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类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制约因素分析.pdf_第1页
慈善类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制约因素分析.pdf_第2页
慈善类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制约因素分析.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观察 Management Observer 总第 619 期 第 20 期 2016 年 7 月 中旬出版 108 慈善类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制约因素分析 刘逸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 0 0 0 8 3 摘要:随着慈善类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社会公众对其有效的信息披露 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制约慈善类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四大因素:组织自身因素、组织 内部因素、组织外部因素、行业特性因素,并对这四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最后针对这些制约因 素提出了使慈善类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更真实、充分、有效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慈善类非营利组织 信息披露 制约因素 C o n s t r a i n t s a n a l y s i s e s o f c h a r i t a b l e n o n - p r o f i t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i n f o r ma t i o n d i s c l o s u r e A b s t r a c t : with the charitable nonprofi t organiz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ome problems have been exposed gradually, increasing demands for the social public to the effectiv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4 major restricting factors of charitable non-profi t organization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 organizations own factors, internal factors, external factors,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factors and all of the four factors were detailed analysi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proposed to make charitable non-profi t organization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rue, full and effectiv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 e y w o r d s : charitable non- profi t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onstraints 近几年来,人们对慈善类非营利组织的关注度愈来 愈高。2008 年汶川地震红会善款去向不明,2011 年的郭 美美事件以及 2014 年嫣然天使基金 7000 万善款不明的 事件,使我国的慈善事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社会各界强烈呼吁各慈善类非营利组织应该增强透明度, 做好信息披露,向社会公众公布其业务信息,尤其是善 款去向,接受公众监督。因此,第三方公益机构中民慈 善于 2009 年发起了对公益组织每年一次的慈善透明度打 分。根据中民慈善发布的2014 年度中国慈善透明度报 告,2014 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指数为 44.10,比 2013 年 度的 43.11 上升了 2.30%。通过对近三年的慈善透明指数 进行对比,发现中国慈善行业的信息透明度已进入平稳 上升状态。与 2013 年的监测结果相比,慈善会、公募基 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的透明指数都有稳步提高,而红十 字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分数则有所下 降。其中,慈善会平均分最低。 一、我国慈善类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现状 目前来看,我国慈善类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在其 真实性、充分性和准确性仍存在较大的问题。“真实性 是指慈善类非营利组织在披露信息的时候要以客观真实 或具有事实基础的判断为根据且反映真实状态。 ” 现实中, 违反信息披露真实性的案件举不胜举,典型案例如河南 省宋庆龄基金会利用捐赠资金进行商业投资案、汶川地 震救助中出现的“帐篷门事件”等等。 慈善类非营利组织的产权关系具有特殊性 “出 资者投入的资金和众多捐赠者捐赠的资金凝聚成非营利 组织的法人财产整体,并且没有任何个人和组织拥有非 营利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和剩余收益权。其法人财产使用 109 中国公共管理 权和控制权被牢牢地控制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手中。 ” 因此,法人财产控制权的拥有以及内部信息的掌握,为 管理者违背非营利组织的目标甚至牟取私利提供了可能 性。而非营利组织的所有者缺位,不能以营利组织的委 托人(股东)所采取的解聘、接收等手段去约束管理者, 缺乏对管理者的有效监督,慈善类非营利组织有时为了 误导社会公众而有意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不予公布或者 是模糊性公布,使得利益相关者不能充分了解其信息而 被假象迷惑并做出错误的选择与决策。 慈善类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质量往往受到多重因 素的制约,不能很好地满足利益相关者及公众的需要。 二、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分析 通过对制约慈善类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 进行分析,其制约因素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组织自身 因素、组织内部因素、组织外部因素、行业特性因素。 (一)组织自身因素 1. 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是非营利组织完成组织目标、实现组织 远景、获取捐赠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衡量标准。”对 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慈善类非营利组织而言,规模可能 代表着其成功实现慈善目标和赚得收益 (捐赠额) 的能力, 较大的组织将有可能在信息披露方面拥有更多的人力及 财力资源,如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促进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和有效性, 较小的组织因为无力担负起信息披露的责任, 有可能不进行信息披露。因此规模大的慈善类非营利组 织相比于规模较小的,其信息披露的数量与质量都会有 显著的提升。 2. 组织复杂性 组织的复杂性与其开展的业务数量、种类和筹资渠 道有关。