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设计标准_第1页
工艺设计标准_第2页
工艺设计标准_第3页
工艺设计标准_第4页
工艺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L图设计概要A. 概要1) 冲压模具的DL图是为了画模具图而使模具形象面中的所有信息及整个工序的流程一目了然地概括了的基本图面,是模具设计的基础。2) 应当充分检讨产品图,工法计划书及冲压配置后设计。3) 应当明确成型性,加工性的检讨结果及工程间的加工内容及加工范围,模具设计时避免各工序间的失误,生产具有一贯性的模具。4) 决定加工及产品基准,指示CAD DATA的基准点及成形角度基准点,调整成形角度方法及顺序。5) DL图是机械加工的N/C数控编辑时的基准。 B. 记载内容1) 各工序加工方向及产品送料方向。2) 产品基准点 ( START POINT ), 基准线3) 成型角度,顺序4) 车线5) C/H孔6) MCP(基准点), MCS(基准面)7) 拉延工序的压料面,凸模的 分模线8) 画出产品以外的拉延形象 (产品图里没有标示,但成形上必须的最终产品以外的形象;和为了在后工序中加工,所摊开或展开的形象)9) 标示修边线,翻边线,成型线,整形线,HOLE直径及公差等,指示加工范围,加工工序,加工方法等。10) 废料刀的布置11) 每个部位的回弹量12) 记载落料大小13) 斜碶加工方向,范围,加工工序等的指示14) 各工序的产品送料高度, 模具高度 , 自动化种类等的指示。15) 保正值的图示(标示车体组装时防止因组装公差的车体尺寸变化,或预计成型后因回弹或负回弹变形时 事先预算变形的尺寸,并变更的变更量)C. 设计顺序1) 仔细检讨制品图。 - 察看成形上有无问题。- 确认事先要求的设计变更有没有反映出来。- 确认图面是否可着手。 (设计着手图或最新图面).- 确认产品的用途和功能,特别是要掌握重要的关键点.- 此外的必要事项的检讨。2) 检讨工法计划书及设计配置书,必要时参考模具设计标准。- 工法计划书上有标示时,确认设计基准点(START POINT),车线,成型角度,顺序等基准事项。- 主要生产线, 次要生产线和模具高度, 产品的投入, 取出方向和自动化装置等基本冲压关联事项的检查。- 总生产台数及每年生产台数等的确认(确认与模具材质,条件的关联性。)- C/H孔, MCP(基准点), MCS(基准面)的确认- 检讨并确认其它要在DL图上反映出来的事项。3) 调整产品的成形角度在图面上画出平面图,正面图,右侧面图,左侧面图。- 工法计划书有指示时,按工法计划书指示操作。但,因设计变更引起的产生负角或判断出有不合理的部分时,应当与编辑工法设计计划书的人员协商后重新设定。- 工法计划书上没有指示时,在产品中心(车线)设定产品基准点(START POINT)。- 正面图中左右压料面尽可能调到同一位置,左右侧面图中没有负角的方向里前后压料面尽可能保持水平,以这种方式调整成形角度。 - 明确记录产品调整成形角度后基准点和成形角度顺序,方向等。- 尽可能在图面上明记成型角度后变更的主要部位的尺寸。 (C/H孔,MCP(基准点), MCS(基准面), 其它产品图的主要用途的尺寸。)4) 设定压料面(DIE FACE)及分模线(PROFILE)- 压料面(DIE FACE)及分模线(PROFILE)尽可能布置在产品内(材料费最小化)- 因成形性问题无法布置在产品内的时候,以尽可能靠近的方式使材料费达到最小化。- 压料面要避免急剧的变化(尽可能维持在R200),成型深度要恒定,为了结构的简单化尽量让前后左右压料面的差距不要太大。- 为了方便产品的成型和机械加工,分模线需维持在R40以上。但,有需要时也可以在R30以下,这种情况应当是R3H( R部位的高度) 。- 分模线应该布置在凸模(PUNCH)和压边圈(压料面)之间有段差的地方。但没有局部差异时没有段差也可以。(单动时凸模高度要高,双动时凸模高度要低。)5) 画出产品以外的形象。- 修边角度与水平面成25度。有异常的面展开后修边,然后再翻边。利用侧修时把原来的面延长即可。 - 外版的包边(HEMMING)翻边(FLANGE)或平坦而且强度不足的面的翻边需要考虑过拉延(OVER DRAW)- 无法避免的负角部分,展开时尽量接近于最终形象,并以斜碶加工。- 预计会起皱的部位要做工艺补充,以吸皱。- 成形上没有自信的部分尽量设计时让其开裂,调试(TRY OUT)时让其能调节形状。- 工艺补充后有问题的部分,应当调整一部分分模线,压料面。