,有: mA R UU II E BEQB QCQC 1 2 21 = ()=+=K I rr EQ bebe 83. 2 26 1200 21 第二级的输入电阻为: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19 页 共 36 页 = + =28 1 2 2 2 be i r R 第一级共射放大器的增益为: () 08. 0 1 11 21 1 = + = Ebe i u Rr R A 第二级共基放大器的增益为: 530 2 2 2 = be c u r R A 总的电压放大倍数 u A 为: 4 . 42 21 = uuu AAA 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为: ()=+=KRrRRR Ebei 55 . 5 1/ 1132 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由共基放大级决定,由于三极管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电阻很大,所以: =KRR co 15 题 4.6 题图 4.6 所示放大电路中,场效应管跨导 mS2 m =g , =k50 ds r ,三极管的 100= , = k1 be r , = ce r ,电容 1 C 、 2 C 、 3 C 、 4 C 可视为交流短路: 1画出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 2计算放大器的中频电压增益 u A 、输入电阻 i R 和输出电阻 o R 。 解: (1)其交流通路和微变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 2 )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20 页 共 36 页 2 22 . 2 1 2 (1) 1 2 2040 1 20 oB dsbe mgsb mgs omgs gsi o m i i O uiR rr g ui g u uRg uR uu u Aug R u RRM RRK = =+ = = + = = = = = = 又 分析: 本题为一共源组态放大电路与共基组态放大电路的组态。 二级放大电路之间采用了直 接耦合的方式。由于第一级的漏极电流与第二级的射极电流相同。所以在电阻 R2 中流过的 电流近似为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流。 这与一单级共源组态放大电路很相似。 所以这一电路的电 压放大倍数与单级共源组态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应近似相同。 题4.18差动放大电路如题图4.18所示。 已知三极管的 5 21 = , 80 3 = , =100 bb r , V7 . 0 Q2BEQ1BE =UU , V2 . 0 Q3BE =U , V12 EE =V ,当输入信号 0 i =u 时,测得 输出端电压为零。 1估算 T1、T2管的工作点 C1Q I 、 C2Q I 和电阻 e R 的大小; 2当 10 i =u mV 时,估算输出电压 o u 的值; 3若要在 T2管的集电极得到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maxo2 U , 对应的 i u 有效值是多少? 解: 本题为由 VT1 与 VT2 构成的差动放大电路及 VT3 构成的共射组态放大电路组合而成。 ( 12 50=更为合理 ) 。 (1)因为当输入信号 0 i u= 时测得输出端电压为零。 实际就是指出了该电路的静态状态。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21 页 共 36 页 3 3 23333 2 2 2 12 122 0,0 0()12 1 12 ()12 1 30.28.8 128.83.2 0.32 1012 0.32 20.64 0.0.7 ()0.7 io EE C Q C C QB QCCC QEBE Q CCC Q C Q C C QC Q REC QC QC Q iE EEE E RE uu V ImA R UUVIRUV VU ImA R IImA IIIImA uUV UV R I = = = = = = = =+= = = 122 3333 12 17.7 0.64 8.80.79.5 0()(12 1 3)9 CE QCE QC QE CE QECCE QE K UUUUV UUVIRV + = =+= = = = (2)当 10 i umV= 时,估算输出电压 o u 的值,实际就是要求整个电路的放大倍数 u A 。 . o uoui i u AuA u u = 第一级为单端输出差动电路。 122 1 1 (|) 2 oCi u ibe uRR A ur = ()() ()() () 11 1 33 3 2333 1 2626 11001 5042434.2 0.32 2626 11001 8022062.2 1 12.2(1 80) 3245.2 50 (10|245.2) 57.2 2 4.2 be bb E Q be bb E Q ibeE u rrK I rrK I RrRK A =+=+= = =+=+= = =+=+ = = 其中: 第二级为 VT3 构成的共射组态电路。 ()() 33 2 333 12 80 12 3.9 12.21 803 57.2 3.9223 223 1022302.23 C u beE uuu oui R A rR AAA uA umVmVV = = = + = = = = = (3)由(2)分析可知,要使集电极达到最大不失真 2maxo U ,则在电路的输入最大幅度 2max max o i u U U A = 对应的有效值为 max2max 22 io i u UU U A = 题 4.21场效应管差动放大电路如题图 4.21 所示。