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doc_第1页
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doc_第2页
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doc_第3页
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doc_第4页
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 一、农牧民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收入仍占绝对比重。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631元、4667元、4601元、4265元,均超过当年全区农牧民纯收入水平(2989元),也超过当年全国农民纯收入水平(3225元),比2001年分别增加2070元、2109元、2343元、1686元,年均增长15.9、16.2、19.5、13.4,比全国平均增速8.3高出7.6个百分点、7.9个百分点、11.2个百分点和5.1个百分点。从收入来源情况看,收入结构比较单一,一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重分别达到62、56、57和81。 非农收入贡献加大,但地区间差异明显。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农牧民非农收入(包括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分别达到1750元、2042元、1981元、829元,比2001年增加了580元、1125元、1268元、565元,对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43.5、54、33,比“九五”时期都有较大增长,但和全国平均水平(65以上)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另外,从四市非农经济发展来看,呈现不平衡状态。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非农收入占纯收入比重分别为37.8、43、43.7、19.4,与2001年相比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增加了11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和7.9个百分点,呼和浩特市下降7.9个百分点。 工资性收入是非农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十分薄弱。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农牧民工资性收入为1047元、1018元、1365元、463元,比2001年增加378元、590元、883元、243元,除巴盟外其他三市农牧民得到的工资性收入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鄂尔多斯市农牧民工资性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工资性收入占非农收入比例都达到了50以上,鄂尔多斯市达到60以上,工资性收入是非农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二三产业收入占非农收入比例均在15以下,对农牧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微弱。 可以看出,目前内蒙古西部非农经济发展,主要是以输出人力资源获取劳务收入为主,真正经营性非农收入很少,非农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状态。 二、影响内蒙古非农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产业结构严重农牧化。内蒙古人均耕地8.3亩,是全国的人均耕地的3倍;人均草牧场122亩,位居全国首位。农牧业资源具有比较优势,一产业具有较高的比较效益。调研所及的四个市第一产业收入都占绝对优势,非农牧收入只占19到43。巴彦淖尔市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虽然逐年下降,但2005年仍高达81,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第一产业尤其是种植业。即使工业化较快的鄂尔多斯市目前农牧民仍有近六成收入来自第一产业,非农收入比重较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6个百分点。呼市近年由于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一产业占农牧民收入的比重还有较大幅度上升。严重农化的产业结构,说明了内蒙古农村非农行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农牧业资源丰富带来另一个问题是农牧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推进非农业产业经营过程中,部分基层领导就农业抓农业,对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在思想上认识不够,一些地区农牧民外出打工的积极性不高。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银脑包镇新兴村农民刘金牛认为现在生活“猪肉不误吃,烧酒不误喝,日子过得顺溜”, “儿子出去不省心、女儿出去不放心”,不如留在身边。 (三)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融资困难。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较慢,对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十分有限。包头固阳县域内缺乏马铃薯加工企业,商品薯全部以鲜薯外运,该县金山镇红崖湾村农民仅鲜薯运费一项就比在当地销售多支出90多万元。同时,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受融资难等问题的困扰,不仅发展壮大困难,有的生存也成了问题。鄂尔多斯东胜区的移民村和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银脑包镇有创业计划的农牧民都反映贷不到款,贷款没有渠道;国家设立的创业贷款只给城市下岗职工,而农牧民就地兴办二三产业或进城创业都不能享受该项贷款。此外,对合法经营的农村牧区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等优惠政策没有完全落实,有的地方仍在收取管理费。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基础工作落后,外出打工组织化程度低,进城务工环境仍有待改善。农牧民务工的组织领导系统、信息系统、维权系统未完全建立,农牧民打工70靠自发,政府组织职能不到位。农牧民工子女上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仍未纳入打工城市统筹范围。呼市赛罕区的双树村村民说,划归市区后,所交养老保险费与原城市居民一样多,但领取养老保险金少200多元,原城市居民是每月650元,他们只能领到418元。赛罕区大台什乌盟籍打工村民子女上学不能享受到教育“两免一补”。为城市盖楼房的乌盟人,打工十几年也买不到当地一套住房,只能租南房居住。在北京等外地城市打工的农牧民再到其他城市或返乡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帐户不能跟着转移,社保基金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 (五)农村牧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滞后。全区职业技术学校很多已并入普通学校,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缺乏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师、实验室、实训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办学成本较高,难以满足教学要求。鄂尔多斯市旗县区前些年教育改革把职业技校都并入普通高中,致使各旗县区没有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使鄂尔多斯技工用工缺口大大增加,其他三市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情况。四市农村牧区相当一部分中、高考落榜生重新回到农村牧区务农,增加了农牧民的数量,需要社会高度关注,加强就业培训,但目前除鄂尔多斯市外,对这部分新增农牧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还没有做出有效安排。 