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ppt_第1页
4章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ppt_第2页
4章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ppt_第3页
4章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ppt_第4页
4章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营养学第二篇,第四章 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第一节 营养评估,营养调查,营养评价,营养指导,效果评估,运用科学手段来了解某一人群或个体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以判断其膳食营养摄入是否合理和营养状况是否良好。,根据营养调查的结果,对被调查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1、了解不同人群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2、了解与食物不足和过度消费有关的营养问题; 3、发现与膳食营养素有关的营养问题;,营养调查与评价的目的,4、评价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发展,并预测发展趋势;为制定政策法规及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5、为某些与营养有关的综合性或专题性研究课题提供基础资料。,我国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了三次全国性的营养调查; 2002年进行了第四次全国性的营养调查,并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调查一起进行,名为“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包括四个部分,营养调查的内容,1、膳食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不同人群或个体在一定时间内所摄入的各种食物种类和数量、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总量和比例、饮食习惯等,为改进食物结构、合理安排膳食、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 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本身又是相对独立的内容。,吃了什么?吃了多少?,摄入多少能量? 多少营养素?,膳食营养素摄入的评价,2、体格检查,体 格 测 量,营 养 状 况 评 价,3、营养缺乏病的临床检查,症 状 与 体 征,是 否 存 在 营 养 缺 乏 病,营 养 缺 乏 病 的 原 因,4、实验室检查,体 液 检 测,营 养 素 含 量,营 养 素 贮 存,(一)膳食调查的方法简介,称重法,记账法),询问法 (24小时回顾法),膳食记录法,化学分析法,膳 食 调 查,(1)称量法 是指通过准确称量掌握调查对象在调查期间(37天)每日每餐各种食物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每人每日的营养素的摄入量。,1 )调查步骤,食物烹调前后的重量,生熟比值 食物生重/食物熟重,食物进餐前后的重量,实际熟食摄入量,计算食物原料生重量,计算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熟食摄入量生熟比,食物成分表,膳食调查分析、评价,膳食调查报告,2)称量法的特点 与膳食加工和进餐过程同步进行,即对食物进行烹调加工的同时进行称量。,3)称重法的优缺点 优点:能准确反映被调查对象的食物摄取情况; 可看出一日三餐食物分配情况。 适用于团体、个人和家庭的膳食调查 缺点: 环节多、工作量大,需要较多的人力和经费; 忽略了烹调加工对营养素的损失或影响。,4)称重法的注意事项 准确称重和记录熟食的实际摄入量 进行称重记录时,调查者要在调查对象每餐食用前准确称量和记录各种食物,吃完后还要将剩余或废弃部分称重并加以扣除,得出每种食物的实际摄入量。, 零食也要称重并记录 三餐之外的水果、糖果和花生、瓜子等零食也要称重并记录; 膳食调查的时间 不宜太长,但也不能太短,太长消耗人物力,太短又不能反映真实水平,一般定为3-7天;, 在不同季节分次调查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人群膳食营养状况往往有明显差异, 为了使调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最好在不同季节分次调查。,食物消耗记录表,(2)记账法(查账法) 记账法一般用于建立了伙食账目的集体食堂或家庭(如幼儿园)。,总的食物消耗量,就餐人日数,账 目 (库存+购入-剩余),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食物成分表,膳食调查分析、评价,膳食调查报告,1)调查方法 食物消耗量的记录 现存(库存)的食物量 各种食物的采购量 剩余(库存)的食物量 食物消耗量(调查前的库存量采购量)调查结束时的库存量, 进餐人数登记 集体调查要记录每日每餐进食人数,以计算总人日数。 对于有伙食账目的集体食堂等单位,可查阅过去一定时期内全体人员的食物消费量,并除以同一时期的进餐人数,算出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2)记账法的优缺点: 优点: 容易掌握、手续简便、节省人力和经费,可以调查较长的时间,减少时间和季节间的误差。 可适用于大样本调查。 