已知 T1、T2管特性相同,夹断电压 V3 GS(off) =U , mA6 . 1 DSS =I ,稳压管 V4 Z =U ,三极管的 6 . 0 BEQ =U V, 100= , =k3 . 4 e R , =k20 d R , =k60 L R , V15 EEDD =VV 。试计算: 1T1、T2的静态工作点;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22 页 共 36 页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ud A ; 3当 mV20 i1 =u 、 mV6 i2 =u 时,输出 ? o =u 解 (1) 12 D1D2E 4 40.6 0.8 4.3 III Z ZBEQ E E UV UU ImA R VTVT = = 与特性完全相同 1 0.4mA 2 由公式(1.3.1) 2 () (1) GS DDSS GS off u iI u = ()(1 ) D GSGS off DSS i uu I = 代入 0.4 0.4 3* (1)1.5 1.6 0 1.5 *150.4 * 207 71.55.5 D GSQ GQ SQ DQDDDQD DSQ imA UV U UV UVIRV UV = = = = = + = = (2) 由公式(1.3.1)可推出 ()() 12 2*2*1.61.5 (1)*(1)0.53 33 1 /()(|)0.53*(20|30)6.36 2 DSSGSD m GSGS offGS off oaoiimCmDC Iui gms uUU Auuug RgRR = = = = = = =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23 页 共 36 页 (3) 12 12 /() ()6.36*(206)89 oaoii ooaii Auuu uAuumV = = = 题 4.27电路参数如题图 4.27 所示。设所有三极管的 100= , V7 . 0 BEQ =U , C8C7C6 8 . 0III= ,求: 1在 0 s2s1 =uu 时,欲使 0 o =u ,则 5 R 的值应为多少? 2求总的电压放大倍数 )/( s2s1oud uuuA= ; 3求电路的输入电阻 id R 、输出电阻 o R 。 解: (1) 776 ,R VTVT与 , 8 VT 构成镜像电流源 且参改考电流为 7 7 7 0() 120.7 I0.24 46.5 EEBE Q REFC VV ImA R = 67 87 126 341211 33 6 6 346 5444 12 5 0.24 1 0.3 0.8 1 0.12 2 *120.12*506 60.7 1.2 4.3 11 *1.20.6 22 *120.6*59 00 CC C QC CCC BBCCCCC BBE R CCR BCCCC SSo IImA IImA IIImA UUUUVIRV UU ImA R III UUVIRV uuu R = = = = = = = = = 时 55 8 90.7 27.7 0.3 BBE C UU k I =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24 页 共 36 页 (2)电路有三级构成,第一级为由 VT1,VT2 构成的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动放大;第 二级由 VT3, VT4 构成的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动放大; 第三级为由 VT5、 R5、 VT8 构成的共集电路,完成电平移位功能。 12123 12 1 34 3 5 5 /()* 2626 (1)200(1 100)*22 0.12 2626 (1)200(1 100)*4.6 0.6 2626 (1)200(1 100)*9 0.3 udoSSudud bebe bb C bebe bb C be bb C AuuuAAA rrrk I rrrk I rrk I = =+=+= =+=+= =+=+= 1 1 1 L ud be R A r = 其中: 112 1 |(* ) 2 Li RRR= 而 23 2* ibe Rr= 13 1 1 22 2 13 (|)100*(50|4.6) 19 22 2* be ud be oL ud obe Rr A r uR A ur = = = = 其中: 243 | Li RRR= 而: 35584 4 2 3 3 (1)| 100*5 54.3 2*2*4.6 1 ibece ud be RrRrR R A r A =+ = 123 *19*54.3*11031.7 ududud AAAA= = (3) 1 5454 55 2*2*2244 95 27.727.8 111 100 idbe bebe o Rrk rRrR RRRk = + =+=+=+= + 第五章例题分析 题 5.9分析题图 5.9 所示的电路: 估算静态( 0 i= u )时的电流 = 2C I ?设 6 . 0 2BE1BE =UU V,电阻 1b R 和 2b R (1 k )上的压降 可忽略; 设 2C R =10 k , 68. 0 3BE =U V, 100 3= ,求 = 3C I ? 如果 0 i= u V 时 o u 0V,现要求 o u 也为 0,问 2c R 应如何调节(增大或减少)? 若要求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图中的接线应作出哪些变动? 若满足深度负反馈,则接线变动后电压放大倍数 i o u u 是否也有变化?估算出其前后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25 页 共 36 页 的大致数值。 解: (1) , 0= i u0 21 = bb uu mA R VU I E EEBE 2 2 . 