目前国家对农牧民转移培训的补贴量小、标准低,难以满足对农牧民进行有效培训的需要。由于农牧民自筹能力弱,而大多数旗县区又没有安排转移培训的配套资金,每人300元的补助资金只是杯水车薪,只能开展一些引导性和简单工种培训,难以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开展订单、技能性要求高的培训,导致培训质量不高,效益不明显。据呼市教育局测算,2006年市教育局直属的6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住校的农村学生每年每人支付的学费、生活费约3900元,而2006年国家和自治区资助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最高每生1000元。“阳光工程”只有国家补贴300元,时间是15天到3个月,根本满足不了掌握就业本领的需要。四市都有召不到生源的现象,有的十五天的培训,时间过半、人走一半,培训质量大打折扣。 另外培训资源分散,有关农牧民的培训工程分散在科技、教育、劳动就业、扶贫、农牧业等多个部门,四市呼吁整合农牧民培训资源。 三、有效增加非农收入的对策建议 继续坚持自治区七届、八届党代会以来形成的战略思路,解决农牧业问题在非农牧产业上下功夫、解决农村牧区问题在加快推进城镇化上下功夫、解决农牧民问题在减少农牧业人口和转移农牧民上下功夫。充分运用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做出科学决策。彻底摸清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和农牧民收入结构、投资意向等家底。从调查情况看,有效增加内蒙古农牧民非农牧收入。 (一)继续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战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工业化进程。把推进农村牧区工业化作为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努力提高二三产业中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的比重、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村牧区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二三产业收入在农牧民收入中的比重,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工业化进程。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制定综合配套政策措施,使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有规划、有目标、有重点、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并列入各级政府农村牧区工作的考核指标。 二是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把带动农牧民收入增长最直接最就近的县域经济作为最重要的载体和平台布局谋划农村牧区经济。将非农牧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着眼于农村牧区劳动力的转移和增收,围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农牧民转移培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村牧区人口的转移创造条件。合理区划农牧业资源,实施禁止开发区内的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作。 三是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巴彦淖尔市和呼和浩特市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带动下的一产业有旺盛的生命力。巴彦淖尔市2005年一产业给农牧民带来的收入就超过了全国农民平均收入的水平,达到3400元左右;呼和浩特市一产业给农牧民带来的收入也达到近3000元,功在产业化。要通过发展农村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带动关联产业群的发展,将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化为农民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二)大力改善进城务工农牧民就业环境,维护农牧民工合法权益,拓宽劳动就业渠道,发展劳务经济,有效增加农牧民务工收入。要制定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的具体优惠政策,使转移后的农村牧区人口降低进城后的生存成本,在生活、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入托等所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综合出台加强部门协调的意见,责成农牧民工办出台政策,并牵头监督现行农牧民工工作政策执行情况:由自治区劳动保障厅执行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等18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由自治区发改委执行的关于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的通知(发改价格20041405号)等2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教育厅执行的关于教育系统贯彻的实施意见(教职成20066号)等2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科技厅执行的关于落实中有关科技培训和产业发展工作要求的通知(国科办农社字200626号)等3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司法厅执行的关于为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通知(司发通2004159号)等2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由财政厅执行的关于将农民工管理等有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出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预2003561号)等5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农牧业厅执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农科教20044号)等3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执行的关于贯彻落实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厅发法规200628号)等2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执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对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 2006287号)等2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工商局执行的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工商个字200675号)等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局执行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令第三号)等4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团委执行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等等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对实施状况进行评估、完善配套衔接、营造农牧民工务工的整体良好氛围。 教育厅和财政厅要研究解决教育“两免一补”覆盖到进城农牧民与在村农牧民同享的政策办法及加大教育资源投资力度,让农牧民工子女能上得起学的问题。社保局和财政厅要研究解决稳定就业的农牧民工纳入所在城镇的社保范围,同时允许保留和参加户籍所在地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政策措施。