6) 标示修边线(TRIM LINE),翻边线( FLANGE LINE),成型线( FORM LINE) ,整形线(RESTRIKE LINE), 孔(HOLE)直径及公差,指示加工范围,加工工序,加工方法等。 - 修边线,翻边线,成型线,整形线等尽量各自按一个工序或让其复合加工的方式分配工序,使工序数减少至最少。- 孔直径及公差尽量定个标准,使必要的零部件种类减少至最少。- 每个工序都要明确加工部位,加工方法,加工范围,使得没有遗漏或重复加工的现象。7) 废料刀(SCRAP CUTTER)的布置- 修边工序中所需要的形状以外的废料,每个工厂根据处理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一般设计时应当最大不能超过450mm。- 废料落下后为了更好的处理,尽量在一个方向布置废料刀,并且在平面上做倾斜处理。- 废料有不可避免的困难的部位应另外安装装置。8) 每个部位的回弹量- 翻边部位按部位标示预计的回弹量,使翻边工序中成型后的最终产品形状接近原产品的尺寸。9) 毛坯大小记入- 以决定材料大小的部位为基准,测量材料大小。- 材料大小是由决定材料大小的部位的断面的长度和各部位伸长率的预估值而决定。 - 伸长率一般是外板5%以内,内板10%-15%,但根据产品的形状有很大差异,因此需参照现有的类似产品。- 毛坯形状尽量以四角或梯形来制作,这样就不用制作毛坯模具,但制作毛坯模具在节省材料方面比较有利,或为了成型没办法的情况就制作毛坯模具。 但做毛坯模具时尽可能制作能一步完成的CUT OFF模具,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只能分成多个步局时应制造在一个行程里生产出2个以上的产品的模具。- 为了满足以上条件必须画出排样图(BLANK STRIP LAY OUT)。10) 斜碶(CAM)加工方向,范围,加工顺序等的指示。 - 明确侧修,侧翻,侧冲,侧成型等的加工方式,加工范围,加工工序,并且在图面上标示。特别是与其他工序重叠的区间,应当明确区间的加工范围和加工方法。- 同一个工序中需要多个斜碶时,必须检讨与邻接斜碶的干涉与否。有干涉时分配到其它工序或要求变更产品图。11) 各工序冲压件的送料高度,模具高度,自动化类别等的指示。- 在手动冲压线生产时标出举料架(LIFTER)及弹顶销(KNOCK OUT PIN)种类,必要时送料高度(FEED LEVEL)也要图示。- 在一般手动或自动线生产时按各工序需图示送料高度,举料架高度,PICK UP POINT等,还有前后工序之间的连接性等,包括控位(IDLE)工序全部图示出来。- 在多功率自动线(TRANSFER LINE)生产时送料高度,举料架高度,感应器的PICK UP POINT,模具高度公差等要详细图示。12) 保正值的图示 - 预估车体组装后的变形量,事先在模具上反映出来。此变形量需与车体生产技术部事先协商,要考虑车幅增加的防止,车长,车高的变化。近年来模具的精度水平急剧向上,适用原来的保正值时有可能发生反效果现象,所以适用时要注意。- 预计的回弹,反回弹量需按工程,区间分别图示。特别是使用高张力钢板时回弹,反回弹量会增大,所以图示时要注意。- 对形状全部的回弹,反回弹量的预测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外板,虽然对隆起量事先适用的事例非常多,但没有类似冲压件时很不准确,所以适用时要注意。13) 其他- 大型冲压件(ONE PIECE TYPE SIDE PANEL OUTER)由于冲压滑块的扭曲,冲压尺寸受到影响所以设计时要事先考虑到变形量。- 必须做设计变更栏,使模具变更的经历得到管理。- 难理解的部位必须画出立体图草图,防止混乱。- 需要其它设计者参与时将事项画出,或做记录。2.产品图检讨A. 产品图分析1) 产品图- 汽车车体(BODY IN WHITE : B.I.W)的产品图是在车整体的三轴中设定任意的基准点,以100mm为单位画有车线(CAR LINE)的图纸上以三角法图示B.I.W, ASSEMBLY(总成)及单件形状。2) 基准线- 物体的形状,位置,大小等可以按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准确标出。为了画出(图纸化)这个图,把各部位变化的形状按某种基准线(3坐标时是3轴)切割,然后按投像法画出。- 车体的产品图又称为线图,如下图以某种一定的尺寸把产品(车体)切断,再集合各断面以一定形态的线连接后做标记。