7 6 . 015)( Re = = = mAIII E RCC 12 2 1 2 1 32 = (2) VRIU CCRC 10101 222 = mA R UU II E BERC EC 1 . 3 3 68. 010 3 32 33 = + = (3)利用瞬时相性法可知 当 )()()()( 432 + OECC uuuu 要降低 O u ,只要提高 2C u 的电压 而 = CCC Vu 222CC RI 在 CC V , 2C I 不变时,减小 2C R 可提高 2C u 的电位 在 , 0= i u 时,要使 0= O u ,应减小 2C R 的值 (4)要求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显然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原图中 F R 引入的为电 压并联负反馈。根据反馈类型构成的特征,只需要将 F R 联接 b1 改为 b2 端即构成了串联。 但由瞬时相性法可知,此时为电压串联正反馈。要在总的放大,反馈环路中在改一次相位, 将 VT3 的基极从 VT2 的集电极改为引到 VT1 的集电极即可。 (5)改接前,电路微电压并联负反馈,在满足深度负反馈前提下: FO F G Ru i F 1 = F G Rf R F A= 1 10 1 10 11 = = B F Bi O i O uf R R Ri u u u A 改接后,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2 2 B FB O F G R RR u u F + =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26 页 共 36 页 11 1 1011 2 2 = + = + = B FB ui O uf R RR Fu u A 电路改接后,其放大倍数数值变化不大,但相位发生了变化。有改接前的反相放大变为改接 后同相放大。 题 5.10在题图 5.10 所示电路中: 计算在未接入 3 T 且 0 i= u 时, 1 T 管的 Q1C U 和 EQ U 。 设 100 21 = , 7 . 0 2BEQ1BEQ =UU V; 计算当 mV5 i +=u 时, 1C u 、 2C u 各是多少?给定 k 8 . 10 be= r ; 如接入 3 T 并通过 3 c 经 F R 反馈到 2 b ,试说明 3 b 应与 1 c 还是 2 c 相连才能实现负反馈; 在第 3 小题情况下,若 1FA ,试计算 F R 应是多少才能使引入负反馈后的电压放大 倍数 10 uf =A ? 解: (1) 0= i u 时 0UB1Q 7V. 0UU BE1QEQ = mA5 . 0= E I , mAIII ECC 25. 0 2 1 21 = VRIVU CQCCCQC 72025. 012 111 = (2)当从 1C u 或 2C u 输出时为差动,放大电路单端输出方式。 7 . 84 ) 8 . 101 (2 20100 2 1 1 1 = + = + = beb L i C ud rR R u u A mVmVuAu iudC 5 . 42357 .84 11 = mVuu CC 5 . 423 12 = (3)利用瞬时相性法可知, 3 b 应与 1 c 相连才能实现负反馈 (4)因为电路构成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1011 1 22 2 =+=+= + = F b F b Fb uf R R R R RR F A KRF9= 第六章例题分析 6.2 电路如题图 6.2 所示。 判断电路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分析电路参数能否满足起振条件? 电路的振荡频率0=?,如果希望改变0 的大小,哪些参数可以调节?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27 页 共 36 页 如果要求改善输出波形、减小非线性失真,应如何调整参数? 解: 该电路中,放大部分由两级共射组态电路组合而成,总相移为 0(或 360)。反馈选 频网络为 RC 串并网络,在 1/RC= 时,相移角为 0。所以满足正弦波振荡的平衡相位 条件。 起振条件应为 1AF 。 因为 RC 串并联网络在 1/RC= 时,其传递系数为 1/3F= ,达到最大。因此要求此 时的 3A 。 放大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在深度负反馈的条件下,其放大倍数为: 1 1/1 4.7/2.72.743 FE ARR= += += 1 2 FE RR 从这个角度分析, 1 2 FE RR ,且越大越好。但 F R 过大,或 1E R 过小,振荡波形的质 量较差,慧出现较大的非线性。所以一般可采用具有负温度系数的 F R 或正温度系数的 1E R 。 可以改善输出波形,减小非线性失真。 6.5判断下列电路是否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若不能,请予修改,并说明属于哪一类振荡 电路。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28 页 共 36 页 解: 图(a),电路结构属于 LC 三点式振荡电路。与发射极相连的是两个电感,不与发射极相 连的是电容,所以这是一个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但该电路中,电源 cc V 通过电感 1 L 接至发 射极,使该电路的静态工作不正常。所以不能正常工作。可在电感中间反馈到发射极之间串 接一个隔直电容,就可以解决问题。 