建设厅和发改委、财政厅要研究解决为农牧民建设适用住房问题。农牧民工办和农牧业厅要依法保障进城务工农牧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有效增加农牧民务工收入。 (三)加强农牧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培养新型农牧民。 要抓好农村牧区职业教育,变以追求升学为主要目标为追求就业为主要目标。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设置实用的专业课程,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实用技术,毕业后能尽快就业。 增加农牧民职业技术教育投入,提高职业教育补助标准。建议将户籍在农村牧区、参加中高考的初高中落榜生全部送到职业技术学校上学,使其将来具备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其学费由政府买单。据自治区扶贫办多次调研结果,培训一名市场认可、能够就业的技术工人,最起码需要10001500元的投入。鄂尔多斯在国家补贴300元的基础上,将阳光工程的补贴由市、旗县两级扩大补贴600元,达到每人900元。建议自治区再增加补贴300元,使有条件的地方,转移培训的补贴达到每人1200元。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将民营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将现有分散在各部门的针对农牧民培训的资源整合使用,产生合力,要建立农牧民工培训的联席会议制度,使农牧民工培训有组织、有机构、有经费、有场所、有保障。 (四)深化农村牧区经营体制改革,发展现代农牧业,充分挖掘农牧产业内部增收潜力。内蒙古农牧民人均占有耕地草牧场等农牧业资源有较大的相对优势,即使实现超过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第一产业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蒙古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和最现实的选择。要在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依法推进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牧业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贡献率,努力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充分挖掘内蒙古农牧业资源优势和农牧产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五)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支农支牧力度;切实解决农牧民兴办二三产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快转变县乡政府职能改革,为提高农牧民非农牧收入创造良好环境。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征用土地对农牧民的补偿政策,加大退耕还林补贴、粮食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和良种补贴,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严防农牧民的负担反弹,使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不留死角,增加农牧民政策性和财产性收入。 自治区财政要拿出一定数量资金对农牧民兴办二三产业,农村牧区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中小企业进行贴息贷款,促其发展壮大,为农牧民增加非农收入拓展渠道。县乡财政改革后,核心任务就是转变政府职能,乡政府不再承担税收任务,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服务上,为提高农牧民非农牧收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什么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是全国第一?这是由于内蒙古独特的区位与地理优势,内蒙古是全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尤其是煤炭资源更是全国领先,近年来由于国家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促使能源富集区能够大发资源财,所以内蒙古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与资源有关的产值在内蒙古的GDP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几个资源大市更是一路领先,经济以几年翻番的速度增长,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但是靠吃资源饭毕竟不是长远之计,为此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经开始由输出初级资源产品向输出资源深加工产品的转型规划,相信经过此次转型,内蒙古的经济增长仍然将走在全国的前列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的再认识 按照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统筹兼顾、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区地域划分、经济联系、人员往来、资源共享等优势,是否可以重新划分经济区域,探索“三区二圈一带”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三区”是指:1、阿拉善乌海巴彦淖尔经济发展区(阿乌巴经济区),依托宁夏的银川,加强与甘肃的酒泉、张掖、金昌市经济联系与合作;2、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经济发展区(呼包鄂乌经济区),以“金三角”开发为重点,加强与宁夏的银川,陕西的榆林,山西的忻州、朔州市及京津冀的经济联系与合作;3、锡林郭勒赤峰通辽经济发展区(锡赤通经济区),依托北京、天津为支撑,加强与河北的张家口、承德,辽宁的朝阳、阜新市及吉林省有关地市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两圈”是指:一是以二连浩特市为中心的“蒙古高原经济发展圈”,涵盖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部分旗县市、包头市北部地区,蒙古国的东戈壁省和乌兰巴托市;二是以满洲里市为中心的“满洲经济发展圈”,涵盖呼伦贝尔市全部,俄罗斯的赤塔市,蒙古国的乔巴山市。“一带”是指:呼伦贝尔兴安经济发展带,依托哈尔滨、长春、沈阳建立新蒙东“长三角”地带。以上“三区两圈一带”按照区域经济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交通、通信、人流、物流等经济一体化进程,尽快形成新的集聚增长点。近年来,呼包鄂率先发展,成为全区的经济增长中心,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但放在全国看也才刚刚起步,还需进一步加快发展,东部个别盟市也进入快速发展期,总的看全区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都不高,各盟市都存在一个全面发展的问题。“一枝鲜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少数地区实现较快发展,不能带动全区全面发展,少数地区实现现代化,不能代表全区实现现代化,少数地区富裕,不代表全区都富裕。为此,要更新观念,不能盲目乐观,要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迎来一波又一波区域经济发展的浪潮,尽快实现全区全面发展,实现全区又好又快发展。(张国良 )内蒙古以环保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期对话人物苏青,男,蒙古族,1951年出生,内蒙古自治区土左旗人,大专学历。