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鉴别紫砂壶的质量好坏?1、 安装工艺。 在外形上,从壶的侧面看,壶口、壶嘴和壶把的上端面应该平齐;从上面看,壶嘴壶把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应有歪斜,且居于壶身的中间。口、盖端面应该平整无起伏,配合应该严密,没有砂纸或锉刀打磨的痕迹。 通身不应该有裂纹和剥落,如有则是次品,价格最少要短三分之一。尤其注意嘴、把、滴子与壶身、壶盖镶接的地方,另外壶底、壶口沿、盖的口沿和花货的装饰物也是镶接上去的,也不应该有裂纹,有许多裂纹在壶的里面,特别要当心。剥落则可能发生在嘴、口、盖子等容易发生撞击的端面。 2、手工艺。 接头的地方应该过渡自然光滑,没有人工修补的痕迹。线条应挺拔清楚,不拖泥带水,花货的形象应尽量逼真、有质感,工具修饰的痕迹应越少越好。我们要以机械整体加工的规格来衡量,好的壶应该就像用机械整体加工出来一般,其加工精度以500元的壶为标准,光面每厘米非造型起伏不得超过0.1毫米,装配精度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口与盖的配合间隙在0.5毫米左右,如果盖子是对称几何形,则盖子在各个对称方向上应该配合良好。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应该有为了配合良好而用砂纸、锉刀打磨的痕迹。 3、烧成。 在烧成过程中由于火力的不均匀、温度的高低可能造成颜色不均匀,有气泡,过老或过嫩等现象,这也要注意。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宜兴紫砂壶以其得天独厚的泥料,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 集符合科学的生产工艺,精美绝伦的器物造型,有囗皆碑的实用功能,成为世界名陶。历代宜 兴陶瓷工匠用烈火使陶土放出异彩,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提供 了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不断深入地进行紫砂陶的科学研究,探索奥妙,总结经验,古 为今用,促进陶都繁荣昌盛,促使宜兴紫砂陶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在外形上,从壶的侧面看,壶口、壶嘴和壶把的上端面应该平齐;从上面看,壶嘴壶把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应有歪斜,且居于壶身的中间。口、盖端面应该平整无起伏,配合应该严密,没有砂纸或锉刀打磨的痕迹。 1.“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又“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上述为古人总结的心得,易言之,以紫砂壶来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与水温,当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质茶壶,其茶味愈发醇郁芳香。 2.紫砂壶“注茶越宿,暑月不馊”,茶汁不易霉馊变质,且不易起腻苔,所以清洗容易,不费周章。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指的“暑月不馊”,即夏日隔夜亦不馊,虽然就茶道而言,理应“旋沦旋啜”、“宜倾竭即涤去停渣”,即随泡随饮,事毕即清除茶渣,但现代人生活繁忙,将茶渣留于壶中数日亦是常事。对此,清人吴骞记载了他的洗壶妙方“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即没冷水中,亦急出,冷水泻之,元气复矣。”读者不妨一试。 3.紫砂陶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属于半烧结的精细茶器,具有持殊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由于这种特性,所以它能吸收茶汁,壶经久用,自然能于内壁累积出“锈(茶山)”,此时即使不置茶,叶,单以沸水冲入亦能泡出淡淡的茶香来。(也由此可知“一壶不事二茶”的原因)。 4.紫砂茶具使用越久,不但壶身光泽越加光润,而且据阳羡茗壶系载“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闇然之光,入手可鉴”,此即指常用干布摩拭,更显气韵温润,这也正是国人热衷的“养壶”。 5.紫砂器具有耐热性能,冷热急变性佳,寒天腊月即使注入沸水,也不易因温度遽变而胀裂。(壶身有暗伤者,另当别论。) 6.紫砂砂质传热缓慢,执用时较不易烫手,且性耐烹烧,可放在温火上炖煮,所以用紫砂制成的砂锅十分受到人们的欢迎。此外,紫砂因传热慢,所以保温亦较持久,此点对于半发酵茶而言,更是一项难得的特点。 7.紫砂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延展性,配合以特殊且精准的制壶技艺,所以成品口盖严密,缝隙极少,减少了含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管首,相对延长了茶汤变质的时间,有益人体健康。 8砂泥色多采,且多不上釉,透过历代艺人的巧手妙思,便能变幻出种种缤纷斑斓的色泽、纹饰来,加深了它的艺术性。 9.紫砂泥的可塑性高,虽不利于灌浆成型,但其成型技法变化万千,不像手拉坯等轮转成型法,只限于同心圆范围,所以紫砂器在造型上的品种之多,堪称举世第一。 10.紫砂茶具透过茶,与文人雅士结缘,并进而吸引到许多画家、诗人在壶身题诗、作画,寓情写意,此举使得紫砂器的艺术性与人文性,得到进一步提升.紫砂壶的泡养及使用正确的养壶方法:(一) 泡茶之前先冲淋热水,泡茶之前,宜先用热水冲淋茶壶内外,可兼具去霉、消毒与暖壶三种功效。 (二) 趁热擦拭壶身泡茶时,因水温极高,茶壶本身的毛细孔会略微扩张,水气会呈现在茶壶表面。此时,可用一条干净的细棉巾,分别在第一泡、第二泡的浸泡时间内,分几次把整个壶身拭遍,即可利用热水的温度,使壶身变得更加亮润。(三) 泡茶时,勿将茶壶 浸水中 ,有些人在泡茶时,习惯在茶船内倒入沸水,以达保温的功效,然而这对养壶则无正面的功效,反而会在壶身留下不均匀的色泽。 (四) 泡完茶后,倒掉茶渣,每次泡完茶后,应倒掉茶渣,用热水冲去残留在壶身的茶汤,以保持壶里壶外的清洁。(五)壶内勿浸置茶汤,泡完茶后,务必把茶渣和茶汤都倒掉,用热水冲淋壶里壶外,然后倒掉水分。应保持壶内干爽,绝对不可积存湿气,如此养出来的陶壶,才能发出自然的光泽。(六)、阴干时应打开壶盖,把茶壶冲淋干净后,应打开壶盖,放在通风易干之处,等到完全阴干后再妥善收存。(七)、避免放在灰尘多之处,存放茶壶时,避免放在油烟、灰尘过多的地方,以免影响壶面的润泽感。 (八)避免用化学洗洁剂清洗,绝对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学洗洁剂刷洗陶壶,不仅会将壶内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会刷掉茶壶外表的光泽,所以应绝对避免。 紫砂壶的保养:1. 新壶购置回来,可用细纱布稍加磨擦,用水清洗后,放如较浓的茶叶水锅里煮沸,稍凉后,再点火煮沸,如此再三,取出晾干后即可沏茶。2. 不论新壶、旧壶,用开水沏茶后,壶体表面温度较高,此时可用湿毛巾,或干净湿布,擦抹壶体,水印旋擦旋干,反复多次,壶体温度降后,亦可用手摩挲,因手掌有油汗,有利于壶体光润。如此坚持三四月后,新壶大体可发黯然之光。 3. 茶壶长期不用,应及时将茶渣倒出,以免发生霉变或产生异味.茶壶最忌沾上油污试论紫砂壶商品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自北宋以来,紫砂之名传承不息,数百年的沉积,如今紫砂壶种类繁多。但世人却有商品壶、工艺壶之分。 商品壶,顾名思义仅仅把紫砂壶当作一种商品,其中又以细货、粗货之分来确定其商品价值。但总的说来,商品壶工艺粗糙,量多质差,其商品价值也不会很高,以其价低为普通人群接受,却不能成为众多收藏玩家真正喜爱追求的理想作品;而工艺壶一般有工艺壶、特艺壶之档次区分。工艺壶的价值又按艺人特有的设计理念和独特制作工艺以及稀少珍贵的泥料,以及全面表达出艺人独有作品的价值程度而论。 如今处于紫砂事业蓬勃发展阶段的陶都宜兴,紫砂商品壶在紫砂制品市场上琳琅满目,其种类繁多、数量充足,已经成为了紫砂商品壶市场的一大特色。不过,紫砂商品壶附带而来的“品质低下”也成为了商品壶的代名词。商品壶虽然品质难以过硬,但依然市场紧俏易销为众多商家所爱,盖因其价格低廉又有紫砂名气!而同样工艺壶在凝聚了紫砂艺人的创作心血之后设计不菲,名师壶更是众相追捧,大有“名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之势。 回顾紫砂事业处于低靡状态,那时同样也不缺乏紫砂艺人对紫砂艺术真谛的不息追求,但紫砂事业却始终低靡不振,紫砂壶难为世人所钟爱。究其原因,紫砂事业要蓬勃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紫砂制品走向市场,依靠紫砂其独特的魅力和独特的功能吸引四海的目光,为更多更广的朋友所接受所喜爱。而这一切就决定了紫砂艺术中“商品性”这一特殊属性的必然。 商品,究其含义就是适合市场交换的劳动产品,被普通人群所接受。因此好的商品一定要有利于市场交换,通俗说来就是好商品容易卖出去。大家应该都能想象什么样的商品最利于卖出去,既然要卖当然就必须涉及到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取向,因此简单地说就是要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勾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要投消费者所好、要使消费者对商品“一见钟情”!把以上所述沿用到紫砂上来,就是紫砂艺人做出来的壶要被广大壶友接受,要引起买壶之人的购买兴趣、购买欲望,要以其特有的“秀色”使壶友难以它顾。这就是今天紫砂壶必须具备的特殊属性商品性。这就是如今要发展紫砂事业、促进紫砂事业的昌盛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要满足紫砂的商品性,除了要自我完善制壶工艺之外,还必须要在这基础上出一点“绝招”!这绝招对每个不同的紫砂艺人来说,其自我诠释也是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专长,或变革创新、或博采广纳、或奇手妙艺也就是每一个紫砂艺人都会在工艺上形成自我的固有风格。 笔者认为,紫砂的商品性与工艺性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承的。一件紫砂作品,其工艺性方面趋于完美,那么其商品性方面应该也是商品价值极高的;另一方面,假如一件紫砂作品要想具备比较理想的商品价值,那么首先这件紫砂作品必须在工艺方面没有明显的大的瑕疵。名家壶之所以为广大壶友所追捧只不过是其固有风格已经为世人所认可,其固有风格赢得了壶友的消费心理,它总会在某些方面为壶友所钟爱,见“艳”心喜。这一“艳”字,其实也包含众多,譬如泥料、造型、色泽、制作方法、成型工艺、装饰手法,甚至艺人的名气但都可以概括为在工艺性方面没有大的瑕疵,是一件完整无缺的作品。在商品性方面以其造型工艺的特色赢得人心、赢得市场。名家壶如此,工艺壶如此,新近繁盛的商品壶亦是如此!随着近期紫砂界风起云涌,广大爱壶买壶之人对于紫砂壶了解日深,对于一些紫砂壶鉴赏的专业知识也日益深入。从一开始对传统紫砂文化的敬仰,产生对自己喜欢的壶“盲目”购买收藏,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壶友会对自己所购买收藏之壶,从泥料材质到造型工艺进行自我评估,甚至会运用现代交流工具网络,把紫砂壶各个视角的照片发布到网上,以众人之力来对其进行“三堂会审”。如果连最基本的工艺都乏善可陈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此类作品不可能通过广大壶友的把关。可见,如今紫砂得到了发展,但壶友的素养也同步得到了提升,要想更好地发展紫砂壶的商品特性,就必须在工艺方面重下功夫,尽可能地完美紫砂的工艺性。然而,要创立紫砂作品良好的商品性,还要以“新艺”吸引壶友的关注目光,这却是不分什么商品壶,还是工艺壶的。 紫砂壶的商品性与工艺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两者有其相交结合之处。只有商品性与工艺性并重,才能更加稳步地发展紫砂事业,让紫砂文化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紫砂壶价格差距缘何悬殊 宜兴紫砂壶和中国的景瓷早已是天下闻名了!