车体线图中所使用的基准线是X,Y,Z 三轴,其名称虽然每个公司都各有不同,但一般是如下。其间距一般是100mm。水平断面线 (WATER LINE) : WL轴断面线 (BOW LINE) : BL横断面线 (TRANSVERSE LINE) : TL图 水平断面线图 横断面线图 轴断面线3) CAR LINE(车线)的体系- 各汽车公司都树立有固有的CAR LINE(车线)体系。ZXYY方向0基准CENTER LINE(中心线)Z 方向0基准Y方向0基准图 汽车的CAR LINE(车线)基准- 一般以驾驶座为基准设定CAR LINE(车线)。既驾驶人为中心左侧叫LH(LEFT HAND SIDE), 右侧叫RH(RIGHT HAND SIDE),前侧叫FRONT,后侧叫REAR,上侧叫UPPER,下侧叫LOWER。- X方向基准是大部分汽车公司将车体中间的中心线设定为0,驾驶人的目视方向为基准左侧叫LH,右侧叫RH。一般情况下图纸上只画有驾驶座的一侧,另一侧只画非对称事物。- Y方向基准有前轮中心线设定为0,其前侧以 - 表示的公司(NISSAN, MITSUBISHI, HONDA等), 从前轮中心线再往前1000mm的点设为0的公司(TOYODA),从区分车内和车外的DASH PANEL(隔板)再往前2000mm的点设定为0的公司(G.M), BUMPER(保险杠)等在车的最前端的部位设为0的公司(SUZUKI, MAZDA)等各公司都有所不同。- Z方向基准有前轮中心线设为0,其下侧以 表示的公司( SUZUKI, MAZDA),前轮中心再往下1000mm的点设为0的公司(TOYODA),前轮接触地面的接触点设定为0的公司等,各公司都有所不同。4) CAR LINE(车线)的名称- 各汽车公司都有对X,Y,Z轴的固有名称。 轴 公司名XYZG.MBL(BOW LINE)TL(TRANSVERSE LINE)WL(WATER LINE)SUZUKIB(BOW LINE)T(TRANSVERSE LINE)W(WATER LINE)MAZUDAB(BOW LINE)T(TRANSVERSE LINE)W(WATER LINE)MITSUBISHIB(BOW LINE)T(TRANSVERSE LINE)W(WATER LINE)HONDAB(BOW LINE)T(TRANSVERSE LINE)H(HEIGHT LINE)NISSANXYZFUJI(SUBARU)YXZTOYODAW(WIDTH)L(LENGTH)H(HEIGHT)表 各汽车公司CAR LINE(车线)基准5) 作图法- 产品图一般使用正投影法,主要利用三角法。模具D/L图是将产品图调整成型角度后,以三角法绘出正面图,侧面图,平面图,有必要的部分切断面标记;有必要时要绘制草图,准确传达设计者的意图。- 虽然不用标示厚度,但有时也有为了防止混线,在一部分断面标示厚度的情况。- 正面图,侧面图,平面图都是用线标示的,所以也叫做线图。- 对形状的信息是另外以3D形式表现,此数据中不考虑材料厚度。- 除了重要部位或特殊部位一般不记入尺寸,模具制作时利用3D数模或测量离要测量的部位最近的CAR LINE(车线)的方法来制作。6) 专业用语- 以下是有关线图的重要专业用词。OPENING LINE OR CLOSURE LINE : 指车体外型的可开关部位,种类有D.O.L (DOOR OPENING LINE), H.O.L (HOOD OPENING LINE) 等。 CHARACTER LINE : 指车体外型的弯曲变化部位的界线。7) 线图的种类- 车体线图的种类各公司虽然都有所不同,但一般有以下几种。STYLING DRAFT : 绘制车体外型的大致线图。是汽车模型制作前的基本图纸,主要(式样图) 使用1/1,1/2,1/4等。最近的趋势是扫描(扫描)汽车模型,在电脑上放大(CAS DATA)来使用。SURFACE WORK : 将以STYLING DRAFT(式样图)为基础制作的汽车模型的信息(表面操作) 反映出来的最终车体外型线图。最近在使用的是SCANNING(扫描)汽车模型,将一些不连续区间或问题部位利用程序做 FAIRING(光顺处理)的FAIRING DATA(光顺处理数据)。MASTER DRAFT 1 : SURFACE WORK(表面操作)上反映出对B.I.W的表面,翻边,(主模型图1) 重叠部位,孔,其他功能形状及END LINE(底线)的MASTER MODEL(主模型)制作用图纸,但最近不但是不制作主模型,而且用电脑设计,所以与下面的MASTER DRAFT(主模型图)没有区别了。