先后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经贸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包头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市长、政府党组书记,原自治区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对话人苏青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杨爱群 见习记者 李俊伟点击一焦点关注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思路 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闸门”作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保双赢记者:“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污染减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强化环保能力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就,可概括为“减排交卷、服务提质、能力突破、工作转型”四句话。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四句话?苏青:内蒙古自治区当前正处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是重要切入点和关键支撑点。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闸门”作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在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发展和环保双赢至关重要。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内蒙古,经过全区的共同努力,“十一五”期间,自治区环境保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概括为“减排交卷、服务提质、能力突破、工作转型”四句话。减排交卷“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的污染减排工作一度曾经非常被动。原因是,自治区产业结构以“两高一资”为主,污染物排放量大,特别是二氧化硫排放量最高时居全国第五位。同时,随着内蒙古自治区GDP的快速增长,污染排放新增量大幅增加。此外,受2006年两项减排指标“不降反升”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自治区的减排工作困难重重。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自治区通过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化被动为主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措施: 一是制定政策,保障减排。“十一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减排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先后制定了21个推进减排工作的行政规章,每年都以自治区政府的名义出台政策措施。二是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通过采取工程、结构和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三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自治区成立了以自治区主席为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自治区政府及时分解目标任务,并与12个盟、市签订了责任状。为加强考核,自治区把减排完成情况列为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自治区环保厅还建立了“一核查、两挂钩、三严格”考核体系。 服务提质 环境问题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近年来,自治区紧紧围绕服务发展、改善民生这个主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按照“发展是硬道理,环保是硬约束”的思路,全区环保系统在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切实强化治污减排,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积极开展规划环评、切实强化建设项目环评、严格项目监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2006年,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了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环评文件,得到环境保护部的高度评价。同时,大力开展工业园区规划环评,自治区政府批转了自治区环保厅提出的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审查“十要点”,要求所有项目必须进园区,园区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有效解决了工业园区布局不合理、交叉污染严重、治污设施不规范等问题。前不久,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在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后,对自治区积极开展规划环评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环保厅提出的“十要点”符合自治区实际和节约、集约发展的要求。在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方面,自治区出台了项目环评审批的“六前置、七环节”审查条件。“六前置”即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审批权限和地区规划环评要求,以及是否有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环境监测能力和配套环境基础设施6个条件进行环评前置审查。“七环节”即在审批过程中严格把握项目选址、项目布局、生产水源、污水排放去向、生产工艺、环境风险隐患以及环境敏感区、城市建成区和景观区关键环节。自治区研究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规程(试行)、关于加强全区风电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管理规范和制度,有效加强了建设项目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了污染物排放,充分体现了环境保护护航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自治区还切实加大了对关乎民生的大气、水和热点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固废、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使环境保护工作服务民生的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能力突破“十一五”期间,自治区环保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些长期困扰环保工作的难题得到了解决。主要表现在“增资、扩编、提能、入阁”4个方面。增资: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强化环保工作的机遇,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5年来,国家和自治区直接投入财政性资金17.45亿元,其中能力建设资金8.85亿元,污染防治资金8.6亿元,本级财政专项经费比“十五”末增长了5倍。扩编:全区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新增机构118个,101个旗(县、区)全部独立设置了环保局,主要的工业园区也都设置了专门的环保机构。新增各类环保相关编制1342个。提能:环境监测方面,投入6.2亿元全面提升常规监测和自动监测能力,彻底改变了“废水靠看、废气靠闻、废渣靠摸、噪声靠听”的落后状况。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新建了监测实验中心,具备了有机、无机等15大类污染物的监测能力,并通过了国家级实验室技术评估。按照“四个统一”的标准,采用最先进的3G、3S、“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设了覆盖全区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平台,形成了“数据、视频、工况”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化监测模式,在全国环保系统处于领先水平。