可是,有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能叫价几十万元,有些卖茶具的商店,一把紫砂茶壶也就几十元。同是紫砂壶,价格何以相差那么大呢?现在有很多人误以为凡是陶壶都是紫砂壶,其实不然。用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才是举世公认的质地最好的茶具。 紫砂茶具始创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紫砂壶泡茶,不失茶的原味。因为紫砂陶壶气孔较大,吸水率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从而推迟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紫砂壶收藏的“名人效应”宜兴紫砂陶土的品种繁多,因此我们所见的紫砂茶具的颜色也五彩缤纷。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因此应根据泥土质地,而不是颜色来区分其贵贱好坏。紫砂壶收藏爱好者必须知道,和字画、陶瓷等收藏品一样,紫砂壶收藏也有“名人效应”,名人制作的壶与非名人制作的壶在收藏价值上有天壤之别。市面上的紫砂壶有的是经济实用,制作简单,成本也较低的一般茶壶;还有是选料精良、精雕细琢、出自名家的工艺品紫砂壶,收藏宜选后者。紫砂壶史上首位有名可考的大师名叫供春,自明代的供春之后,制壶艺人相继辈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被称为紫砂壶制作“四大名家”。而时朋之子时大彬见紫砂壶除一般家用外,还有品茗、斗趣之需,后改制小壶。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其壶身、底、盖都可分可合,水入注其中,则“滴屑无漏”。因此其作品历代都备受追捧。在茶壶底部,制陶者一般会有印记,有的名家防止别人效仿,经常设计多种印记。还有的名家,故意将其印记模糊,以防止仿效。因此,在选择名家茶壶作为收藏对象时,应选择信誉度较好之商家.紫砂壶式样繁多据专家介绍,一把紫砂壶准确地说共有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而从制作的工艺上细分,足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之分;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等三种。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谓纷繁多样。历代流传的紫砂壶型制都有一定名称,至今还有数十种流行。如洋桶、一粒珠、龙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鱼儿龙、寿星等,仍普受欢迎。现代人较注意紫砂壶的收藏价值,单从其收藏价值考虑,紫砂古壶价值连城、寸柄之壶则更珍贵。怎样才算好壶一把好的紫砂壶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型制上看,如果去掉盖子,茶壶嘴、壶柄及茶壶口一般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也就是说,如果将茶壶倒转放平,基本上是可以和水平面保持一致的。其次,如果将壶中水倒出,手按住茶壶盖的小孔或流口,水如果涓滴不出或壶盖不落,则表示是一把好壶。 (特型壶例外)第二、从功能上来看,茶味不易霉馊变质。其次,如果有水溢出壶外,水很快就被壶吸干了。第三、如果是好的紫砂壶,使用过后,即使空壶沸水注入,也有茶味。用过的茶壶,表面比新壶更光滑。养壶小秘诀好壶也需要保养。使用新壶之初,应先用茶汤煮一番,这样既可除去土味,还可以使壶得到滋养,煮后的新壶置于干燥且无异味处阴干就可使用。在泡用紫砂壶前,除倒去茶渣外,还要用热水冲去残汤,保持清洁。茶壶还应经常擦拭,并用手不断抚摸,清洗茶壶表面时,也尽量用手加以擦洗,洗后放于干燥通风且无异味之处阴干。映月荷花别样红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团团花瓣簇拥莲蓬,米黄的底色,朱红的花脉,墨绿的莲房内镶嵌着粒粒的青蛙,多么清丽!这不是一幅画,而是一把壶,紫砂金玉凝成的立体的艺术!走进市博物馆的周怀民藏画馆,这套荷花茶具首先映入眼帘。当我们惊叹于大胆的色彩搭配、流畅的线条与浓郁的民俗特色时,壶的制作者被誉为“紫壶女泰斗”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走向了我们。 “今天,我真的很高兴。紫砂壶能被家乡博物馆收藏,是件好事。”年过八旬的蒋蓉一幅慈祥模样,阳羡古韵宜兴紫砂艺术精品展的开幕式上,她称得上是最忙的人了,不断地有人采访,摄影,老人都不厌其烦。她说,尽管自己的作品早已被收藏在英国等国外知名博物馆里,南京博物院等也有她的“一壶之地”但是让家乡的艺术殿堂里传播、发光、是她最开心的事了。”所以,博物馆的同志跟我一说入藏展的事,我一口答应了。“老人的爽快也推动了此番艺术展的顺利进行。”做壶,我想要效法自然,提炼自然。“别看老人如今腿脚不方便,心灵手巧的她早以为自己60多岁的艺术生涯进行了一番总结:”只有到大自然中去,通过实地观察,师法造化,博采众长,才能把艺术美感与自然生趣融和起来,才能有所成就。“当年她跟着伯父仿制紫砂古董。后来她走上了自己的创新的路,荷花茶具称得上她的成名之作。”我先采集了荷花等的样本,仔细观察,把一筋一瓣都模仿的惟妙惟肖,但这还不够,为了美化茶具的全身,我又一次次地去莲池看,终于看到跳来跳去的小青蛙,我把它拿来做了的子你看,这把壶不就很有生机嘛?“泥土就这样在蒋蓉手里被赋予了生命。60多年来,她创制了千姿百态的200多种紫砂工艺品,如今,耄耋之年的年的她把更多精力花在了教学生身上,正如她所说的:让家乡艺术在下一代手里发扬光大.宜兴紫砂富贵土江苏宜兴古名荆溪、阳羡,地处太湖西岸,具有久远的烧陶历史。宜兴特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制品称作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近千年来,紫砂经过产生、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历久不衰,于是在景德镇瓷都之外,并列一个陶都宜兴,产品畅销国内外。宜兴紫砂早已成为很多人研究的课题。 (一)紫砂原料,是颗料较粗的陶土,它和景德镇、龙泉窑的瓷土同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但铁、硅量较高。从颜色分主要有三种子:一种呈紫红色和浅紫色,称作紫砂泥,肉眼可以见含有云母微料,烧成后为紫黑色或紫棕色;一种呈灰白色或灰绿色,称作经泥,烧成后为浅灰色或灰黄色;还有一种呈红棕色,称作经泥,烧成后为灰黑色。这三种陶土,宜兴丁蜀镇的黄龙山都有蕴藏,紫砂尼最丰富,绿泥较为稀少。根据宜兴陶瓷工业公司的研究,利用这些陶土来烧制器皿,有以下优点:一是紫砂原料经过澄淀、炼制,可塑性好,烧制过程中收缩率小,烧成范围大,产品不易变形。二是紫砂成品有小于2%的吸水率,说明它的气孔率介于一般陶器和瓷器之间。紫砂原料中存在大量团聚体,团聚体内部有闭口气孔。烧成时,团聚体产生较大的收缩,它的周围又生成一层断断续续的气孔群,大部分属开口气孔,显气孔率约为5%。这样质地的器皿,用来泡茶,色、香、味俱佳;用来栽花,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不易烂根。三是泥料分子排列呈鳞片状结构,与一般陶瓷泥料的颗粒结构不同。因此,紫砂成品冷热急变性好,热传导性低,用为茶具时,抚摸不烫的,寒冬季节沸水注入及火上煎烧都不易炸裂,优于一种般瓷器。四是按照行家的说法,可烧成海棠红、朱紫砂、葵黄、墨绿、白砂、淡墨、沉香、水碧、闪色、葡萄紫、榴皮、梨皮、豆青、新铜绿等几十种颜色,全凭原料呈现的天然色泽,成为紫砂器高雅、质朴的装饰。紫砂器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几大类,第类都有丰富的造型。首先是茶壶类,这是紫砂器的大守。紫砂壶造型多姿态多采,按宜兴陶瓷工业公司的归纳,有:1、 几何形体造型,主要是筋纹器,包括圆形、方形、菱花型、葵形等。2、 直接取材于自然界的瓜果花木、虫鸟鱼兽的造型。包括整体模拟自然形体的造型,如松竹梅、柿子、莲心;以及以几何形为主体,以自然形态诸如竹节、松鼠葡萄等为器皿的嘴、把、盖、足等局部的造型。3、 受生活中某些器物式样启发而设计的造型,如玉笠、柱基、斗方。4、 借鉴青铜器、锡器、玉器、彩陶、秦砖汉瓦的形式,设计的簋、瓦当等造型。另外的一些提法,或者分为自然形、几何形、筋纹形和水平形;或者分为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还有的分为素面的光货和加堆塑装饰的花货。其次为花盆类。花盆造型有圆形、腰形、蛋形、四方、长方、三角、六角、八角、折角,还有如一颗印、筒形、升形、弓形、枕形、蝶形、豆形、叶形,以及云肩、钟鼎、梅花、海棠、菱花、菊花、喇叭、竹节等形状。花盆的口沿有漂口、直口、窝口、和蒲包四种处理方式。底足分挖足、装足两种。 再次是罐类和其他,主要有罐、瓶、杯、盏、盘、碟、盒、文具、香熏、像生果子、枕头、挂屏、鼻烟壶、蟋蟀罐、塑像等。(二)作为大宗的紫砂茶具,它的生产和发展,同我国上千年的饮茶习俗有关。 中国是茶树的故乡,很早就开始了茶的种植和利用。西汉王褒僮约,东汉末年华佗食论,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陆羽茶经,白居易琵琶行,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卖茶、饮茶的许多史料和论述。人们认识到茶有止渴、提神之功;商人或肩挑担子、或乘船到几百里以外去买茶叶;市面上有人设铺卖茶,提瓶卖茶,顾客可投钱取饮;饮茶的方式有烹茶、煎茶、点茶;饮茶的普及程度是比屋饮、穷日尽夜、俗遍天下。与饮茶有关的器皿,有茶盏、汤盏、茶筅、茶碾、茶瓶、茶瓶、汲水瓶和花瓶等等。至于茗壶,民间传说苏轼设计过东坡壶,是一咱大型提梁壶。到了明代,在汉族地区,散茶、芽茶取代了膏茶、饼茶,方式改为泡茶,茗壶成为主要茶具。茗壶在明初仍然较大,以后逐渐变小。福建、广东一带饮用乌龙茶之功夫茶,茗壶更是小得出奇。阳羡名陶录卷下引周澍台阳百咏注,说台湾人品茶郡人茗皆自煮,必先以鼻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壶。 饮茶之风在上层社会的盛行,影响尤其巨大。从三国志卷六十五、魏张揖广雅,唐杨华膳夫经手录、冯贽云仙杂记、宋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可见吴主孙皓、宋徽宗赵佶、宋代文人苏轼、陆游等,都好饮茶。早在唐代,讲究饮茶已经形成理论,以后持续不断,当然关涉到茶具。宋人喜斗茶,对茶具的制法和色泽有特殊的要求。明人认为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至于体验到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以及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云云,这就是茶道的真谛了。品茶理论的发展,必然影响和促进茶具的生产。而茶具之中,紫砂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清朝宫廷中,紫砂茶具成为皇家贡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康熙年年款的画珐琅四时花卉紫砂壶,造型有方有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二十日持出宜兴壶大小六把。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五日的档案,记录苏州织造送到宜兴壶四件。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带乾隆年制底款的紫砂壶和乾隆帝处出时携带的状在藤编提盒里的成组饮茶用具,包括本集所收镌刻乾隆帝御制诗的紫砂壶和茶叶罐等。紫砂茶具之作,还与国外市场的需求有关。 明末,葡萄牙东印度公司大量贩运中国茶叶到西欧的同时,紫砂器传到了荷兰,引起了欧洲人的兴趣,时称红色瓷器、朱泥器或朱砂?quot;。大约在1680年,荷兰匠师米尔德(Ary de Milde)曾加以仿造。1690年,英国匠师埃勒尔(Elers)弟兄用红色粘土仿制紫砂器,适应了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饮茶的风尚,满足了他们对茶具的需要。美国纽约莫塔赫德(Mottahedeh)藏有郑宁侯制透雕树枝、梅花方壶和双流壶。后者为一件提梁壶,壶内分隔为两小室,可分装两种茶;两个壶嘴镶银,边上分别刻上英文Green(绿茶)Bohea(武夷)。