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doc_第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doc_第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doc_第3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doc_第4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素质教育单元目标评估题第四册 (第二单元) 班级 姓名 (仅供校内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翡翠(f i) 姮娥(d n) 胆怯(q i ) 雷霆(t n g)B翱翔 ( o) 真谛(d ) 绽开(d n g) 执拗(n i )C忏悔 (q i n) 旸谷(y n g) 郢都(y n g) 消释(s h )D炽热 (c h ) 馈赠(k u ) 咆哮(x i o) 纤细(x i 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 )A不自量力 陷阱 拖泥带水 馈赠B喜形于色 真谛 狼藉班班 睥睨C相形见拙 虐待 美味佳肴 璀璨D精巧绝伦 幼稚 高深漠测 忏悔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解放前,爷爷当长工,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狗窝猪棚。B入夜,亮化扩建后的人民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C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真可谓煞费苦心。D我们对别人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4、郭沫若在雷电颂中,高尔基在散文诗海燕中,都写了风雷电,但两者的象征意义不同。以下说法最恰切的一项是( )(2分)A民族心理不同。俄国与中国的国情不同,高尔基用雷电象征正义的力量,郭沫若则用它象征黑暗势力。B象征体与主体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象征体的特征也不是单一的。作品的题材、主题、作家的写作角度不同,象征体的象征意义便可以随之不同。C标题不同,主题也不同。高尔基歌颂的是海燕,对立面自然是雷电;郭沫若则是直接歌颂雷电。D时代不同。高尔基写海燕是在1901年,而郭沫若写雷电颂则是在1942年。5、仿照画线句子,写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特色。(3分)例句:来到首都北京,你会领略天安门的雄伟壮丽,品尝烤鸭的香嫩甜美,一定会不虚此行。仿句:来到我的家乡, , ,一定会不虚此行。6、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5分)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永恒根基。人在大地上生活着,人类的喜怒哀乐均是大地给予的。不管是严寒的冬季,还是 的夏日,人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大地千姿百态的美丽,一幅幅风景秀丽的图画寒冷严肃的冬雪图, 的迎春图,随意洒脱的夏绿图, 的秋收图更是点缀着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1)在、处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2)请从下列各句中选一句填入处横线中,使文意连贯自然。(1分)A岁月被变得多情多趣,有滋有味。 B多情多趣,有滋有味的岁月形成了。C使岁月变得多情多趣,有滋有味。D岁月成了多情多趣,有滋有味的了。7、根据下表写一则短讯,报道本市2007年“五一”黄金周的旅游情况。(2分)全市接待游客本地游客外地游客2006年游客(万人次)246.85153.4993.362007年游客(万人次)296.80194.94101.86同比增长率20.23%27.01%9.10%二、古诗文欣赏(15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 李贺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8)后四句描写夜晚的景色,其中既有声又有色的诗句是(1分) , 。(9)全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二)阅读下面古文,按要求答题。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汗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王嘉拾遗记)10、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的地方。(2分)夫 人 好 学1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4分) 或依林之下 更以净衣易之 负笈不远险阻 编茅为庵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题其衣裳。 (2)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13、本文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2分) 14、本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27分)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滚滚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15、作者写“江南的雪”,是写的眼前的景物,还是回忆中的景物?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 句话可以看出?(2分) 16、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描写时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7、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又倾注了怎样的情感?