MASTER DRAFT : 画出全部车体组装的基本计划图。通常按车体组装顺序区分为(主模型图) UNDERBODY COMPLETE(底部完成), ENGINE ROOM COMPLETE(机舱完成), SIDE COMPLETE(侧面完成), MAIM PARTS(主零件), OPENING PARTS(开放零件)。但现在因为用电脑绘制图纸所以实际上不常用。PART DRAWING : 以前因为使用MYLAR(聚脂薄膜)用纸绘制,所以叫做(零部件图) ENGINEEING MYLAR DETAIL,但最近因为用电脑绘制,图纸化的2D数据和将表面立体化的三坐标3D数据同时在使用。是设计模具时作为基准的图,也可称为一种零件图。 8) 周期栏- 整理一般适用的共同事项及一部分特殊事项等,并明示。- 适用在产品全部部位的一般公差的明示。(一般是0.5mm)。- 没有在产品上做标示的尺寸及公差的明示。- 左右对称的产品需明示对称。- 毛刺,翻边角度等的容许值等的明示。9) 标题栏- 标示产品名称,产品编号,图纸编号,项目编号等一般事项。- 明示适用在产品全部部位的一般公差。(一般是0.5mm)- 明示图纸大小,图纸内产品图的大小,投像法的种类(三角法)等。- 标示设计日期,设计者,检图者,认可权人等。- 标示产品的材质,厚度,重量等。- 上端要做出设计变更栏,并且为了更容易找到设计变更部位需标示区域位置。10) 其他- 图纸相当大时用A0卷纸绘制,为了方便寻找在图纸上做位置标记,为了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产品的名称,图纸中要多插一些产品名称。- 也有对估计需要其他设计者参与的内容做记入或标到图上的情况。标题栏设计变更栏产品草图周期栏PART NUMBER图 产品图样板B. 产品图检讨内容1) 产品的用途和功能 外观方面的检讨 外板,准外板,内板 功能方面的检讨 CRASH(碰挡)关联零件,法规关联零件等。2) 产品本身的主要部分检讨 车辆完成后能左右特性的部位 重要孔的位置及大小,重要形状等。 车辆组装上的组要部位 INSTRUCTION PANEL MATCHING部位, ENGINE MOUNTING(发动机架)关联部位,修边类重叠部位。 车体组装上的主要部位 MAIN CONTROL SURFACE(基准面), MAIN CONTROL POINT(基准点), LOCATION HOLE(定位孔)的大小,方向。3) 经济性的检讨 检讨是否可以同时生产,后工序的最小化及工序复合化等之后,有必要时要求变更产品形状。 检讨材料大小的最小化,必要时要求变更产品形状。 材料尽可能用方形或梯形,只在必要时检讨落料模具制作。4) 其他 仔细阅读周期栏,查看有无问题点。特别是一般公差等对产品的品质起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要仔细检讨。 遇到左右对称的情况时,要注意不要把一些部位做反。 要明确掌握产品的线图是板内基准还是板外基准。 确认有没有明记毛刺方向,一般毛刺方向是组装零件附着位置的相反方向,但用多功率自动线或全自动线的模具不能设定中间反转的工序,所以要与设计者商量后决定毛刺方向。 确认有没有反映出事先要求的设计变更。 确认图纸是否可以着手(设计着手图或最新图纸) 确认产品的用途和功能,特别是要掌握重要的KEY POINT(关键点)。 检讨各部位公差是否适当,有问题时与设计者商议。 查看有没有加工困难的形状。 特别是要确认有没有需要强度的翻边。要求强度的翻边,设为翻边时与材料的卷起方向成直角翻。弯曲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与卷起方向成直角,45,平行。 此外的必要事项也要仔细检讨。C. 主要检讨对象1) 查看成型上有无问题点 是否存在因压缩容易发生起皱,板件变形(变低,变高)的形状。 因张出容易发生冲压件的厚度减少,起波段。 - 为了解决因压缩,张出产生不良的现象,需满足以下条件。 WRAP 变化倾斜度 应满足: 内板 12.5 外板 4 外板是高张力钢板时需满足 3图 倾斜面的起皱,波段防止。 因压缩冲压件容易起皱,变形。 - 外板不产生不良现象的范围是 R 4HRH起皱部位图 CORNER(拐角处)的起皱 因压缩容易起皱- 要想让其不起皱,一般CORNER(拐角处)的翻边高度要小于5mm。HR5mm起皱部位图 因压缩的起皱 因延伸容易发生波段。- 要避开波段需要在钢板伸长率20%范围内延伸。伸长率假设为20%时R 6H - 包边时以180成型,所以要比上述条件更容易发生波段。