在日本,江户时代末期传入紫砂茶具,镌有惠孟臣和陈鸣远名款的茗壶特别为人所宝爱。十九世纪中叶,在医生平野忠司倡导下,陶工们在常滑试烧紫砂器。明治年间,常滑陶工鲤江高须,聘请苏州籍紫砂艺人金士恒去日本传授技艺。中国紫砂茶具有专供外销的产品,存?quot;贡局砂壶,是专为泰国烧制的,有天启贡局、顺治贡局等铭款。这种出口茗壶,直到十九世纪还在继续烧制。清光绪年间,紫砂器大量销往日本、墨西哥和南美各国。(三)基于紫砂器特有的性质,它在历史上多作茶具。紫砂茶具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紫砂器发展史的基本部分。 宋人欧阳修、梅尧臣等都写过歌咏紫瓯的诗词,或认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诞生,而且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1976年7月,在宜兴丁蜀的羊角山,发现古窑址的废片堆积,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残片,泥色紫红,泥质粗糙,手工技术不高,成品有明显的火疵,复原所得大部分为壶。羊角山窑,据判断年代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行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这一发现,被认为印证了紫砂始于北宋的看法。 文献中确切记载的紫砂历史,是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学金沙寺僧制作茗壶开始的。供春所制,据第一部紫砂艺术的专著-周高起在开启年间写成的阳羡茗壶系中所说,当时已经极难经见。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 ,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原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的六瓣圆囊壶。据顾景舟先生谈,曾见过树瘿状壶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献所载供春过的特点,似难以定为真品。不过,传世供春壶作为明代中后期紫砂的标志,时代赋予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考古挖掘所见有明确纪年可考的紫砂实物,现在首推南京市博物馆的一件藏品。这是一件提梁壶,通高17.7厘米,1965年出土于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的明司礼太监吴经墓,同出的有嘉靖十二年砖刻墓志。这件壶的质地、制法,可与羊角山出土标本相比照。它的胎体近似缸胎而质地较细,壶面粘附着缸坛釉泪,证明当时烧制紫砂还没有另装匣钵,是与一般缸器同窑烧成的。吴经墓出土的这件壶,对于鉴定供春生活时代制作的紫砂器,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时鹏、董翰、赵良、元畅是嘉靖、万历时期的著名陶工,号称四大家。清乾隆年间吴骞所著阳羡名陶录说:董翰始创菱花式壶,赵良多制作提梁式壶。他们的作品都有传世,当然不多,收藏家和鉴赏家们很注意鉴别考证。 时鹏之子时大彬是供春以后最著名的陶艺大师。他生活在万历年间,所用陶土杂有硇砂,制壶不务妍媚,朴雅坚致。最初仿供春作大壶,后识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等人,接受品茶、试茶理论的启发,一反旧制,专做小壶。这是紫砂壶艺史上的一件重要的事情。茶论里说: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沦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与时大彬同时代或稍晚的李茂林、李仲芳、惠孟臣都迎合时代的风尚制作小壶。时大彬的铭款,运刀成字,书法娴雅。著录还记载大彬壶有一个独特标志,是壶盖与壶身吻合,手抓壶盖,能连壶并起,见阳羡名陶录卷下引张燕昌阳羡陶说。时大彬时代的紫砂器,因原料中杂有硇砂-天然存在的氯化铵,烧成后器身呈现金色点,吴骞阳羡名陶录上也注意了这一特征:壶之土色,自供春而下及时大初年,皆细土淡墨色,上有银沙闪点,迨硇砂和制,谷绉周身,珠粒隐隐,更自夺目。时大彬的作品,据同时代的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说,问世的年代已知名海外,陈贞慧秋园杂佩也写道:即遐陬绝域犹知之;周高起更曾有茗壶奔走天下半的颂称;连当时的通俗文学作品中都有描述,崇祯元年尚友堂刊本的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回,描写汪锡的室内陈设;壁间纸画周之晚,桌上砂壶时大彬。可惜的是,这千载一时(清吴骞语)的茗壶,在李景康和张虹的阳羡砂壶图考著述中,也不过十六件。今天,我们能够见到若干实物和图片著录,虽有大彬名款,但确能定为真品者为数实少。所幸近年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大有助于考证鉴定,此点下文将进一步论述。 时大彬之后最著名的制过大家是清代康、雍时期的陈远。陈远号鸣远,又号壶隐。吴骞说他,一技之能,间世特出,甚至供春、时大彬也无以远为他。他与杨中讷、曹廉让、马思赞等文人学士相交,制作的茶具雅玩不下几十种,款式书法有晋唐风格。他所制作瓜果式器具,如束柴三友壶,伏蝉叶形碟,梅干笔搁,仿竹段臂搁及清供果子六款(荸荠,茨菇、菱角、板栗、核桃、花生)等,精巧逼真,楚楚有致,当时推为绝作。在他之前有陈子畦(崇祯诗人)善制石榴、螃蟹等像生物品,或传是陈远的父亲,但年岁不甚相当。李景康、张红的著录中,陈远虽只有十件作品,但他实开有清一代紫砂工艺的新局面,只是象晨星临空,闪烁比较孤单。 清代乾、嘉时期的陈鸿寿(1768-1822年),号曼生,浙江钱塘人。他同黄易、奚冈、赵之琛等并称西泠八家,文学、书画、篆刻都精好。他在宜兴任过三年县宰,喜爱紫砂,曾手绘十八壶式,请杨彭年及其弟宝年、其妹凤拭上等按式制作。所制壶底多钤阿曼陀室铭款。把下有彭年印章。他们合作署名的茗壶?quot;曼生壶见称与世。曼生壶着重于壶身取平面,面上镌刻书来铭款。