(2分) 18、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19、作者从来惜墨如金,何况又是散文诗,可是作者却用较多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你怎么理解,请简单谈一谈。(2分) 20、从对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个性?(2分) 21、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2分) 22、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不少于80个字(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9题(11分)(甲文)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乙文)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大海。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石头忽然,在蛇所呆着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它短促地叫一声,附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蛇吓了一跳,敏捷地爬下去,但是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三分钟了它爬到那受伤的鸟眼前,轻声说:“你要死了吗?”“是的,我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雄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湿润。”而且它想:飞也好,躺也好,结果还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味气。鹰施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多么幸福啊!”高尔基鹰之歌23、甲文塑造的“海燕”和乙文塑造的“鹰”有什么共同的形象特点?两文都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画这两个形象?(2分) 24、说说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甲文: 乙文: 25、在甲文中找出一个描写海燕的比喻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3分) 句子: 效果: 26、鹰说:“我见过天!”这句话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可用甲文中描写海燕的 和 两个词语来进行表述。(2分)27、比较下列原句和改句,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2分)原句: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改句:狂风掀起一层层巨浪,扔到悬崖上。 四、作文(40分)题目:人间何处无风景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八年级语文素质教育目标评估题第四册(第四单元) 班级 姓名 ( 仅供校内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苋菜(xin) 发怔(zhng) 撂高(lio) 褒贬(bo bin)B箍桶(g) 马趴(p) 健脾(p) 荸荠(b q)C忌讳(hu) 招徕(li) 薏仁(y) 馄饨(hn dn)D厨柜(ch) 锑头(t) 凤哕(su) 橄榄(gn ln)2、下列各组中有一个别字,找出来改正在后面的括号中。(2分)A悠然自在 龙吟风哕 藉贯 熹微 ( )B天衣无缝 肃然起敬 苋菜 练囊 ( )C和辙押韵 油嘴滑舌 招徕 隔阂 ( )D顾名思意 囊萤映雪 挑剔 酬谢 (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分)(1)或见景生情,即物超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即物起兴: (2)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 面善: 4、仔细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7分)阅读名著真的是一种享受,它带给我无穷无尽的欢乐,让我远离烦恼和忧愁;阅读名著也是 , , 。通过阅读名著,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吧!因为是否大量阅读名著,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关键。(1)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它与前面的句子语意连贯,句式相同。(2分) (2)文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并加以改正。(2分) 5、育才中学八(2)班,准确开展一次有关节日风俗的班会,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准备以下内容。(7分)(1)首先请你向同学们介绍我国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2分) (2)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像西方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2分)我的观点: 我的理由: 6、请模仿下面这节诗的形式,表达你对“友情”或“网络”的感悟。(2分)时间时间是夹卷着冰雪的风景,会染白我们青春的额头;时间是一道湍急的江水,会淹没我们生命的行舟。 7小刚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下面这张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小刚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的水浒人物。