图(b),不满足相位条件,可将 1 C 和L位置互换,构成LC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为了 保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正常,可在电感支路中串联一个小电容隔直。 图(c),不满足相位条件,可将 1 C 和L位置互换,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图(d),满足相位条件,但是场效应管漏级直接接电源 cc V+ ,相当于交流接地,漏即没 有信号输出,放大状态不正常。可在电源 cc V+ 和电容 2 C 、漏级交点之间串接一个高频扼流 圈,使漏级交流信号不被电源短路。 图(e),不满足相位条件,可将运放的同相端和反相端互换,就构成了电感三点式振荡 电路。 图(f),满足相位条件,是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可产生正弦波振荡。 6.7题图 6.7 表示收音机中常用的振荡器电路。 说明三只电容 C1、C2、C3 在电路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指出该振荡器所属的类型,标出振荡器线圈原、副方绕组的同名端。 已知 C3=100PF,若要使振荡频率为 700KHz,谐振回路的电感 L 应为多大? 解: 该电路为变压器反馈式 LC 振荡电路。放大部分式三极管共基级组态。变压器的原边是 集电极负载,副边与 3 C 构成谐振选频网络。 1 C 的作用是让基极交流接地,减小信号的损失,而保证直流电路正常工作。 2 C 的作用是作为隔直通路,使谐振频率时交流信号能通过 2 C 耦合给三极管发射极, 构 成共基级放大。 3 C 的与变压器副边绕组构成谐振选频网络,以确定要产生的正弦波振荡频率值。 该电路为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利用瞬时极性法及振荡器的相位平衡条件可 知,变压器由原边下端和副边上端为同名端。 因为振荡频率为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即 0 1/2fLC= 。 所以 3 2223212 0 11 0.52 10()0.52 () 44(700 10 )100 10 LHmH f C =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29 页 共 36 页 6.13如图所示,设 DZ 的稳定电压 UZ=4V,正向电压降 0.6V,试分析电路的功能,并画 出其传输特性。 解: 图示电路为双门限比较器或称为窗口比较器。 两个运放通过两个二极管 1 VD 和 2 VD 构成“并联”结构,完成“线与”关系。即,只 要其中有一个运放输出高电平,相对应的二极管就导通,从而使 Z VD 击穿,输出为 0Z uU= + 。而只有两个运放输出都为低电平时,二极管都截止,输出 0 0u= 。 所以当 21IREFREF uUU 时, 1 VD 、 2 VD 均截止, 0 0u= 其传输特性如下: 0/ uV / I uV 6.15电路如图示,设 DZ 的双向限幅值为6V。 试画出该电路的传输特性。 如果输入信号 uI 波形如图(b)所示,试画出输出电压 u0(t)的波形。 解: 该电路为一施密特触发器(比较器)电路。 其中利用双向限幅稳压二极管使运放工作在线性状态下。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30 页 共 36 页 根据虚断、虚短特征,u u + = ,所以 3RZ uU= 。 根据虚断, 23 0 3 1530 ()69 30 Z RR uUV R + = = = 当 0 9uV= + 时, 3uV + = , 3 T UV + = 当 IT uU + 时, 0 u 从 9V+ 翻转为 9V 。 当 0 9uV= 时, 3uV + = , 3 T UV + = 当 IT uU 时才发生跳转) 6.25题图 6.25 所示为一个由 555 定时器构成的锯齿波发生器,其中 D1、R1、R2 及晶体 管 T 构成恒流源给电容 C 提供恒定的充电电流,在 555 内放电管截止的情况下,电容电压 随时间线性增长。试分析电路原理并画出 u0、uC 波形图。 解: 555 集成定时器的功能表如下所示: (见最后) 在电源电压加上的瞬间,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所以 0 c u= 。由上表可知,此 时VT截止,输出 0 5uV= 。由 12 VDRR、 、 和VT对电容C恒流充电,使 c u 线性上升。当 c u 上升到 2 3 cc V 之前,其输出 0 5uV= 一直保持不变。当 2 3 ccc uV 时,由下表可知,555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31 页 共 36 页 中的三级管VT导通,使电容 C 通过该导通管迅速放电。同时,其输出 0 u 翻转到 0 0u= , 当 c u 从 2 3 cc V 快速放电到 1 3 cc V 时,555 中的三极管VT又处于截止状态,停止放电。同时, 输出 0 u 翻转到 0 5uV= ,电容C又开始恒流充电, c u 线性上升,重复上述过程。使 0 u 输出 一个矩形波,而 c u 输出一个锯齿波。 表如下: 输入输出 R TH TR VT 0 u 0导通0 12 3 cc V 1 3 cc V 1 3 cc V 导通0 12 3 cc V 不变不变 波形输出如图: 第七章例题分析 题 7.2试写出题图 7.2 所示各电路的传递函数,并说明各是什么类型的滤波器。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32 页 共 36 页 解: 图(a),运放 A 构成电压跟随的形式。 