作铭款的,除陈曼生本人外,多是他幕中友人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文人、士大夫、收藏家参与紫砂器的设计和制作从明末开始,项元汴、赵宦光、董其昌、陈继儒、宋荦等人都热心于此。而将紫砂茗壶与诗书画印艺术相结合的风气,是经陈曼生之手开拓广大的,这种风气在当时及以后一直格外引人注目。陈曼生对宜兴陶业的振兴,有非常大的贡献。据说,曼生壶不下几千件。罗桂祥藏品有刻茗壶第一千三百七十九频迦识铭文的,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阳羡砂壶图考中著录的一件,壶腹?quot;曼公督造茗壶第四千六百十四等字,现似归上海博物馆藏。实际上,果有这么多的制品,绝难于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等少数人之手。近年尚发现一些曼生壶上,有其他工匠的铭款。 紫砂高手中,还应当提到清代道光、咸丰间的邵大亨。关于大亨其人,文献记载甚少,然从其传世作品巧妙的构思、精美的工艺、饱满流畅的线条看,确非一般陶工可比。他的作品对后世有相当的影响。(四)紫砂器生产的工序大致如下: 原料的准备,包括挖泥、炼泥和选料。矿中挖出的硬块状的泥料经过捣碎、过筛、澄滤,所得细土下窖储藏,叫作养土。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先捏器身,然后挖足、开面,最后加柄、嘴、盖等。从明代至清康熙年间,多用捏作的方法;清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模制产品。嘉靖、道光年间,陈曼生重介古法,又盛行捏作/李啼兼、张虹说得好:就印模与捏造而论,印模之法易精,在工业为进步;捏造之法难精,在技能为绝诣。故印模之法便于信仿行,捏造之法则庸工不易措手也。名家之壶俱以捏造见长,坐是故耳。 早期的制坯工具主要是一种竹刀,后来逐步增添了木、角、石、金属等质料的工具,并用陶轮来拉坯和修坯。到清代,工具有十多种,包括椎、碓、镖、钗,有圭形、笏形、贝形、肾形、月形、蝎尾形等多种形状。 制好的坯要经过细致的修整,有些器物再加装饰。装饰方法有:贴花-堆塑山水、花草、人物、鸟兽等纹饰;绘写-以氧化铝、氧化铁或氧化镁等到为呈色剂,在素坯上绘画写字;雕刻-在坯体上以阴文刻出书画。紫砂一般不上釉,也有少量用釉装饰的,大件采用泼釉法,小件采取浸釉法。一般单色釉上一次,彩绘器上两次。 器坯阴干后装匣体进窑烧制。传统方法烧制紫砂器的窑是龙窑,即头低尾高的斜式窑。龙窑一般长达四十米,每隔一米为一节,烧炉在头部,燃料为木柴和柴草。窑背两侧各有五十个烧火眼,从烧火眼投入燃料。窑身两旁,每隔四到五米辟一个进出口,从这里装坯、取器。每窑需以1100C到1200C的窑温烧四十到四十二小时;烧成后,停十五到二十四小时,再开窑取器。用龙窑烧制,窑工很辛苦。现在紫砂厂已经改用烧重油的新式窑炉,既节省人力,又提高了烧造质量。 紫砂器烧成后还要磨光上蜡,上蜡是紫砂特有的工序。彩绘的紫砂器,需经过两次装烧。还有在烧成的紫砂上施加特殊装饰的。清代道光年间,出现了包锡的工艺,但由于技术复杂,未能延续。还有抛光包铜的工艺,包铜多见于壶嘴头、口盖的边缘等部位。金银丝镶嵌是新的装饰工艺,吸取木器、漆器的装饰手法,先在泥坯上将纹饰图案刻成凹槽,烧成后将金银丝嵌入槽内,敲实、磨平。(五)紫砂器多为传世品,加以后代不断仿造,鉴定真伪存在不少困难。地下出土物,特别是出自纪年墓的陪葬品,对鉴定传世紫砂器,可以起到很好的比较作用。综合近年来看到的材料,出土紫砂器可列表如下:年代确切可靠的地下出土物可以起标尺的作用。以对时大彬的研究为例,上表中款署大彬和时大彬制的有四件,除清代墓所出一件外,其余三件分别出于明万历四十年、四十四年和崇祯二年墓中。 除孔尚任藏品,收藏者本人认为铭款戊午年日时大彬制八字,时字与日字连,可疑?quot;以外,没有见到收藏者提出疑问的。这些茗壶上起万历二十四年,下迄崇祯二年,前后三十三年。假定时大彬二十岁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期。福建漳浦庐维祯墓出土时大彬制底款圆壶,盖上具鼎足,同出器物有墓志、银腰带、青华小罐和砚台等。庐维祯生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隆庆二年(1568年)登进士,先后任吏部验封主事、考功文选主事、验封郎中、考功文选郎中,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墓出土大彬款六方壶,有砖刻地券一方伴出。无锡县甘露乡出土大彬款三足圆壶的崇祯二年(1629年)墓,墓主人华涵莪是明翰林院侍读学士华察之孙,有族谱可查。这几件壶似可认作可靠的标准器。张叔未说,时大彬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时年岁已老。照上述假定推算,这时他已高年八十有五,时大彬壶未见晚至此时的年款,是合乎情理的。传世的时大彬壶,不论有无年款,如能借鉴出土的标准器作具体的考察,当可得到比较可靠的鉴定。地下出土物还有更多的资料价值。上海金山县出土的曼生壶,盖内钤阳文篆书万泉印。同样的印曾见于同治甲戌(1874年)广陵花虎卿制提梁圆壶的盖内。(六)对紫砂器的收藏和著述开始于明代。明天启年间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是第一部关于宜兴紫砂的专著,记载了当时的制壶名手三十人和他们的部分作品。稍后有清乾隆年间吴骞的阳羡名陶录,记载了明清陶艺匠人三十九人和他们的部分作品。1878年日本奥三郎兵卫著茗壶图录,记载了由他所收藏的茶壶三十二件,有附图及铭款摹本。收藏家和鉴赏家李景康和张虹,一个是百壶山馆的主人,一个是碧山壶馆的主人,1934年在香港出版阳羡砂壶图考上下卷,按年代统系、壶艺列传、土质出产、制工窑火、鉴赏丛话、前贤文翰、时人题咏、名家传器、雅流传器、待考传器、别乘传器、附记传器十二类论列。其壶艺列传,列创始七人、正传三十五人、雅流五十五人、待考三十五人,共计一四五人。下卷图一一三幅。1963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宜兴陶瓷史,著录陶艺匠师晋代一人,明代三十八人、清代二十四人、现代十三人,共七十六人。1978年,宜兴陶瓷工业公司编紫砂陶器造型,收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陈曼生、黄玉麟、杨凤年、邵大亨所制及历代传统造型的壶样二三八种、盆样一O二种、其他十六种,合计三五六种。