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_第1页
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_第2页
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_第3页
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师大附中高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一、一般论述类阅读(6分)1、D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是D。从文章第一段中有关唐诗的文字可知,数量巨大的唐诗作品,反映出唐诗作为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分量;此外文章也直接指出,唐诗作品中的相当部分并不是为功名而创作的,而是适应于当时的社交需要。正是这一点,使得唐诗即使历经磨难,仍然会在最后重回人们的文化视野。D项中,“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与原文的意思相同,“唐朝诗人之多”是原文“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的另一种说法,但是,诗的传唱是否流行与写诗之人是否多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D项的表述“于此可见一斑”则是将两种并无必然联系的事实理解成因果关系,可见,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A项中“难以割舍”是对唐诗经历分别后“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的原因的正确概括,因此A项的表述是符合原文意思的。B项中“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的具体解释;“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则与“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意思相当,因此B项的表述也符合原文意思。C项中“其中尤以后者为多”与原文“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意思相同,该项中其他部分的表述则都与原文意思一致,可见C项的表述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选D。2、C【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比较的结果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选C。完成这道试题,首先需要明确信息筛选的区间,在理解其中一些重要语句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文字信息集中在文章的第二段,这一段文字紧承上文对“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的唐诗的回顾,指出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长盛不衰同样值得欣喜,突出流行歌词与唐诗在形成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的相似。A项中的“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是对原文信息的误解,原文是说唐诗“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这与“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同样令人欣喜。因此A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B项中“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是对原文中的“悲欢冷暖,酸甜苦辣”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的误解,将原文中的因与果倒置,因此也不符合原文的意思。D项中文字涉及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比较,原文说“不见逊色”,选项中则是“更为出色”,选项中的表述比较明显地夸大了对我和你作评价的高度,因此也不符合原文的意思。C项中文字涉及乡恋和静夜思的比较,原文说“是一样的精致平实”,选项中则说是“可谓异曲同工”,意思是一样的,可见,C项的表述符合原文的意思。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3、B【试题分析】正确答案应该是B。根据原文内容,唐诗是当时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知名度高的作品必然成为传唱的重要对象,王之涣自信最美的歌女会唱他的诗,必然是以他的诗被广泛传唱为前提的,因此A项的分析和理解是正确的。与C项对应的原文内容为“,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也就是说唐三彩在它流行的时代还没有被看作美的对象,自然也就难以被视为“很珍贵”,可见C项的理解也是正确的。D项文字的推断,原文中的依据是文章最后几句话“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综合这几句话的意思可以得出“现在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将来同样歌唱着的心”,D项中“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意思恰与此相同,因此D项也是正确的。至于B项,关涉到好几方面的事实,“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也是原文提供的事实,“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也是原文提供的事实,“文本一些”和“歌词性质”这是并列属性的评价,相互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项中“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将并无必然联系的两方面事实理解为因果关系,明显违背了原文内容,因此B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选B。二、语言基础知识(6分)4B【解析】B项:步步为营: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形容进军谨慎。也比喻行动,做事谨慎。该句用以描述污染团,适用对象和特征均不符合原意。A项:不遗余力: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C项:海晏河清: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D项: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现也比喻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这里加了双引号,可以看作是一种借用原意进行比较性描述的表达方式。