伸长率假设为20%时R 11H,R非常小时做不完全包边,尽量减少起皱。RH图 因延伸的波段 在凸模内的EMBOSS(浮雕),拉延筋形状等不是由拉延时将材料拉进去成型,而是由自身的伸长率成型的,所以因延伸容易发生波段。为了防止起波段,伸长率假设为20%时应满足以下条件:(1+2+3-0) / 0 0.2。0123图 因伸长率的伸长拉延直径侧壁厚度底部半径容易发生EARRING 现象 圆柱型拉延成型时因回弹及材料厚度的变化,有时拉延直径比圆柱底部变的更大。而且侧壁因厚度的变化变的不均一,底部的CORNER RADIUS(拐角半径)部分比其他部分的材料厚度会减小。拉延末端部位因钢板的异方向性发生EARRING(锯齿)现象。图 圆柱拉延 确认展开翻边时有无互相重叠的区间,有重叠区间时与设计者商议后修改修边线或拉延时做阶段成型。这种情况在翻边线成锐角相接时常常发生。展开时重叠区间图 翻边后重叠现象 确认孔之间的距离,孔和修边线或落料线之间的距离。孔要充分确保BUTTON DIE(凹模),PUNCH RETAINER(冲头固定座)进去的空间。(除了不可避免的情况,尽可能以不使用冲头固定座的方式分配工序或要求设计变更) 确认凸模分模线的拐角处有没有面差(起皱的可能性高),尽量消除或减少面差,这么做不妥当时要设置吸皱用拉延筋等。图 拐角处的起皱2) 查看加工精度有无问题点 翻边角度的一般容许公差如下表。 等级种类A,B,C级D,E级直角1.02.0直角以外1.53.0表 翻边角度的容许公差 拉延形状,孔及翻边尺寸的一般容许公差如下。 等级 区分ABCDE300.100.150.250.400.6030 1200.150.250.450.701.10120 3150.200.400.601.001.60315 10000.300.701.101.802.801000 20000.501.101.803.004.50表 一般尺寸的容许公差 一般加工公差如下表 精度(材料厚度)区分A(0.2mm以下)B(0.6mm以下)C(1.6mm以下)D(1.6mm以上)外廓尺寸0.0250.050.130.2孔位置单工序0.0250.050.130.2多工序0.050.130.200.4翻边位置0.050.130.200.4对外廓的孔位置0.0250.050.130. 25轮廓角度5101530轮廓最小半径R 0.13R 0.25R 0.5R 1.0冲孔直径最小值0.7t1.0t1.5t1.5t切面长度最小值0.5t0.3t0.2t0.2t毛刺高度最大值0.0250.050.130.3平坦度0.050.100.150.3BEND(弯曲)半径最小值Al, Cu0.25t0. 5t1.0t1.5t钢板0.5t1.0t1.5t2.0tStainless1.0t1.5t2.0t3.0tBEND(弯曲)角度0.2。0.5。1.0。1.5。表 一般加工容许公差2重 CUT(切削)0.0250.050.130.33. 产品的SET UP(成型角度)A. 概要1) SET UP的定义SET UP是指为了零件的加工性,模具图纸上零件的均衡布置及提高材料利用率,在零件的平面图,侧面图,正面图的CAR LINE(车线)或WORK LINE(工作线)中找出有任意角度的WORK LINE(工作线)或模具中心线的行为,有以下两种方法。回转(ROTATION) : 为了满足以下条件以平面图为基准在CAR LINE(车线)或WORK LINE(工作线)中找出有任意角度的WORK LINE(工作线)或模具中心线的行为。- 为了在模具图上均衡布置零件。- 同时生产左右2个零件时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倾斜(TIPPING) : 侧面图或正面图为基准在CAR LINE(车线)或WORK LINE(工作线)中找出有任意角度的WORK LINE(工作线)的行为。2) SET UP(成型角度)的目的- 一次型(拉延模具,成型模具等成型为目的的模具) 从塑性加工特征上判断出成型比较困难或不可能的。- 预计会起皱,起波段或在加工方向发生负角的形状等。 为了尽可能让素材的变形均一化。- 拉延深度,压边圈面外周,PUNCH PROFILE(凸模分模线),张出性等的考虑。 为了考虑2次成型性。- 2ND 拉延,整形等。 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 2次型(修边,冲孔模具) 为了加工更加容易。- 负角部分及竖切割加工的避免或最小化,孔加工角度和精度等。 为了加工更加容易。