1981年香港市政局第六届亚洲艺术节学术的宜兴陶艺展览,收明代十五人、清代五十一人、近现代十四人的作品,内有明代二十四件、清代七十九件、近现代十六件。198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同日本美乃美株氏会社合作出版的中国陶瓷全集(日文版)第二十三卷宜兴紫砂,由姚迁、蒋赞初编著,收器二二四目,其中壶一五九件,盆三十三件其他六十一件。 香港罗桂祥先生终生收藏和研究紫砂器,藏品捐赠香港市政局,建立了茶具文物馆,目前馆藏已逾千件。1986年,罗氏著宜兴陶器(英文片),为供春、时大彬等陶艺家四十二人立传,旁及二十四人,共六十六人。书末附索引人名或单位四三一条,全书收器共二四四件,可算空前完备了。罗氏在紫砂器的徒刑和款识研究方面诸多心得,归纳出若干带规律性的结论。他认为不同时期款识的特征是:万历年间,以欧体、楷书刻于壶底;明清之际,刻名与印章并用;康熙以后,刻字减少,壶底用印外,或于盖内,把下盖印。罗氏还研究了紫砂器的分期问题,他将历史上的紫砂器他为明初及以前、明代、清代早期、十九世纪早期至二十世纪四个时期。 美国旧金山市亚洲美术博物馆的谢瑞华,1981年著有宜兴陶器人名索引,因尚未见及,不知收录多少人名。谢瑞华对紫砂的分期有进一步的研究,她将紫砂分为六期:一、 草创期:十六世纪早期以前。羊角山出土的紫砂残片,是所见最早的实物标本。文献所记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正德年间的金沙寺僧人和供春。二、 第一期,十六世纪晚期到十七世纪早期。这个时期名家辈出,壶式千姿百态,特别注重盘纹器的制作。这种风气延续到十八世纪以后。三、 第二期,十七世纪晚期到十八世纪末,自然形壶、几何形壶、筋纹形壶和小圆壶(它是后世水平壶的前身)这四类壶型都有烧造,筋纹形壶开始被自然形壶所取代,自然形壶受欢迎。同时较注重器面的装饰,更多在器面施釉或加彩装饰。四、 第三期,十九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这个时期文人同陶艺匠人交往甚密,出现了在壶上镌刻书画的风尚。壶的造型比较简练,为在壶的平面上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大的自由。五、 第四期,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紫砂的生产更为商业化,壶上开始印有店号标志。自然形、几何形、筋纹形和水平形四类茗壶大量产销,精心制作的艺术性高的壶减少,但也不乏佳作的出现。六、 第五期,二十世纪中叶至今。战乱多年以后,生产逐步恢复,四类壶型续有生产,新的品种日渐产生,仿古和创新兼备,在装饰上出现金丝银丝镶嵌等新工艺。 中国硅酸盐学会,曾组织专家对紫砂原料和紫砂标本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及物理特征等,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宜兴陶瓷工业公司对紫砂生产的方法技术做了科学的总结。指出紫砂器主要采取泥片镶接的手工方法成型,圆形和方形器分别用打身筒和镶身筒方法制作,因而器形高矮,曲直变化随意,壶可制成四方、六方、侧角、合梅、菊花等多种形状,结构严谨,口盖紧密,平面开拓充分,线条交代清晰。 在陶瓷史研究的领域内,有过四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器物的使用者和收藏者,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认识对象、取得知识,着重文献研究,这是古董家的方法;二是从陈万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窑址的考古普查和重点发掘,通过地下出土物进行研究,这是近代考古学家的方法;三是从周仁开始,对陶瓷碎片标本进行微观的和岩相显微的观察,作定性定量的测试,找出不同时代使用材料的规律,不认识对象的特征,这是硅酸盐学者采用的科学方法;四是以现代工艺厂为作业基地,依靠工艺技师和艺术家,进行工艺和生产全过程的考察,从而推知其历史。我们知道,历史可以作顺向考察,也可以作逆向考察。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级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对紫砂器的研究,把这四种方法尽可能结合起来进行,一定会获得更多更新的成果浅叙紫砂泥料 紫砂泥料分为紫泥、朱砂泥、本山绿泥等三种,而以紫泥为主。 三种泥料皆可单独成陶,又能互相掺合配制成不同色调! 由矿里采掘而来的泥料,外观类似岩石,不能用水直接膨润,经陈腐后能风化成细碎的颗粒。 传统的加工方法是用石磨碾碎过筛,加水拌和后经人工翻复捶炼直至达到理想的可塑性制成成品泥! 现在是采用拋球式雷蒙粉碎机粉碎,过筛后加水拌和经真空练泥机制成成品泥! 宜兴紫砂壶驰誉于国际,一直是收藏家的最爱。朱-泥、红泥、紫泥、绿、缎、黑铁砂其统称为紫砂。因紫砂质地好,其烧制成器后,它的吸水率和排气率适中,用来泡茶,色、香、味俱佳;紫砂茶壶在洗涤时,冷热急变性好,不易爆裂,不易爆裂,比一般陶瓷器更适于用作茶具。紫砂壶之美,除了独特造型美外,还有其裸露在外的特有的肌理线条和材质色泽美。 紫砂泥包括紫砂、红泥、本山绿泥(缎泥)三种,统称紫砂泥。紫、红、黄三种基泥, 由于矿区、矿层的不同,加工过程的差异,以及培烧时温度等诸因素,其发色变幻莫测,变化微妙,巧夺天工。【晒泥与陈腐】 晒泥:把开采出来的紫砂泥矿,露天曝晒,任凭日晒风吹雨淋,因刚开采出来的紫砂泥矿,其硬无比,性质刚烈,须露天曝晒,任凭日晒风吹雨淋自然风化瓦解,风化时间越久越好。 陈腐:开采后的紫砂泥矿,经晒泥、筛选、辗碎、收集泥粉、过筛、和水搅拌、真空成条、把紫砂泥矿炼制成熟泥后,放置在阴湿的地方,需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不令干燥,湿泥经过陈腐,成为腐泥。让水份均匀分布,使泥料腐化,有机物质分解产生胶质,这种方法就是养土。养土的好处:可提高可塑性,减少在成型过程和生坏阴干时的开裂,其烧制成器后表皮结晶温润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赵庄山朱泥】 石黄嫩泥是从宜兴市丁山赵庄山石黄嫩泥矿中精选出来的嫩泥原料,内含二氧化硅、石英等多种特殊天然矿物成份.