1/ ( )( )( )( ) 1/ oi S C UsUsUsU s RS C + = + 1 ( )( )/( ) 1 oi A sUsU s SRC = + 一阶低通滤波器 图(b),利用理想运放的线性特征, “虚断” , “虚短” 1 ( )( ) 1 / io F U sUs R R SC = 11 1 111 /() ( ) ( ) ( ) 1 11 FFF o i oF FF RRR Us SCSCSC A s U sRR AR RSR CSR C + = = = = + 其中 1 F o R A R = 一阶低通有源滤波电路 图(c),利用理想运放在线性区间的特征 ( )( ) 1/ io U sUs RSCR = + ( ) ( ) ( )1/1 o i UsRSRC A s U sRSCSRC = = + 一阶高通有源滤波器 题 7.13电路如题图 7.13 所示,试求输出电压 u0的表达式。 解: 由图可知,运放 A 构成反向比例应用电路,两个乘法器构成三次方电路。 设第二个乘法器的输出端电位为 1 u ,则由乘法器性质知: 2 001 ()K K u uu= 又由运放特性 1 xu RR = 1 ux= 所以 3 2 0 K ux= 3 0 2 x u K = 构成开立方运算电路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33 页 共 36 页 第八章例题分析 题 8.4一互补推挽式 OTL 电路如题图 8.4 所示,设其最大不失真功率为 8.25W,晶体管饱 和压降及静态功耗可以忽略不计。 电源电压VCC至少应取多大? T2、T3管的PCM至少应选多大? 若输出波形出现交越失真, 应调节哪个 电阻? 若输出波形出现一边有小的削峰失真,应调节哪个电阻来消除? 解: 图示电路是一单电源 OTL 电路。 忽略 CES U 及静态功耗时 max /2 occ UV= maxmax/ooL IUR= 2 maxmax max 222 oocc o L UIV P R = max 22 8 8.2511.5 ccLo VR PV= = 取 12 cc VV= 1max2maxmax 0.20.2 8.251.65 TTo PPPW= 1.65 CM PW 交越失真表明, 2T V 和 3T V 管的工作点偏低。 可适当增大电阻 4 R ,使 4 R 两端压降增大,以使 2 VT 和 3 VT 管的 BE U 值加大,从而消除 交越失真。 输出波形出现一边有小的削峰失真, 说明输出没有保证对称的动态范围, 即 2T V 和 3T V 的 发射极没有处于中点电压 /2 cc V 。 调节电阻 1 R (或 2 R ) ,改变 1 VT 管的工作点电流,使电阻 3 R 上的压降发生改变,以调 整输出端的电位。一般保证 2 VT 和 3 VT 管的静态电位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中点电位) ,以 保证输出达到最大动态范围。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第 34 页 共 36 页 题 8.8OCL 互补电路及元件参数如题图 8.8 所示,设 T4、T5的饱和压降UCE(sat)1V。试回 答: 指出电路中的级间反馈通路,并判断反馈为何种组态? 若RF=100k,RB2=2k,估算电路在深度反馈时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求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 在条件同的情况下,当负载RL上获得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时,输入uI的有效值约 为多大? 解: 该电路由三级电路组合而成。 输入级采用差分电路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劳动合同续签审批表
- 2025标准合同样本:广告制作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实习生合同协议书(带封面模板)
- 2025年城市供水特许经营合同协议及注意事项(合同协议范本)
- 2025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 我眼中的计算机-计算机开机背后的故事
- 2025年助理物流师试题
- 2025年班主任德育工作个人总结模版
- 幼儿园趣味互动课件
- 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业绩解读:非息短期扰动业绩基本面向好趋势不变213mb
- 2025年安徽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投资限公司招聘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水循环课件完整版本
- 2025年福建福州地铁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公司政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样本(4篇)
- 2024年小学生航空航天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共150题)
- 2023新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学习解读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题库及答案
- 教育系统后备干部考试题库及答案
- DB36T 1899-2023 水运工程大临建设指南
- 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 2024员工质量意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