你认为这张黑脸谱最适于扮演( ),从( )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2分)二、古诗文欣赏(15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习题 浪淘沙 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释)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洛城;洛阳。8、上片主要对往事的回忆,由( )一词可以看出。(1分)9、下片点明惜别主旨的句子是“( , 。)”(2分)10、“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古文,完成下列问题。智破盗窃案陈古灵知建州蒲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古灵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至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古灵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入帷,以手摸之。既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选自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知:掌握,指担任某种官职。的:的确,确实。绐:欺骗。祠:祭祀。祷:祈祷。阴:暗中。盖:原来,副词,用于句首,表示推测原因。1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项。(2分)(1)古灵自率同职( ) A自陈 B自南京到上海 C自当努力(2)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A有所不知,盖未学也 B盖世无双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1)能辨盗,至灵 (2)祷钟,甚肃 (3)使人迎至后阁祠之 (4)祭之 13窃贼为什么不敢摸钟?文中哪句话点明了其中原因?(2分) 14灵破案的关键是什么?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三、现代文阅读(27分)(一)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迎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外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 )硝药,( )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15根据语意,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16本段都写了哪些风俗?(2分)17所介绍的风俗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3分)18文中最后一句“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有什么作用?(3分)19文章的题目称为“端午的鸭蛋”,选文与题目有什么关系?(3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水乡茶居(节选)文/杨羽仪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每个村庄,百步之内,必有一茶居。这些茶居,不像广州的大茶楼,能容纳数百人:每一小“居”,约摸只容纳八张四方桌,二十几个茶客。倘若人灭多了,茶居主人也不心慌,临河水榭处,湾泊着三两画舫,舫中品茶,也颇有滋味。茶居的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多是一大半临河,一小半倚岸。地面和河面留着一个涨潮的差位。近年的茶居在建筑上有较大的变化,多用混凝土水榭式结构,也有砖木结构的,而我却偏好竹寮茶居。它用竹子做骨架,金字屋顶上,覆盖着蓑衣或松树皮,临河四周也是松树皮编成的女墙,可凭栏品茗,八面来风,即便三伏天,这茶居也是一片清凉的世界。茶居的名字,旧时多用“发记茶居”“昌源茶室”之类字号。现在,水乡人也讲斯文,常常可见“望江楼”“临江茶室”“清心茶座”等雅号。旧时的水乡茶室,多备“一蛊两件”。所谓“一蛊”,便是一只铁嘴茶壶配一个瓦瓷蛊。壶里多放粗枝大叶,茶叶味涩而没有香气,仅可冲洗 肠胃而已。所谓“两件”,多是粗糙的大件松糕、芋头糕、萝卜糕之类,虽然不怎么好吃,却也可以填肚子,干粗活的水乡人颇觉实惠。现时,水乡人品茗是越来越讲究了,茶居里再不见粗枝大叶,铁嘴壶也被淘汰,换上雪白的瓷壶。柜台上摆着十多种名茶,偶尔一两种大众化的,也至少是茉莉花茶和荔枝红了。水乡人饮茶,又叫“叹茶”。那个“叹”字,是广州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不论“叹”早茶或晚茶,水乡人都把它作为一种享受。他们一天辛勤劳作,各自在为新生活奔忙,带着一天的劳累和溽热,有暇“叹”一蛊茶,去去心火,便是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我认为“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它也可以达到“熏熏而不醉”的境界。在茶居里,也有独自埋下头,静静地读报之人,读着读着,突然拍案而起,惊动四邻。他们评论着、叹息着、赞扬着茶越冲越淡了,话却越说越浓。一桩桩事儿,就在“叹”茶中经过“斟盘”而拍板了。这时茶客们兴致更浓了,他们举起茶杯碰起来这样的“草草杯盘共一次”,便是水乡生活中的诗。生活有了诗,“叹”茶也如吃酒 ,且比酒味更醇,而世间最好的酒肴,莫过于生活中的诗了。有了诗,桌上即使摆着盐渍鸡、炖水鱼、炸花生米等,也味同嚼蜡了。唯独那一蛊茶,绝不可以放弃,因为它也能“酿”出生活中的诗来。月已阑珊,上下莹澈,茶居灯火的微茫,小河月影的绰绰,水气的奔驰,夜潮的拍岸,一座座小茶居疑在醉乡中。20水乡茶居的过去和现在有什么不同?(3分) 21作者为什么说“唯独那一蛊茶,绝不可以放弃,因为它也能酿出生活中的诗来”?(3分) 22水乡人饮茶,又叫“叹茶”。“叹”的意思是欣赏、品味。为什么水乡人喜欢“叹”茶呢?(3分) 23这篇文章语言较有特色,找出你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话,作简要赏析。