【红 泥】 红泥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红泥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新壶初用,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朱红,泡茶鋉数日则如朱泥.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3%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缎 泥】 缎泥,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本山绿泥原矿提练而成;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早期泥料调配跟早期窑炉所升温度较低温,在一般缎泥产品会吐黑;近期来所用窑炉为高温窑,所烧成之缎泥壶,可轻易提升至所须温度,而真正达到较高的结晶,极少吐黑.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窑温:约1150度C / 收缩比:约13%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黑 铁 砂】 黑铁砂,为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原矿提练再加入锰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灰黑,泡茶鋉数日则如墨黑。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窑温:约1130度C / 收缩比约12%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大 红 袍】 由宜兴市洑东乡西面,在任途村与红卫村交介处小煤窑矿区,所开采的夹层嫩泥。含氧化铁,在炼泥过程加入天然铁红粉提升红色,经过窑烧会变成大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泡茶柔顺好喝。矿区:宜兴市洑东乡西面窑温:约1040度C / 收缩比:约45-55%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兰山朱泥 又称小红泥】 由宜兴市洑东乡东面的矿区所开采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铁经过窑烧会变成朱红色(又称小红泥),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跟一般红泥含矿量不同泥质较多。矿区:江苏宜兴市洑东乡窑温:约1080度C / 收缩比:约20-28%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紫 茄 泥】 紫茄泥,紫茄色泽温润讨喜。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铁量高,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茄紫胎骨坚润。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窑温:约1150-1200度C / 收缩比:约12%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墨 绿 泥】 紫砂泥色配比之一。将着色金属氧化物氧化钴、氧化锰,加入本山绿泥中配制而成的一种紫砂色泥。经烧成后, 呈深绿色至墨绿色,墨绿泥呈色的深浅,随氧化钴、氧化锰加入量的多少而定。窑温:约1150度C / 收缩比:约15%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拼 紫 泥】 拼紫泥,是用不同泥调配而成,简称拼紫泥也称调和泥为较常用的紫砂泥料,烧成呈棕色,在市场接受接受度很高的泥料。泥性:稳定性特佳,容易掌控,结构紧密,可广泛利用,成型相对容易。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窑温:约11501200度C / 收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制图与AutoCA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设计表达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子电路基础实验(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公司金融(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系统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园林建筑设计(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医学院《学前双语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电子商务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珠宝文化与鉴赏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绿圃爱国教育主题班会
- 《智能机器人与传感器》教案课程单元设计07 - 接近觉(红外接近觉传感E3F-DS30C4)
- 扩大劳务分包的合同范本
- 2024年山东省高考物理+化学+生物试卷(真题+答案)
- 2024年风力发电运维值班员(技师)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下(判断题)
- 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2023级)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海姆立克急救法课件(简单版)
- 2024辽宁中考物理二轮重点专题研究 微专题 光学组合作图(课件)
- 图书采购单模板
- 民进会章会史知识题库附有答案
- DL∕T 1476-2023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