5D【解析】A.“原由最早起源于”杂糅,改为“原由是”或“纷争最早起源于”。“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也主语不很明确。B.“一座”后面应加上“按照”一词。C.“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区县”表意不明,有歧义。应为“河北和辽宁两省的部分区县”。6C二、文言文基础(18分)7、A (例句:趁机 A.趁机 B.沿袭 C.凭借 D.通过)8、C (例句:拉 A.引用 B.引导 C.拉 D.延请)9、C ( A涂/知 B没/受 C庭 D不/无) 10、B (A孰/ 从、衡 B案 C生/景 D匪/颁)11、D(惘然) 12、C(先王)13、B14、D (例句:宾语前置 A.被动句 B.状语后置 C. 被动句 D.宾语前置 E.判断句)15、C (例句:定语后置 A. 宾语前置 B. 被动句 C. 定语后置 D.宾语前置 E.判断句)三、古诗文默写(15分)16、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萦岩峦往往取酒还独倾 呕哑嘲哳难为听 蓝田日暖玉生烟 欲辨已忘言玉盘珍羞直万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狐裘不暖锦衾薄 都护铁衣冷难着 四、文言文阅读(18分)17C【解析】仰:依赖。18B【解析】说严震“因富有而役使乡里”,不属于“兴利除害”。 表现严震对皇上的忠诚。“仆用诚”“格杀其子”的是马勋及其左右,不是严震。19A【解析】“升任恒王府司马”的是严震而非严武。20(1)张用诚以为他不知自己的阴谋,率数百名骑兵迎接马勋,让他(马勋)住在馆舍中,左右严密守卫。(“其”“以”“馆”各1分,共3分)(2)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能够供养活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没有什么不满(遗憾)。(胜、是、养生丧死各1分,共3分)(3)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通、第一个“于”表被动、第二个介词“于”引出对象,共3分)(4)只不过我考虑的是,强大的秦国不敢用兵进犯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独、所以、徒各1分,共3分)【参考译文】严震,字遐闻,是梓州盐亭人。他本是农家子弟,因富有而役使乡里。至德、乾元年间,他多次拿出钱财资助边防,因此任本州长史。西川节度使严武知道他有才能,让他暂代押衙,后升任他(严震)为恒王府司马,将军府中的各种事务全都交付给他。严武去世,严震免职回乡。后来又起任他为兴、凤两州团练使,他热衷于兴利除害。升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朱泚造反,派心腹穆廷光等人赠送帛书劝诱他,严震立刻斩杀穆廷光奏报朝廷。这时,李怀光与贼联合,奉天危急,皇帝想移驾到山南,严震听说后,急送表章迎奉,派大将张用诚率五千士兵保驾。张用诚到周至后企图造反,皇帝忧虑,适值严震的牙将马勋随后赶来,皇帝告诉他缘故,马勋说:“臣请求回去取来节度使符召他,如果他不接受,就斩其首再来复命。”皇帝很高兴。马勋回去取来兵符,请带五名壮士与他同行,从骆谷出山,张用诚以为他不知自己的阴谋,率数百名骑兵迎接马勋,让他(马勋)住在馆舍中,左右严密守卫。马勋没有行动,暗中命人在馆外点燃柴草,士兵寒冷争相烤火,马勋从容地拿出兵符给他看,说:“大夫召你。”张用诚畏惧,想要逃走,壮士从后边擒住他。张用诚的儿子砍伤马勋头部,左右挡住刀得以幸免,于是打倒张用诚,打死他的儿子。马勋来到军中,士兵都已披上铠甲了。马勋高声说:“你们的父母妻儿都在梁州,现在抛弃他们造反,有什么好处呢(所得到的好处是什么)?大夫要抓住的只是张用诚,你们不要参与!”众人这才服从,不敢再动。立刻绑住张用诚送到严震处,严震用杖打死张用诚,提升他的副职来统率军队。天子到达梁州,宰相认为这里土地贫瘠无法保障供给,请求皇上进驻成都,严震说:“山南接近畿辅京郊,李晟锐意收复京城,正要藉助皇帝六军作为声援,现在率军西去,那么众将观望不前,求胜就遥遥无期了。”皇帝没有决定,适值李晟的表疏送到,也请求皇上留驻梁、洋,这才商议决定。但梁、汉之间刀耕火种,百姓采集野禾作为食物,虽然管辖十五郡,而赋税收入才与东部几个大县相等。从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以后,山贼抢掠,人口流散,严震不失时机鼓励督促从事农桑,收敛适度,百姓没有感到烦扰,而皇帝驻地供应充足。皇上车驾准备返回时,又加授严震为检校尚书左仆射。过了一段时间,进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贞元十五年,严震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追赠太保,谥号忠穆。五、现代文阅读(17分)21、(1)(5分)D A【解析】选D得3分,选A得2分,选B得1分。B给予张伯苓帮助支持的人很多,严修只是很重要的一个,所以B项说法以偏概全;C和张伯苓“就中美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切磋”的人是凯尔鲍德里教授,而不是杜威等教授;E提供深造机会是为“有潜力”的教师,“很多中国留学生谢绝国外的高薪聘请”属于无中生有。(2)(4分)爱国,有理想抱负,希望国家强盛; 对事业非常执著,克服重重困难创立南开大学,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工作认真务实,讲求方法,用行动和热情获得周围朋友的支持,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杰出的人才;生活简朴,为把南开做大做强而努力。【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3)(3分)引用吴大猷的话语,表达了作者对张伯苓的高度赞扬。照应前文,证明张伯苓学以致用,有服务意识,尊重老师;通过对比,突出了张伯苓对人才的重视,在培养教学、科研人才方面的独到之处,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办学理念。【评分标准】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入手。每点1分。(4)(5分)【观点一】我认为张伯苓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远大的理想。理想高远,最先树立军事救国的理想。后从海军退役,投身于教育事业,有了教育振国的理想。看到社会发展对高等人才的渴求,决心创办一所大学。与时俱进,创业南开,希望国家强大。【观点二】我认为张伯苓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他有杰出的才能。张伯苓能够敏锐察看社会,善于抓住机遇;能够从现实出发,不断学习,有理论水平,能融汇东西方文化;具有开拓精神和服务意识;具有超前的意识和较强的判断力。【观点三】我认为张伯苓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他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有爱国心,并以此为为动力,不断奋斗;对事业非常执著,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敢于探索,没有创办大学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