入阁:原自治区环境保护局于1995年组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2009年自治区机构改革中,正式更名为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由政府直属局升格为政府组成部门,为环保部门提升地位、参与政府决策、推动环保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工作转型回顾“十一五”治污减排这5年,内蒙古自治区之所以不负重望,攻坚克难,圆满交卷,实现了环保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是我们牢牢把握有利时机,及时分析和研究新时期环境保护的新特点、新情况,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规律的认识,通过不断探索和工作转型,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环境保护新道路上大步前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转型:工作理念从“重发展、轻环保”转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环保工作的地位从边缘转到重心,成为科学发展的“闸门”;工作内容从单纯“就环保抓环保”转变为“环保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工作机制从过去的环保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多部门协同作战;工作手段从“末端治理”转向数字化的全方位监管;工作措施由主要依靠行政管理转向依靠环境政策引导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点击二焦点关注如何面对污染减排的新挑战关键思路 总的原则是:“谁排污谁治理,多排多减,少排少减,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减”记者:面对“十二五”,内蒙古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有哪些举措?面对新的考核指标,有哪些具体方案?苏青:“十二五”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是: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老指标分别比2010年下降8;氨氮和氮氧化物在2010污染源普查和动态更新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0。国家初步确定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的减排指标是:与2010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下降6.7,二氧化硫下降3.8,氨氮下降9.7,氮氧化物下降5.8。2011年,环境保护部要求各省(区、市)的4项减排指标暂按下降1.5安排。虽然国家按西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则安排自治区的减排指标,但其与自治区发展需求的矛盾仍然很突出。根据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测算,自治区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除氨氮外,均呈上升趋势。为了及早下达“十二五”各盟、市的减排指标,自治区初步提出了各盟、市的分解意见,总的原则是:“谁排污谁治理,多排多减,少排少减,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减”。具体情况则按3条原则掌握: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老指标在维持“十一五”削减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原则上不再安排上升指标;氮氧化物的削减比例主要根据各盟、市火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和机动车的保有量多少进行安排;氨氮的削减比例主要根据各盟、市化工、发酵、稀土、造纸等行业企业的排放量和流域水质氨氮的含量进行分配。尽管自治区在确定分配原则时充分考虑了各地的实际情况,但各盟、市仍会认为减排指标与发展需求的矛盾较大,因此,用较小的环境代价支撑较快经济发展成为“十二五”发展的必然要求。但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内蒙古也有一些有利的因素:自治区“十二五”工业经济由资源型向非资源型产业转变,非资源型产业将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角,到2015年对全区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一半以上;在西部地区发展沿黄沿线产业带,将原来80多个工业园区整合为22个,既便利产业集中,又利于污染综合整治,用1的土地发展生产,使99的土地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十二五”将新建和扩建9条煤炭外运铁路通道,可替代11.9万辆重型载货汽车,预计能够每年减排4.1万吨氮氧化物;由于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和循环经济、余热利用技术的推广,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会有所下降;国家将在3年内不发采矿证,煤炭产量的增速将有一定回落;技术减排将成为“十二五”重点。因此,我们要充满信心,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完成减排目标的关系,要重点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向技术减排要效益,进一步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力度,鼓励工艺先进、资源消耗小、污染物排放少的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另外,内蒙古今年将探索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逐步实现有偿排污。点击三焦点关注如何加强环评工作,从源头控制污染关键思路 高质量完成规划环评工作,切实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对化工、石化类项目,坚持规划环评先行记者:环境影响评价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二五”内蒙古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苏青: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怎么样是衡量一个地方是否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特别是内蒙古经济发展诉求高、环境总量指标有限的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果一个地方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但环境质量与人们对蓝天、白云、碧水、净土的期待还有差距,就不能说是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源头控制污染。措施之一就是加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把好产业布局和环境准入关。要高质量完成规划环评工作。“十二五”规划环评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特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盟、市也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规划环评政策。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抓好工业园区和煤炭、火电、风电、冶金、煤化工、盐化工等重点产业的规划环评,加强对产业布局、结构和规模的统筹。今年要加大推进力度,对没有规划环评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要切实强化建设项目环评。