只有一种筹款来源的组织,一般从事较少类型 的慈善项目,通常会采取个别沟通的方式与捐赠者进行 沟通 ( Petrovits et al , 2011) 。 政府、 企业和个人的捐赠, 会员交纳的会费,以及接受服务对象支付的费用,投资 收益等都属于慈善类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渠道。如果其主 要筹资渠道仅仅来源于个人捐赠或投资收益,似乎信息 披露的需要便很小,组织甚至有可能不进行信息披露。 当组织开展了多种业务、 拓展多种筹资渠道以筹集资金, 利益相关者对其信息披露的需求加强,迫使组织为吸引 更多的捐赠者进行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 (二)组织内部因素 1. 人员因素 (1)高层管理人员的意识与行为 慈善类非营利组织的受托责任履行者是其管理者。 管理者为了履行其受托责任, 将会关注组织的财务状况、 现金流量、组织绩效等问题。由于慈善类非营利组织的 利益相关者比较特殊,高层管理人员有时会忽视社会大 众对其信息披露的需求。而一些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 的管理者可能会对财务状况进行粉饰或伪造,从而影响 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高层管理人员 对于信息披露的意识与行为是制约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 (2)管理效率 以嫣然天使基金 7000 多万善款去向不明为例,其中 有 540 多万用于项目管理成本,引起了社会大众对其管 理费用的质疑。而往往管理费用占用过多的非营利组织 不愿向公众披露其管理效率低下的信息,相反,一些管 理费用占用少的组织利用其详细的信息披露吸引了公众 的捐助。例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2015 年前三季度管 理费用仅为 1613.23 万,而其捐赠收入达到 3.43 亿,并 且其详细地披露了财务报告、 审计报告、 年报、 评估报告、 年检报告和年度工作报告,接受公众的监督。根据国外 的研究,Tuckman and Chang (1991) 用管理费用占总 费用之比来衡量组织的管理效率,发现组织效率越高, 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就越高。当项目管理成本占用比例 过高时,慈善类非营利组织用于筹资活动的资金就会相 应减少,因此,管理效率高低也是制约信息披露的因素 之一。 2. 财务因素 (1)信息披露成本 在进行信息披露时,慈善类非营利组织将会聘请会 计师、审计师等相关人员来核算和审计并出具报告,在 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成本,而将信息通过媒体、网络 等公布也需要人力和财力成本。因此,一些慈善类非营 利组织会降低信息披露的质量来减少成本。 (2)财务状况 对于任何一种组织,在其财务状况处于劣势的情况 下,都不会有强烈的意愿进行信息披露。而对于慈善类 非营利组织而言,当捐赠收入大于各种成本和费用时, 组织才会有意愿进行信息披露,并愿意将其信息向公众 110 中国公共管理 详细地公开。 (3)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各利益主体之间责、权、利关 系的制度安排,涉及决策、激励、监督三大机制的建立 和运行,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基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 离的相互制衡的结构性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与信息 披露质量息息相关。对于慈善类非营利组织而言,其财 务治理结构也制约着信息披露的实现。当独立的监事会 成员和理事会成员比例较高时,他们会更倾向于站在社 会公众的角度上,要求向公众披露更多的信息,但是, 我国的慈善类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结构体系尚不完善, 使得各个组织的信息披露的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许多 慈善类非营利组织的理事由政府人员任职,当政府与公 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其立场可能摇摆不定,难以维护 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慈善类非营利组织建立良好的 财务治理结构,会使信息披露更加有效和真实。 (三)组织外部因素 1. 法律制度 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将是信息披露的有效保证。 1990 年颁布实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是我国慈善事 业发展历史的第一项制度性安排,也是我国现代慈善事 业发展的标志之一,是非营利组织相关税法、基金会条 例等政策和立法的基础。我国于 2004 年由财政部颁布 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可是此制度也有许 多不合理的地方,因为此制度只对具备法人资格的非营 利组织做了应该遵守的会计相关规定,而许多正处于发 展中的且一直在壮大的非营利组织却没有被包含在内, 将不受此会计制度的约束”。还有各种社会团体管理条 例和基金会法律条例尚且存在漏洞,对信息披露人员的 义务并未明确指出,也尚未出台追究条例,因此不能对 我国的慈善类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现状改变起到明显 的效果。而刚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由第 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 2016 年 3 月 16 日通过, 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其成效如何仍待观察。 2. 政府管制 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实行由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 主管机关分别对非营利组织实行监督管理职能的双重管 理体制,旨在限制非营利组织的不断壮大和减轻政府管 理的责任,然而相较于西方较落后的观念,这种体制使 慈善类非营利组织没有得到应有的约束和监管,导致其 在信息披露方面一直被诟病。 (四)行业特性 1. 缺乏竞争 由 1974 年赛宾斯提出的信号传递理论可知,假如在 没有强制性报告的要求的情况下, 公司为在风险资本市 场上相互争夺稀缺的风险资本取得成功而进行自愿性信 息披露是很有必要的。而慈善类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特 殊的行业,“目前我国慈善类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收入有 一半以上来自于政府”,因而并没有重视来自公众的认 同与捐赠,且缺乏竞争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自愿 性信息披露的动机相比于企业更少了。 2. 缺乏独立性 我国大部分慈善类非营利组织是在政府的扶持或直 接管理下诞生的,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政府直接制约 着其活动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进而影响到其 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质量,尤其在信息披露时,可能会迫 于政府施加的压力,没有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上对信息 进行披露,而仅仅是为了迎合政府的利益。 三、结束语 针对以上制约因素,为使慈善类非营利组织的信息 披露更加真实、充分、有效,我国应该健全和完善慈善 类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法律制度,政府应加强对其监管, 而不是依然采用双重管理来约束和限制非营利组织的发 展, 各慈善类非营利组织也要建立良好的财务治理结构, 加强内部控制,严格自律,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妍妍 . 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D . 西南政法大学, 2 0 1 4 :2 3 - 2 5 . 2 曾韶华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