缺点: 只有平均数据,没有个人数据;不能反映某一个体的实际摄入水平和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对出现营养问题的个体进行评估和解释。 不太准确。,(3)询问法 通过问答方式来回顾性地了解调查对象前一天至数天的食物消耗量。对其食物摄入量进行计算和评价的一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回顾膳食调查方法。,调查前的准备,询问进食情况 (回顾24小时内),填写(记录)调查表,整理资料,计算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膳食调查分析、评价,膳食调查报告,询问法可分为2类 1)膳食回顾法 询问调查过去24小时食物消耗量,也称24小时膳食回顾法。 24小时一般是指从最后一餐吃东西开始向前推24小时。一般采用3d连续调查方法。 该法由于只依靠被调查者的记忆力回忆,描述他们的膳食,因此不适合年龄在7岁以下的儿童和超过75岁以上的老年人。,2)膳食史法 用于评估个体每日总的食物摄入量与在不同时期的膳食模式,通常覆盖过去1个月、6个月或一年的时段,该方法被用于营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优点: 简便,快捷,面对面调查,应答率高。被调查者不需要较高文化。 多用于个人膳食调查,也可用于家庭或大灶制的集体膳食调查。 缺点: 膳食调查结果较粗糙,易漏报、误报。对调查者要求高,准确性取决于被调查对象记忆的好坏。 由于结果不够准确,一般在无法用称重法和查账法的情况下使用。,询问法的优缺点,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身高:*cm,体重:*kg,家庭人数:*。请您用24小时回顾法对其进行膳食营养调查,并完成下列操作。 1、制作膳食营养调查表 2、简述调查前的准备内容 3、简述调查过程的步骤 4、简述注意事项,24小时回顾法举例, 制作膳食营养调查表 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身高:*cm,体重:*kg,联系电话:*。, 调查前的准备内容 (1)了解市场上主、副食供应品种和价格 (2)食物生熟比值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食物体积准确估计食物重量 (4)准备调查表或记录工具; (5)与调查对象预约调查时间和地点。, 调查过程的步骤: (a)引导调查对象从最后一餐开始回顾前24小时进餐情况。 (b)详细询问进食时间、食物名称、原料名称、重量等,通过家用量具、食物模型或图谱进行估计,并填写在调查表内。, 注意事项及要求 调查者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掌握询问的技巧与方式,以鼓励和帮助调查对象对膳食进行回顾,态度诚恳; 佩带有效证件,遵守预约时间并尊重调查对象的习俗 连续进行3天; 不宜作为调查对象的人群有:年龄太小的儿童、年龄太大老人; 引导调查对象准确描述进餐情况,力求不遗漏、不多报或少报; 每次入户调查时间控制在较短时间内,20-40分钟为宜。,模型(实物),200g,150g,200g,模型(实物),100g,50g,50g,模型(实物),100ml,250ml,200ml,250ml,模型(实物),50g,150g,75g,是估计被调查者在指定的一段时期内吃某些食物的频率的方法 这种方法以问卷形式进行膳食调查,以调查个体经常性的食物摄入种类,根据每日、每周、每月甚至每年所食各种食物的次数或食物的种类来评价膳食营养状况。 近年来被应用于了解一定时间内的日常摄入量,以研究既往膳食习惯和某些慢性病的关系。,(4)食物频率法,方法 食物频率法问卷:包括食物名单和食物频率 定性的食物频率法:每种食物在特定时期内所吃的次数。 定量食物频率法:提供所吃食物的数量。 优点 要求低、方法简单、费用少、应答率高 缺点 应答者的负担较大,不够准确,测定调查对象在一定时间内所摄入全部食品的营养成分,准确地获取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方法 双份饭菜法:制作两份完全相同的饭菜,一份供调查对象食用,另一份作为分析样品。 收集相同成分法:收集整个研究期间消耗的各种未加工的食物或从市场上购买相同食物作为样品。(优点:收集样品容易;缺点:收集的样品与食用的不完全一致) 优点:容易收集样品,结果可靠 缺点:操作复杂,代价高,很少单独使用,(5)化学分析法,常用五种调查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总结,准确,家庭、个人、团体,费时、费力 不适用大规模,简单易行, 省时、人、物,简单易行, 省时、人、物,账目清楚的机关 部队学校,时间短不够准确, 代表性有影响,主观,不太 准确,回忆偏倚,费时、力、财,精确,家庭、个人,科研、治疗膳食,量化不准确 (偏高),遗漏,个人,膳食习惯 与某些慢性疾病的 关系,称重法,查账法,24h回顾法,化学分析法,频率法,优点,缺点,应用,方法简单、 费用少、 应答率低,一 膳食营养评价 (1)膳食结构的评价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的比例。 一般指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 膳食结构的评价一般可以参考平衡膳食宝塔的模式进行评价。,膳食调查结果的评价,膳食结构的评价要特别注意: 种类要求:膳食食物是否多样化; 数量要求差距描述:平衡膳食宝塔是理想化的模式,与个人现实有差距; 适用条件:平衡膳食宝塔是长期模式,不适宜用于个人短期的评价。,(2)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的评价 应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对个体和群体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进行评价。 如何具体应用dris评价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参考“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章节。 