最近,国家出台了新的产业调整指导目录和关于规范煤化工有序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因此,各地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切实强化项目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的审查,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和不入园区项目的建设,以有效解决加快经济发展和排污总量不足的矛盾。对化工、石化类项目,坚持规划环评先行。优化项目布局,明确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要求,对位于饮用水水源地附近、黄河两岸、人口密集地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化工、石化项目,要特别谨慎审批。点击四焦点关注怎样以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思路 把保障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水质、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抓好、抓实记者: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明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除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环境保护厅在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还将加强哪些工作?苏青:好的环境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一方政府就应对一方的生态环境负责,保一片蓝天、一汪清水、一方净土,是地方政府保障民生应尽的责任。环境保护搞好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自然也就提高了。我们必须秉持发展为民、环保为民的理念,痛下决心,切实解决好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的环境问题。要把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水质、城市环境质量、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风险隐患整治等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抓好、抓实。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紧扣重金属污染、饮用水安全、非法超标排放等热点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集中整治。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统一监管,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今年要确保本区东、西部两个危废处置中心建成并投运。认真做好环境信访和应急处置工作,对违法排污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好群众的环境权益。此外,重金属污染防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儿童血铅超标、水源污染等重金属污染事故,对公众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并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自治区作为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大区,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企业点多面广,被国家列为14个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治省区之一,其中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和乌拉特后旗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控单元。因此,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今年工作重点之一。对此,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一是要完成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二是要把防治任务尽快分解落实到具体地区和部门,明确责任,尽快实施重点规划单元内的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三是要严把企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特别是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以氯化汞做催化剂,可能产生严重环境污染并危及人体健康。今后新建此类项目,必须用低汞触媒替代高汞触媒,减少汞排放,环评审查时要严把降低汞污染的工艺技术关。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三同时”审批制度,对企业未批先建、超标排污、污染设施不正常运行等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对企业选址、卫生防护距离达不到环评要求的,建议政府尽快予以搬迁;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特别是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建议政府予以关闭。四是要集中开展整治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违法专项检查。重点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上游重金属排放企业进行关停,切实杜绝重金属污染事故发生。五是要提高健康危害监测和诊疗能力,完善政策措施,确保群众身体健康。为什么内蒙古经济发展如此之快?增长点在哪?内蒙古发展目前面临些什么问题?内蒙古目前的发展,主要靠2点,一是资源,占90%。二是旅游,占10%。增长点在于煤炭,国家控制了山西的煤炭业,大力发展内蒙古的煤炭业。内蒙古面临的问题:1、人口太少,而又贫富差距大,因此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全面,少数有钱人都是土财主,乱花钱。卖了资源买了lv,但是大部分人的生活还是没有改善。2、素质太低,人口不足。没有一所好的学校,没有好的人才愿意来。3、官员瞎折腾,跟所有自治区一样,中央的倾斜政策,使内蒙古各级政府,都在瞎折腾,单单呼和浩特,每年都要把路翻新一遍。每个盟市的政府大楼盖的都比人民大会堂漂亮!4、急功近利,纯粹靠消耗资源。每年把城市的路修一遍,可是铁路还是90年前日本人修的,公路每周都有大堵车。没有修好输出的电网,就大规模的建设风电站,结果电站建好了,电卖不出去。5、环境在被污染,人民在被污染。万里大造林等活动,使得沙漠化更加严重。来内蒙古旅游就看的出来,一是草原没有草了,二是纯朴的牧民变得比犹太人还奸商了!其实中央政府也发现以上的问题,正在翻新铁路,控制煤炭的生产。但是执行不下去,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总是为了顾及民族团结,而放任地方政府的行为。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构建乡镇和谐交通管理执法环境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原则,与每一个行人、驾驶员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对人的生命尊重、对守法公民的尊重以及对交通执法人滥用职权的惩戒,为整个社会构建了一个完善的交通安全防范体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保障,然而,自2004年5月1日实施以来,在实际贯彻过程中,不少基层的民警却反映由于新法处罚幅度的提升,受处罚违法行为人意见较大,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农村道路,执法难度更大,执法民警与违法行为人冲突现象时有发生,执法“难”问题日益突出。 