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 一、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1)豁然( ) (2)俨然( ) (3)阡陌( )( ) (4)邑人( ) (5)诣太守( ) (6)垂髫( ) (7)发髻( ) (8)两鬓( )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 )来问讯: B.便( )还家: C.( )溪行: D.( )病终: E.欣然( )往: F.后( )无问津者: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A.舍: ( ) ( ) B.着: ( ) ( ) C.间: ( ) ( ) D.率: ( ) ( ) E.语: ( ) ( ) 4.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B.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C.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E.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F.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5.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名 ,字 ,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文章虚构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 为线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 6.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7.下面各句加下划线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 ) A.穷苦,贫困 B.极端 C.穷尽,走到头 (2)得其船,便扶向路。( ) A.扶助、帮助 B.用手支持 C.沿着,顺着 (3)此中人语云 ( ) A.语言 B.告诉 C.说 (4)处处志之 ( ) A.作标记 B.标记 C.意志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A.隔绝 B.独一无二的 C.穷尽 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6)芳草鲜美 ( ) 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味道好 D.新鲜肥美 (7)屋舍俨然 ( )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 D.严厉的样子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A.延长 B.推迟 C.延请D.伸展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文中的下列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9.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10.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 1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12.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 ) 铭( ) 馨( ) 牍( ) 鸿( ) 儒( ) 淤( ) 涟( ) 蔓( ) 苔( ) 蜀( ) 逸( ) 噫( )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惟吾德馨( ) (4)苔痕上阶绿( ) (5)可以调素琴( ) (6)出淤泥而不染( ) (7)香远益清( ) (8)宜乎众矣( ) 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 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 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给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应当 B.适宜 C.当然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A.新鲜 B.少 C.鲜艳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A.否则 B.却 C.那么,就 (4)无丝竹之乱耳 A.助词、的 B.代词,它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濯清涟而不妖 A.美丽而不庄重 B.妖气 C.装束奇异 (6)亭亭净植 A.植物 B.栽种 C.树立 6.指出下列各句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5)不蔓不枝 (6)香远益清 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 (2)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 (3)谈笑有鸿儒 古义: 今义: (4)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5)宜乎众矣 古义: 今义: 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9.填空。 (1) 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我们学过唐代 的 ,这篇文章押韵的韵脚有 。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 ,也可以 ,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 (时代)的 (人名),选自 。 (3)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爱莲说用“莲”自况,婉曲批判了当时 、 的世风。 10.把握两篇短文的文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下列各题。 (1)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文大意? (2)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 (3)爱莲说以菊、牡丹来衬托莲,用意是什么?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12.解释下列词语 (1)斯: (2)馨: (3)案牍: (4)劳形: 13.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4.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 15.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给下列字注音: 蕃( ) 濯( ) 亵( ) 鲜( ) 1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 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19.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可爱者甚蕃(多)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亭亭净植(种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 B. C. D. 20.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21.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 “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2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 23.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最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 核舟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器皿( ) 二黍许( ) 罔不( ) 贻余( ) 箬篷( ) 糁之( ) 轩敞( ) 多髯( ) 衣褶( ) 弥勒( ) 倚之( ) 一楫( ) 椎髻( ) 篆章( ) 壬戌( )(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 因: 象: (2)尝贻余核舟一 贻: (3)箬篷覆之 之: (4)雕栏相望焉 焉: (5)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矫: 属: (6)其船背稍夷 夷: (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了了: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盈: 3.找出下列通假字,写出本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 (2)诎右臂支船 通 (3)左手倚一衡木 通 4.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朝 编著的 ,作者 , 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 文。 (2)“核舟”的主题是 ,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 ”;“ , 。”左边的刻字出自 ,右边刻字出自 。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 。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 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6.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尝贻余核舟一。(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 7.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 A.代词,代指人物、事 B.语气助词 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D.动词,可译为“去”、“往”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 (1)能以径寸之木( ) (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3)石青糁之。( ) (4)左臂挂念珠倚之。(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9.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数量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然后归纳出来。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不同之处是: 。 10.本文语言简洁、周密、生动,试结合文中有关语句作简要分析。 (1)简洁: (2)周密: (3)生动: 11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1)写出一个带有“因势”的成语: (2)写一个与“技亦灵怪矣哉”意思相近的成语: (3)写一个赞美核舟上所刻人物形象的成语: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2.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13.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 、 和 ,引出核舟的 ;第二段说明核舟的 和 。 14.画线的两个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二)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 ,鲁直居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手执卷端, 手抚鲁直背。鲁直 手执卷末, 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 足,鲁直现 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 膝,诎 臂支船,而竖其 膝, 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5.在文段 处准确写出所缺的字。 16.本段是突出“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中的哪一方面( ) A.大苏 B.泛 C.赤壁 D.大苏泛赤壁 16.本段层次清晰,作者描写的顺序有( )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C.先中间后两边 D.先两边后中间 E.先上后下 D.先下后上 17.从选文内找出相应的原句写在横线上。 (1)突出苏东坡形象特征的句子: 。 (2)写苏、黄二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 。 (3)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 。 18.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所选这一语段的内容。 大道之行也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讲求修睦 与: 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 (3)男有分,女有归 分: (4)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选贤与能。 通 意思: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 意思: 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2)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3)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 作: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闭: 大同: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指出加下划线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 子: 6.填空 (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 (朝代)的 (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 篇。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 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 中的两个篇章。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8.给下列各字注音。 睦( ) 矜( ) 分( ) 恶( )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 (1)讲信修睦 信: 修: (2)货恶其弃于地也 货: (3)盗窃乱贼而不作 贼: 作: (4)故外户而不闭 闭: 10.给选文加标点。 11.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杜甫诗三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重点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 (3)白头搔更短 搔( ) (4)浑欲不胜簪 簪( ) (5)老翁逾墙走 逾( ) (6)三男邺城戍 邺( ) 戍( ) (7)如闻泣幽咽 咽( ) (8)老妪力虽衰 妪( ) 2.解释下面重点词。 (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浑欲不胜簪 浑: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7)急应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别 别: 3.填空 (1)杜甫是 代大诗人,字 ,他被称作 ,其诗作被称作 ,都收集在 。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 、 、 ;“三别”是指他写的 、 、 ;“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 ;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 。 , 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 (3)吏呼一何怒, ! (4)夜久语声绝, 。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阳市殷都区2024年三上数学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知识产权英语课件
- 2025届平凉市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考试技巧强化试题及答案
- 粮食管理职责清单
- 2025年工程经济模块学习试题及答案
- 数媒艺术毕业设计
- 公共关系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练习题
- 酒店装修设计作业指导书
- 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练习(三)-2025届中职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教版(2023版)
- 情境+任务驱动作文(兼审“情境”与“任务”)-2024年中考语文重难点复习专练(江苏)学生版
- (二模)临沂市2025年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卷(含答案)
- 2024年新疆巴楚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5月份联合考试语文及答案
- 小学四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模版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 广东省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2025届联合模拟考试(二)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学伦理学第九章-生命控制与死亡伦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