- 预计会起皱,起波段或在加工方向发生负角的形状等。3) 选定SET UP的基准点(START POINT)时的注意事项。- 尽量要靠近产品中央,使与模具中心线成一致。- 在CAR LINE(车线)上选择以10为单位间隔的正数。- 不能位于TRIM LINE(修边线), BRAKE LINE等的突出部分上。4) 其他- SET UP的制图顺序非常重要。如果制图顺序错了,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形状,所以不但是会跟原来的意图不一样,而且制作模具后不能修改或做设计变更,所以必须在 D/L图上明记SET UP顺序。- 用制图法一个点一个点找点的方式做SET UP(成型角度)时,会耗费很多时间而且比较容易出现失误,所以要注意。而且做了一次决定,已经调整了成型角度后,发现最终结果会与意图不一样时,因耗时间的关系继续做设计的情况比较多,所以发生成型方向选择不适当的情况,所以必须要从刚开始时就得注意。- 虽然最近因为使用电脑设计产品图,所以做成型角度比以前变的很容易,但是用电脑时也要先仔细检讨成型角度后的产品变化,充分检查是否与原来的意图相符后再做D/L图的设计。B. 第一制图法1) 车体零件以CAR LINE(状态)没有其他变换,可以就照样成型时的制图法。2) 制图顺序顺序产品图模具用线图模具用图纸投影面注意事项投影面注意事项MD1MDPART DWG1ST平面图定CAR LINE(车线)和模具中心线的关系。2ND断面图定冲压方向定到工作台面的高度 L2。表SET UP 第一制图法基准点(START POINT)基准点(START POINT)WL基准线TL基准线L1模具CENTER LINEBL基准线L2BOLSTER 上面冲压加工方向1次制图2次制图图 SET UP 第一制图法C. 第二制图法1) 在平面状态的CAR LINE(车线)上将零件以任意角度回转的方式找出WORK LINE(工作线)的制图法,在平面状态上CAR LINE(车线)和WORK LINE(工作线)同时出现,而且要变的角度也有标示;这种制图法叫做ROTATION(回转)。2) 正面图和侧面图是以已变换的形态出现,而且有CAR LINE(车线),但是X,Y,Z因为没有标示CAR LINE(车线),所以为了模具设计及制作方便以基准线(START POINT)为中心要标示WORK LINE(工作线)。3) 主要用在同时做左右两个零件时提高利用率时或TRANSFER PRESS(多功率自动冲压)用模具中为了方便FINGER(感应器)抓起时使用。4) 制图顺序顺序产品图模具用线图模具用图纸投影面注意事项投影面注意事项MD1MDPART DWG1ST侧面图(正面图)直接型图纸化2ND平面图回转角度1求得 WORK LINE(工作线)。求得WORK LINE(工作线)和模具中心线的关系。3RD侧面图(正面图)决定冲压方向。设定到工作台的高度L3。表SET UP 第二制图法adWL 基准线基准点(START POINT)BL基准线L3BOLSTER 上面冲压加工方向cab基准点(START POINT)TL基准线cbdL1模具中心线1L23次制图2次制图1次制图图 SET UP 第二制图法D. 第三制图法1) 在侧面图或正面图上将零件以任意角度倾斜求得WORK LINE(工作线)的制图法,倾斜的投影面上CAR LINE(车线)和WORK LINE(工作线)同时出现,要变化的角度也有标示,这种制图法叫做TIPPING(倾斜)。2) 平面图和倾斜的投影面以外的投影面是以已变换的形态出现,平面图上只出现CAR LINE(车线)的一个轴,另一个轴因为没有标示车线,所以为了模具设计及制作方便以基准线(START POINT)为中心要标示WORK LINE(工作线)。3) 主要是为了维持拉延深度和压边圈面的平衡而使用。4) 制图顺序顺序产品图模具用线图模具用图纸投影面注意事项投影面注意事项MD1MDPART DWG1ST平面图直接型图纸化2ND正面图(侧面图)倾斜角度1求得 WORK LINE(工作线)。求得WORK LINE(工作线)和模具中心线的关系。决定冲压方向。定到工作台的高度L1.3RD平面图求得WORK LINE(工作线)和模具中心线的关系。表 SET UP 第三制图法3次制图ba基准点(START POINT)基准点(START POINT)TL基准线BL基准线ab模具中心线A. L2基准点(START POINT)BOLSTER 上面1WL基准线L1冲压方向2次制图1次制图图 SET UP 第三制图法E. 