不足?充足?过量?,(3)能量来源分布评价 能量来源分布评价一般包括食物来源和营养素来源分布评价。 食物来源:我国推荐的2000年膳食目标要求总能量60来自于谷类,动物性食物比为14。 营养素来源: 蛋白质:1014 脂肪:2030 碳水化合物:5565,(4)蛋白质的来源分布评价 对膳食蛋白质的评价不但要考虑其数量,还要对其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一般认为,合理膳食应在蛋白质数量足够(成人70g)的基础上,优质蛋白质(动物性蛋白及豆类蛋白)应占总蛋白质的1/3以上。,(5)能量餐次分配的评价 一般认为三餐能量分配的适宜比例为 早餐30 午餐40 晚餐30,(二)身体评估 包括营养缺乏病体征的检查和人体测量。 营养缺乏病体征的检查: 营养不良或营养缺乏病的体征很多,但往往没有特异性的体征,很难根据体征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多因,多果,1)身高的测量 使用器材:身高坐高计。 测试方法: 被测人员的姿势: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跟、脚尖分开约60,骶骨部及两肩间区与立柱相接触(三点靠立柱),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两点呈水平)。,1、体格检查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测试人员的要求: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 读数要求: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片面等高读数,以厘米(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0.1cm)。,2)体重 使用器材: 杠杆秤。 测试方法 设备摆放:测试时,杠杆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 设备校正:调整零点至刻度尺呈水平位。,被测人员的要求: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站立秤台中央。 测试人员的要求:测试人员放置适当砝码并移动游码至刻度尺平衡。 读数要求:读数以kg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0.1kg)。记录员复诵后将读数填入方格内。测试误差不超过0.1kg。,3)体质指数(bmi) 成人体质指数 计算公式: 体质指数体重()身高(m)2 bmi:可用于判断肥胖、正常及消瘦,评价标准: 亚洲成年人bmi正常范围为18.522.9,18.5为体重过轻,可能存在慢性营养不良;23为超重;2324.9为肥胖前期;2529.9为中度肥胖;30为重度肥胖。 如已知某成年女性身高161cm,体重42kg的25岁女性,,试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 计算:42/1.612=16.2 评价:慢性营养不良,(三)、生理生化分析 用于营养不良状态的早期发现和及时防治 五个阶段: 饱和 不饱和、尚不影响正常功能 不饱和且功能已受影响 潜在性营养素缺乏,出现非特异性症状 出现营养素缺乏症特有的临床体征,(1)生化检查 1)血浆白蛋白浓度(常用) 血浆白蛋白的正常浓度范围为3555g/l。 评价:3035 g/l 轻度营养不良; 2030 g/l 中度营养不良; 20 g/l 重度营养不良。 值得注意的是: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属于长期严重缺乏的结果。(三种缺乏状态),2)铁转运蛋白的测定及评价 铁转运蛋白的半衰期约810天。铁转运蛋白是评价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比较敏感的指标。 铁转运蛋白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应用于营养不良评价时应特别注意干扰因素的影响。 铁转运蛋白的正常值为1.7g2.5g/l, 1.5g1.0 g 为中度营养不良 1.0 g 为重度营养不良。,3)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降低(俗称贫血)一般提示人体摄入的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不足,此外,严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血红蛋白也明显降低。 血红蛋白的正常值男性为120160 g/l,女性为110150 g/l。低于正常值水平时,提示病人处于贫血状况。血红蛋白指标要结合红细胞形态改变进行判断。,4)总淋巴细胞计数() 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淋巴细胞也会降低。 计算方法: tlc=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率 评价: 2.53.0109/l 为营养正常 1.51.8 109/l 为轻度营养不良 0.91.5 109/l 为中度营养不良 0.9 109/l 为重度营养不良,(2)其它检测方法有: 1)测定机体水溶性维生素的储 备水平 尿负荷实验: 2)测定微量元素原子吸收法。,方法有三种: 以测定身体组成为主(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 bca)的临床营养评价方法:需要测定病人的身高、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浆蛋白、氮平衡等客观资料; 目前常用的营养评价方法soap营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