我队在经历了几次的群众对抗执法冲突后,围绕构建一个和谐的交通管理执法环境,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辖区开展调研,在认真摸清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建立基础台帐,全面分析原因;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氛围;实行人性化管理,尽量化解被处罚群众的敌对情绪;调动群众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开展“群防群治”;延伸各种交通安全管理业务到基层,进一步便民利民;加强警民沟通,强化廉政监督,开辟出一条有效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办法。 一、充分摸清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建立台帐,掌握第一手材料 要建立和谐的交通管理执法环境,首先要摸清辖区的交通情况及其特点,充分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所要掌握的辖区交通情况包括:辖区人口数,辖区总面积,道路总长度(包括等级道路及非等级道路)、名称和等级,行政村及自然村数量,各种车辆型号、数量,专业驾驶员人数,分布规律(即每个村有多少部车辆及驾驶员),这些车辆主要从事何种营运,其运输时间、路线呈何规律,该辖区的客流、物流有何特点等等,充分掌握这些第一手资料后进行整理,制订详尽的台帐,掌握了这些材料将为创造和谐的执法环境奠定坚定的基础。 二、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方式,为构建和谐的执法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的高低、是否理解并支持决定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而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虽然大部分是取决于自身文化素质,但是也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宣传工作紧密相连的。近年来,我队非常重视乡镇交通安全宣传,废除以往形式单一老一套做法,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以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吸引广大农村群众接受教育。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我队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宣传途径: (一)自身执法宣传。交警的执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载体。一个有着严整的警容风纪、规范化的执法程序的执勤民警队伍本身就是很好的“交通安全宣传牌”,在执法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喝斥违法行为人等等行为,这样就会令群众对公安交通部门产生排斥感,自然就“敬而远之”了。我队特别注重执法解释工作,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时先进行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指出违法行为人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及其所存在安全隐患,对自身及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哪些危害,违反了交通法规具体条款等等,让违法群众心服口服,自觉自愿接受处罚,交通管理工作自然顺利展开。 (二)新闻媒体宣传。新闻媒体具备了群众接受率高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民警经常抱怨工作又累,群众又不支持,从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吃力不讨好”等等,这与新闻媒体利用率少,缺乏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是分不开。我队充分利用抚松电视台遍布各乡镇、农村,收视率高的特点,在抚松电视台警务报道专题节目中开辟专栏,将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交通案例及经验教训、民警在开展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苦与累镜头分类系列播出。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拉进民警与群众的距离;让人民群众了解交通安全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人民群众了解参与交通活动时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如何避免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的危害;久而久之,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与交通文明意识也得到提高。 (三)开展交通安全共建活动。我队结合创平安大道中交通安全共建活动,经常组织民警深入设在事故高发路段或重点道路边上的村庄、企业、学校等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播放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碟片、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制作交通安全宣传栏等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坚持把交通安全知识送进村、厂、校。通过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充分提高了这些地区交通参与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四)举办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厅。交通违法行为人之所以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通常是因为他们不懂其行为违反了相关交通法律法规或者虽然知道交通违法了但心存侥幸心理,不懂其行为会造成相应的危害。我队在各中队设立一个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厅,悬挂交通安全知识、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挂图,播放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光碟。在查获每起交通违法行为,准备对其进行处罚前首先要求违法人接受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教育让违法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危害性,自觉接受处罚,且促进其在今后参与交通活动时会更注意交通安全了,这比起“重处罚轻教育”的效果要好很多。 (五)开展丰富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寓交通安全教育于娱乐中,大、中队经常组织娱乐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在交通安全共建村、厂、校,提前数天发给参与人一些交通安全知识资料让他们学习,数天后,在这些共建单位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就资料里的内容问答,答对的参与者奖励一些小奖品,这种活动容易提高群众了解交通安全知识的兴趣与主动性。又比如赠送安全头盔。对一些不戴安全头盔的违法人在查获之后,赠与安全头盔,原本以为会受到严厉处罚的违法行为人不仅没受到处罚,还意外获赠,那还有什么“理由”不戴头盔呢?丰富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经常开展,让辖区群众受到经常性的交通安全教育,久而久之,安全意识也会有所提升。此外,在一些人流聚集地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播放交通安全教育碟片、散发交通安全传单等等活动也能收到很好宣传教育效果。 三、实行人性化管理,尽量化解被处罚人的抵触情绪 在不少群众眼里,交通民警就等同于“罚款的警察”,为了消除这种误解,除了大力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极力提高辖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外,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强化公安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