(4分) 四、任选一题作文(40分)(一)、以我和你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也许,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有一双“独立”的翅膀,能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庇护;长大后,我们渴望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一双翅膀,那是亲情的慰勉,那是友情的鼓励,那是信念的激扬. 当然,文学的 熏陶,音乐的感染,思维的力量.也会为你插上神奇的翅膀,带你自由飞翔。 请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4)、不少于600字。八年级语文素质教育单元目标评估题第四册(第六单元) 班级 姓名 (仅供校内使用)一、积累与运用(18分)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清冽(li) 金樽(zn) 悄怆(cng)B野蔌(s) 坠事(zhu) 曝沙(b)C偕忘(ji) 为坻(d) 蔚然(wi)D浅鬣(li) 鲜妍(yn) 已亥(hi)2、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 )(2分)A醉翁之意(情趣) 风掣红旗(拉)B宴酣之乐(喝酒) 树林阴翳(茂盛)C怡然不动(快乐) 把酒临风(持)D春和景明(景色) 不以物喜(因为)3、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分)A泉而茗者,罍而歌者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日星隐曜,山岳可见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4、古诗文默写填空。(8分)(1) ,悠然见南山。(2)长风破浪会有时, 。(3)安得广厦千万间, 。 (4) ,化作春泥更护花。 (5)忽如一夜春风来, 。 (6)岳阳楼记中抒发作者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 (7)醉翁亭记中抒发作者被美景吸引的欢乐心情的句子是 。 (8)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含“雪”字的连贯的两句诗句: 。5、每年的4月23日是堂吉诃德的作者 和哈姆雷特的作者 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这一天为“世界世界读书日”。(2分)6、下面是蒲松龄对联。请根据上联,在下联方格中填写恰当的成语。(2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 ,三千越甲可吞吴。二、古诗文欣赏(15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7、“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2分)8、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1分)(二)阅读古文,回答9-13题(11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鞠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注释营溪:水名。欹:倾斜。嵌:形容岩石像张着口的样子。洄:水回旋而流。悬:水从高处流下来。荫:遮蔽退士:即:隐士。置州:设置郡,作为州治。州:古时行政区域。芜秽:杂草积土。俾:使裨:补益。9、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2分)(1)心乐之(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不可名状( )(4)为溪在州右( )10、下面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可为都邑之胜境 山水之乐B卷石底以出 嘱予作文以记之C全石以为底 山峦为晴雪所洗 D而置州以来 云归而岩穴暝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12、乙文中作者的“为之怅然”与甲文中作者的“心乐之”在心境上有何异同?(2分) 13、两个文段在结构特点、语言艺术、写景传情三方面都有各有特色,请你选择一个文段的某一个美点加以赏析。(2分)( 二)阅读古文,回答14-18题。卖瓜减字有一田父,植田数亩,遇半年,担而售之。于板书书曰:此瓜出售。一秀才过,曰:“此字重复,宜去,但留瓜出售即可。”田父然之。既而,又一秀才见之,曰:“众皆见尔瓜,瓜字可去。”田父即去瓜字。俄顷,又一秀才来,曰:“瓜置于市,非售而何?售字赘也。”田父愕然。适旁有一老父,曰:“直非书不可。”注释田父:田夫,种田的农民。宜:适合。然之:认为是这样尔:你赘:累赘愕然:惊讶的样子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1)担而售之 (2)田父然之 (3)俄顷,又一秀才来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直 非 书 不 可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1)瓜置于市,非售而何? (2)直非书不可。 17、三个秀才与老父的话,究竟谁说得对?为什么?(2分) 18、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27分)黄果树瀑布导游词(节选)黄果树大瀑布已经到了,你们看,这就是早已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高68米,加上瀑上瀑6米,总高74米,宽81米,夏秋洪水瀑涨,瀑布如黄河倒倾,峭壁震颤,谷底轰雷,十里开外,也能听到它的咆哮;由于水流的强大冲击力,溅起的水雾可弥漫数百米以上,使坐落在瀑布左侧崖顶上的寨子和街市常常被溅起的水雾所笼罩。游人谓之“银雨洒金街”。冬春水小,瀑布便分成三五绺从岸顶上挂下来,远远望去,那洁白的水帘飘然而下,扬扬洒洒,如绸缎飘舞,如仙袂飘举,如淑女浣纱数百年来,黄果树瀑布的雄姿一直为许多文人学者所惊叹。清代贵州著名书法家“颐和园”三字的题额者严寅亮在“望水亭”题写的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需梭织天生成”,更是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色。现在,我们来到了瀑布跌落处犀牛潭。此潭及因传说有神犀潜藏水底而得名。有没有神犀,谁也没有见过,但潭水的神秘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