第四制图法1) 是在侧面图或正面图上将零件以任意角度倾斜,求得WORK LINE(工作线)后,再从平面上回转角度的制图法,最终变换后会出现WORK LINE 2(工作线2)。也就是说第一次TIPPING(倾斜)后第二次再ROTATION(回转)的情况。(也有调换顺序的时候)2) 此制图法制图顺序非常重要。如果制图顺序错了,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形状,所以要注意不要把顺序弄错,必须铭记制图顺序。3) 主要适用于通过全区间让上下模模具高度成均一,或将SHUT HEIGHT(模具高度)放低时,或想让模具中心线和零件的中心线尽可能的成为一致时。4) 制图顺序顺序产品图模具用线图模具用图纸投影面注意事项投影面注意事项MD1MDPART DWG1ST平面图侧面图(正面图)倾斜角度1求得 WORK LINE 1(工作线1)。2ND平面图倾斜角度2求得WORK LINE 2(工作线2)。3RD侧面图(正面图)设定到工作台的高度L1。表 SET UP 第四制图法F. 第五制图法1) 是在侧面图或正面图上将零件以任意角度倾斜,求得WORK LINE(工作线)后,再从平面上回转角度,然后把已变更的侧面图或正面图再一次倾斜的制图法,最终变换后会出现 WORK LINE 3(工作线3)。也就是第一次TIPPING(倾斜)后,第二次再ROTATION(回转),然后把已ROTATION(回转)的正面图或侧面图再一次TIPPING(倾斜)的情况。(也有调换顺序的时候)2) 此制图法制图顺序非常重要。如果制图顺序错了,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形状,所以要注意不要把顺序弄错,必须铭记制图顺序。3) 主要使用于为了材料变形量的均一在考虑拉延成型深度和压边圈面的情况下,想让成型更加容易时和产生负角时回避负角为目的时使用。4) 制图顺序顺序产品图模具用线图模具用图纸投影面注意事项投影面注意事项MD1MDPART DWG1ST平面图侧面图(侧面图)倾斜角度1求得WORK LINE 1(工作线1)。2ND平面图倾斜角度2求得WORK LINE 2(工作线2)。3RD正面图(侧面图)为了决定冲压方向倾斜角度3。4TH平面图决定模具中心线。表 SET UP第五制图法4. 工序计划A. 概要1) 工序计划是绘制D/L图的前一阶段,是对生产新型车种的各项条件,其中特别是对模具的条件及基准等的设定。2) 冲压加工制品的制作计划要按照年生产量和与其他车种的生产比率及生产开始日程,要达到即经济而且能够维持预期的品质水准的要求。冲压部件是为了生产汽车的首要工序,要为了给后工序中的车体,烤漆,组装工厂及最终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部件而努力。3) 冲压部件生产所需的各种事项(冲压机械,模具,工具及装载用具等)的选择和考虑要适合要生产的部件,才能够生产出有竞争力的部件。但是不能为了这类各种事项而牺牲品质。虽然成本需要考虑,但树立工序计划时要铭记品质才是最优先的。4) 做工序计划前需要事先调查各种有关工序计划的资料。特别是要先掌握以前或正在生产的类似部件的问题点,在新的项目中反映出来。而且对车体组装顺序,焊接位置,被组装的零件公差及生产设备(冲压机械,自动化装置,模具等)必须事先掌握和检讨才能树立优秀的工序计划。5) PROCESS ENGINEER(工序计划者)要以上述的资料和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按照与相关人员商议后计划出来的生产量,生产比率,以最适当的方法组装模具,自动化装置,装载用具的方式树立工序计划。6) 一般的工序计划树立顺序- 搜集所有关联资料。特别是对过去生产过或正在生产的类似部件的问题点要分析透彻,并树立对策。- 要完全理解产品图,有问题的部位与产品设计者协议后事先做修改。要熟记产品图达到产品图的立体形状的每个角落都能浮现在眼前的程度。- 决定所需工序数,树立加工过程。特别是要有对拉延形状的严整的检讨才能顺利的树立整体的加工过程。- 各工序都计算必要的冲压压力,在考虑LINE BALANCE(线平衡)的情况下选定可生产的MAIN LINE(主要线)和SUB LINE(次要线)。- 根据生产量和生产比率决定模具的材质,模具结构,结构筋厚度,模具大小等。- 记入自动化相关事项和GAGING(定位)方法,毛坯材料大小及其他必要事项。B. 工序计划检讨事项1) 产品图纸相关要素(产品图分析) 部件的功能: 内/外版,车体/CHASSIS(底盘)等 塑性加工性: 材料的流程及移动方向,波段限界/起皱限界。 材料ROLLING(卷起)方向规制必要性。 孔之间的间距及与修边线的间距的适当性。 在模具上材料SETTING(定位)时的安全性,GAGING(定位)的适当性 FORMING(成型)可能性(与拉延成型相比FORMING在成本,品质上看更有利)。 确认可否确保适当成型深度。 确认材料的HANDLING(加工)难度。 确认MACHING(重叠)面适当性,必要时选择容易调整面高度的模具结构。 修边工序的移除及为了节省材料落料后成型的可能性。 检讨相关公差(确认是否与生产技术标准,保正值一致)。 确认是同一种功能时为了方便生产,翻边的移除,添加,局部变更是否可行。 为了避免波段,皱纹等缺点,确认侧壁OPEN角度及各部位的R值。2) 批量生产相关因素 产品特性:结构(强度,强性),功能(互换性),外观(外板,内板,外板等级),形状(简单,复杂),大小(大型,中型,小型)。 基准生产台数:年生产量及总生产量,所需J.P.H或S.P.M。 部件的用途:大量生产部件,A/S专用部件,K.D专用部件。 生产设备:大量/中量/小量生产,品质水准要求,其他所需设备。 生产能力:操作者水准,模具制作及保存水准。 安全:操作者,冲压设备,工具,标准作业,工艺,其他。 毛坯材料:材质(STEEL OR ALUMINUM, BARE OR COATING, MILD OR H.S.S)3) 所需工序的选定基准: 做工序计划时要检讨新产品图和已经在生产的类似部件,树立对产品加工过程的计划。此计划根据产品的检讨基准,详细分析材料的流程和动向,才能有效的树立。有效的执行了这些内容才能生产出即经济而且品质高的冲压产品。一般适用于冲压产品的产品加工过程计划上可适用的方案如下。区分CUTTING(切割)工序FORMING(成型)工序DRAWING (拉延)工序加工方法- - SQUARE SHEAR- - TREPEZOID SHEAR- - NIBBLER- - BAND SAW- - BLANK DIE- - STEEL RULE DIE- - N/C PUNCHING- - DRILLING- PRESS BRAKE- HAND FORM- RUBBER DIE- STEEL RULE DIE- ROLLING- STRETCH FORM- FORM DIE- HIGH ENERGE- ZAS DIE- RUBBER- ZAS DIE- HYDRO- FORM- SPINNING- DRAW DIEl SINGLE ACTIONl DOUBLE ACTIONl TRIPLE ACTION表 产品加工方法4) 根据生产量的模具等级和批量生产方法。区分A级B级C级D级年15万台以上(总80万台以上)年5万15万台(总20 80万台)年5千 5万台(总5 20万台)年5千台以下(总5万台以下)模具及生产设备PROGRESSIVE DIETRANSFER DIEAUTOMATIC SHEARBLANK DIEDRAWTRIM & PIERCEFLANGECAMPROGRESSIVE DIETRANSFER DIEAUTOMATIC SHEARBLANK DIEDRAWTRIM & PIERCEFLANGECAMSQUARE SHEARBLANK MATERIALS- SHEET材 , STRIP- N/C PUNCHDRAWTRIM & PIERCEFLANGE极少部位使用CAM SQUARE SHEARBLANK MATERIALS- SHEET - NIBBLER- N/C PUNCHDRAW : ZAS 或 STEEL+塑料 TRIM : LASER CUTFLANGE : H/WORK不使用CAM自动化装置SHEET FEEDERSLOADERSUNLODERSTURN OVERSFINGERSEJECTORIDLESHEET FEEDERSLOADERSUNLODERSTURN OVERSFINGERSEJECTORIDLEEJECTORKICKER除了自动化线和共用生产线,尽可能使用一般手动线或液压冲压。-表 按模具等级的生产方式5) 选择生产设备时的考虑事项- 生产量和生产比率- 产品大小- 模具的形状- 冲压加工压力- DIE CUSHION(模具缓冲)压力- 冲压机械速度(S.P.M : 行程/分)- 冲压线生产速度(LINE S.P.M )- 冲压大小(工作台和滑块的大小,气垫使用范围)- SHUT HEIGHT(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